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和策略是社会主义从科学到实践的指南
——读列宁的《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

2012-08-15 00:55彭润金
地方治理研究 2012年4期
关键词:列宁革命马克思主义

彭润金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江西南昌330003)

战略和策略是社会主义从科学到实践的指南
——读列宁的《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

彭润金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江西南昌330003)

《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是列宁集中探讨马克思主义战略和策略的经典著作。通过分析该书所处时代背景及其写作目的、所含理论框架及其主要观点、所源思想基础及其历史影响,可以发现,战略和策略是社会主义从科学到实践的指南和马克思主义体系侧重应用的重要部分。无产阶级革命需要研究战略和策略,社会主义建设同样需要研究战略和策略,如此才能不断充实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列宁;“左派”幼稚病;战略;策略

《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是列宁总结俄国三次革命和无产阶级政权建设初期的历史经验,集中探讨马克思主义战略和策略的经典著作。列宁善于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过程中,针对现实的问题而提出解决的办法,或是结合实践经验进行辩证理论总结。和所有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样,列宁写作的目的,不是撰写可供读者全盘照抄的教科书,而是为读者指明前进方向,提供分析解决前进道路上诸多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学经典、读原著”,要摒弃教条主义倾向,不能满足于背诵名言警句,更不能机械依据原理指导实践,而应体察经典原著所处时代背景及其写作目的、所含理论框架及其主要观点、所源思想基础及其历史影响,最后才能结合当前实际灵活运用。

一、时代背景和写作目的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一段时期,整个国际形势呈现出革命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一方面是帝国主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互相残杀、元气大伤,导致内忧外患,日子很不好过,另一方面是无产阶级革命热情日益高涨,革命运动风起云涌。

首先是俄国布尔什维克巩固了苏维埃政权。1920年4月正是苏维埃政权诞生两年半的时候,苏维埃政权经受住了国内外帝国主义和反革命势力疯狂反扑的严峻考验,并得到巩固。布尔什维克党的威望大大提高,苏维埃政权受到俄国人民的衷心拥戴。其次是共产国际开始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新的领导力量。当时的第二国际已经破产,社会民主党完全变成资产阶级的附属品,它们绝大多数分崩离析,已经称不上是无产阶级的先进组织了。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活跃起来,纷纷成立了新的无产阶级的党——共产党。在列宁领导下,1919年3月成立了新的共产国际,即第三国际。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只有19个政党和组织出席;1920年7月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就有41个国家的党出席。再次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日益发展。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爆发了无产阶级革命,如芬兰、德国、匈牙利、斯洛伐克和波兰等国;在帝国主义统治比较巩固的西欧,如英、法等国,无产阶级革命热情高涨,表现出无产阶级的新觉醒;同时,东方的民族解放运动迅速发展,中国、印度、朝鲜、土耳其、阿富汗等国都发生了轰轰烈烈的民族民主革命。

但是,从1918年到1920年初,几个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先后遇到严重挫折。德国的革命失败了,李卜克内西、卢森堡被杀害;匈牙利的革命失败了,苏维埃政权被取消;巴伐利亚的革命也失败了,共和国被取消。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接连受挫,反映到思想意识上,表现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在如何认识俄国十月革命基本经验的问题上,产生了两种错误思潮:一种是否定十月革命的国际意义,这是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的观点;另一种则是“左派”共产主义者的主张,夸大十月革命的经验。

右倾机会主义以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考茨基、鲍威尔为代表,他们一方面大肆诬蔑、诽谤布尔什维克主义,说俄国革命是大规模屠杀的恐怖主义;另一方面又说俄国革命是落后国家的产物,不适合先进的欧洲国家。他们否定俄国十月革命的国际意义,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宣扬议会道路,美化资产阶级民主,其中一部分所谓“中派”要求在不改变机会主义立场的前提下加入共产国际,企图篡夺共产国际的领导权,改变共产国际的方向,这是当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主要阻力和危险。而“左”倾机会主义主要存在于从第二国际分化出来后参加共产国际的一些“左派”共产党人的身上,他们出于对第二国际机会主义的憎恨,在理论上走向另一个极端,提出了反对参加任何议会斗争、退出保守工会、反对任何妥协、打倒党的领袖、反对党的集中制原则和组织纪律等错误观点,鼓吹无政府主义、半无政府主义和工团主义,实际上把自己变成了脱离群众的宗派主义、冒险主义的小团体。这两种错误思潮已经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健康发展的阻力和危险,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被用来指导实践,后果不堪设想。

