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 娟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广东 珠海 519090)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其公共英语教学也面临“改革教学理念,建立与行业、企业联系更紧密的高职英语体系”[1]这一课题。广东省正在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体系[2]。本文以某高职院校汽车专业为实验班,经过多年的摸索,探讨了公共英语与汽车专业英语结合模式,在对课程目标、能力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评价手段的重新设计和尝试后,认为“将基础文化课程与职教专业课程进行整合”[3]是可行的。
虽然我国高职教育大规模发展起步较晚,但在短短20年多年的摸索中,对其认识和操作方法都日趋成熟。业界人士也认识到高职教育强化和突出职业与技术的办学特色已成为高等教育的“独立生命体”[4]。高职公共英语教育也同时由最初“本科压缩型”转向重视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在“实用为主、够用为度”[5]的原则指导下,着力进行将公共英语教学与行业、职场的需求结合起来的改革,摸索将高职公共英语作为交际工具进行教和学的真正定位。
在汽车专业从事公共英语教学的同仁们也积极投入到这一转型的实践中,出现了如刘颖[6]、陈立旦[7]、胡海[8]等对“汽车英语精品课程”研究的团队;如刘小兵[9]、雷兵[10]、陈玲玲[11]等、 罗毅[12]等主张基础英语与专业课衔接践行者;还有大量为寻找如何将公共英语与汽车专业英语教学相结合而辛勤探索的教师以及论文,他们的热情和成果“为服务于其他行业的公共英语课程建设和开发提供了有益的经验”[3]。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各个专业的英语教学多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公共英语阶段,即新生一入学就开设的基础英语教学阶段;二是专业英语阶段,即在第三、第四或第五学期开设的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与本专业相关的专业英语阶段,这两个阶段大多在教学安排上没有互通、教学内容上没有有机衔接。
目前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学生无论什么专业都参加目标相同、教材统一、要求一致的英语教学[2]。这种全校统一的基础英语教学模式对于组织教学、征订教材、组织测试等具有管理优势,但无法体现公共英语教学与专业结合这一理念。“一刀切”的教学现象给教师和学生都带来棘手的问题:教师不仅要按部就班指导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备战“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还不得不针对所教学生的专业需要,大量备课以补充实用的专业知识;学生即使对教师添加的专业内容产生兴趣,也不得不先将其搁置,去对付全国统考的“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重新落入应试教育的窠臼,使新生对大学英语学习的渴望和期翼受挫。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汽车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生活,汽车相关岗位也大量涌现,在汽车引进、维护、销售和服务各方面急需英语娴熟的专业人员。汽车专业英语教学愈加受重视,但专业英语教学存在两方面的遗憾:一是缺乏适合高职学习的汽车英语教材,充斥市场的汽车英语教材,没有与当下高职高专类型的学生需求挂钩,缺少培养兴趣的导入环节,直接照搬国外的汽车专业理论,学起来艰深晦涩,挫伤了学生学习汽车英语的热情;二是讲授汽车英语的教师或为英语水平不错的汽车专业教师[2,9,13]或是有丰富英语教学经验的基础英语教师[8,14,15]。 前者虽有专业功底,但不熟悉语言教学规律,教学方法单一;后者又对汽车专业知识的掌握不够充分。加之教学体制对这两个领域观念上的断层,使得两方面的教师没有沟通机制,这些因素导致汽车专业英语教学效果不佳。
笔者认为造成上述两个阶段混乱的原因是方针政策不明朗的问题。在“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育改革的重点应是打破以知识结构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建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2]目标下,高职高专英语教育还要不要分设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两个阶段?如果要,每个阶段要达到的专业知识目标是什么,怎样衔接?如果不要,两者该怎样融合?因而,在现存状况下,笔者尝试了在英语基础教育阶段进行汽车专业英语教学的改革。分别在2009级、2010级以及2011级汽车专业选出实验班,试行了多种改革方案,磨合出较为合理、可行的高职公共英语与汽车专业英语结合方式,并对以下问题进行了探讨。
为突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兴趣,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指导思想下,我们在汽车专业教师指导下,编写了以职场需求为目标的教材——《汽车英语进阶》。按照该教材的大纲要求,对实验班的课程目标、能力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评价手段进行了研究和改革。为保护新生对大学英语学习的好奇心和热情,尝试从趣味性、科普入门式汽车英语知识起步,以循序渐进的方式,通过教材中具有实效性、职业性、趣味性的内容设计,为学生提供汽车发展、构造、维护、销售以及后汽车市场方面的入门知识。这样,不论学生入学时英语水平如何,《汽车英语进阶》教材可以令他们站在同一起点,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在借助英语这一语言工具学习汽车专业新知识的实践中,切实感觉到英语的实用性,因而对汽车专业英语的学习热情高涨。通过对简洁易读的岗位汽车应用英语的实操训练,学生体验到了由基础英语向专业英语自然过渡的过程,增强了自信,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深入学习汽车专业理论知识打下了良性基础。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师有其自身的优势,他们系统地掌握了英语学科的基础理论,有丰富的语言知识,具有教育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以及敬业精神,这些是保证公共英语教师能把握多变的教材、针对不同的学生奉献精彩课程的基础。在将基础英语课程与汽车专业英语课程进行整合的大讨论、大转型时期,人们片面地看到公共英语课教师对各科专业知识掌握不足,一时间似乎所有公共英语教师都“肢残”,需要再“回炉”重新学习多不胜数的各种专业知识。这种态度对公共英语教师很不公平,且不论其是否可行,至少是耗时并劳民伤财的。
