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市化进程中乡土中国的迷失与启示
——基于“位育”思想的视角

2012-08-15 00:52唐文琴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乡土农村生活

唐文琴

(西南大学 教育学院,重庆 400715)

论城市化进程中乡土中国的迷失与启示
——基于“位育”思想的视角

唐文琴

(西南大学 教育学院,重庆 400715)

在推进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乡土中国面临来自城市的各种挑战。文章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农村存在的各种危机,反思农村教育现状及其推行模式,指出“位育”思想是指导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思想。发展乡村特色教育,实现教育回归生活,寻找出一条真正适合我国乡村教育的路径,对于帮助迷失的乡土中国走出困境,回归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城市化;乡土中国;乡村教育;教育公平;位育

在推进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乡土中国面临来自城市的各种挑战。乡土中国面临着现代文明的冲击,并处于一种危险的境地。乡土中国的基础教育无论是从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上都存在着亟待解决的困境。

1 道器分离:迷失的乡土中国

从农村居住情况和生产现状来看,如今农村中的主要居民基本为留守的老人。在一些地方,往日的乡村鸡鸣狗叫、炊烟袅袅早已变成孤村独户、荒草横生。农村中土地被大量荒废,人烟稀少,聊无生气。而长期以来建立的同心圆关系网,随着关系主体的一个个外出而分崩离析,名存实亡。对维持邻里和睦关系的必要大大减小,较之原来邻里间互帮互助和睦的生产生活关系,现在农村里人情逐渐淡薄,社会关系生疏,民风也不如以前。

从受教育的情况来看,农村教育几乎就是城市教育的牺牲品。随着农村人口的空场,下级行政机关对教育政策的不重视,使得当前我国农村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受教育的问题严重凸显。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曾经几次从教育政策上向农村倾斜,然而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为口号的撤点并校运动违背了农村当地环境的特性,学生上学路途远,成本高,危险性高。并且这种教育沿袭城市价值取向,教育远离农村,远离土地,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是一种离乡离土的教育。学生缺乏经验积累,必然造成学生学习困难,对学习失去兴趣,新“读书无用论”的产生就是对当前农村教育直接的回应。

2 追本溯源:乡土中国迷失的归因

乡土中国的迷失可能源于多种原因,但归结起来主要来自于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其中教育状况又是导致这两方面的根源性因素。

从物质层面上来说,城乡经济条件的巨大差别逼迫农村人放弃土地背井离乡;繁荣的城市生活无时无刻不在诱惑和吸引着农村人。农村种地谋生的传统观念被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价值观念所摒弃。其次,从精神层面上来说,城乡文化之间的冲突、外在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对农村人精神世界的诱惑以及城乡道德观念的变化,加上城市人的一些歧视心理状态的刺激,使得他们在乡土社会里形成的人际交往的关系准则在城市社会里行不通,给他们造成价值观和行为判断的混乱。

归根结底,造成这种矛盾的根本原因在于教育,即城乡教育的不公平导致农村人在物质和精神层面上对现代社会的不适应。城乡之间生存环境、道德观念、价值取向、人际关系的巨大差异使城乡教育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农村经济相对落后,教育力度相应有限。另外,城市生活的价值取向和城市教育价值取向远离农村学生的生活世界、生命世界。无论在教育的起点、教育的过程还是教育结果,农村和城市都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现象。尽管国家和社会已经做过大量的、长期的调研、实验,但涉及到整个社会价值观念的转换是困难而漫长的。

3 现实呼唤:回归乡土中国理想

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产生矛盾和抵触的一定是人的心理感受。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关注人。而对于人的研究,首当其冲的应是教育。教育是促进乡土中国与城市中国和谐发展的粘合剂和润滑剂。

3.1 “位育”思想是缓解城乡矛盾的关键

潘光旦先生教育的思想对中国教育有着巨大的启迪作用,他所提倡的“位育”思想会是解决中国城乡矛盾的关键;而解决城乡矛盾、发展乡村特有的教育模式也将是“位育”思想最好的实践证明。他的位育思想提倡要“安所遂生”,换句话说就是“适应”。他说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在于忘本与不务本。他认为就物质的环境而论,“中国的教育早应以农村做中心,凡所设施,是应该以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农民的安所遂生做目的的……”正如潘先生所说,中国农村教育的脱离生活世界让许多农村年轻人对教育没有兴趣,也没有把握。同时,对现实生活的脱离让他们处于一种可怕的“认识空白”:既不能熟练地掌握科学知识,又丧失了对生长环境的天然判断力。以至于年轻人思想上的迷茫和现实生活中的无能,进而无论在乡村还是在城市都无所适从,更别谈所谓的“安所遂生”。这就是最明显的“顺应失败”,而失败的原因来自于教育自身。