革命运动的一连串失败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流行的两种错误思潮,引起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领袖们尤其是列宁的高度关注。面对复杂的革命形势和革命队伍状况,列宁认为,要革命,就要有领导革命的坚强政党;要巩固胜利,就要认真做好一系列的复杂艰巨工作。最关键问题是教育党,因为共产党人的“基本任务就是制定或者指出一些实际工作的原则,使得到目前为止在亿万人当中无组织地进行的工作能够有组织地、协调地、有步骤地去做”[1](P331)。时代呼唤着革命导师从理论上总结布尔什维克党的革命经验,给共产党人一个学习的榜样,同时纠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各种错误思潮。

列宁在估计“左派”的错误时说:“目前共产主义运动中左倾学理主义错误同右倾学理主义(即社会沙文主义和考茨基主义)错误比较起来,其危害性和严重性不及后者的千分之一,然而这只不过是由于左倾共产主义是一种刚刚产生的还很年轻的思潮。只是因为这个缘故,这种病症在一定条件下容易治好,但是必须用最大的努力去医治。”[1](P210)可以说,不反“左”就不能争取群众和建立革命大军,不反“左”反过来会助长右倾发展。因此,尽管当时主要危险是右倾机会主义,列宁却把此书的注意力放在反“左”倾的斗争上。列宁认为,医治“左派”幼稚病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布尔什维克党战略与策略的基本经验介绍给年轻的各国共产党,以克服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所以,列宁在此书的手稿上有一个副标题:“马克思主义战略和策略通俗讲话的尝试”。列宁指出,写作此书的目的“是要把布尔什维克主义历史上和现今策略上普遍适用的、具有普遍意义和必须普遍实行的原则应用到西欧去”[1](P203)。因此,列宁不失时机地撰写了《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并将此书分发给出席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全体代表。

二、理论框架与主要观点

(一)正确认识十月革命的基本经验。

列宁认为,之所以产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右倾机会主义和“左派”幼稚病,是因为有人没有正确认识俄国十月革命基本经验的普适性,他将这个问题归结为:“在什么意义上可以说俄国革命具有国际意义”?

列宁强调,“国际意义”不是按广义上来说的,即并不是俄国革命的所有全部的基本特点包括许多次要特点对所有国家都有国际意义,而是“按最狭义来说的”,即俄国革命的“某些基本特点具有国际意义”;“国际意义”可以理解为俄国革命“在国际上具有重要性,或者说具有在国际范围内重演的历史必然性”[1](P178)。换言之,俄国革命的基本经验、某些特点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如阶级斗争、暴力革命;革命政党严格的集中制和铁的纪律;建立苏维埃政权;布尔什维克党革命的理论和策略等,反映了无产阶级革命的一般规律,具有普适性。所以,列宁认为,对于十月革命的经验的国际意义既不要夸大也不要忽视:“要是夸大这个真理,说它不仅限于我国革命的某些基本特点,那当然是极大的错误。而且,如果忽略另外一点,同样也是错误的。”[1](P178)既然俄国革命的“某些基本特点具有国际意义”,那么,这些基本特点主要有哪些呢?

(二)十月革命的基本经验是保持严格的政党组织纪律性。

列宁着重强调,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之所以能够保持两年半,其重要原因就是布尔什维克有“极严格的真正铁的纪律”和得到了全体群众全心全意的拥护;“无产阶级的无条件的集中制和极严格的纪律,是战胜资产阶级的基本条件之一。”[1](P181)换言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严格的组织纪律性是俄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和基本特点之一。为什么无产阶级政党要讲求严格的组织纪律性?

