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文明的鄱阳湖生态旅游产业布局优化及策略研究

2012-08-15 00:55邓燕萍
地方治理研究 2012年4期
关键词:旅游区鄱阳湖生态旅游

邓燕萍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江西南昌330003)

基于生态文明的鄱阳湖生态旅游产业布局优化及策略研究

邓燕萍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江西南昌330003)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为该地区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新契机。鄱阳湖地区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条件,但目前存在生态旅游产业分布不太合理的问题,依据产业布局的原则,可以将鄱阳湖区划分为多个生态功能不同的旅游区,通过科学规划、加大体制创新、制度创新、产业结构创新、构建区域生态旅游产业生态预警体系等,优化鄱阳湖生态旅游布局,实现鄱阳湖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鄱阳湖生态旅游;产业布局;策略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态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2009年12月12日江西省委省政府提交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经过15至20年的努力,把环鄱阳湖生态经济试验区建设成为全省生态文明的示范区、新型产业的集聚区、改革开放的前沿区、城乡协调的先行区和江西崛起的带动区,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生态环境全面优化、自然资源永续利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区域,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为该地区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新契机。

一、生态旅游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生态旅游是一种以大自然为基础,依赖自然资源的高品位旅游;一种提高人们对资源与环境自觉保护意识的负责任旅游;一种保护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旅游;一种强调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倡导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举的旅游。发展生态旅游不仅能够促进鄱阳湖地区经济的发展,还可以促进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发展生态旅游不仅是旅游业本身的需要,也是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内在要求。

发展生态旅游的目的就是通过发展当地经济从而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即通过对生态旅游的经营与管理,通过生态旅游的利益反馈机制以及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实现当地对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从而促进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最终达到开发一方、造福一方的目的。

生态文明是现代文明的高级形态,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生态文明包括重要的三个特征:较高的环保意识、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更加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它要求人们树立起新的世界观、发展观、自然观,改变将人类凌驾于环境之上的传统思维模式,强调人与自然必须保持平衡、协调和统一,社会、生态和经济必须协同发展。由此可见,生态旅游的产生是人类认识自然、重新审视自我行为的必然结果,它充分体现了生态文明的思想,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二、鄱阳湖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优势分析

(一)生态环境优越。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位于江西省北部,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3市,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市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和鄱阳湖全部湖体在内,面积为5.12万平方公里。占江西省国土面积的30%,人口占江西省50%,经济总量占江西省60%。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流域面积为16.2万平方公里,占江西省流域面积97%左右,是长江干流重要的调蓄性湖泊,在中国长江流域中发挥着巨大的调蓄洪水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特殊生态功能。湖中拥有丰富的鱼类、鸟类等物种资源,是全球95%以上的越冬白鹤栖息地,在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已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著名湿地名录,是中国唯一的世界生命湖泊网成员,也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之一,在我国乃至全球生态格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优越的生态环境是鄱阳湖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

(二)旅游资源富集。

鄱阳湖区域是我省旅游资源富集区,旅游资源种类多、规模大、品位高。拥有2处世界遗产,2个世界地质公园,1处国际重要湿地,8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包括千年瓷都景德镇,千年道都龙虎山,千年名楼滕王阁,世界文化景观庐山,世界自然遗产三清山,龙虎山(龟峰)、中国最美乡村的婺源等,各具特色、品质超群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是鄱阳湖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三)配套设施较完善。

鄱阳湖地区东邻发展势头强劲的长三角、闽东南沿海发达地区,西接长江中上游地区,区位优势凸显。经过多年开发建设,区域内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航空、铁路、公路、水路立体交通网络已经形成。南昌昌北国际机场、景德镇罗家机场、九江庐山机场以及正在筹建的上饶三清山机场使区内民航机场的布局得到完善;以京九线、沪昆线为主十字架的铁路交通大动脉在区内纵横交错,以福银高速、大广高速、沪昆高速、杭瑞高速、济广高速为代表的“两横三纵”高速公路网主骨架基本建成;区域内水电、通讯、住宿、餐饮、购物、文娱设施也较完善。这为鄱阳湖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四)旅游产业初具规模。

鄱阳湖区域经过多年的开发,形成了绝特山水、珍禽王国、陶瓷艺术、道教祖庭、乡村风情等特色旅游产品。一是形成了以“世界文化景观”庐山为龙头,以文化观光、度假疗养为主的文化旅游区。九江是这一地区的旅游中心集散地,2011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为2868.76万人次,增长45.0%,全年旅游总收入为205.68亿元,增长43.9%;其中外汇收入10500.21万美元,增长16.1%,分别占全省总量的23.24%和17.12%,在全省旅游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二是形成以历史文化名城南昌为依托的观光、休闲和商务等旅游产品为主的多功能旅游区。由于南昌是省会城市,该旅游区功能齐全、旅游基础设施完善,来江西庐山、井冈山、景德镇等南昌以外地区旅游的旅游者有相当一部分在南昌中转,是江西主要的旅游集散地,南昌的旅游接待量每年基本上排在全省的前3位。三是以中国最美乡村的婺源为主打的乡村旅游产业正以强劲势头发展。

