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全明, 张 莉
(1.长江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重庆 408100;2.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重庆 400052)
□课程改革研究
谈高师公共心理学实践应用性教学目标的实现
廖全明1, 张 莉2
(1.长江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重庆 408100;2.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重庆 400052)
公共心理学是高师教师教育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为了改变学生对公共心理学学习兴趣不高的现状,高校公共心理学课程教学应以实践应用性教学目标为中心,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试方法与案例库建设和教师队伍修养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
公共心理学;教学目标;实践应用性
公共心理学课程是高校教师教育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对培养学生教学水平,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公共心理学课程在各高校教师教育类专业教学计划中一般每周授课3学时,授课时间为一学期,总共计划51或54学时。但学生多反映不愿意听公共心理学课,为改变学生对公共心理学课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状,我们认为应以实践应用性教学目标为中心,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试与题库建设和教师队伍修养建设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教学改革,以推动学校 “教学应用型大学”战略的具体实施。
高校公共心理学课程承担着为学生传授教育教学必需的心理学基本理论、促进教育教学能力的形成和心理健康等多方面重任,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生活乐趣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整个教师教育课程乃至专业课程体系中居于基础的地位。但公共心理学课程教学的现实状况不容乐观,学生对心理学课程普遍反映与实践严重脱节,甚至没有联系,学生学、教师教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实际教学效果离教学要求存有较大差距。造成公共心理学教学的现实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课程教学与学生真正关心的现实生活问题、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缺乏必要联系,不能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切实的指导;教学内容偏重于心理学基础知识的简单介绍,忽视相关技能的培养,学生并不知道如何将这些知识灵活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导致学生学习目的的盲目性等等。实际上,公共心理学课程的学习需要建立在相当丰富的个人生活经历和工作经历的基础之上,在学生面对崭新的心理学知识体系的前提下如何实现理论学习到实践操作的转化是公共心理学教学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显然公共心理学教学必须改变传授知识的单一教学目标,确立新的实践应用性教学目标。
从公共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来看,主要由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及社会心理学等部分组成。高校公共心理学课程的实践应用性教学目标是:传授心理学知识应以 “基础”为主,强调 “应用性”,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基本现象、主要概念和主要理论与生活现象和教育现象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并通过 “实践性”,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实现公共心理学教学的实践应用性改革目标,需要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考试方法与试题库建设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做一些必要的调整和变化。
教材选择在实现教学目标中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实际上,尽管各个高师院校对心理学教学目标描述相近,但各个高校所选用的公共心理学教材可能并不相同,在不同时期也有变化。如长江师范学院曾经使用过华东师范大学叶奕乾教授主编的 《心理学》教材、北京师范大学章志光教授主编的 《心理学》教材,也使用过本书教师们自编的 《心理学》教材,还专门建立了 《心理学题库》,但感觉效果总是不太好,因为当时所讲授的内容都是遵循着一种老套式,即总是从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开始,然后讲认知、情绪、意志和个性的这样一个模式,学生听起来枯燥无味,老师讲起来也生搬硬套,课堂气氛总是很沉闷。在过程中,教师们参考的书籍,经粗略统计,主要有彭聃龄教授主编的《普通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黄希庭教授编写的 《心理学导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孟昭兰教授主编的 《普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等,这反映出公共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仍然没有脱离普通心理学的结构模式,没有及时向学生更多地介绍贴近生活的、贴近未来教学工作的心理学分支学科的知识。故要改变高校现有公共心理学教学的现状,应以实践应用性教学目标为依据,从改革教学内容入手。
