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长珍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部,安徽 滁州 239000)
论大众体育发展的“自给自足”
汤长珍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部,安徽 滁州 239000)
提出了“中国大众体育的发展可以以‘自给自足’的方式进行”的论点;自给自足发展大众体育需要政府政策与理论的引导、培养“自我体育”意识、发展户外体育活动、提倡随时随地地锻炼、推进家庭体育的发展、单位内部定期开展体育健身活动举办体育比赛、设立单位健身俱乐部、加强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能力做到资源共享等理念。
大众体育;自给自足;家庭体育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国人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空前高涨,我国的竞技体育在“举国体制”的发展下具有相当明显的优势。同时,我们也明显看出:我国的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发展的不平衡性。而大众体育恰恰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原本之意。现代奥运创始者顾拜旦早在1919年就提出“一切体育为大众”的思想,这一思想将“鼓励和支持大众体育的发展”。北京奥运会所产生的积极影响给我国大众体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后奥运时代”中国大众体育的发展呈现出了全新的发展态势,全民健身热潮汹涌,大众体育得到一定程度的推动和发展。但随着城市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城市用地的增加等等,供城市人口所能居住与活动的场所越来越少。面对中国大众体育相对竞技体育发展滞后的问题,在国家目前又把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情况下,大众体育的发展可以以“自给自足”的方式发展,无需国家的大量经济投入,亦可以“自给自足”发展壮大。
“自给自足”就是依靠自己的生产,满足自己的需要。不依赖别人而生存。中国大众体育发展的“自给自足”,就是指在大众体育发展的方方面面,不依赖于国家的大量的经济投资,各地民众、各个企事业单位、社区等等,依靠自己的力量,自己创造体育运动条件,满足自己的体育锻炼需求。其具体的涵义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大众体育的发展不需要完全依靠国家的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投入来实现,国家仅需从政策、理论导向、文化宣传等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与引导即可。第二,体育运动参与者自身通过培养“自我体育”意识、发展户外体育运动、掌握独自锻炼的方法,倡导“随时随地锻炼”的理念,提高个人体育道德素质,保护体育环境、节省体育消耗、节约体育场地设施,推进家庭体育的发展的进程等等,来推动大众体育的较好、较快发展。第三,各个机关、厂矿、企事业单位等等,通过制定单位自己的体育规章制度及奖惩办法,在单位内部定期开展体育健身活动举办体育比赛,建设单位自己的体育场地,设立单位健身俱乐部,以及加强社会各单位、机构、部门之间的协调能力,做到体育资源共享等等。大众体育发展的“自给自足”方式,强调无需国家的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大众体育亦可以较好、较快的发展,此理念比较符合当前大众体育发展的基本国情,适宜于大众体育当前发展的基本特点。
3.1 大众体育发展“自给自足”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众所周知,在北京奥运会的影响下,中国目前的大众体育开展也算得上是轰轰烈烈,全国各地也开展了许多健身活动、阳光体育活动等,参与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开展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虽然如此,但是与竟技体育发展的程度相比,中国的大众体育的发展仍然有些滞后,大众体育的基础还很薄弱,比如:社区居民的体育消费水平较低;体育人口年龄老化现象严重;体育锻炼的运动负荷相对较低,强身功效较弱;居民体育锻炼场馆设施不足;大众体育锻炼的组织率较低,指导力量薄弱,健身的科学性不强及经费不充足等问题[2]。总而言之,中国的大众体育的发展程度,仍然落后于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更落后于目前竞技体育的发展水平,加上中国人口众多,大众体育的需求量之大,需求面之广,以及人民大众对体育运动的渴求程度等等,都是前所未有的。目前的大众体育的发展水平与程度,无法满足人民大众对体育的需求,加上国家对大众体育的投入较少,提供给普通的人民大众的体育场馆设施等等仍然相对较少,与整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与经济的发展速度不相匹配,与中国目前的竞技体育的发展水平更是不相匹配。因此,大众体育的较好、较快发展迫在眉睫。