列宁指出:“无产阶级专政是新阶级对更强大的敌人,对资产阶级进行的最奋勇和最无情的战争,资产阶级的反抗,因为自己被推翻(哪怕是在一个国家内)而凶猛十倍。它的强大不仅在于国际资本的力量,而且还在于它的各种国际联系牢固有力,而且还在于习惯的力量,小生产的力量。因为,可惜现在世界上还有很多很多小生产,而小生产是经常地、每日每时地、自发地和大批地产生着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由于这一切原因,无产阶级专政是必要的,不进行长期的、顽强的、拼命的、殊死的战争,不进行需要坚持不懈、纪律严明、坚韧不拔和意志统一的战争,便不能战胜资产阶级。”[1](P181)

因此,在列宁看来,无产阶级政党之所以必须坚持严格的组织纪律性,是敌我实力对比悬殊的严峻形势和阶级斗争的暴力性、残酷性、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等客观环境所决定的。紧接着,列宁提出了更深层的问题: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组织纪律性依靠什么条件来维持、检验和加强?这些条件又如何具备?

(三)严格的政党组织纪律性源于革命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列宁分析了维持、检验和加强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组织纪律性的三个必要条件。一是“靠无产阶级先锋队的觉悟,它对革命的忠诚,它的坚韧性、自我牺牲精神和英雄气概”[1](P182)。这里强调了党员的高度政治自觉。无产阶级政党的纪律是建立在广大党员的自觉性和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的基础上的,它不同于机会主义的奴隶式的盲从,党员的觉悟越高,党员的组织纪律性就越强,党性与组织纪律性是一致的。二是“靠它善于同最广大的劳动群众,首先是同无产阶级劳动群众,但同样也同非无产阶级劳动群众联系、接近,甚至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同他们打成一片”[1](P182)。这里强调了党和群众的密切关系。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实行纪律一定要从维护广大劳动群众的利益出发,让党的利益与群众利益始终保持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广大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维护和加强党的纪律就有了可靠的群众基础。就党员个人的组织纪律性来讲,除本人自觉外,还需要群众的监督和帮助。所以,经常保持党和群众的密切联系,是维护和加强党的纪律的重要保证。三是“靠这个先锋队所实行的政治领导正确,靠它的政治战略和策略正确,而最广大的群众根据切身经验也确信其正确”[1](P182)。这里强调了党政治领导的正确性。它说明党的纪律与党的政治路线的关系。有了正确的政治路线,才有正确的组织路线,才能制定严格的纪律和正确的战略策略。列宁指出,这三点缺一不可。那么,上述三个条件如何才能产生呢?

列宁进一步指出:“只有经过长期的努力和艰苦的实验才能造成这些条件;正确的革命理论,会使这些条件容易造成,而这个理论并不是教条,它只有同真正群众性的和真正革命的运动的实践密切地联系起来,才能最终形成。”[1](P182)因此,在列宁看来,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组织纪律性得以形成的三个必要条件,是正确的革命理论和真正群众性的革命实践有机结合的成果,这是严格的政党组织纪律性形成的前提和基础。

列宁举例说,布尔什维克党之所以能够制定并且在1917-1920年异常艰难的条件下顺利地实行极严格的集中制和铁的纪律,其原因就在于满足了上述前提和基础。“一方面,布尔什维克主义是1903年在最坚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产生的”[1](P182)。列宁在书中描写了俄国人寻找革命理论的曲折艰辛历程,回顾了俄国人曾在几十年的时间里经历了闻所未闻的艰难困苦和全面细致的寻求、学习、实验、比较和检验,终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个唯一正确的革命理论。“另一方面,在这个坚如磐石的理论基础上所产生的布尔什维克主义,经历了十五年(1903-1917年)的历史实践,获得了举世无比的丰富经验。”[1](P182)总之,在列宁看来,正因为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与俄国革命实践有机结合,最终形成了并在异常艰苦的环境里顺利实行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极严格的集中制和铁的纪律。进一步的问题是:为什么当时的俄国布尔什维克能够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俄国的具体实践有机结合呢?

(四)革命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中介是正确的战略和策略。

列宁认为,正确的战略和策略是俄国布尔什维克成功的关键。只有制定正确的政治战略和策略,才能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俄国的具体实践有机结合,进而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团结最广大的劳动群众并用严格的集中制和铁的纪律予以落实。

1.无产阶级为何要有革命的战略和策略?

