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理论精髓及时代意义

2012-08-15 00:50:14王红霞
大连干部学刊 2012年2期
关键词:谈话生产力科学技术

王红霞

(聊城大学 思政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聊城 252059)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已经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邓小平,怀着对党和人民以及社会主义事业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刻,南下先后视察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一系列重要谈话,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1992年3月26日,《深圳特区报》上一篇题为 《东方风来满眼春》的长篇通讯将邓小平同志南行讲话的重要精神公诸于世,从而使南方谈话的理论精神得以迅速传播.1993年10月, 《邓小平文选》第3卷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则进一步推动了对南方谈话的学习和研究.1997年,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再次强调: "一九九二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是在国际国内政治风波严峻考验的重大历史关头,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深刻回答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1]10但是,自200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十周年以后,理论界对此的研究和宣传似乎停止了.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搜索,我们可以发现2002年前后对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研究达到了一个高潮,但此后却很少有相关论文或著作出现.在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繁荣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的情况下,我们有必要重温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精神和理论精髓,以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一、谈话强调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在历史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严重的挫折,西方敌对势力又咄咄逼人、加大了对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的力度.在这种形势下,中国的改革是继续前进,还是向后倒退;是继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还是以保卫政权、防止和平演变为中心;是继续扩大开放,还是退回到原来的路子?这是一个考验政治家战略远见、政治智慧、驾驭复杂局面能力的关头.中国的路到底应该怎么走,需要给予明确和有力的回答.

为此,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强调: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2]370邓小平还指出: "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城乡改革的基本政策,一定要长期保持稳定.当然,随着实践的发展,该完善的完善,该修补的修补,但总的要坚定不移.即使没有新的主意也可以,就是要不变,不要使人们感到政策变了.有了这一条,中国就大有希望."[2]370-371"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意义的新的理论概括,是对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是对建国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经验进行科学总结所得出的必然结论,也是推动我国当前改革,使生产力获得新的解放和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进一步提出了 "三个有利于"标准

邓小平在视察南方时,针对一段时期以来,党内和国内不少人在改革开放问题上迈不开步子,不敢闯,以及理论界对改革开放性质的争论,指出: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 "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2]372并且强调: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 "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372"三个有利于"的根本标准,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在"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中,最基本的是生产力标准.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生产力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对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三、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长期以来,我们认定计划经济等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突破了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思想的一大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和社会主义学说的一大发展.但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提法被认可了,市场经济却仍被一些理论工作者视为等于资本主义.有的文章还以外国的经济学词典为依据,说词典中给市场经济下的定义包括以私有制为基础这一条,所以市场经济只能是资本主义的.1980年8月开始,我国在广东和福建两省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4个经济特区.对于创办经济特区,从一开始很多人就有不同意见,担心外资引进多了就会变成资本主义.90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后,这种担心又多了起来.认为多一份外资,就多了一份资本主义, "三资"企业多了,就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就是发展市场经济,就是发展了资本主义,害怕被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针对此类论调,邓小平明确指出: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2]373邓小平的讲话与时俱进地反映了当时世界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解除了人们在计划和市场关系问题上姓 "资"和姓 "社"的疑虑.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教育、指导着全党和全国人民,为1992年中共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的目标模式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四、发展生产力是根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巡讲话中提出的 "发展才是硬道理",既是一个非常深刻的命题,又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真理.他指出: "对于我们这样发展中的大国来说,经济要发展得快一点,不可能总是那么平平静静、稳稳当当.要注意经济稳定、协调地发展,但稳定和协调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个问题要搞清楚.如果分析不当,造成误解,就会变得谨小慎微,不敢解放思想,不敢放开手脚,结果是丧失时机,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2]377这是在总结了我党近半个世纪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以后,得出的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结论,为我国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1978年3月18日,在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所做的开幕词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3]86他还说: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3]871985年3月7日,他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又进一步肯定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述.1988年9月,他说: "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2741992年春,他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又说: "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我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希望大家通力合作,为加快发展我国科技和教育事业多做实事.搞科技,越高越好,越新越好,越高越新,我们也就越高兴.不只我们高兴,人民高兴,国家高兴.对我们的国家要爱,要让我们的国家发达起来."[2]377-378"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从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高度出发,从当代世界科技发展的状况出发,得出的科学结论.邓小平同志的这一论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和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既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特点,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在一日千里地向前发展.这种发展是在邓小平的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辩证发展的理论指引下进行的.邓小平说: "搞四个现代化一定要有两手,只有一手是不行的."哪两手呢?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的 "两手".其中,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强调 "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这两只手都要硬.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扫除各种丑恶现象,手软不得.广东二十年赶上亚洲 '四小龙',不仅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搞好,两个文明建设都要超过他们,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实证明,共产党能够消灭丑恶的东西.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对干部和共产党员来说,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总之,只要我们的生产力发展,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坚持两手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可以搞上去."[2]378-379"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我国政治上、经济上和思想上的指南.既要抓好改革开放,这是我国实现现代化,不断走向繁荣富强的基础,也是实现高度精神文明的基础;也要抓好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这是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搞好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建设、实现宏伟目标的领导力量、素质条件、精神动力和法律保障.二者相辅相成,相互推动,哪一手软了都会对社会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始终坚持.

五、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关键在人

邓小平指出: "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 关键在人."[2]380因为"帝国主义搞和平演变,把希望寄托在我们以后的几代人身上.我们这些老一辈的人在,有分量,敌对势力知道变不了.但我们这些老人呜呼哀哉后,谁来保险?所以,要把我们的军队教育好,把我们的专政机构教育好,把共产党员教育好,把人民和青年教育好.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对这个问题要清醒,要注意培养人,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进班子.我们说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要长治久安,就要靠这一条."[2]380"马克思主义是打不倒的.打不倒,并不是因为大本子多,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颠扑不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我们讲了一辈子马克思主义,其实马克思主义并不玄奥.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在谈话的结尾,邓小平语重心长地说: "从现在起到下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我们要埋头苦干.我们肩膀上的担子重,责任大啊!"[2]383

邓小平南方谈话深刻地分析了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经验,回答了实践中出现的经常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的确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面临当前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党要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继续前进,开创工作新局面,赢得事业新胜利,最根本的就是要继续发扬邓小平同志1992年南方谈话的理论精髓,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而把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新的高潮,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猜你喜欢
谈话生产力科学技术
《晋控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同煤科技(2024年1期)2024-05-12 15:11:52
《晋能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同煤科技(2023年5期)2023-11-29 05:35:40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2021年CCF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2)
班主任的谈话艺术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1:28
正确理解术前谈话
特别健康(2018年9期)2018-09-26 05:45:36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红土地(2016年3期)2017-01-15 13:45:17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海峡姐妹(2015年9期)2015-02-27 15:13:07
展望2014:推动科技创新转化为第一生产力
杭州科技(2014年3期)2014-02-27 15:26:46
凡事就怕做到极致 一个词的生产力
公务员文萃(2013年5期)2013-03-11 16:0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