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雨生,刘顺霞,王改娟
浅析高职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及疏导途径
邱雨生,刘顺霞,王改娟
2010年2月1日,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第三次发布 《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该协会公布了2400万 “网瘾”的数字。目前互联网已经是被公认为继蒸汽机、电动机革命之后的人类第三次革命。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4.85亿,今年年底将超过5亿,29岁以下的占58.1%。由此可见,我国的青少年网民数量已经相当可观,并有迅猛发展的趋势,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高职学生;网络成瘾;现状成因;疏导途径
网络成瘾又称互联网成瘾综合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英文简称IAD,最早由美国精神病学家高登伯格(Goldberg)提出。互联网被公认为是人类继蒸汽机、电动机革命之后的第三次革命。1995年,我国开始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4.85亿,年底将超过5亿,29岁以下的网民占58.1%。我国的青少年网民数量已经相当可观,并有迅猛发展的趋势。目前,上网已经成为青少年生活、学习、娱乐的主要活动。互联网在给现代社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加速社会文明进程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消极的影响,特别是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已经显现。2010年2月1日,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第三次发布《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虽然此前卫生部已经否认了“网瘾”这一概念,该协会还是以“网瘾”来命名自己的调查报告,还给出了2400万这样惊心动魄的数字,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高速成长期,他们对外界的新异刺激非常敏感,好奇心强,易于接受各种信息。同时,青少年也是一个自控能力和识别能力都相对较弱的群体,他们容易被色情信息、暴力游戏等不良内容所吸引,过分沉溺网络,形成网络依赖。这些网络依赖者在心理上对网络有很强的依赖感,因而不断增加上网时间,在上网行为中获得愉快和满足,并在下网后感觉不快,忽略现实生活中的社交和活动,导致角色混乱,道德感弱化,理想信念异化,学习受挫,身心健康受损等。严重者甚至会导致退学、犯罪、自杀、精神病、早孕等恶劣的社会现象。继父母离异、毒品、电子游戏等成为引发青少年犯罪的主因,成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催化剂。青少年因网络成瘾而引发犯罪的现象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和忧虑。济南某监狱在押的1500名少年犯中,有70%是因为上网成瘾走上犯罪道路的。无论是成瘾人数还是成瘾引发的犯罪人数,这一系列的数字都让人触目惊心,让我们不得不深思,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青少年网络成瘾,如何挽救这些成瘾的青少年?据此,我们历时数月,针对在校的高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及分析治疗。
(一)应试教育的原因
应试教育使学生从小学到高中都围绕着“升学指挥棒”转,学校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重视不够,认为是浪费时间,影响分数,从而被放弃。中国的教育现状是一切为了高考服务,在历经炼狱式的紧张学习和高考压力后,突然到了一个相对宽松的大学,好多学生一下子迷失了方向。面对与高中生活完全不同的宽松环境,一直以来被压抑的情绪一下子全面爆发了,加上大学充足的课余时间,又远离了父母的监督,以及网络特有的虚拟性、时尚性、开放性等强烈特征,好多大学生都选择上网消磨时间。一下子摆脱了老师家长的束缚,再加上缺乏正确的引导,一部分学生就慢慢地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以致发展到旷课、逃学,终日泡在网上,最终成为网络成瘾者。
(二)学生个体的原因
高职院校学生多为升学考试中的低分人群,选择读高职大多是迫于无奈,高考的失利使他们的自尊心直线下降。而在互联网这个虚拟的空间里,可以抛开世俗的种种限制,通过鼠标为自己重新确定身份、财产、相貌和性别,你不需要任何背景和资产就可以挑战一切,在游戏中的每次胜利都可以得到他人的称赞。而这一切都是这些高职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想象和获得的,于是他们就在这个虚拟世界里实现了自我肯定和自我关怀,得到了虚拟的自我满足。网络的虚拟性带来的自信和满足深深吸引了他们,让他们沉迷其中、不能自拔,长期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网络成瘾。
(三)学校寝室管理的缺失
在电子科技日新月异、物质条件丰厚的今天,电脑基本上跟手机差不多成了人们必备的工具。对于买电脑,大家起初的目的都是美好的,理由也是充足的,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看演讲、读新闻、搜集资料……一切为了学习。很多大学生买电脑之前踌躇满志,发誓要用收获的知识把买电脑的钱给赚回来。然而买来以后呢?种菜偷菜、人人微博、淘宝、游戏、电影电视……学习机变成了游戏机、放映机。这已经成为事实。目前,校园里出现的宿舍“网吧化”现象直接加速了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步伐。
(四)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
社会大环境的功利化制约了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素质教育的发展。科技的飞速发展使企业面临着优胜劣汰的白热化竞争,从客观上加剧了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功利性需求,高职院校迫于现实的就业压力与市场导向,注重商业价值、迎合市场利益,甚至完全按照企业的要求设置课程和教学计划,按照企业的“订单”培养学生。虽然教育部要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可在实际执行中,许多高职在课程开设、师资配备上都倾向于实利主义的教学目的,淡化了职业技术教育的育人功能,只关注学生对先进设备的熟练使用与对先进工艺的娴熟掌握,忽视人文素质教育。这样的教育模式只能培养出“有技能”的“空心人”、“机器人”。