早在1914年11月,列宁就指出,马克思主义主要包括理论和策略两大部分,前者主要由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组成,后者主要是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策略。列宁认为,战略和策略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中介,是指导实践的行动规律。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普遍规律,并指出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必须先以暴力革命打碎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然后实行无产阶级专政。但是,如何沿着这个方向采取具体的行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并没有作出具体的回答,而这恰恰是马克思主义战略和策略的任务。如果说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要回答“是什么”和“不是什么”的问题,那么马克思主义战略和策略就是要回答“怎么做”和“不怎么做”的问题。列宁写作《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的重要目的,就是要通俗地阐述马克思主义的战略和策略,从而启发各国年轻的共产党,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无产阶级革命;以及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使得暴力革命的条件逐渐成熟。

2.无产阶级如何制定革命的战略和策略?

列宁认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根本利益存在冲突,痴迷于议会斗争、妄想通过渐进改良而实现社会主义的战略是行不通的。社会主义的建立,终究要经历两大阶级之间你死我活的暴力决战。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暴力革命战略有哪些基本要求?列宁指出,“只有‘下层’不愿照旧生活而‘上层’也不能照旧维持下去的时候,革命才能获得胜利。”[1](P239)如何才能形成这种革命的战略形势?列宁认为,关键要制定正确的策略,“使自己的策略具有最大的灵活性”[1](P255),基本原则是:“革命策略决不能只根据革命情绪来制定。制定策略,必须清醒而极为客观地估计到本国的(和邻国的以及一切国家的,即世界范围内的)一切阶级力量,并且要估计到许多革命运动的经验。”[1](P219)在哲学上,不应当把各个阶级和国家看作是静态的,而应当看作是动态的;对于运动,不仅要从过去的观点来看,而且要从将来的观点来看;不能只看到缓慢的变化,而是要辩证地理解:一方面要利用政治消沉时代或所谓“和平”龟行发展的时代来,“二十年等于一天”地坚韧不拔发展先进阶级的意识、力量和战斗力,另一方面要把这种利用工作全部引向这个阶级的运动的“最终目的”,并使这个阶级在“一天等于二十年”的伟大日子到来时有能力实际完成各项伟大的任务。在实践上,如果阶级力量对比,明显敌强我弱,那么,无产阶级“应当把对共产主义思想的无限忠诚同善于在实践中进行一切必要的妥协、机动、通融、迂回、退却等等的才干结合起来”[1](P248),耐心积蓄力量、不断发动群众、逐步削弱敌人,坚韧不拔地积极等待暴力革命、敌我决战的时机成熟。

3.无产阶级怎样落实革命的战略和策略?

列宁认为,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是否具有极严格的组织纪律性,是落实革命战略和策略的核心关键。列宁指出,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阶级通常由政党来领导的,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来担任最重要职务而被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共产党如果没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不实行“无条件的集中制和极严格的纪律”,那么,任何战略和策略都是空谈。反过来,这种组织纪律性的维持、检验和加强,有三个充分必要条件,即党员的高度政治自觉、党和群众的密切联系、党的政治战略和策略的正确。实现上述三个条件,归根结底取决于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是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结合各国革命具体实际,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灵活运用。

三、思想基础和历史影响

列宁全面挖掘、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晚年的革命战略和策略思想,因此,他重视战略和策略问题具有深厚的思想基础。

1914年,列宁在《卡尔·马克思(传略和马克思主义概述)》中指出,马克思主义主要包括理论和策略两部分,其中理论部分主要由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组成,策略部分主要是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策略。列宁说:“早在1844-1845年,马克思就判明了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之一,就是未能理解革命实践活动的情况和正确评价这一活动的意义,所以,马克思后来在从事理论写作的同时,毕生都十分注意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策略问题。马克思的全部著作,特别是1913年出版的四卷本马克思和恩格斯通信集,都在这方面提供了大量的材料……马克思正确地认为,唯物主义缺少这一方面,就是不彻底的、片面的、毫无生气的唯物主义。”[2](P443)

