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现代主义思潮下传统环境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2012-08-15 00:43史启新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22期
关键词:造景现代主义思潮

张 旻,史启新

(安徽工程大学 艺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擅长承山造林的中国环境设计亦是源远流长.自古虽然建造艺术于传统文化中地位并不高,被视为“雕虫小技”.但千年来无数工匠与大家的艺术传承,却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财富.纵然我们传统的财富深厚,却受到近代历史进程的影响,在环境艺术的文化传承上遭遇瓶颈.加上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本土设计遭遇现代主义新思潮的冲击下,于传统艺术的传承和现代表现手法上的融合开始了漫长的探索与尝试.

那么如何将新的现代主义新思潮与传统的环境艺术相互结合呢?笔者简析一下二者的关系.望能从中找到可行的方法或是思路.

中国传统环境艺术特点

首先,中国传统的环境造景方式和方法的切入点是很多的,手法更是不胜枚举.但是虽然种类多如繁星却都有其根本,追本溯源,中国艺术于环境中的基源就是文化.从古至今中华悠悠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南北方气候人文的不同都对传统的环境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便简要分析一下中国由古至今由南向北的艺术表现.

1 古代传统环境艺术的演化

1.1 中国传统环境艺术

中华文化五千年,自先秦时期文化伊始,中国传统的环境艺术亦同时步入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之中.先秦之后,以“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儒”家思想的诞生进入了百家争鸣的繁盛时代,于此同时,也由多元化的思想产生了中国传统环境艺术的精髓和基础.即是一种追求隐逸逍遥、与自然相互和谐的审美基调.这一点又似中国戏曲和绘画,其实本为同源.中国人向来不以形似为艺术的最高定点,相反,中国人追求更多的是“神”.书法、曲艺、绘画、造景等,传统艺术中往往追求的是知其神而得其意.这也是中国人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相互共鸣的追求.也是艺术中对于情感表达的诉求所在.

如明朝时期御史王献臣,与望臣贵族相悖,无奈权贵,官场失意.归乡之后筑园名“拙政”.居者的气质情感,早已寄于园林之中,无需多言,却皆以明了.

1.2 南方的传统环境艺术

中国南方地势平坦、水网交错,为环境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实的土壤.南方的环境艺术多依靠良好的水域条件.亭台楼阁掩映于芊芊碧水之中.苏州园林,一湖一景,烟波浩渺.一眼便知江南的柔情与富饶.苏州园林讲究细节,曲折虚实、小中有大.一石一木都有自己的性格和魅力.自吴越时期的姑苏城开始以苏州城内为代表如著名的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等等,都是长江以南传统环境艺术的缩影.

1.3 北方的传统环境艺术

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中国北方民居往往风格朴素,坚实耐用.追求造型简单耐风抗旱.主要代表有陕北的窑洞、鲁晋地区的民居和陕南的民居为代表.而北京民居因为其特殊的位置而独树一帜,从古至今,北京一直位于中国文化政治的心脏位置,紫禁皇城以其宏大的殿皇庙宇和四合民居成为传统环境艺术中的重要一员.皇城紫禁,磅礴正气,帝王之地.无需对艺术的多高造诣,人们只要步至紫禁城的脚下,便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磅礴之气,正统之势.而皇家的内部的假山叠石,一草一木各个如京戏一般,字正腔圆,不偏不倚.

1.4 影响到传统环境艺术发展的因素

由古至今,建筑、景观的建造由于规模、建造技术、和新材料的发现与开发和变化,造景技术和风格也在不断的发展和进化.因为政治地位和财富的差别,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与民居景观有许多不同的风格和造景技巧.再加上因为历史的变迁和南北地理气候的条件不同,此外中原地区长期的民族大融合的进程,使得传统的环境艺术得以显示出了中国特有的多元化、包容力强的特点和优势,成就了中国传统环境艺术的特殊性和优势所在.

2 西方现代主义新思潮

欧洲的早期现代艺术与“新艺术运动”的产生,使得西方的艺术思想产生了重大变革.并且伴随着西方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西方建筑和环境艺术逐步发展成了两条道路,即理性派与非理性派.而这两种新的风格的走向亦成为了现代西方现代主义的形象代表.

2.1 理性派

西方现代主义的理性派以野兽派、立体主义与构成派、未来主义、极简派为代表.整个二十世纪,理性抽象艺术基本以抒情抽象与几何抽象为方向发展.只是伴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在不同阶段产生变化.

