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盛庆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 大连 116052)
21世纪是一个机遇与挑战、竞争并存的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也日益加快.在这种快节奏、高强度的学习与工作中,社会的发展不仅带来了物质生活的富裕,同时也带来了身心的疲惫和精神的重负.人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心理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人士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要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要,不仅要具有健康的身体和智能,更重要的是必须具有完备的个性,优良的心理品质.心理素质的地位和作用日趋凸显,关于体育对心理健康干预的研究越来越被重视.体育锻炼的功能已不单单是强身健体,它对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1 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性很强的概念,我国《心理学百科全书》中对心理健康作了以下定义:“心理健康又称精神卫生,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指心理健康状态,二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心理健康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心理健康是以促进人们心理调节,发展更大的心理效能为目标,狭义的心理健康,主要目的在于预防心理障碍或行为问题.
1.2 心理健康的标准
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争议的话题.人的心理健康状态已成为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对此,心理学家,精神病学者,社会学家各有不同的看法.综合国内外各学科专家的观点,一般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包括人格完整,智力正常,情绪健康,人际关系和谐.
从事各种体育锻炼活动,能够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精神面貌,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愉快,调节人的某些不健康的情绪,同时通过体育锻炼,克服困难,培养坚强的意志和集体协作的精神,可以矫正沮丧,犹豫,自私,散漫等不良或不健全的人格.
2.1 体育锻炼对认知活动的影响
有关体育锻炼影响认知活动的机制,神经心理学的研究认为,体育锻炼可以增加大脑血流量,从而增加向大脑提供的营养,并提高有机体的认识能力.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改善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的协调作用,使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的交替转移过程得到加强,从而改善大脑皮层神经系统的均衡性和准确性,并促进人体感知能力的发展,使得反应速度,灵敏性,协调性等得到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还能使时间、空间和运动感知等方面的能力得以发展,使本体感觉、重力觉、触觉和速度、高度觉等更为准确,从而提高脑细胞工作的耐受能力.
2.2 体育锻炼对心理功能的促进——从提高唤醒水平和降低应激反应方面来分析
唤醒水平是指一个人情绪兴奋的水平,体育运动锻炼能提高人的唤醒水平是由各种感觉信息的输入所造成的.当体育运动达到一定的运动量时,就使人精神振奋,乐观自信,充满活力,导致唤醒水平的提高.因此,对于精神不振,情绪消沉,意志品质薄弱的人,体育运动锻炼具有明显的改善和调节作用.
应激反应是一种不适宜的紧张表现,通过体育运动锻炼可以降低应激反应.心理学实验表明:运动具有减轻应激反应以降低紧张情绪的作用,因为运动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增强人的心理韧性.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激烈的竞争,会加大人的心理压力,造成人们情绪的波动.要适应这种环境就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就要多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活动,以缓解内心的紧张情绪,使身心张弛适度,始终保持在一种比较稳定,积极的状态中.
2.3 体育锻炼对心理素质的培养
2.3.1 对情绪的调节作用
情绪可以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积极情绪是愉快,乐观的情绪状态,它对人的身心健康十分有利,而消极情绪会增加各种疾病的出现,如愤恨,憎恨,惊恐等有损健康.这时,如果参加所喜欢的某项体育锻炼活动,情绪就会高涨起来,因为体育活动可以缓解心理压力,使大脑及整个神经系统消除在一定的张力状态,从而消减了消极情绪.
体育运动也可以减少各种疾病给人带来的消极情绪.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人们的体质,有效抵制疾病的发生,而且体育锻炼能使自己的心情舒畅,充满活力,这样就减少了各种身心疾病给人们带来的消极情绪,从而起到延长寿命,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同时,体育锻炼活动能使不良情绪找到合理宣泄的渠道,使人的精神状态达到平衡,从而消除心理疲劳,促进人的心理健康.