笔者认为,目前解决师资问题的关键是树立正确的改革观念,确定公共英语教育阶段应掌握的专业知识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评价手段,在正确的观念指导下,研发相应的公共英语教材。英语基础教育不是英语专业研究,注定不可能让学生一入学就抱起专业书本,啃大块的专业英语文字,而将汽车专业、计算机专业、物流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等专业英语转化成易读的、趣味的、科普的英语读物,对各专业学生进行严肃深奥的专业英语前期的启迪教育,才是基础英语阶段应做的工作。对这样的读物,相信每个公共英语教师都有足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合格并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后期专业英语教育的师资问题是另一个研究领域,可以探讨什么样的师资可以带领学生掌握科技英语技能、熟练阅读国外相关的专业文献、获取与本专业相关的信息和知识。
在明确了观念、制定了相应的教学大纲、采用了适当教材的前提下,教师应对课程目标、能力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评价手段进行合理的重新设计。
学生在40~80学时内应初步了解汽车品牌、发展史、主要部件及其简单的工作原理、汽车文化及后市场知识。另外,根据《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交际范围表”,掌握业务交际中“一般涉外业务”,如业务交流、产品与厂家介绍、了解维护知识及使用说明等。同时,借助汽车专业的实训室、汽车展销活动,达到了英语实训的目的,利用实物教学、工作场景模拟教学、电化教学等模式,将英语词汇、典型句子结构、情景对话与汽车专业知识结合,强化英语为专业课程服务的功能。教师应对学生在教室内、实训中、活动时的表现做中肯的评价,对他们创造性的学习和知识应用能力做合理考评和记录。
在对汽车专业学生进行公共英语教学的实践中,笔者发现由于几个关键点模糊不清,导致类似的改革不能大规模展开,如前面提到的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是否要分设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两个领域;基础英语该如何定义;高职的专业英语应该有什么样的量度等,是否如章振邦所设想的那样:需要对我国外语教育作战略性的调整,要点是把普通英语教学任务全部下放到中学阶段去完成,以便学生进入高校时便可专注于专业英语的学习[16]。要根本改变现状不是几个学院、几个教师就能解决的,它应该是由上而下进行改革的大工程。但在基础英语教学阶段,通过编写难易适中的教本、通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等定位重新调整、通过基础英语教师与汽车专业教师在教学和实训方面的合作,实现公共英语和汽车专业英语的融合和衔接还是可以做到的。实际上,学生对于在入学后适度强化学习汽车专业知识很有热情,采用兴趣导入、科普式入门教学,体现了公共英语教学的“实用和适度”原则,学生心理和知识上都可以较为顺利地经由公共英语过渡到汽车专业英语学习阶段,为将来在岗位上运用英语打下基础。
[1]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6-12-14:264.
[2]刘黛琳.高职高专外语教育发展报告(1978-2008)[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2008:215.
[3]刘育锋.部分国家职教教学内容改革新动向及对我国职教课程改革新启示[J].职教论坛,2008(2):64.
[4]刘海蓉.浅谈借鉴国外经验发展我国高职教育[EB/OL].studa090420 http://www.studa.net/zhiye/100930/11160617.html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10-09-3011:16:00.
[5]国家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Z].2000.
[6]刘颖.“汽车英语”精品课程特色研究——兼论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趋势[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3):152.
[7]陈立旦.基于能力本位的汽车专业英语课程改革的实践[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1).
[8]胡海.论汽车专业英语教学的改革[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2).
[9]刘小兵.论高职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的衔接策略[J].教育与职业, 2011(2).
[10]雷兵.试论高职院校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衔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0).
[11]陈玲玲,张静.论高职院校汽车专业英语教学的改革[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5).
[12]罗毅,李红英.论大学英语与专业英语的衔接[J].外语界,2008(1).
[13]康春晓.汽车英语作为 ESP在高职教育中的发展初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5).
[14]李双定.浅谈汽车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和改进[J].科技信息,2010(26):181.
[15]蔺宏良.高职院校汽车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及改进措施探讨[J].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57.
[16]章振邦.也谈我国外语教改问题[J].外国语,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