三、鄱阳湖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区域内旅游产业发展不平衡。鄱阳湖西部地区旅游资源富集,品位较高,旅游业起步较早,旅游产业已初具规模。但鄱阳湖东部地区由于受到旅游资源赋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基础条件、依托城市实力不强等因素的制约,旅游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基本处于未开发状态。

(二)产业布局及结构不合理。合理的旅游区空间布局能够促使区域旅游业实现良性循环。鄱阳湖生态旅游缺乏统一的领导机构,没有形成统一管理、集约经营的机制。旅游开发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不少生态旅游建设没有找准自己的定位,盲目复制,出现处处一景的现象,造成恶性竞争。总体来看,鄱阳湖旅游整体形象不够鲜明,生态旅游产业布局不够合理,有待进一步优化调整。

(三)生态意识与生态文明要求差距较大。自由生态旅游宣传教育力度不够,游客和景区居民生态意识薄弱,参与生态旅游程度不高。生态旅游资源破坏情况严重,这种破坏包括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其中又以人为破坏最为严重。一方面因为地方政府管理不善导致乱挖、乱掘、乱拿现象严重;另一方面景区在缺乏科学的论证和规划的情况下,盲目扩大旅游区规模,甚至不惜以牺牲具有多种生态功能的自然景观为代价,修建过多的人造景观,破坏了景观自然之美,造成建筑设施和景观环境不协调的现象。

四、鄱阳湖生态旅游产业布局优化的原则和构想

(一)鄱阳湖生态旅游产业布局原则。

区域合作一体化原则:要实现鄱阳湖区旅游业的大发展,必须从行政管理体制上建立与旅游业发展相适应的管理机构,统一管理全区旅游业的发展与规划。将鄱阳湖区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旅游开发,要十分重视协调各地、各景区之间的关系。还应充分考虑到湖区周边的旅游资源分布状况、景区(点)的空间距离、旅游资源品位、旅游资源的差异性以及互补性,这些都是影响旅游合作的重要因素。

可持续性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是当今旅游开发的主流,其核心是追求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协调一致。鄱阳湖旅游资源的开发应以可持续性发展为原则,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社会体系,保持与之相适应的可持续性利用的资源和环境基础。资源开发要与环境保护并重,开发、利用、保护、完善鄱阳湖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尤其应注意水体的保护,一旦污染将难以治理和恢复,严重影响整个湖区的旅游业的发展。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总体规划和战略计划,统一部署,实现鄱阳湖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

地域特色原则:地域特色是一个地区区别于其他地区的本质所在,是旅游地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所在。根据市场需求动态,结合开发条件,进行有重点、有主题、多层次、多特点的系列生态旅游产品开发。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区以庐山世界文化景观、候鸟王国而闻名于世界,在鄱阳湖这样一个大区域发展旅游,既要树立鄱阳湖区旅游整体形象,又要体现各区的不同特色,突出其鲜明的开发主题。要树立精品意识,着力打造鄱阳湖旅游品牌。

(二)鄱阳湖生态旅游产业布局的构想。

依据鄱阳湖区域生态旅游资源分布、结构、品位、差异性和互补性,优化鄱阳湖区旅游产业总体布局的主要思路是:充分发挥庐山龙头作用,打好冬季候鸟品牌,通过旅游产品创新与旅游线路组合等方式,辐射和带动湖东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主要划分为以下几个生态旅游功能区:

一是庐山世界文化生态旅游区。以庐山山体为中心,包括山上游览区、庐山区、九江县、星子县等生态游览区。突出文化景观特色,着力打造避暑度假、山水览胜、文化体验、温泉度假等旅游产品,建成世界文化山水度假休闲旅游胜地。

二是鄱阳湖国际湿地生态旅游区。以鄱阳湖水体和湿地为中心,包括沿湖的新建、永修、共青城、星子、湖口、鄱阳等生态游览区。突出湿地生态特色,重点建设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等景区景点,着力打造湖光览胜、科考科普、候鸟观赏等旅游产品,建成全国湿地生态旅游示范区和世界著名的湿地生态旅游区。

三是三清山世界峰林景观生态旅游区。以三清山为中心,包括信州区、上饶县、玉山县、德兴县、横峰县、铅山县、广丰县等生态游览区。突出自然山水特色,重点建设自然遗产、丹霞地貌、花岗岩山地等景区景点,着力打造峰林览胜、丹霞观光、山地休闲、生态度假等旅游产品,建成世界峰林景观生态旅游胜地。

