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青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安徽 滁州 239000)
高职网络系统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刘 青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安徽 滁州 239000)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市场对网络技术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高职网络系统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急需进行相应的调整。本文分析了专业现存的主要问题,探讨了专业优化与调整的原则,并分别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改善实践教学环境、强化过程考核、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对策。
网络系统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对策
随着感知网络、物联网络、泛在网络等新型网络的提出与应用,网络应用技术已成为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技术之一,网络人才被称为未来金领行业之一。与此同时,我国高职教育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很多职业院校都开设了网络系统管理专业,并已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高技能网络应用型人才。但是,近年来高职网络系统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并不理想,许多毕业生要经过社会培训机构的再培训,才能进入IT类行业就业,形成了毕业生就业难和社会对网络应用人才需求旺盛的尴尬局面,究其原因是高职网络系统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不能满足企业人才需求,缺乏必要的工作能力,对企业来说仅仅是个半成品。为了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必须加强内涵建设,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思想,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注重技能与综合素质培养,更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使高职网络应用人才的规格、素质、能力与市场、行业需求相吻合,推动我国信息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过去的十年是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十年,全国各地,高等职业院校纷纷成立,就高等职业院校的数量和招生的人数已然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是,由于缺乏办高职教育的经验、资金不足、盲目扩张等因素,快速发展的职业教育背后也隐藏着很多问题,通过毕业生信息反馈与市场调研分析来看,当前我国高职网络系统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现存在不少问题。
高职网络系统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结构不尽合理,设置零乱分散,大而全,重点不突出,内容交叉重复,专业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比重过小。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一是课程的内容只是普通高校课程的简化,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实用技能的训练相对不足;二是课程内容缺乏弹性,缺乏设置合理的选修课目,学生不能根据自己意愿、兴趣选修。三是课程内容滞后于专业技术的更新与发展,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内容极少,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四是在职业技能培养方面,职业技能训练不成体系,力度不够,对职业素质的教育(如市场观念、管理技巧、开拓精神、团队精神、应变能力等)尚没有得到全面的实施,与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相脱节。
很多院校虽然已逐渐重视专业实践课程的开设,也强调了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但究其教学方法还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该教学方法对高职教育存在一些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老师主动授课,学生被动听讲,老师激情万丈,学生无动于衷,讲师一言堂,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二是先知识,后技能,重知识,轻技能,强调知识点的从易到难,从浅入深,但知识点相对分离,学生常常学完一门课却不知道该门课的具体应用,理论与实践分离;三是传统说教式的教学方法对职业素质、实践能力的培养尤显不足。又加上高职院校的学生入学时文化课成绩不高,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较差,学生的学习效果难以保障。
高职网络系统管理专业实践性比较强,对双师型教师要求比较高,但目前该专业教师主要来自于高校毕业生,他们缺乏实践和经验,其次是来自于企业,他们实践能力强但缺乏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会无意识地偏离专业培养方向。另外,很多在岗教师缺少职业培训、技术更新滞后、缺乏教育创新机制等,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
由于资金紧张,现有实训条件不能进行科学管理,专业实训环境还不健全,虽然已建立计算机房、微机组装实训室、综合布线实训室、网络设备实训室等,但专业教学需要的很多条件还无法满足;例如由于计算机过于陈旧、配置过低、运行过慢;无线设备、安全设备缺乏,相关专业课程无实训环境;生均设备数量过少,实践教学时间过少等。
职业教育即学生就业前的职业准备教育,职业教育质量如何,衡量的标准应该是培养的学生是否掌握职业岗位需要的能力。目前一些高职院校普遍存在重招生、轻就业的现象,对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要缺乏研究,对岗位实际技能的要求把握不够,对就业信息掌握不足,对毕业生缺乏有效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根据网络应用人才市场、行业、企业的需求和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以及高职教育发展特点、规律等进行网络系统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的改革,改革的基本原则需遵循以下几点:一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选择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仅是接受和模仿、更主要的是自主地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二是适应性原则,指课程调整要与顺应社会需求的新型培养目标相适应,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三是现实性与前瞻性兼顾原则,充分保留原有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中的合理成分,既要与实际应用相适应,又要体现网络应用技术教育发展的新动向,吸收新的科技成果;四是系统性原则;课程模块设计应特别注意课程与课程的衔接,避免脱节与重复,提高教学效率和效益;五是职业性、实践性和理论性并重的原则,基于工作系统化设计课程,课程内容结构以胜任岗位工作为主导,择取必需的基础和专业理论,看重对理论的应用,而不强调其完整性,加强实践环节,以适应一线工作需要;六是特色性原则,课程体系、内容要带有区域、院校特色,体现实用性和创新性,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
高职网络系统管理专业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网络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信息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决定市场对网络系统管理专业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亦要与时俱进,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与调整的流程如下图1所示。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长期坚持以市场需求、学生就业为导向不动摇,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二是根据高职办学宗旨与特点,要注重强化岗位特定能力、重视企业行业基本能力、保证职业通用能力;三是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在制定、调整时必须由专业建设委员会(成员需有一定比例企业行业专家)反复调研、研讨完成,切不可由一个人随意设置或调整;四是人才培养方案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本着“立足基础,突出技能,注重素质”的思路;五是人才培养方案应体现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想,通过“建立网络”、“应用网络”、“管理网络”的思路确立专业核心能力。
