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分行财务管理部 梅春华 朱晓敏
浅析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的瓶颈与对策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分行财务管理部 梅春华 朱晓敏
2012年,随着“不规范经营”整治的开始,商业银行服务收费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成为今年监管部门整治的工作重点。自查自纠落实整改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一度普遍呈现下降趋势。目前,在规范收费,合规经营的提前下,如何进一步加大产品创新力度积极拓展增收渠道已成为商业银行广泛关注和迫在眉睫的问题。
商业银行 产品创新 监管
近年来,商业银行产品创新取得了长足进展。随着金融业竞争的日益激烈,不断推动国内商业银行未雨绸缪进行战略转型和产品创新。国内一些银行率先示范,颇具前瞻性地推出一系列产品和服务创新,为其立足市场和未来发展开辟了崭新道路。这一系列成果带动了业内创新思想的重大转变,相继组建专门的产品创新机构,在推动金融创新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有关产品创新机制、体制的若干问题。从经营战略规划和产品创新具体工作角度,均显示出中国银行业对产品创新这个关乎未来生存发展的课题已有了清醒和深入的认识。而今,转型与创新使银行业逐渐出现分化,市场份额这块有限的“蛋糕”不断悄悄地重新分配,规模与资本已不再是决定盈利的最主要因素,银行的客户选择、商业模式、产品创新能力、定价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对盈利具有更大影响,商业银行的经济增长越来越依靠产品及技术的创新驱动。
(一)复制推广较多,自主研发产品相对较少。从当前现状来看,除少数商业银行产品创新新招叠出外,大部分商业银行存在总行统一推广产品较多,而自主研发产品不足的现象,有些创新产品是从国外引入或简单模仿,总体创新层次不高。加之定位差异不大,也使得部分商业银行产品种类、结构及服务功能大同小异。基层行则大多数创新意识薄弱,少推广,无研发。纵观西方商业银行的创新历史,不论其创新动因是利益驱动、技术促进,还是客户需求,大多数都是商业银行自发的原创性创新,具有鲜明的特色。这些商业银行在掌握国家政策的基础上,主动挖掘客户需求,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收益、品牌声誉和产品研发经验。
(二)新产品管理制度的执行力有待提高
1.新产品审批流程执行不规范。部分产品主管部门在产品立项和审批阶段,不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审批流程,有的甚至新产品已经投产,但未走内部审批流程;有的产品主管部门没有专人负责二级行产品创新需求的收集、反馈及将需求转化为新产品等工作。
2.新产品报备工作不及时。按照新产品管理相关要求,各一级分行在新产品正式投产前,应以行发文形式报备总行战略发展部、风险管理、法律合规、财务管理部、管理信息中心、办公室、运营服务总部(客服)等部门。在投产前未报备的,总行不纳入创新产品统计范围,并在对一级分行新产品管理工作绩效考核中予以扣分。一方面有部分产品主管部门不了解新产品报备政策,未及时报备,影响分行产品创新结果的考核统计;同时,未报备的创新产品不能参加年末由总行统一组织的产品创新评选工作,使分行自动放弃部分创新产品参选权。另一方面未以行发文形式报备或报备的部门不齐全。
3.新产品信息报送质量不高。部分产品主管部门有产品创新信息但不报送;部分产品主管部门新产品信息报送质量不高,有的每期均反馈无新产品信息,有的报送的信息残缺,不符合总行要求;少数地市行报送产品推广信息不及时,有的无证实材料,有的报送新产品名称不规范。
(三)产品信息交流平台未得到充分利用。目前,基层分支行尚缺乏产品创新意识和加快总分行新产品推广意识。虽然总行建立了产品信息交流平台,但各级机构业务人员很少登陆平台查询、研究产品创新信息。产品信息内部交流渠道不够通畅,具体表现为各级业务人员对全行产品的现状及新产品投产情况缺乏全面的了解;成功的营销案例难以在全辖共享、交流;客户和各级业务人员对产品的改进意见和建议难以及时、准确地反馈到产品管理部门,上述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品创新、引进和市场营销。
(四)新产品考核与激励机制有待完善和落实。各商业银行对新产品的考核激励办法不一,有的行在对二级分支行的考核中,设置公司和个人金融业务创新考核指标;在对省行业务部门的考核中,设置了产品创新与推广考核指标,主要考核其日常工作配合和产品推广应用成效。也有部分行在对二级分支行和部门的考核方案中,均未单设业务和产品创新指标,没有指标考核的约束与推动,使产品创新和推广运用缺乏支撑,创新的积极性未得到充分激发。
分析商业银行新产品创新的瓶颈,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部分行新产品创新意识不强,导致产品创新不足;二是对产品创新的激励引导不够,创新压力不足,产品经理积极性不高;三是产品经理职能职责未切实落实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品创新;四是产品组合不充分,部门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信息交流不畅,全产品线产品进行组合或搭配创新联动不足;五是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个性需求的满足缺乏系统性指导意见;六是对有关产品创新的监管政策敏感度不高,或对政策理解存在偏差,担心会踩红线不敢创新;七是部分行过长的管理链和冗长的决策过程使得银行对市场需求和业务发展缺乏弹性,产品创新往往滞后于市场需求,这是目前产品创新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
