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质教育: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应然选择

2012-08-15 00:50金本能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素质

金本能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人文素质教育: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应然选择

金本能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人文素质教育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应然选择。因为,人文素质教育是加快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实现高职院校功能与价值的必然选择,是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积极因素,是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人文素质教育;高职院校;人才培养

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人文素质是人的一种基础素质,它对人的其他素质有很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对个体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人文素质教育实质上是一种人性教育,它以个体的心性完善为最高目标,体现的主要是以个人发展需要为标准的教育价值观。新世纪的人文素质强调的是一种基础,是一种素养,是一种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功底。在高职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可以改变其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广博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一定意义上,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是教育工具意识向本体意识的回归,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1]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强调:“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办好高校,首先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全国高校都要始终不渝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全主位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方面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2010年7月13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古往今来的许多事例证明,素质教育是培养杰出人才的基础。杰出人才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人,应该是站在巨人肩上的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要求:“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技能人才,更是要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如果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忽视人文素质教育,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将无法真正实现。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因此,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在重视学生技能培养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的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应然选择。

一、人文素质教育是加快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和农村急需的专门人才。”培养高层次的应用人才,也是我国提高工艺水平、增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当前,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出现了很多知识密集型产品和服务,这种新的产业形式以及劳动力市场对有高度熟练技术的工人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知识经济时代,应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大力培养大量的掌握高新技术的新型劳动者,高职教育已成为推动知识经济全面深化发展的助推器。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也是社会发展的整体要求,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时代要求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时期,科学发展观已成为我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发展的总的指导思想,坚持与贯彻科学发展观,社会经济的发展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因此,在“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上,高职院校必须认真研究和思考。科学发展观要求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要具有高度融合的人文与科技素养,具有厚重的历史责任感,要为整个人类未来发展着想。高职院校努力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具有“知识、能力、素质”合理结构的高级应用性人才是符合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的,现代企业的管理者越来越看重大学生潜在的社会角色、价值观、品质动机和对事物的领悟能力,更看重大学生是否具有强烈的成就事业的愿望和顽强的拼搏精神,是否具备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是否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能否经得起失败的打击等等学历不能证明的内在因素。凡是能投身于社会改革发展大潮中一显身手的人,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能在毕业后找到适合就业岗位并在今后获得发展空间的人,就是有用的人,就是人才。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把技术与职业教育设计为“成为每一个人的普通基础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解科学技术、职业领域和人的价值以及做一个有责任心的公民打下基础,培养精神价值和人的价值,培养理解、判断、鉴别和自我表达能力”。因此,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应是将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高职教育的始终,要从提高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入手,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发展,只有这样,培养出的人才才能为社会所接纳,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二、人文素质教育是实现高职院校功能与价值的必然选择

一般认为,高校的职能包括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服务社会。胡建华教授是这样分析大学职能的,他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培养人才为本,发展科学为源,服务社会为重。[2]2011年4月24日,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总体上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明显差距。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必须始终贯穿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胡锦涛强调,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必须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必须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胡锦涛的讲话,对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功能进行了全新的阐述,并将文化传承创新作为高校的重要社会功能加以强调。他指出:“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掌握前人积累的文化成果,扬弃旧义,创立新知,并传播到社会、延续至后代,不断培育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同样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社会功能。新的历史时期,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它所传递的文化,除了其他教育所共有的特点之外,还具有高层次性和专业化的特点。面对现代复杂的社会发展变化形式,高职院校要不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把文化的、历史的和现实的价值及其内涵的精神纳入高职教育领域,并从中去改造、发展和创新高职教育,使我国高职教育能够适应未来的挑战,更好地实现高职院校所承担的社会功能与价值。

三、人文素质教育是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积极因素

高职院校承载着为各行各业培养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它的发展不仅关系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和高职教育的自身发展,而且关系到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发展也自然地融入到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北京师范大学赖德胜教授认为:“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大学以技术能力为核心,通过对战略决策、科学研究及其成果产业化、课程设置与讲授、人力资源开发、组织管理等的整合或通过其中某一方面要素的效用凸显而使学校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对于高职院校,其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对其各种资源和能力的整合能力,需要通过各种要素作为载体来体现并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持续的优势,给学校带来不竭的发展动力(如校园文化、人才培养、科技服务、自身管理等)。[3]我国高职教育从1980年原国家教委批准建立的13所职业大学开始到现在的一千多所已经走过了30多个年头了,高职院校的发展,从萌芽到扩张,在不同程度上打下了“外延扩张”的印记,高职院校数量的快速发展并没有带来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随着生源的下降,高职院校的优胜劣汰的趋势逐步显现。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高职院校要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丰富办学特色。高职院校是否具有竞争力,学生的培养水平和整体素质是衡量标准。高职院校要将人文素质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进而提高核心竞争力。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文化培育能力也是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文化作为一种可以传承的资产,具有着强大的影响力,是推动学校深层发展的潜在力量。学校文化在长期的培育过程中形成的,不仅具备核心竞争力的特征,而且位于核心竞争力的中心。高职院校文化是高职院校在办学中长期积淀和提炼的优良传统的结晶,它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的文化。高职院校文化体现着高职院校师生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道德伦理、传统习惯、管理水平和精神面貌,是一种具有浓郁高职院校特征的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其中精神层面的文化影响要素主要包括校园精神、校园知识环境和校风,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内容。新时期,开展人文素质教育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指出新的发展方向。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结合高职教育特点,将最新的优秀文化成果通过人文学科教育、知识理论的传授与育人环境的熏陶,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当前,高职院校要继往开来,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努力营造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高职校园文化,提高高职院校文化培育力。

四、人文素质教育是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当前,生产正向着综合化、联合华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逐步迈向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这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具有高度融合的人文与科技素养,具有厚重的历史责任感,也意味着现代的社会生产需要人才全面发展,具备综合素质。而然,我们的高职教育却未能承担起这份重任。[4]有学者就指出:“工具理性主义的泛滥,使教育对象成为适应既定社会目标并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工具,培养的重心也放在工具性的技能和知识上,包括教育本身也变成了‘制造劳动者的机器’,就像在大工业的‘流线’人只是作为一个部件被机械地加工着、摆布着。而人的价值理性、精神建构、人文底蕴则成了被‘遗忘的角落’。”“缺乏人文关怀的高职教育充其量只能培养精神贫乏的职业者和忙碌的逐利人,它无助于人的内在心灵世界的塑造,无助于人的人格建构和精神升华。”[5]

可见,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不断提高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也反复印证了人文素质教育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综合素养的培养与塑造作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对高职学生素质的提高应该是全方位的,既要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素质,也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总之,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急需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的职业技术人才为之服务,这要求高职教育应以素质教育为导向,培养具有较高适应性的人才和素质全面的复合型、综合型、应用型职业技术人才。因此,新时期在高职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也是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1]周茂东、宋岩.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

[2]胡建华等著.高等教育学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251-257.

[3]王永莲等.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与培育[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90-91.

[4]刘彦文.高等职业教育原理与教学研究[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61.

[5]张健.职业教育的追问与视界[M].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0.

G710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671-5993(2012)02-0005-03

2012-5-16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安徽师范大学辅导员培训与研究基地招标项目“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项目编号2011sk798)研究成果之一。

金本能(1976-),男,安徽繁昌人,滁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教育社会学研究。

猜你喜欢
人文素质教育素质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