四是龙虎山世界道教山水生态旅游区。以龙虎山为中心,包括月湖区、贵溪市、余江县、弋阳县等生态游览区。突出丹山碧水和道教文化特色,重点建设丹霞地貌、道教景观景区景点,着力打造丹霞山水、道教朝觐、崖墓探秘、休闲养生等旅游产品,建成世界道教山水养生生态旅游目的地。

五是南昌都市文化生态旅游区。以南昌市区一江两岸游览区为中心,包括新建县、进贤县、南昌县、安义县等生态游览区。重点建设现代都市和近郊山水景区景点,着力打造都市观光、革命教育、文化研修、休闲娱乐、健身运动、综合购物等旅游产品,建成全国著名的都市文化生态旅游区。

六是景德镇世界陶瓷文化生态旅游区。以景德镇市区为中心,包括乐平市、浮梁县、万年县等生态游览区。着力打造陶瓷艺术、瓷都风情、乡村度假、自然观光等旅游产品,建成世界陶瓷文化旅游中心。

七是抚州华夏文化生态旅游区。以临川区为中心,包括金溪县、资溪县、东乡县等生态游览区。突出华夏文化和才子文化特色,着力打造华夏梦都、临川文化、书乡风情、山地休闲等旅游产品,建成中国著名的才子文化生态旅游区。

八是婺源乡村风情生态旅游区。突出古村文化、田园生态特色,着力打造古村观光、文化体验、乡村度假、茶乡风情等旅游产品,建成中国乡村旅游示范区和首选地。

九是西海养生休闲度假旅游区。以西海为中心,包括永修、武宁等生态游览区。重点建设大型湖泊、温泉和山林等景区景点,着力打造亲水运动、养生养颜、休闲度假等旅游产品,建成著名的会议中心和养颜养生胜地。

五、鄱阳湖地区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策略

(一)科学规划,合理建设。

鄱阳湖地区生态旅游建设,必须要有一个完整系统的规划,避免各地政府、各个部门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盲目利用环湖地区旅游资源,破坏旅游资源的完整性和自然性。要实施产品服务的差异化策略。在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要注意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结合,观光与娱乐休闲的结合,改变生态旅游产品相对单一的经营模式。

(二)加强制度创新,建立跨区域的协调机制。

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离不开政府的积极参与。在鄱阳湖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中,应发挥政府的作用:建立相关的旅游产业协调机构,统筹规划、管理该区的旅游产业,为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加快旅游商品市场建设和生态旅游信息网络建设,形成便捷的信息共享体系。构建法律服务平台,健全中介服务体系,加快旅游人力资源开发。

(三)加强产业结构创新,形成有竞争力的生态旅游产业。

生态旅游产业是当今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方式,是增强地区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生态旅游产业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可以加速区域经济的发展。要调整生态旅游产业结构,加大创新力度,避免重复建设和低水平建设。要重视品牌建设,整合旅游资源,开拓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

(四)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加大产品的科技和文化投入。

资金短缺、投入不足是制约鄱阳湖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要积极探索市场化的旅游投入机制,在发挥好政府投资先导作用的同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多渠道筹资、多方式合作、多元化经营”的旅游投入体制,吸引中外投资者和民间资金参与开发。还应该突出强调科技与文化的投入,不断提高旅游企业生产、管理的科技水平和旅游产品的科技含量。

(五)构建区域生态旅游产业生态预警体系。

按照生态文明的要求,在生态旅游开发中,要将对环境影响的可能性降到最低限度,就得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构建区域生态旅游产业生态预警体系,对生态旅游区的环境进行经常性测评,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供排警措施,保证整体环境质量持续稳定。目前鄱阳湖面临着巨大的环境压力,水位下降严重,旱象显露,植被动态改变异常,湿地面积在缩小,越冬候鸟的数量也在减少,水质也日渐富营养化,一旦污染将难以治理和恢复,严重影响整个湖区的旅游业的发展。因而,构建区域生态旅游产业生态预警体系刻不容缓。政府部门要加强对旅游环境质量监测和评估,坚持定期监测水样、土样、空气质量,保证开发区环保的科学、受控,对生态退化区域及时进行维护和恢复,杜绝生态旅游破坏生态的现象发生。

责任编辑 刘绛华

F592.3

A

1008-6463(2012) 04-0057-03

2012-07-10

邓燕萍(1963-),女,江西新干人,中共江西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旅游经济学。

猜你喜欢
旅游区鄱阳湖生态旅游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鄱阳湖生态系列插画》
宁都积极创建钩刀咀生态旅游型清洁小流域
浅析成吉思汗陵旅游区的公共艺术
生态旅游对野生鸟类行为的影响探讨
鄱阳湖好风光
生态旅游产品设计与规划研究
着力推进禅文化旅游区建设
我国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建设探索
建设开封历史文化旅游区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