2.2 非理性派

在西方现代史进程中,达达主义的虚无精神和虚无主义的反传统精神的出现使得现代艺术家在创作中开始使用所谓的“偶然性”和“机遇性”.其中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波普艺术和大地艺术等都对现代环境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纵观整个西方现代艺术的新思潮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其主要体现了对多元化、个性化的新追求.看到了西方艺术中自功能、形式两基本元素中发觉出的新内涵.即对人类自身的情感、文化、需求的表现,人性价值的肯定和对差异化的包容与发展.

3 现代主义影响下的中国环境艺术

自19世纪中国的国门被外国列强所打开,西方的艺术思想便开始涌入中国,自然先进的西方自然科学和文化也对中国本土的文化产生的新的冲击.中国传统的造景艺术自然也同样受到了影响.

20世纪60年代,伴随着西方艺术领域的动荡和变化,多元化的思潮理念和风格的产生.中国现代的环境艺术也随之开始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之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国迅速开始了大规模城市化进程,飞速的发展和进步使得建设脚步前所未有的加快.环境艺术也应为批量化和工厂化的设计建设要求,更多的单纯使用“拿来主义”.使得中国的环境艺术进入了有量而无质的状态.传统的造景环境艺术被束之高阁,文化的传承遭遇了危机.

伴随着快速发展的热度逐渐稳定,八十年代开始中国的建筑和景观艺术开始吸取和吸收西方现代艺术的内涵,开始了对中国化现代环境艺术的思考.对比中国传统造景艺术的精神和西方现代主义新思潮之后,我们不禁发现中西方环境艺术其实也是有很多共通之处的.

4 东西方环境艺术的融合与发展

中国传统造景艺术非常看重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共存关系.传统的儒、释、道文化对周边各国也影响深远.“天人一体”是中国哲学精神的精华所在,重视人个体的人性体验,重视人与自然的相互融合,与自然和谐共生.重视审美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西方现代主义环境艺术中伴随着非理性抽象艺术新思潮的诞生,在环境艺术中更加强调了对人性的追求.对人类感情与个性的尊重.伴随着西方的快速发展和对环境的破坏也日益严重.现如今西方的环境艺术设计也将注意力更多的集中于自然性设计和保护、恢复性设计.然而这些诉求正好与中国传统造景艺术的文化基础相吻合.设计师们逐渐将注意力从技术和数量的快速增加转移到了如何尊重人本身的要求“以人为本”.

从而中国的环境艺术看到了前进的方向,人们也开始不断的追求与探寻.时至今日亦有不少新的概念和环境设计的优秀作品逐渐走进人们的视线.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有中国美院教授王澍先生设计的中国美院象山校区.象山校区的设计在细节上精致,在整体上却保持着江南轻松随性的整体格调.怀抱青葱,虚实动静也都恰如其分.极简的现代风格和感性的形式表达方式,配以了中国传统建筑环境景观的理念和造景.辅助中式古典园林的“借景”手法,巧于因借、隔而不塞.

由此可以看出,现如今我们所需要的就是一个包容的环境,一个可以让西方现代思潮与中国传统环境艺术共生的土壤.设计师在学习和利用西方现代环境艺术的表现手法同时,赋予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传承.在文化传承的同时又要让其不断的发展,使其更加多元化、更加拥有东方华夏文明的特色.日本设计理论家佐口七朗说道:“继承并且发展一切优良之传统,非溶于古物之内,而关监于保存作为传统精神的创作者之理念,即创造“.文化本身就是一个在不断变化不断包容和选择的一个过程,让传统文化保存下来的方式并不是固步自封,而是将其发展壮大并且延续下去.

文化的发展是艺术的源泉,现如今在大融合大发展的世界中,我们唯有提升自己文化的发展,让其成长,才是让艺术前进的必须之路.在现代主义不断影响下的中国环境艺术领域,发展、包容是中国化环境艺术发展的必经之路.

〔1〕肖宏发.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及其演变.2009.

〔2〕安藤忠雄对话贝律铭.1998.

〔3〕廖生安,杨柳.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06.

〔4〕吴彪.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风格发展,2004.

〔5〕高黑.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西方景观设计思潮及其对中国的影响,2006.

猜你喜欢
造景现代主义思潮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现代园林植物造景特点、策略与发展趋势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植物造景”——自然的装饰艺术
格特鲁德·斯泰因的现代主义多元阐释
鲁迅与西方现代主义
论20世纪初年的“兴女学”思潮
谈波特作品中的现代主义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