3.2 遵循“位育”思想,教育回归生活

教育回归乡土中国,并不代表回到落后、贫穷,而是回到一个关涉农村教育中受教育者的生活世界,回到一个适合乡村教育发展的理想状态。

3.2.1 乡村教育必根植于乡土文化,使人能安其所遂其生

乡土文化是一个区域的农村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创造、积淀和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有其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丰富内涵。教育只有根植于当地文化,以文化创生本土课程,与地方文化、风俗习惯、道德规范互相接纳和融洽,使教育所要弘扬的价值追求与地方文化所要倡导的人文诉求达到互相呼应,使教育回归生活,从而使学生真正意义上理解所学知识,实现文化上的认同。因此,在制定乡村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时必须体现特殊性与统一性的结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必须贴近乡土生活,因地制宜,利用地方文化的特点和优点帮助教师更加高效地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另外,我们的教育应该利用当地天然的地理和风俗人情中美学的一面,帮助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培养学生淳朴、自由、健康的思想品德;塑造其坚强、自立、丰富的精神世界,培养热爱自己家乡、热爱大自然并认同家乡文化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拥有独立完整人格的人并且热爱自己家乡的人,是不会轻易被陌生的、浮躁的事物所诱惑,即便是在新旧交替、城乡冲突的环境里,也能够认清自我的定位,在平凡的世界里实现自我价值,做到安其所遂其生。

3.2.2 乡村学校必近乡近土,培养乡村发展的建设者

受当地自然的交通条件、经济因素、人力资源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农村学校尤其是农村小学的布局一直困惑着教育改革决策者和执行者。其实,经过实践考查,我们发现远离山村、按中心地区撤点并校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学生寄宿学校,学校离乡离土,给学生心理上造成的不适应以及在生活成本上的增加,都给学生学习带来了极大的阻碍。乡村教育根植于乡土文化,学校建设理应近乡近土,提供便利的交通工具和设施,便于学生就近求学,保证入学率,尽量降低辍学率,保证教育机会的公平。同时,近乡近土的教育环境还要建立家乡、学校和学生之间良好的关系,学生能自觉爱校尊师,学成以后回到家乡为家乡的建设出谋划策。

3.2.3 乡村课堂必走向田野,使知识学以致用

学校课程与教学环境的文化疏离,使农村学生脱离地方文化,对书本中所推崇的知识难以产生认同感。为改善现状,校本课程应立足本土,以当地文化为资源,增强学生的文化适应力和对教育内容的认同感。大自然是一本最好的教科书。乡村教育因其独特的地域优势,根植于地方文化,在教学方式上也应回归生活,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让学生到户外田野去学习,研究大自然,实践能用于田间地里的科学文化知识,在验证与反思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认识和知识体系,在寓教于乐的学习过程中爱上学习,爱上知识。例如数学课可以巧妙地跟自家的农活、生活需求相练习;自然课让学生主动去识别蝴蝶的类型和记录其成长的过程,鼓励学生结合课程观察家里圈养的动物以及种植的庄稼;地理课可以带领学生登高望远,在爬山的过程中寓教于乐,使学生切身体会到课本上知识的生活性……

没有最好的教育,只有最适合的教育。摸索出一条适合农村自我发展的教育之道,改变当前教育以城市化的价值取向为主,对农村、农村文化价值取向的忽视。乡村教育必须坚持自身特点,根植于区域文化,“取之于民,教之于民”,让教育回归农村生活,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培养自由、淳朴、坚强、独立的完整人格的人。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人口盲目外出,远离土地、远离家乡的现状,帮助乡土中国走出迷失的困境,任重而道远。

[1]费孝通.乡土中国[M].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4).

[2]潘乃谷.潘光旦释——位育[J].西北民族教育,2000,(1).

[3]吴晓蓉,王培,等.以文化位育观释贵州省民族文化进校园[J].西南教育论丛,2010,(3).

[4]乔东华.寻求中国人的位育之道——潘光旦教育思想探微[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In Terms of the Lost and Enlightenment from the Urbanization of the Rural China——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WeiYu’

TANG Wenqin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t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China)

There are a plenty of challenges for the rural China during the urbanization.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edcation through discussing and studying on it, and then finds out a better way to balance the rural education and urban education so that every student from countryside can also enjoy a fair chance on education and develop free and healthily.

Urbanization;Rufral China;Rural edcation;Education fair;Wei Yu

G725

A

1674-5787(2012)01-0081-03

2011-12-10

唐文琴(1987—),女,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社会学。

责任编辑 周丁力

猜你喜欢
乡土农村生活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乡土中国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读《乡土中国》后感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