但是,在国家目前把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等投入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情况下,国家还未能将大量的投入用于大众体育的建设与发展中,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在这种矛盾冲突中,大众体育的发展就不能单靠国家的投入来进行,另有一种方式能够解决目前大众体育发展的“燃眉之急”,就是靠人民大众自己的力量,采取“自给自足”的方式,来发展壮大,满足自身体育发展的需求。大众体育发展的“自给自足”的方式,在目前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是很有必要性的。因为,大众体育发展的“自给自足”的方式,不仅能大量减轻国家的经济负担,而且能够根据当地需求、特色与优势等等,合理布局,充分提高场地与设施利用率,更好的优化体育资源配置,满足广大民众的需求等等。既利国利民,又能合理布局,适当节约体育资源。与此同时,大众体育发展的“自给自足”的方式,也具有较大的可行性。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大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物资生活日渐丰富,因此,具备大众体育发展“自给自足”的良好的经济基础。加上在北京奥运会的影响下,以及国家颁布的《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等等文件精神的鼓舞下,很大程度上为大众体育发展的“自给自足”提供了一定的政策、理论与思想的导向。同时,在日益丰富的物资生活的基础上,人民大众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日渐明显,对健康的要求更加迫切,对体育锻炼的渴望更加强烈,以及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越来越多,范围也更加广泛,这就给大众体育发展的“自给自足”提供了良好的时代背景。所以,大众体育发展的“自给自足”具有较大的可行性。
3.2 大众体育发展的“自给自足”的社会意义
目前中国大众体育的主要发展趋势是社会化、全民化、大众化,大众体育的内容也更加多样化,其科学化程度也逐渐增加,与此同时,也向着终身化的方向发展。在这种大的发展趋势与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情况下,大力提倡大众体育发展的“自给自足”理念,发展大众体育“自给自足”的方式,对社会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发展等等方面都有益而无害。其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在经济方面,大众体育发展的“自给自足”,不仅能大量减轻国家的经济负担,节约国家的体育经费开支,而且各城市、地区可以根据当地不同的需求、特色与优势等等,合理布局,充分提高场地与设施的利用率,满足广大民众的不同需求等等,既利国利民,又能合理布局,适当节约体育资源;而且,可以不同程度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育消费水平,带动城市体育产业的经济发展,调整广大人民群众的消费结构等等。第二,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方面,大众体育发展的“自给自足”,满足广大民众的体育运动需求,这样既可以丰富广大民众的业余生活,增强人民大众体质,提高人民大众的健康水平,改善广大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有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发展格局,同时又可以丰富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内容,因为,大众体育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第三,在环境保护、节约资源方面,大众体育发展的“自给自足”,可以通过体育环境的优化配置,合理布局等等,根据自身的需求来合理安排场地设施等等,做得自己需求,自己来满足,这样一方面节约了资源,另一方面对环境的保护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由此可以看出,大众体育发展的“自给自足”的方式,对构建文明和谐社会与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环境与创建节约型社会、以及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等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与作用。
4.1 在政府政策与理论引导方面的措施及办法
政府既然没有大量的物力财力的投入,那么可以在政策、理论导向、文化宣传等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与引导,比如:制定有利于家庭体育开展的相关法律法规,从政策上鼓励、支持家庭体育的发展,加大家庭体育的宣传力度;强化大众体育观念、加强大众体育传播媒介的导向作用,广泛利用电视广播、书刊、网络等媒体进行全民健身方面的宣传,让大众体育与全民健身的思想深入每个人的内心,让每位公民树立正确的体育健身观念;提高每个家庭成员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促进大众体育消费等等。正如《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一样,这两项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大众体育的发展。因此政府的政策支持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其力度需要相当的大,它能够有力的推动中国大众体育的快速发展,为大众体育发展的“自给自足”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4.2 在个人方面的措施及办法
4.2.1 培养“自我体育”意识、发展户外体育运动