2.3.2 对意志的培养
意志是自觉确定目标,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在体育运动中会出现许多与自身的疲劳,伤痛,厌倦以及生理极限的挑战,战胜这种挑战最坚实的基础就是顽强的意志品质.坚强的意志只有通过日常锻炼才能形成和提高;只有经常有意地在学习中、工作中、生活中锻炼自己,才能形成各种良好的意志品质.因此教师无论是布置学生必须完成的作业,还是安排学生所应完成的工作,都要带有一定程度的难度,使学生在努力克服困难中锻炼自己.教师更要创造各种生活条件,并鼓励学生在这些不同的条件中坚持战斗.因此,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运动能增加体质体能,磨练意志.体育锻炼有助于培养吃苦耐劳,不屈不挠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2.3.3 体育锻炼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体育运动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该具有宽容、热情、助人以及团结合作等品质,能妥善处理人际关系.体育运动以群体的形式进行身体练习,这种由共同运动欲望和追求目标维系的交往方式既有利于身体运动的非语言接触和语言激励间的互动,也完全符合现代化交往的基本要求,使之成为改善不同个性人群相互关系的纽带.
2.3.4 体育锻炼对心理疾病的治疗
体育有利于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也可以防止心理疾病.患有慢性疾病或身体不佳的人,在通过体育锻炼进行辅助治疗后,不仅生理疾病减轻了,也消除了心理障碍.例如,紧张、焦虑、急躁、易怒、抑郁等症状,这些都是由于快速发展的社会所给人们带来的压力造成的.运动可以治疗一些疾病,心理医生中有60%的人认为体育运动应作为一种治疗手段来消除人们情感疾病,参加体育运动可以使患有疾病的患者注意力转移,把一些淤积的情绪通过运动宣泄出来,使紧张得到放松,使某些消极情绪暂时遗忘并开始淡化,用不同的运动形式、运动强度、速度方向的变化以及和谐韵律、默契的配合干扰、破环患者暂时的心理导向,消耗患者因心理疾患所积聚的大量的副作用心理能量,积聚情绪上的正能量,从而疏导和转移患者的情绪,使心情变得愉悦起来.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不仅能舒展筋骨而且还能增强战胜消极情绪的能力,从而产生乐观开朗,充满自信的心理氛围,换来友好的欢笑.
体育锻炼既是身体活动,又是心理活动和社会活动,体育锻炼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而且对于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能提高人的生活满足感和生活质量,要使体育锻炼获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效应:
3.1 体育锻炼者本人要喜爱体育锻炼,才能从中获得乐趣,产生良好的情绪.
3.2 体育锻炼应以有氧活动为主.(如散步、跑步、游泳、跳绳)有氧运动可振奋人的精神,舒展关节和韧带,促进骨骼和肌肉的生长,有利于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的机能,并有利于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同时,有氧运动还有利于开发智力,改善心态,增长知识和陶冶情操.
3.3 运动负荷应以中等强度为宜.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心率最好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80%之间,每次活动时间不少于20—30分钟,每周3次以上,这样才有利于身心健康.
3.4 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的进行全面锻炼.经常锻炼,动作应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运动量由小到大.每一次锻炼,人体的大脑皮层及各个器官系统就会受到一次良好的刺激,同时也会使身体各器官的活动机能逐渐提高,使身体全面、均衡、协调的发展.当然,锻炼的难度要因锻炼者自身而议,不能超过自身的负担能力,这样将不会有害于健康.
4.1 自动参加体育运动锻炼可以促进智力的发育,集体注意力,克服多动症.
4.2 体育运动锻炼可以使人精神振奋,心情愉悦,提高自信心.
4.3 体育运动锻炼可以治疗情感疾病.
4.4 体育运动可以锻炼人的意志.
4.5 体育运动锻炼是生活中的高级需要,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1〕龙佩林,杨斌,胡永南,罗玲,等.大学体育与健康教育.民族出版社,2001.
〔2〕季浏.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姚家新.运动心理学导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刘清黎.体育与健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李洪滋.运动与健康.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6〕曲宗湖.体育与心理潜能开发.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7〕马启伟.体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8〕许砚田.体育与健康.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