首先,在心理学的基础理论部分,要减少通俗易懂的概念的讲解,增加青少年关注较多的热点心理现象的介绍。对传统心理学中那些基本概念如感觉、知觉等,在原来的讲解中,不仅要讲概念,让学生背概念,还要举出大量的例子来说明这些概念,在讲完一个概念后,一节课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但学生却感到没有多少收获,甚至开始感觉是清楚的,后来反而还糊涂了,不知道哪种理解是正确的。其实对感觉等心理现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概念,只需稍加提示即可,根本不需要花上整节课的时间去解释,让大家在无意义中浪费生命。但对于社会关注较多的热点心理现象,如在重庆万州发生的群体性事件,网络中出现的木子美、兽兽现象等,青年学生关注较多,社会关注也较多,而且其中也蕴涵着非常丰富的心理学规律与知识。这就要求我们站在实践应用性的角度来审视心理学的现状和未来,既保留传统教材的某些内容,又增加反映学科最新发展水平的内容,让学生对心理学有一个基本认识,但又不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如可增加心理现象脑成像研究成果、无意识心理、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问题、情绪对认知和行为的影响与情绪调节、智力理论的新发展和 “大五人格”理论等。
其次,加强对心理学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的介绍。当然这不是说叫我们的老师去生搬硬套地讲实验法、问卷调查法、因素分析等研究方法本身,因为介绍研究方法本身也无多少意义,学生可能理解不了任何东西。但我们在介绍研究成果时顺便讲一下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情况可能就不一样了。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我们跟学生说认识观念会影响情绪,我们还跟学生讲影响学生情绪的认识观念有哪些,学生听起来就可能似懂非懂,感觉好像是老师把一些判断句与一些情绪词语生生地扯到了一起,难以信任。但我们如果讲研究过程,即使是很通俗简单的介绍,情况也可能要好得多,因为学生可从中理解心理现象的发生机制,他们听了以后,能够对这种心理现象说出个所以然来。
第三,要强化应用性的内容,使学生能学以致用。要突出介绍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医学心理学、销售心理学等应用领域的某些研究成果,如行为矫正情绪调节、老年人的行为调适等。这些内容不仅学生感兴趣,而且可操作性也比较强。
总之,要搞好高校公共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提升教师教育水平,凝练特色,促进高校教学水平上一个新台阶,首先应改革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内容,不是重新选择教材,不是不痛不痒地改变其中的某部分内容,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要让学生感到我们讲的内容对学生就是有用,对提升学生生活质量和学习工作效果有帮助。
公共心理学的教学需要让学生掌握心理学基础概念和理论,同时要能帮助学生完善自我、形成健全人格,也要促进学生善于应用心理学基本知识分析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形成教育教学能力。这决定了心理学的教学既要有学科教学的方法,更要有活动教学的方法。特别是在学生缺少感性认识的前提下,学习心理学理论和规律更离不开活动教学方法的全面实施。具体来说,心理学教学可考虑增加以下一些活动课方法:
讨论活动课。传统的心理学课堂教学模式几乎就是教师的 “一言堂”,一节课下来学生说不上几句话,甚至一句话不说,当然不是学生不愿意说,而是学生根本就没有机会说。学期结束时学生只能依赖死记硬背通过课程考试。如果在公共心理学教学中运用讨论课,让较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将对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实践应用的能力产生很好的作用。一般来说,在一个学期中,可安排2-3次讨论课。在讨论课前要给学生提要求,如事先查阅文献、写出讨论提纲,对某一问题要形成自己的看法等。讨论时学生尝试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现实心理现象和社会现象,获得关于同一问题的多方面心理学观点,可有效培养他们的理论思辩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演示实验课。传统心理学课堂是没有实验课的,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很少。心理学实验课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加深对书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具有课堂讲授课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由于学生众多,开设实验室实验课不具有现实可行性,但完全可尝试开设演示性心理学实验课。如 “注意的广度”、“颜色的混合”和 “大小恒常性”等实验常常可很好地增加学生对常见心理学现象的另一种奇妙视野和独特理解。心理学教研室要能够形成制度,如演示实验项目教研制度、心理学实验方法学习制度等,特别是实验方法学习制度,只有让大家先学习,老师先具备了基础,才可开展好心理学实验教学活动。
课外练习与实践作业。在公共课心理学教学中过去很少布置作业,或者只布置1-2次,这也是很多高校教师教学中的普遍做法。学生缺少练习和动手的机会,学习效果也常常很不好,甚至是造成学生诸多怨言的重要原因。对作业的布置,不一定要每周都有,但一学期下来作业布置不得少于3次甚至更多,才可达到一定的效果。作业形式可灵活多样,如课后思考与练习、写小论文、关于教育心理现象的主题演讲、小板报、小讲座等。