恩格斯在《卡尔·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中对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战略和策略进行了深刻的总结。恩格斯认为,1848-1849年制定的斗争战略和策略值得反思: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通过暴力革命铲除资本主义的程度;1848-1850年以后的几十年来,以电气化为主要特征的工业革命席卷了整个欧洲,产生了真正的资产阶级和真正的大工业无产阶级,由此导致革命的客观前提和斗争的主观力量、阶级基础发生了变化,因此,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策略应该加以调整。恩格斯提出要以辩证的态度制定阶级斗争的策略。根据以往的教训,当革命还没有发展到能够以一次决定性打击取得胜利,而不得不慢慢地向前推进时,无产阶级政党要在群众中进行长期坚忍不拔的工作,要善于利用资产阶级民主制和普选权。在充分估计利用合法斗争的必要性的同时,恩格斯又反复告诫无产阶级政党,利用普选权并不是放弃自己的革命权。为了保证不放弃革命权,还需要建立一支决定性的突击队,为决定性的搏战做好准备。恩格斯指出:“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毫不停手地促使这种力量增长到超出政府统治制度所能支配的范围,不是要把这个日益增强的突击队在前哨战中消灭掉,而是要把它好好地保存到决战的那一天。”[3](P609)当然,如果统治阶级将暴力加于工人阶级时,社会民主党就应毫不犹豫地从议会斗争的舞台转到革命的舞台。

《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的历史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该书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制定正确的战略和策略提供了思想武器;另一方面,列宁发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战略和策略思想,使之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主义从科学到实践的指南。

从实践看,《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书于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前夕写成并出版,分发给了代表大会全体代表。书中的论点和结论是代表大会关于进行议会活动等决议的基础。此后,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通过了《论策略》提纲,其中阐述了把工人群众大多数吸引到共产主义运动中的观点,规定了各国共产党争取群众的重要方针,成为共产国际形成统一战线策略体系的标志。此外,该书一直是我党历史上干部理论学习的重要教材。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特别重视读列宁的《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和《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两本书。他用前一本书反对党内的右倾机会主义,用后一本书反对党内的“左”倾机会主义。1948年4月,在人民解放军即将转入战略反攻的重要时刻,毛泽东又重读了《“左派”幼稚病》的第二章,并在书的封面上写了一个批语:“请同志们看此书的第二章,使同志们懂得,必须消灭现在我们工作中的某些严重的无纪律状态或无政府状态。”可以说,该书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干部教育的重要文献和教材。

从理论看,列宁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了列宁主义阶段。斯大林把列宁主义区分为理论和策略两个部分:“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确切些说,列宁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策略,特别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和策略。”[4](P246)在《论列宁主义基础(在斯维尔德洛夫大学的讲演)》一文中,斯大林全面地介绍了列宁主义。全文分为九大问题,《战略和策略》就是其中的一节。斯大林认为,战略和策略是指导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科学和艺术。在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路线统治时期,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战略和策略的思想完全被埋没了。正是列宁,发掘出了被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埋没了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使它重见天日,并制定了无产阶级的完整的战略和周密的策略。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毛泽东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内容。在以下几个方面,它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接着,从八个方面论述了毛泽东思想的内容,其中第四个方面是:“关于政策和策略。毛泽东同志精辟地论证了革命斗争中政策和策略问题的极端重要性,指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是革命政党一切实际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必须根据政治形势、阶级关系和实际情况及其变化制定党的政策,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5](P830)《决议》的分析表明战略和策略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无产阶级革命的战略和策略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等经典作家思想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探讨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科学体系时,应该科学地确定战略和策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即:战略和策略是马克思主义的应用理论,同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一起,组成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完整的科学体系。必须强调,随着时代主题的变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战略和策略的主题,已从无产阶级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建设。因此,通过挖掘和继承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中的战略和策略思想,进而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和策略思想库,不断充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已成为当代中国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1]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2]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4]斯大林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5]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责任编辑 刘云华

A8

A

1008-6463(2012) 04-0015-04

2012-08-22

彭润金(1978-),男,江西萍乡人,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为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列宁革命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列宁晚年意识形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列宁的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