图1 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流程
基于职业岗位建立高职网络系统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通实课程、行业基本能力课、岗位专项能力课),依据学分制,采用必修与选修相结合,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选择教师与课程,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市场调研,当前网络系统管理专业市场相关的工作岗位有:综合布线员、网站维护工程师、网络管理支持与维护工程师、网络管理员、网络安全工程师、网络架构工程师、网络系统集成工程师、网络设备营销员等,根据各院校自身特色、师资、实训条件等因素选取两到三个典型工作岗位设置课程体系,例如可以选择综合布线员、网络工程师等岗位作为教学的课程,基于工作岗位网络系统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如下图2所示。
图2 基于工作岗位的课程体系
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时兼顾“学网”、“用网”、“组网”、“管网”、“建网”的思路,对确定的工作岗位进行工作任务的分解,例如网络工程师岗位课程的任务分解表如下表1所示。
针对高职课程的特点,对传统说教式教学方法进行改革,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是目前各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探索的一种集“理论、实践、综合素质”于一体的教学方法,它是一种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方法。项目化课程在设计时需要经历课程解构与重构的过程,它根据课程调研、定位,为课程选取几个典型的项目为教学载体,每个项目根据工作流程划分为若干任务展开教学,分组进行实施,让学生完成每一个任务。项目化教学确定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在强化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文档处理、与人交流、团队协作、管理、创新与自我学习等能力;另外,学生的职业岗位意识、责任意识、对社会及企业的认知程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也得到了提高。
表1 工作岗位的分解
以《计算机网络应用》课程为例进行项目化课程设计,该课程是关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该门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学会网络的需求与分析、网络的规划与设计、网络的组建与配置、网络的测试与维护等一系列技能。通过企业调研,教学团队反复研讨,为该门课程确定了“家庭网络组建”、“小公司网络组建”、“小型企业网络组建”三个项目,每个项目按网络组建的工作流程分解了六个工作任务,即“需求分析”、“方案选择”、“网络设备选购”、“网络硬件平台的组建”、“网络软件平台的搭建”、“项目总结与测评”。三个项目之间的关系既是递进关系,又是包含关系,第一个项目在实施时以教师为主导,学生模仿,第二个项目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主导,第三个项目为学生自主项目,教师指导。
解决实训条件不足的措施有以下几种:一是抓住院、省、国家关于网络系统专业的项目申报机会,利用申请项目解决资金不足的困扰,尽最大可能性提示专业实训的硬件环境;二是针对现有实训环境进行科学管理,实现实训设备效率最大化,变相提高实训环境;三是拓展实训空间,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构建校外实习基地;四是延长专业实训室的开放时间,让学生除了课堂时间以外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实训室,提高实训设备的利用率;五是加强专业教师对相关虚拟软件的学习,硬件平台不具备实训环境的努力用软件模拟器代替,例如利用虚拟机(Vmware等)技术为Windows、Linux、Unix等课程搭建实训环境,减轻专业实训环境建设压力;六是针对“网络服务器配置与管理”、“网络安全”等课程,搭建网络实训平台,提供给学生登录方式,供学生在校园网环境下远程登录实训平台进行实训练习。
职业教育在培养模式中强调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专业总体考核采用学分制,修满88学分准许毕业,课程的考核区别与传统学科本位的考核方式,每门课程的考核方式原则上应由该课程的教学团队确定,并制定详细的考核方案。根据课程的特点、规律及教学要求不同,课程的考核方式可以采用笔试、上机考试、过程考核、大作业、以赛代考、以证代考等方式。针对采用项目化教学的课程应实施过程考核,过程考核应以实际应用为主,主要考察学生在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对目标的确定、重点的把握、知识的融会贯通等方面的能力。过程考核评价标准开放化,立足社会需求,做到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的接轨,实现课程标准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协调;过程考核评价主体多元化,不仅有教师的评价,也有学生自评和互评,以及企业、行业的评价;过程考核评价方式综合化,采用过程性评价、阶段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采用过程考核的课程,学生的最终成绩是由各项目得分和期末答辩得分两部分组成,分值比例为70%,30%;以三个项目为例,学生最终的项目得分是由三个项目的得分累加而成,三个项目的分值比例为30%,30%,40%;学生的项目考核采用三种考核“小组内自己考核”、“小组间互相考核”、“教师总体考核”方式进行,该三种考核方式在每个项目中的分值比例为20%,20%,60%;每一个项目考核的内容包括“项目实训测试”和“项目总结汇报”两部分组成;期末的项目答辩由系部统一安排项目答辩组进行,答辩的内容包括“汇报”和“提问”。
高职网络系统管理专业能否办好办出特色,能否培养出高技能人才,关键是看是否拥有一支爱岗敬业、技术精湛、理论水平高、实战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采用专兼结合的方式可以构建高质量双师型教师队伍。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建议学校出台相关的激励政策,鼓励在职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对于参加计算机网络技术资格等考试获取各种职业技能资格证的教师学校应予以奖励;二是加强校企合作,在学生进行专业实训实习过程中,安排教师进行挂职锻炼,使教师由单一的教学型教师向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一体化的“双师型”教师转变。三是加强教师的双师型技能培训,利用寒暑假时间,选派青年骨干教师到技术发达国家培训、研修,到国内高职师资培训基地进行实践教学能力培训等措施,增强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四是通过到企业聘请具有工程经验的网络技术专家作为专业的兼职教师,参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的修改参和课程教学等。专兼结合,取长补短构建高质量双师型教师队伍。
总之,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对网络人才需求不断发生变发,高职网络系统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也必须与时俱进,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改革。除了以上几点对策以外,在加强专业建设时还应该注重技能竞赛的参加、专业资源库的建设、在校生就业创业的指导、毕业生长效追踪反馈系统的建立等。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陈彦.基于工作过程的网络系统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实践[J].科技经济市场,2009,(12).
[3]景秀眉.网络系统管理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13).
[4]池瑞楠,蔡学军.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索[J].职教视线,2007,(7).
G712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671-5993(2012)02-0027-04
2012-3-12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度研究项目:“高职网络系统管理专业发展方向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yjyxm201016”
刘青(1982-),男,安徽怀远人,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教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