卢健
(福建教育学院,福建 福州 350025)
□教学能力建设研究
新时期中小学教师培训问题与对策探究
卢健
(福建教育学院,福建 福州 350025)
当前中小学教师培训在目标、内容和方式等方面仍存在问题。在新形势下可采取培训目标人本化、培训内容综合化、培训模式分层化、培训方式多样化等对策,为中小学教师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机会,提高培训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中小学教师;培训;问题与对策
2009年8 月至2010年7月期间,我们对福建省英语学科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对继续教育的需求以及对培训方式的要求。经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目前中小学教师培训存在目标不明确、内容不科学、模式单一、培训方式单调等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采取培训目标人本化、培训内容综合化、培训模式分层化、培训方式多样化等对策,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培训质量,促进教师专业不断发展。
人本主义提倡 “以人为中心”,认为人有自我实现、自我成长的需要和潜能[1]。然而,目前中小学教师培训还缺乏必要的人本主义思想,把培训当作一项教师必须完成的任务,而不是当做教师自身需要并乐意接纳的学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培训设计偏离了 “学员”这个中心。在设计培训方案时,没有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没有建立起有利于调动学员积极性、参与性、创造性的培训机制。结果,培训学员缺乏主动意识和参与意识,培训管理部门只好以行政手段确保培训的出勤率。培训不仅是要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而且更要促使教师自身全面、健康发展的人本化目标得以实现。要强调教师在培训中获取经验,促进其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
培训方案首先应体现学员主体意识,通过提升培训的人本性,净化教师的心灵,激发教师自我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满足教师对自我发展更高层次的需求[2]。要做到这一点,在设计培训方案时,要进行认真调研,与培训学员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培训需求、可能遇到的问题等。培训前,要告知培训相关内容,提出培训要求,让学员带着问题或经验来参加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应根据培训学员具体情况和学员的要求及时调整培训内容,使培训获得最大效益。培训结束时,可通过有效的评价机制,对培训管理、服务、教学和学员的学习做合理的评价。一方面帮助培训机构改进管理与服务质量,帮助培训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对学员的评价,发现学员的不足,以便对学员进行跟踪指导。如果培训机构能做好这方面工作,培训的效果会更好。
以人本化为目标定位,必然要引发教师培训内容和方式的变革,从而有效地激发教师内在的学习动机和创造性,促使教师在培训中成为主动的探索者和创造者。
在人本化目标的指导下,教师培训的内容要突破以往只重理论指导或只重技能训练的片面性,与此同时关注参训教师基本教育观念的重塑和核心教学技能的提升,倡导和体现某些核心的教育理念。通过培训,促使教师将新课程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教育观念,从而自觉地在自己的教学中加以运用,并创造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法,以新颖、科学的教学方法作为实现教育理念的必要手段,以确保课程改革深入到学校的课堂教学,体现在教师日常的、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中。
第一,培训内容既要考虑学员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提高,更要重视强化学员的专业思想,为学员的专业发展提供精神上的支持。专业思想主要包括专业态度、教育理念和专业道德等三个方面。从培训学员对培训课程反馈情况看,学员对 《师德修养》、《教师心理健康》等课程评价很高。因此,有必要强化学员在专业思想、职业操守方面的培训,促使学员成为德才兼备的教师。
第二,培训内容要有利于培养学员的创造精神。现有许多培训内容设计都是根据讲课教师和组织者自己的想法,理论与实际脱节,不一定符合受训者的需求。学员一般都是被动式听课,效果较差,听完讲座就忘了。学员的创造精神被长期压抑,久而久之,就会逐渐丧失自我个性,墨守成规,迷失专业发展方向。因此,培训内容设计要注意把握教师职业的特性,引进经验分享、案例教学等方式,强化参与式培训,鼓励学员探索和创造,在做中学,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开展同伴互助、教学反思、问题研究,促使教师成为研究者[3]。
面对众多的中小学教师,分层培训显得特别重要。科学的分层能确保培训取得更好效果。如果一个培训班上,有初级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要设计出适合这三个层次教师的培训内容,就有较大的困难。此外,没有一个培训单位有能力承担全省教师的全员培训。因此,分层培训是很有必要的。
一是实行省、市、县三级联盟,将教师进行分层、分类、分级培训。由省级培训机构牵头制定培训方案、分享培训资源、交流培训经验,共同完成教师的继续教育学习任务。
二是骨干教师培养。骨干培养的目的是为学校培养优秀教师,能引领本校本学科教师开展教学科研,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福建省人民政府2008年344号文[4]对骨干教师培养提出了明确要求, “省级培养百名教学名师、千名学科教学带头人和百名名校长、千名骨干校长,并建立一批名师工作室”。同时对培训模式也提出意见,要求市、县 (区)也要相应开展骨干教师培养工作,形成省、市、县三级骨干教师和校长队伍,带动全省中小学教师和校长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三是开展校本研修。与传统的在职培训方式相比,校本研修更加关注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学校和课堂,更加关注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因而更能激发学校和教师参与的热情,使教师培训更具活力和效益[5]。新课程的深入实施,给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和要求。教师角色、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已成为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教师不再是 “教书匠”,而应成为学者型、研究型的教师。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 “传道、授业、解惑”,教师自身需要得到专门的、持续不断的专业成长与发展。校本研修是通向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之一。
