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华锋
(福建师范大学 福清分校管理系,福建 福清 350300)
论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义
黄华锋
(福建师范大学 福清分校管理系,福建 福清 350300)
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和提高德育教育实效性的需要.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全面素质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教育;意义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大学生群体健康成长的发展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也日益显现.近年来,在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的支持下,各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得到了大学生们的充分认可.关注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他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针对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系统的心理健康知识的理论学习和指导训练,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挫折承受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促进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心理素质是人才素质的基础,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能忽视在综合素质中具有基础性作用的,渗透在人的各种素质之中的心理素质教育.这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对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成长方法,从学习指导、智能开发、陶冶情操、性格塑造、品行培养、社会适应力训练和身心保健等层面,有方法有目的有计划的,直接或者间接的对学生的心理施加影响,培养和发展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这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对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是根据学生们的年龄、性格、心理等特征,以心理健康知识的理论学习为主线,以发展和提高学生自我心理保健的技能为重点,把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性质和内容,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心态,以一种自信、坚强、乐观的精神面貌面对学习和生活,获得自我发展、主动发展的良好空间与条件.这些方法对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具有深远的影响.
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相辅相成,贯穿素质教育的全过程,并影响素质教育的发展和变化,体现素质教育的水平与成效.因而,推进素质教育应当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基本出发点,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过程则必须充分考虑和体现素质教育的整体要求,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为推进全面素质教育的有效动力.
作为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拓展了高校德育的内涵和外延.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要求德育工作者要对大学生们必须有全方位的了解,必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必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工作者开展工作,习惯于传统的机械式的政治思想教育,往往忽视了学生心理发展及心理因素在政治思想形成中的作用.相反,心理健康教育的作为一种新的德育教育方式,通过充分发挥心理咨询,这一全面了解大学生心理思想特点的窗口作用,德育工作者不仅了解到不同年龄层次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思想状况,而且可以从更深的层次上剖析大学生的情绪、情感、性格等方面的具体情形和变化,从而可以“对症下药”,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大学生协调发展、健康成长的目标.
高校德育的实施过程,就是指德育工作者根据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形成和发展变化的规律,按照高层次人才培养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要求,对大学生有目的的施加教育影响,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和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进行的调节与控制,使大学生形成预期的个性思想政治品德的过程.
不难理解,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在此基础上进行积极主动的思想斗争,德育的实施过程是无法顺利进行的.简言之,德育的过程也就是社会思想道德个体化和个体思想道德社会化相统一的过程,亦即内化和外化的两次转化过程.从本质上来看,德育过程是一种有目的、有选择、有方法的社会思想道德教育信息的传递和受教育者个体思想政治品德、认识和信念内化相统一的过程.这就要求德育过程必须遵循受教育者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离开了对受教育者的心理因素的整体的客观分析,任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变得模糊、抽象起来.德育工作者只有遵循受教育者在生活实践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发展规律,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由此不难看出,德育工作应在健康的心理基础上进行.德育过程在任何时刻都受到个体心理深处的干扰,德育过程将因此困难起来,其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譬如,在一个大学生心理失调,情绪不稳定的情况下,你是先对他进行思想教育呢,还是先使他的情绪稳定下来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一个人只有在心理素质保持健康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排除德育过程中的各种干扰,使德育过程顺利实施并实现德育的最佳效果,才会培养出拥有良好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大学生,和具有政治素质、专业知识和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都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正因为德育与心理健康的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密切联系关系,所以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辅导,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切实了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德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高校德育复杂多变的实践中,欲达到德育工作的目标,主要是使这种教育活动有效,而德育工作效果不仅取决于德育工作人员实施了什么教育,关键在于受教育者——大学生是否接受这些教育内容,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接受这些内容.也就是说,大学生如何对待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实施的教育内容的态度,是影响德育工作效果的关键因素.而高校大学生们对待事物的态度,则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心理状态.大学阶段是心理问题的一个危机潜伏期.当代大学生正处于心理、生理冲突最激烈的年龄阶段,面对竞争、择业和社会责任等多重压力下,心理变化异常激烈,就容易形成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甚至对抗心理,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迷茫、失望、忧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现象,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无形的障碍.相反,如果大学生心理健康、情绪稳定,就容易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建立起和谐、融洽、信任和理解的关系,对其施加的相应的教育内容就会顺理成章地接受了.因而,有效的了解和心理咨询能及时发现大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矛盾和冲突.通过开展积极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这些冲突和困扰就会得到有效的疏导和合理解决,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创造一种和谐、稳定的接受心境,从而实现思想教育的最佳效果.
健康向上的心理是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础.不难看出,良好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有赖于一个人的心理健康.这是因为,一方面,健康的心理更易于接受思想教育,并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外化为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一些大学生的错误思想,不良品德往往是在不健康的心态下形成或表现出来的.其中,有些违法乱纪行为本身就是心理障碍的结果.因此,加强心理咨询工作,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同时也有助于改善德育工作环境并在一定程度上利于大学生良好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
一些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他们把心理咨询看作现代化管理的标志之一,将心理咨询视为从传统教育向现代化教育转变的重要手段.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管理人员的心理学素养,更好地按照教育规律从事管理工作.大学管理的本质是做好人的工作,充分调动全体师生各方面的积极性.如果管理人员对教师心理和学生心理缺乏基本的了解,仅仅按照理论办事,或者照抄照搬红头文件,就不能准确地把握教育规律,使学校管理步入科学化的轨道.相反,管理人员加深了对师生心理状态的了解,就可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更好地围绕和贯彻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方针,不断深化学校内部的各项改革,不断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角度来看,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将因材施教的原则落到实处.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形成良好的校园气氛,为学生营造生动活泼的成长环境.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通过开展像成长小组、角色扮演、心理剧、情境分析、人物模拟、实验演示等有趣的活动,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做到“事半功倍”,营造出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有效地改善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崭新的德育工作方式,一开始便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并收到良好的效果,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一直以来,各高校心理咨询中心通过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顺利地完成学业,走上工作岗位.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过去、现在、乃至将来,仍是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任务.而对于学生心理问题的及时解决,无疑为校园和谐安定,增加了一道无形的防线.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也越来越为大家所认知.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已经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立足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素质教育和德育工作的体系,探索建立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教育、咨询、预警和危机干预及援助工作体系.不少学校纷纷建立了包括专业工作人员、院系辅导员、学生骨干在内的三级工作体系,有效地保证了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学校的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和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出发,促进其全面发展,对于提高大学生群体的综合素质,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麻艳香,蔡中宏.论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原则[J].社科纵横,2006(6).
〔2〕庄郁馨,周博文.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与措施[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6(1):89.
〔3〕魏鹏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对策分析[J].文教资料,2007(9):176.
〔4〕闻素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与途径[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1999(1):95.
G444
A
1673-260X(2012)06-012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