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视唱练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2-08-15 00:43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23期
关键词:惰性节奏感听力

高 洁

(甘肃省联合大学,甘肃 兰州 730030)

音乐不仅能给人一种听觉上的享受,还能给人一种心理上的慰藉.越来越多的人对音乐情有独钟,把音乐作为自己的事业来发展.因此,走向音乐的求学之路.学生要想把音乐学好,首先就要懂得什么叫视唱练耳,真正的了解了,再努力的练习.视唱练耳就是通过视唱和音乐听力来训练学生的音乐听觉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内在隐藏的音乐潜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让学生了解音乐潜在的思想.从而使得学生更加了解音乐的魅力所在.另一方面,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对视唱练耳的概念不是很了解,容易对音乐的听力产生依赖性,失去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力,因此,加大学生对音乐情感的感受力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下面介绍几点音乐上容易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措施.

1 视唱练耳出现的问题

1.1 对视唱练耳的认知度不够

视唱练耳是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也是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功课.但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来讲,他们根本不了解视唱练耳的概念,无法掌握学习的要领.视唱练耳的学习主要是为了检验学生对音乐识谱能力、听觉能力、音效能力、音乐的记忆能力及对音乐的感受能力等等方面的学习,看看学生有没有具备学习音乐的潜力.视唱练耳不仅在考试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平时的训练中也占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对于要想学习音乐的学生来讲,掌握视唱练耳的学习方法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视唱练耳在平时学习及练习中,效果不明显,极易让学生产生对音乐的厌烦感,让学生产生这种想法的主要原因,归根结底就是学生对视唱练耳的概念不够了解.

1.2 视唱练耳听觉惰性的产生

对于学生来讲,长时间的听音乐容易让学生产生对音乐的依赖感,扼杀了对音乐的创造能力,从而产生对音乐的惰性循环.听觉惰性是学生在视唱练耳的课堂学习当中,没有认真的欣赏音乐的内在的感情,没有去认真的听教材内容,更没有自己去主动的学习音乐的精髓.只是一味的去听音乐,听完以后也就不了了之了.不去积极的对音乐进行鉴赏,甚至有的学生就不去鉴赏音乐,他们认为鉴赏音乐对学习没有什么帮助.因此,就产生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惰性循环.听觉惰性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大多数教师都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局限于一种思维能力,无法向更高一层去发展.比如,教师在教学生音高、音程、和弦、节拍节奏、调式调性等方面的时候,总是让学生反反复复的听前人的音乐,还让学生模仿前人的作曲方法进行创作.这无疑是把学生推向一个不断模仿别人的深渊,使得学生迷失了自我的方向感.对于学生来讲,学生对音乐的认知和学习都处于一个初级阶段,学生对于模仿别人过于机械化,在这个时候教师再让学生过多的模仿前人,就极易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惰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采取的教学方法是相当重要的.

1.3 音乐节奏感差,缺乏情感色彩

音乐节奏感是学习音乐的必备条件,如果一个人要想学习好音乐,那必须具有良好的音乐节奏感.节奏感是可以后天培养的,主要看你能不能努力啦.有的学生天生音乐节奏感弱,甚至一点节奏感都没有,仅凭对音乐的执着与喜爱,而选择了音乐.节奏感弱的人,很难捕捉音乐在播放中的节拍及节奏的强弱,进而造成记谱手忙脚乱的情况.

视唱练耳是一种学习音乐的技术方法,但它也不是一种纯技术手段,还夹杂着一些感情色彩在里面.只有带有感情色彩的曲子才算是真正的音乐.学生在实际的视唱时,总是特别的注重音色和音调,而忽视了曲子潜在的感情,显得曲目特别僵硬、死板.视唱练耳的应用是要提高学生在音乐实践过程中的能力,为音乐的实践而服务.音乐情感给予了整首曲子的生命力,使音乐变得有生命色彩.如果音乐感情能与视唱练耳的教学方法有效的结合起来,就能产生一种极好的效果,给人一种听觉方面的享受,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

2 针对视唱练耳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对策

2.1 针对视唱练耳认知度不够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学生首先采取看书、查资料、问教师等方法全面的了解视唱练耳的概念,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是学好音乐的基本条件.视唱练耳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视唱和音乐听力两个方面,视唱是通过学生识谱后再用声音把它表达出来,但更多的是用心去感受音乐存在的美.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往往是一味的模仿别人的作品,缺乏音乐的创造能力.另外,课堂上的单调乏味,导致学生对音乐产生了反感.音乐听力是视唱练耳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音乐上的听力可以加强学生学好音乐的有效方法.此外,音乐听力还与其它音乐课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们需要明白一点,视唱练耳不是一两天能够学好的,它也是像我们学习英语、数学一样,是一个逐步累加的过程.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把音乐学的更好.

2.2 针对视唱练耳产生听力惰性提出的一些解决方案.在音乐听力教学中,怎样才能杜绝学生产生听力惰性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是看教师的调动能力啦,教师要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力,以提高课堂上的活跃度,另外,还要指导学生学习音乐各方面的知识,使得学生全面的了解音乐.比如,音乐上最简单的打拍,教师把学生可能遇到的节拍做一下分析和总结,让学生全面了解音乐节拍的不同之处.使得学生在听音乐时,能够根据音乐打出节拍.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力,还锻炼了学生的判断能力.

单独学习视唱练耳的方法可能效果不是那么明显,在学习视唱练耳的同时,还要学习其它的音乐知识,两者有效的结合起来可能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的学生光会唱歌,但不会看谱,这就是没有把所学到的知识有效的结合在一起的体现.有的学生光会哼唱,这是一种感性特征的表现;有的人只学会了音乐上的相关知识,而不怎么会哼唱,这是理性特征的体现.要想提高学生理性方面的特征,就要先提高对音乐知识的兴趣.如记谱,先让学生哼唱一些熟悉的曲子,再让学生试着去记谱,最后统一唱谱,这样学生不仅记得快而且还记得牢.从而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得他们能够主动的去学习与音乐有关的知识,进而提高了他们的音乐综合能力.

2.3 针对音乐节奏感差,缺乏情感色彩的问题提出了相关解决方案.对于节奏感相对较弱的学生来说,就要努力学习了,要大量的做写谱练习及节拍的练习,使得我们一听到音乐就能听出来是什么样的谱子,并且能够准确无误的打出节拍.另外,教师也要积极的培养学生对音乐方面的感情.如教师放出一段音乐,让学生说出音乐表达的感情色彩是什么.从中让学生了解到音乐的内在魅力.

3 总结

通过上面的总结,不难发现视唱练耳的教学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避免音乐听力惰性的产生.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学生对音乐感情的理解,使得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到音乐的精髓.

〔1〕孙从音,范建民.基本乐科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2〕黄明智.论不同层次视唱练耳专业生培养[J].音乐探索,2000(3).

〔3〕伊正文.视唱练耳教学[M].四川: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裴丽,蔡淼.浅论高师视唱练耳课中视唱的训练[J].黄河之声,2008(18).

〔5〕黄池,李艳萍.高师音乐学专业练耳教学刍议[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5(02).

猜你喜欢
惰性节奏感听力
离散分布对惰性基弥散燃料传热的影响研究
列举法的惰性——老师,我怎样学会深度学习(新定义集合篇)
刺破天空的“忍者飞镖”——美军神秘的新型惰性制导武器
论节奏感在爵士舞中的重要性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基于惰性基质燃料PWR嬗变技术研究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对于节奏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