四是针对全体教师的网络学习、远程研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6]提出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建设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等为载体的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远程学习方式超越时空限制,能较好地解决教师培训中的许多问题,特别适合于大规模、全员培训,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培训方式。应当花大力气进行研究,开发系列网络课程,设计便捷的操作方式,方便教师开展远程学习。
其一,骨干教师培养方式。在开展骨干培养的过程中,应注意采用适当的培训方式,避免采用简单的 “讲授式”。要树立新的培训理念,引导骨干教师参与研究,提高培训的实效。一般可采取以下方式:(1)参与式──受训者参与培训活动,成为培训的主持者,参与讨论、分享经验、发表看法。甚至受训者在参与培训之前就已经参与培训方案的研究和制定;(2)反思式──对已经产生的活动的再认识。要求受训者通过新的学习或实践,开展反思,与已有的经验相对照,理论联系实践,获得新的体验,改进教学;(3)互动式──互动双方是相对主体,互动的质量在于主体间性,互动的双方都不是主持人,互动一方必须力求影响对方;通过互动,理清问题,达成共识; (4)研讨式──通过预设研讨内容,开展研究,在培训时进行交流,相互学习,产生受训者知识与观点的升华;(5)自学式──自学是个性化学习的最有效手段,它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培训者对自学内容和考核的要求和教师自学的主动性和能力;(6)研究式──研究从反思开始,针对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结题报告,发表研究成果。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促使教师成为研究者。
其二,校本研修的主要方式。校本研修的方法很多,可以根据学校实际,确定研修方式。例如,(1)课题带动法:将校内正在开展的教科研课题作为培训基点,教师以自己的工作和教学为基础,在课题的选择、设计、研究和结题的一系列活动过程中,主动参与课题研究并接受相应的培训和指导,从而不断提高科研活动的兴趣和能力;(2)集体充电法:专指学校在明确自身需要和教师需要后,主动请相关教育专业人员为教师 “充电”;(3)开放课堂法:开放课堂,建设良好的教师学习文化,是校本研修走向常态的一条有效途径;(4)集体备课法:备课组每周集体备课一次,每次指定一位主讲教师;主讲教师讲完后,由其他教师进行合理的补充;(5)师徒结对法:新教师需要中老年教师的传、帮、带,在教学设计、教学实践及教学反思等方面,给予新教师全方位的帮助和指导,为年青教师的迅速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经验交流法:学校还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教学研讨会,开展案例学习和研究; (7)个人自修法:教师通过个人自修实现自我改进和自我提高;(8)校际交流法:学校间交流开放与互通有无,可以有效实现师资、设备、信息等方面资源的共享,并相得益彰。
其三,远程研修的主要形式。较为理想的远程教育课程形式是 “菜单式”。中小学教师可以像进饭馆点菜一样,自由地选择适合自己的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 “菜单式”培训方式体现了人本主义的教育哲学思想,从以 “学员为中心”的教育原则出发,重视在教育过程中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综上所述,为了更有效地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培训机构应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的研究,在设计教师培训项目时要有灵活、开放的思路,为中小学教师搭建终身学习 “立交桥”,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在设计培训方案时要创新培训理念、内容、模式和方式,不断提升培训质量和效果。
[1]林高标,林叶舒,胡海建.从人本主义看教师潜能的开发[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29(9):44 -46.
[2]张 洪,漆国生.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设计中的人本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1,(4):72.
[3]林小云,熊和平.创新继续教育模式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4).
[4]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J].人民教育,1999,(10).
[5]张 雳.国内外教师继续教育比较[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1999,(6).
[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nwpu.edu.co/web/view/ wenhun/xciy,2010-07-29.
On the Problems with the Training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Teachers in the New Period and the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LU Jian
(Research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Fujian Education College,Fuzhou,Fujian 350025,China)
At present,there still exist problems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objectives,content and modes in the training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teachers.In the new period,such measures as humanistic objectives, integrative training content,tiered-training models,and various training modes can be taken with a view to creating convenient,flexible,and individualized learning opportunities for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teachers, improvingtrainingquality,and enhancingteacher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teachers;training;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G451.2
A
1674-3652(2012)02-0096-03
2012-01-03
卢 健,男,福建寿宁人,主要从事成人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庆 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