当今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对于很多城市的居民来说,“蜗居时代”到来,在空间狭小的居室、拥挤的办公室、人满为患的健身场所、人头攒动的公共娱乐场所等等里挤来挤去,不如走出去,走到户外,走向大自然。解决体育场地紧张的问题。同时,户外运动还大大有益于人体健康,因此,发展一项自己喜爱的户外运动,培养“自我体育”的意识和行为习惯,所谓“自我体育”意识即“自我投资、自我锻炼、自我受益”的体育思想意识,不仅有益于自身健康,同时节约了体育场地设施,一定程度上节约了体育资源、保护了环境。像西欧一些国家在80年代初期时,就曾提出“回归大自然”的口号。还比如目前非常流行的极限运动,它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亲近自然、大众化的运动,体现了人类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精神,强调绿色环保、生态平衡,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1]。这样不仅有益于自身的健康,而且节约了资源,保护了环境等等,有益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培养“自我体育”意识、发展户外体育运动是发展大众体育“自给自足”方式的重要的方法之一。
4.2.2 提倡“随时随地锻炼”的理念
目前,影响城市居民的体育发展水平与速度的重要因素有很多,其中缺乏锻炼时间与场地设施的不足是两个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据有关方面的调查显示,由于工作、家庭、学习等等多方面的压力,许多人表示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在体育场地设施方面,情况更是不容乐观。根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结果显示,全国共有符合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要求的各类体育场地850080个,其中标准体育场地547178个,非标准体育场地302902个,占地面积为22.5亿平方米,建筑面积为7527.2万平方米,场地面积为13.3亿平方米。平均每万人拥有的体育场地是6.58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03平方米[2]。其中,体育场地的分布还相当不均衡,分布在校园的有549654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67.7%;分布在机关企事业单位楼院内的有75033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9.2%,厂矿28198个,占3.47%;其中乡(镇)村66446个,占8.18%;居住小区39477个,占4.86%;其他22074个,占2.67%;老年活动场所13842个,占1.64%;宾馆饭店7195个,占0.89%;公园5712个,占0.7%;广场4987个,占0.61%[2]。由此可见,正真能够供人民大众使用的体育场地太少,大众体育正真处在“蜗居时代”。
针对大众体育的“蜗居”现状以及广大民众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的情况,可以采取“随时随地锻炼”的方法来解决。因为业余的体育锻炼不一定非得需要专业教练的带领、环境优美的场馆、多人齐练的氛围等等。业余体育锻炼时,可以选择的时间与项目较多,不必集中在同一时间段或者同一项目上,可以避开体育锻炼的高峰时间段及热门项目。比如,居家的单人床与小阳台、自家的居室地板与小院、单位草坪或者马路边的拐角广场、公园的角落与幽静的小径等等无处不能作为运动场。运动的时间也时时可用,早上上班改步行、中午午休时做短时的瑜伽、下班回家改慢跑或健步走。提倡“随时随地锻炼”的理念,采用“随时随地锻炼”的方法,即可以节约许多时间(解决了没有时间锻炼的问题),又节约了空间(解决了运动场地不足的问题),具有很大的可行性,而且是发展大众体育“自给自足”方式的最简单,最方便、最易行方法之一。
4.2.3 提高个人体育道德素质,保护体育环境节省体育消耗
体育道德素质是每一位体育运动参与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提高个人的体育道德素质,保护现有的、为数不多的体育资源与环境,爱护现有的体育场地设施、器材,保护环境,维持公共秩序,注意安全,减少或避免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等等,以此来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以及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消耗。目前,全国上下都在大力倡导“低碳生活”方式,节约即是贡献,节约资源即是创造财富。因此,节省体育消耗也即是创造体育资源,节约体育场地即是发掘体育能源。在当今竞争激烈的世界,经济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也可以说是人才素质的较量,在实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现代化的过程中,国民自身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应该说是第一位的,因此,较好、较快的发展大众体育,提高体育运动参与者的体育道德素质是必不可少的,而“自给自足”的发展大众体育,体育运动参与者的体育道德素质就更不可少。因此,需要全国公民一起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发展大众体育的“自给自足”方式,发展大众体育。
4.2.4 推进家庭体育的发展有助于大众体育“自给自足”的开展