公共心理学课程功能的多样化、内容的丰富性与实践性、学生切身体验的缺失注定了过去 “一支粉笔”、 “一张嘴”的落后教学手段不可能实现预定的实践应用性教学目标。随着国家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高校扩招升位为高校改善办学条件带来了机会,教室变成了多媒体教室,师范院校的心理学实验室也成规模地建立起来。
首先,应较多地运用多媒体幻灯片等手段进行教学。在公共心理学课堂上使用多媒体,不仅是利用幻灯片代替板书、手写教案等问题,而是要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现象在教学情境中得到重现。心理学是一门体验课程,这种体验如果通过社会生产生活实践去实现,这可以使学生得到提高但不能使学生得到升华,要使学生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内获得足够的基础教育教学体验也是无法通过简单的理论讲授去实现的,而多媒体教学技术是把课堂变成模拟的生产生活现场、增加基础教育教学体验的最好手段。
其次,要充分利用好校园网辅助教学平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学生已经将校园局域网当作课程学习的重要资源。其实,一些优秀的教学录像带、一些经典的心理学实验 (如动物条体反射的建立)等内容如果放在课堂教学上,必然占用较多的时间,如果舍去也会让人感觉较为可惜,因为这些内容对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感性认识、促进学生对心理现象的科学认识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可考虑将这些内容放在校园局域网的课程资源平台上,不仅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有限空间,也给了学生探索心灵自我的更多机会。
一般来说,各个学校公共心理学课程学生学期成绩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期末考试成绩占70%,作业占30%。无论期末考试还是平时作业,其对知识记忆的强调和运用知识分析固定问题的现实状况,使之并不能较好地反映学生健全人格和教育教学能力的发展情况。在公共课心理学的成绩评定中建议由这样3部分组成,分别是考卷分数占60%,活动课分数占20%,平时作业占20%,也即适当降低期末考试分数的比重,这样既可以考察学生的知识面,也可了解学生人格与能力的基本情况。
为贯彻实践应用性教学改革目标,建议进行“心理学案例库”建设。心理学案例库是实现实践应用性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当然这里讲的心理学案例库不是传统的心理学试题库,但又不能完全脱离过去的心理学试题库。案例库的内容应包括:经典的心理学实验案例,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社会热点问题案例,良好的师生关系案例,分析与处理学生学习、行为以及社会适应问题案例,常见心理现象分析案例等。案例库在初步形成之后,可进一步扩大规模,完善其形式,提高案例及其分析的质量,并拓宽案例库的使用范围,使之成为一个配合公共心理学教学、有效检验教学效果和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的较为全面的资料库。
公共心理学的育智、育能和育心功能相应地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心理学教师不仅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基础教育教学经验、现代教育观念,还要有良好的品德、健全的人格以及更高的教育教学能力。由于任课教师本身工作经历的限制、工作态度与教育观念的狭隘,造成了心理学教学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为了与实践应用性教学改革目标相适应,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可做好以下工作:
用集体教研制度促进教师队伍水平的整体提升。总体上看来,在各个高校的心理学教师队伍中教学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教师的专业基础还不够扎实,个别教师甚至还存在教学态度不端正的问题,如有的老师认为现在上课好不好无所谓,甚至会跟你说,我不上课又怎么样,你找别人啊,你能找到别人吗?教学科研的单打独斗容易养成教师各行其是、我行我素的不良作风。集体教研制度倡导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气氛无形之中会给老师们造成危机感和竞争气氛,是促进教师队伍水平整体提升的催化剂。高师公共心理学课程教师的规模性也为这种集体教研制度提供了条件。
制定合理有效的激励和竞争机制。高校基本上都实行了每学期的学生评教和领导评教制度。但高校内人际网络相对单纯,领导们评教时往往会照顾大家面子,不敢把分数打得太低,这样很容易使领导的评价丧失其客观性,所以不妨以学生评教作为根本依据制定必要的奖励与惩罚制度。活动课的增加、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考试方法的变化无不考验着教师既有的教学观念,但这些改革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说学习积极性与效果紧密相关,因此以学生评教结果作为心理学课程教学效果的根本标准是必要的。
加强心理学教师与学生教育实习的联系。让我们的每一个心理学教师都实际去从事中小学教学显然不现实,但在组织上保证心理学教师充分参与到学生教育实习中去是可行的,如参与学生的试讲、担任实习指导教师以及实习检查等。这样不仅可督促学生的教育实习效果,还可实际接触中小学教学实际,弥补自身工作经历、感性认识的不足,特别是对中青年心理学教师,让他们参与到学生的中小学教学实习中去更需要形成制度。
在突出活动性和实用性特色以后,学生评教的满意率得到了提高,公共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也相应得到提升。我们认为高校公共心理学课程建设的目标就是要做到真正让学生满意,让高校各个教学系院满意,让全社会满意。
G642.42
A
1674-3652(2012)02-0026-04
2011-12-05
重庆市教委高等教育改革项目“高师公共心理学实用性与活动性教学模式研究”(10-3-202)。
廖全明,男,四川营山人,主要从事基础教育改革研究;张 莉,女,重庆南川人,主要从事教育心理学研究。
[责任编辑:小 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