另外,许多高职院校把原来三年的课程压缩到两年,留下一年的时间让学生顶岗实习,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找到合适的实习单位,致使一部分大三的学生几乎是在网络上上了一年学。即使有的学校是定点实习,或者学校全部包办学生的实习,但企业的管理和学校的管理之间仍存在空档,有的学生就利用空档时间跑到网吧去冲浪。
(一)加强师生间的沟通
加强师生沟通,建设和谐班级。高职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辅导员要详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情况、兴趣爱好、性格特长以及优点缺点等等。对于有网瘾倾向的学生应该特别留心,如果发现情绪异常,要及时和他们交流,关心帮助他们。经常组织健康向上的班级活动、社团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创造条件让青少年展现自我,感受集体的温暖、交往的乐趣,增强沟通的能力,帮助青少年融入集体、树立自信、体会生活的乐趣,从而减缓网络依赖。
(二)强化宿舍监管
指派专门的人员对宿舍网络进行管理,净化网络环境,加强对网络色情、暴力、赌博性质的游戏,以及其它不良信息的控制。加强对寝室网络的管理,对宿舍网络实行限时服务,控制学生上网时间。我院学生宿舍上网管理制度第三章第六条规定,学院对学生宿舍的网络线路实行限时开放,开放的时间为每天早晨6∶00至晚上10:30点(周末和假期延长至晚11:30点)。这对于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效果极佳。
(三)成立网瘾俱乐部
对于青少年网瘾的治疗我们应该循序渐进地逐步疏导。任何事物一旦成瘾,如果一下子戒除是会物极必反的,更何况是年少气盛、逆反心强的青少年。实验也证明,戒除网瘾者立刻与网络隔离的一组,他们的敌对意识特别强、情绪焦躁、坐立不安、排斥与老师的交流;而安排在电脑室的一组戒除网瘾者,老师们不谈治疗,只是在他们上网一段时间后把网线断掉,让他们在反复尝试上线失败后,谁也不多说话,渐渐地变为相互谈论共同喜爱的游戏。这一实验给课题组带来了新的想法,大胆尝试成立了网瘾俱乐部,并让戒除网瘾者自主筹备、自主策划、自主制定约束政策,自己组织活动,老师只是给与必要的指导。帮助患者找到最适合其状况的支持团体,让他们无压力无歧视的平等相处,组成适合成瘾者特殊生活的支持群体,大大提高成瘾者的人际交往能力,还能减少其对在线群体的依赖,效果很好。
(四)活跃校园文化生活
自从进入网络时代,体育场上锻炼的人少了,图书馆里看书的人少了,校园里散步的人少了,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宅”起来了,逃课、熬夜、通宵上网,夜以继日、黑白颠倒,沉迷于网络。体育锻炼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形成优良品德、培养审美情趣、发展身体素质,而且体育的基本功能具有干预网络成瘾的作用。课题组除了开展一些常规的体育活动外,还要结合青少年的特征,开设一些流行时尚的体育活动。如,漂流、滑板、滑草、武术、健美、瘦身、街舞、越野、游泳、野外生存等新的学校体育内容。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健康思想,使学生感受到体育的愉悦感、成就感和自信心,从而抵制网络的诱惑,减轻网络依赖。此措施对网络成瘾的治疗有良好的疗效。
(五)心理治疗药物干预
对于青少年网络依赖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较多的是用心理学、教育学、医学、社会学中的某一学科或两个学科的视角进行。本课题就是在这个大趋势下结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综合运用心理、运动和药物干预的方法对青少年网络依赖进行矫治,在青少年网络依赖矫治领域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的创新。课题组实验证明,对于中毒式的网络依赖者,这种三者结合的治疗方法效果显著。
青少年网络依赖心理、运动和药物干预研究,编号 (2011)-JKGHAB-0131
[1]孙志强.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危害及应采取的对策,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11,(1).
[2]蒋萍.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分析及干预策略,天水师范学院学报[J].2007(11).
[3]雷雳.青少年“网络成瘾”探析[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5).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5).
[5]郭德华.青少年网络成瘾症的心理与运动干预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
[6]鲁江.浅析体育锻炼对青少年网瘾的干预[J].法制与社会,2009(4).
[7]郭德华,殷晓旺,周群,刘春来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与运动干预研究,首都体育学院学报[J].2007,(11).
[8]周爱保,康诚.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应付方式特征[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4)∶251.
[9]张海青,青少年网络成瘾原因及对策,合作经济与科技[J].2010,(2).
[10]昝玉林,陈菊平.关于新时期青少年网络问题的思考,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J].2010,(4).
责任编辑:何 岩
G71
B
1671-6531(2012)01-0145-02
邱雨生/郑州工业安全职业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河南郑州 451192);刘顺霞/郑州工业安全职业学院讲师(河南郑州451192);王改娟/郑州工业安全职业学院讲师(河南郑州 45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