由于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体育已成为家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家庭成员参加体育健身的意识有所提高,家庭体育将会成为大众体育的一大主流,因此,要大幅度的提高家庭体育和全民健身活动的普及程度和发展水平,同时引导和鼓励家庭成员提高家庭体育的人均消费水平。也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家庭体育运动会的形式来推进家庭体育的发展速度,如杭州市朝晖小区的“人人参与,个个健康”为主题的社区家庭体育运动会,1996年嘉兴市举办了首届浙江省社区家庭健身综艺大奖赛等等,都促进了全民健身活动在所在地区迅猛发展[3]。因此,大力推进家庭体育的发展,是促进全民健身活动开展、推进大众体育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发展大众体育“自给自足”方式的有利手段之一,有利于大众体育的较快、较好的发展。家庭体育的发展可以促进家庭成员的全面发展,维护社会的健康和稳定。因此,大力发展家庭体育是发展大众体育“自给自足”方式的有力举措之一,家庭体育的发展是促进整个大众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4.3 在企事业单位方面的措施及办法
4.3.1 建立单位体育规章制度及奖惩办法
单位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符合自身体育发展的体育活动,可以制定相关的体育管理制度等等。如类似于学校的早操和课间操的形式,各单位可以开展“工间操”。目前,有许多单位特别是一些私人企业单位,每天都有“工前操”,就是在上班前,集中全体员工集体做健身操或者广播操等等。在一些学校里,在学生做课间操的同时要求学校的工作人员也必须做工间操。此外,可以通过鼓励员工的体育锻炼行为、对参与体育锻炼的员工进行奖励等等方式来开展体育运动,提高大众的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或者可以出台一些政策性的、硬性规定,比如:每个员工每天要完成一定时间量的体育运动,并要求考勤等等。
4.3.2 单位内部定期开展体育健身活动举办体育比赛
要单位员工较多的参与体育运动,定期的开展体育健身活动的比赛是非常必要的。没有适当的刺激,员工的体育健身意识与积极性得不到加强,定期的举办体育比赛,可以适时的给予员工一定刺激,提高员工的体育健身的主动性,并予与一定的物质奖励,会更好的激励员工的健身意识。像有些机关、厂矿、企事业单位、行业系统等,开展的职工体育活动多种多样而且非常的广泛,甚至可以做到:“基层有代表队,行业有比赛,经常有活动,各部门各方面的单项比赛经常开展,运动会定期进行,节假日竞赛制度化”等等。小型多样的基层竞赛活动比较活跃、经常。还有一些机关、厂矿、企事业单位,每年都坚持开展拳、功、操、舞等类的健身活动,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比如:规定“每周不少于三次,每次二十分钟以上;通过《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的人数平均达到职工总数的40%以上,各行业系统与百人以上的基层单位要有体育工作计划与总结,建立业余运动队,经常组织一些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每年举办四次以上比赛”等等[4]。
4.2.3 设立单位健身俱乐部
如果有较好的体育锻炼场地设施与环境,员工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将会大大提高,因此,单位可以根据自身员工人数的多少,建造自己的健身场所与健身俱乐部,免费对内部员工开放,并鼓励员工参与体育锻炼的行为,或者采取奖励的办法等等,尽力为员工创造良好的锻炼设施与环境。据有关调查显示,目前有很多单位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健身俱乐部,其员工的体育参与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体育运动意识大大增加,体育锻炼的时间、频率也都有所提升。因此,单位自己的健身俱乐部的建造是很有必要的。而且,建造一个简易的健身俱乐部也不需要花费很多资金,对于一个企事业单位来说不会很困难,因此此举措具有很强的可行性。但是,目前有自己的体育运动场地与健身俱乐部的单位数量还不多。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结果显示,全国分布在机关企事业单位楼院内的体育场地有75033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9.2%,厂矿有28198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3.47%。由此看来,单位自己解决体育场地问题的比重还不是很大。而在当前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解决大众体育发展滞后的问题,就要大力发展大众体育的“自给自足”,这就要求各个机关、厂矿、企事业单位、行业系统等部门,都需要出一份“力”,大家齐心协力,为大众体育的较好、较快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4.2.4 加强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能力做到资源共享