创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提升服务能力、转变经营思路、调整收益结构的重要途径。产品创新是商业银行竞争的灵魂,是银行服务营销面临的主要挑战。金融市场的激烈竞争、急剧的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技术发展,都导致更多银行创新产品的产生。商业银行唯有不断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创新服务内容,大力拓展技术含量较高、附加值较高的新产品,才能用新产品、新业务带动中间业务发展,促进服务收费更加合理化、规范化,形成健康有序合规经营的有利环境,推动各项业务的全面发展。
(一)以客户为中心,把脉市场有的放矢开展创新。在研发创新上,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围绕市场变动和客户需求研发适销对路的产品。通过电话拜访客户、上门营销客户等多种方式了解客户需求,只有需求明确,才能研发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产品来满足市场和客户。瞬息万变的市场形势考验着商业银行的应变能力,只有围绕市场变化、客户需求,不断捕捉市场机会,用新思维、新招法将创新与营销相结合,才能提高核心竞争力。
(二)调整产品研发思路,建立多级风险层次的系列化产品。高端客户的需求既包括低风险、也包括中高风险,涵盖固定收益和浮动收益两种类型。在设计产品时,要注重风险的识别和防范,严防潜在风险,建立多层次系列化产品。如:低风险、固定收益类型的结构化证券、债券投资产品;低风险、固定收益类型的股票受益权质押产品;中高风险、浮动收益类型的私募基金;中高风险、浮动收益类型的公募基金“一对多”专户;高风险、浮动收益类型的私募股权等等,以充分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
(三)积极借鉴他行经验,开辟创收新途径。省外兄弟行及省内同业新产品研发、投产、营销等方面的动态信息,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如同业及兄弟行积极推广信托产品、表外理财产品、代收付、应收账款保理池融资、结售汇、融货达、专业顾问、医保等资金托管、押税通宝、国库集中支付、中银益农贷、立业通保、银保合作、代理业务等产品,以及通过与私募公司、资产公司、附属机构联动、外部投资机构的积极合作,为客户设计多种融资方案共同研发新产品,既解决客户融资需求,又开辟了创收新途径。同时,应充分利用总行产品信息交流平台,及时查看并获取更多的产品创新信息,认真研究借鉴,以推动本行新产品的研发与推广工作。
(四)开展创新政策传导与培训指导,强化执行力。一是加强创新政策传导,鼓励员工主动创新。号召员工对产品、服务、管理等提出改进意见,提高员工创新的互动性,全面营造创新氛围。二是适时开展新产品管理制度培训,通过培训进一步促进制度执行力提升。在产品创新中,严格履行审批手续,规范产品研发创新流程,按照总行时限与要求及时报备,努力提高信息报送质量。三是加强条线指导,引导创新方向。各产品主管部门应安排专人负责对二级分支行条线产品创新工作进行指导和引导,对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业的产品运用归纳,使客户经理、产品经理熟悉产品、了解使用流程,进一步促进新产品的使用与推广;同时积极收集各行产品创新需求,筛选创新需求,将适合创新研发的需求进行研发投产。
(五)引入量化目标,完善考核约束机制。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完善考核约束机制,对各产品部门及分支行从“创新产品数量、创新产品推广、创新产品收入”三个维度,制定年度量化目标。通过完善产品创新考核激励机制,有效引导与促进各产品部门及分支行开展产品创新和推广使用。
(六)规范经营努力创新,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商业银行在产品创新中应从全局战略性、市场竞争力、监管标准和绩效考核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大产品创新和产品推广使用力度,将产品创新与业务发展有机结合,使产品创新成为推动业务发展的重要动力。一是以推广为主,包括推广总行、兄弟行、竞争对手的产品,争取总行在本行试点推广新产品;二是积极自主创新研发具有特色的适销对路的产品;三是在对现有产品进行全面清理的基础上,梳理出适用的重点中间业务产品,大力推广运用;四是拓宽创新的内涵和思路,将管理创新(包括制度和流程创新、业务模式创新等)纳入创新范畴;五是进一步加强公司联动,丰富产品种类,大力拓展与内外部机构如信托、券商、投顾等的合作空间,积极合规拓展业务,通过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等形式,挖掘新的项目资源,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寻求银行收入增长的新途径,努力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
杨高林.2004.现代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中国金融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