由于社会的各个单位与各大部门之间,如在校际之间、学校与社区之间、学校和企业之间、各企业之间等等,在体育方面缺乏经常性的、对外相互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导致很多的体育资源不能共享,这岂不是很大的资源浪费?如果能加强社会的各个单位如学校、社区、企业等等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做到体育场地设施等的体育资源共享,那必将是很大的体育资源节约,而且也可以大大的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也解决了一小部分体育场地设施紧张的问题,是真正的实现了“共产主义”社会的“按需分配”的分配制度,不会造成体育资源的既紧张有浪费的现象。比如,分派或各单位请专业的体育教师或者体育指导员,下到基层、社区等等,进行体育运动方面的指导;各单位的体育场地一般情况下,在上班时间无人用或者很少用,只有在下班后才被利用,因此,在上班时间内,整个场地都处在浪费状态,如果在上班时间可以将体育场地给学校体育课用或者给体育运动训练队使用,则场地的使用率大大提高,同时解决了部分体育场地缺乏的问题等等。因此,大力发展大众体育的“自给自足”方式,需要社会各个单位与各大部门之间,加强必要的协作与交流,做得体育资源的共享,提高体育场地的利用率,减少体育资源的浪费。此方法是发展大众体育的“自给自足”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需要全社会的各个单位的共同努力。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日趋高涨,健身正在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和生活时尚。健身房、大众健身器材、各种体育场馆日益增多,这为大众体育发展创造了机会。大众体育作为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增强人民大众体质、提高人民大众的健康水平和改善广大人民生活质量等等方面的重任,同时也是中国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为了国民自身的健康,让全国各界的、各个层次、各个年龄段的每个人都来了解大众体育运动、参与大众体育运动,这也是一种“举国体制”,让大众体育运动以“另一种形式的举国体制”在“自给自足”的方式下,也以竞技体育发展的速度,向前较好、较快的发展,在不久的将来,大众体育也会如同中国的竞技体育一样,位居世界前列。让每一位中国国民能够进一步的“弘扬奥运精神”,正真实现“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目标。
[1]吕 青,徐良彦,宫新清,任占宾.校园极限运动[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1-3.
[2]第五次全国体育场 地普查数据 公报 [EB/OL].http://sports.sina.com.cn
[3]长江三角洲地区家庭体育现状与发(二)[EB/OL].http://www.chnasfa.net/lr.
[4]关于开展争创全国体育先进县活动的通知[EB/OL].http://www.china.com.cn/
[5]周传志.我国新时期家庭体育的作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158-160.
[6]余仲平,虞荣娟,尤来菊.展望2008奥运会我国社区大众体育的新格局[J].科技资讯,2008,25:232-233.
[7]陈 琦.后奥运时代我国大众体育发展展望[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23(5):396-399.
[8]林显鹏.2010年中国群众体育发展趋势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1,37(1 1):10-13.
[9]李 岩.2008北京奥运会后的中国群众体育运动走向初探[J].理论界.2006,(5):126-128.
[10]《全民健身条例》提交国务院法制[EB/OL].http://epaper.jinghu cn/html
[11]徐本力.体育强国、竞技体育强国、大众体育强国内涵的诠释与评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24(2):93-98.
[12]王东梅.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研究[J].内江科技.2007(9):55-58.
[13]肖林鹏,李宗浩,裴立新.中国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战略回顾[J].体育学刊,2002,9(3):12-14.
[14]任 海.2008年奥运会及其社会影响[J].体育科学,2008,28(9):12-15.
On the"Self-sufficiency"of the Development of Mass Sports
Tang Changzhen
In the premise of explaining the development of mass sports with the meaning of"self-sufficiency",this article proposes the idea that China's development of mass sports can be realized by the way of self-supporting and self-sufficient.At the same time the analyses are carried by the way of literature and data,comparative analysis,logical analysis of the significance of their development,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In addition,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its own views on the development of mass sports to self-sufficiency measures and methods.
mass sports;self-sufficiency;family sports
G812
A
1673-1794(2012)02-0077-04
汤长珍(1980-),女,安徽霍邱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与社会体育学。
201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