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人才培养的新举措
——深圳市南山区整合基层人才队伍致力社会建设的调研报告

2012-08-15 00:53汪文来管蔚梁宏
重庆行政 2012年1期
关键词:南山区后备干部社工

汪文来 管蔚 梁宏

基层人才培养的新举措
——深圳市南山区整合基层人才队伍致力社会建设的调研报告

汪文来 管蔚 梁宏

深圳市南山区自2005年底实施基层人才培养五大战略起,不断深化改革探索,通过实施在岗培训、引进专业人才、建立人才储备等手段,为基层人才队伍“活血”、“输血”、“造血”,不断整合基层人才队伍,积极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区提供全方位的人才支持和队伍保障,收效良好,受到各界的一致好评。

一、落实保障机制、明确发展主线

(一)以队伍建设为抓手,落实保障机制。南山区在基层建设方面双管齐下,一方面从硬件上加大投入、一方面从软件上理顺机制,坚持多年卓有成效。基层现有人员的文化水平低、知识更新慢、业务能力差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基层工作水平的瓶颈,基层人力资源的整合、开发问题被提上议事日程。为应对这一问题,2005年11月南山区成立加强基层后备干部培养工作领导小组,区委书记亲任组长,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担任副组长兼办公室(以下简称区后培办)主任,并按照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原则,从区委(政府)办、组织部、区委党校、民政局、财政局、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和相关街道党工委抽调骨干力量,负责具体实施。同时,经区政府常务会讨论通过,按照“费随事转、人随事转”的原则,由财政每年拨付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推动基层人才队伍的培养工作。

(二)以社会建设为导向,明确发展主线。南山区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结合南山实际,积极调研、主动探索、不断修正,形成了明晰的工作主线,即:坚持人才是发展基层事业的基石和保障,把基层人才培养作为全区发展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贯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和谐社会理论,以补足短板、社会建设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为目标,以社会建设为导向,多管齐下、多措并举,采取培养转化、引进购买、实习储备等方式,建设一支全新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基层建设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智力支持和人力保障;进一步促进社会管理体制更新,提升社会服务水平,化解社会矛盾问题,推动社会结构转型,从而实现和谐南山的社会建设目标。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形象的用“活血”、“输血”、“造血”三个词来概括南山区基层人才队伍整合的系统工程:“活血”即针对基层现有在职人员开展培训转化、促进观念转变、素质成长、知识更新和技能提升;“输血”则是通过直接招聘、购买服务等手段吸引具有社会工作教育背景的专业毕业生,同时设置岗位、确立模式、构建平台使其导入基层社会建设工作;“造血”则是通过完善基层社会建设人才梯队建设,打造人才储备和成长的内生机制,畅通人才流动、输送、晋升的渠道。这一系列做法得到了中央部委的高度评价,中组部发出内参信息、《中国社会报》等专业媒体屡次报道。国家民政部领导也曾感叹:“中国社会工作的创新在深圳,深圳的创新在南山”。

二、培养转化盘活存量,“活血”增进队伍活力

(一)实施升级战略,深化人才体制改革。根据“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限期退出制”的原则,要求并鼓励尚未达到大专以上学历的社区员工进行在职学习,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种学历班、学位班的进修,明确规定5年内未取得大专学历的原则上不再聘用;同时鼓励其参加各类专业培训,获取社会工作师、心理咨询师等从业资格认证。新进人员由人事、民政、街道统筹进行公开招考、择优录用、全员聘用,近3年统一招考了40余名社区专干。基层形成了一股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自我增值的良好风气,全区报读大专以上学历(包括本科、研究生)并毕业人数逐年增加。截至2010年,全区834名社区干部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比例从2005年战略实施前的51.7%提高到98.3%,党员比例从44%提高到52%,一批年富力强、有文化、会管理、群众基础好、威信高、热心为居民服务的人走上了社会服务岗位。

(二)实施优化战略,更新专业知识结构。一是针对基层各类专项业务专干,由区领导、区直党政机关、各街道富有实践经验的负责人授课,主要对计生、社会救助、调解、安监、信访等专业工作的流程、要点、技能进行专项培训,提高相关工作和人才的专业化水平。二是利用区直部门主办的博士论坛、社区学院、社科热点论坛等形式,聘请各领域专家学者就社会经济发展、社区建设与发展等问题做专题报告,拓宽社区人才视野,优化知识结构。三是开展专题式全员自选轮训。每年选择心理咨询、社会工作、社区发展等若干专题分批组织,由基层人才根据自身兴趣和工作安排自选时间班次参训。建立学籍档案,跟踪记录学习、进修、培养经历。实行学分制管理,规定5年内必须修满40学分,达不到要求不予续聘。

(三)实施替代战略,开展脱产继续教育。区委每年选拔20名年龄40岁以下、大专学历以上、有培养前途的站长、副站长脱产参加专业化继续教育,时间1年,所在社区工作岗位由区直机关派科级干部挂职替代。具体为先后参加为期一个月的党校理论学习、素质拓展训练、军训;确定一个基层调研课题,讨论提纲、收集素材;再安排2个月的国内高校专业脱产培训;之后安排到信访、劳动等与群众联系紧密、涉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较多的区直机关单位“跟班锻炼”。特别优秀的,组织赴境外学习深造。5年来南山区共选送132名工作站站长、副站长前往武汉大学社会学系进修,接受了社会学、社会工作概论、社区管理与社区发展等6门主干课和社区建设模式、社区文化建设、城市社区组织、社区调查与统计、社区风俗与民情等10门专题讲座教育,并参加社区矫治、社区青少年教育等实践活动,深入湖北下属县乡实地调查;还安排专家指导撰写了一批基层调研报告。先后有30余人获得心理咨询师资格,203人(包括后备干部)获得社会工作师、助理社会工作师职称。

(四)实施置换战略,提升实际工作能力。每年另外选派20名40~45岁、大专学历以下的站长、副站长全脱产到区直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多部门、多岗位的“跟班锻炼”,时间1年,每半年轮换一次,期间赴国内先进社区考察学习,并撰写心得体会,其岗位由区直机关选派科级干部换岗交流、挂职锻炼,5年来共选送了78名社区工作站站长、副站长,组织考察了武汉、北京、西安、长春、沈阳等地的优秀社区。在使社区人员得到锻炼的同时,也丰富了机关干部基层工作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社区干部在机关工作中传递基层信息,促使机关干部了解社区发展、重视社会工作、体谅社区难处、尊重社区人员。如在环境监理锻炼社区干部掌握了很多环保理念,回到其地处水源保护区的麻磡社区后,建立了社区环保志愿者协会,积极推广环保宣传、建设环保社区。另一方面,区直科级干部通过基层挂职锻炼,形成专业化的社会服务理念和意识,为今后制定政策、措施和安排工作提供直观经验。通过双向沟通、双向培养的机制,使基层长期存在的人员紧张、素质偏低而又得不到学习锻炼的问题迎刃而解。

(五)实施储备战略,理顺机制健全梯队。出台后备干部的选拔和培养方案,明确提出造就一支政治可靠、素质优良、数量适中、结构合理、年轻优秀、梯次明显的社区工作站后备干部队伍;造就一支社会诚信好、懂经营、会管理、有专业技能的农城化股份公司后备干部队伍;造就一支善于协调各方矛盾、能够很好发挥政府与群众联系纽带作用的社区居委会后备干部队伍。通过健全后备干部选拔、培养、管理和使用机制,建立长效机制优化基层干部素质结构、年龄结构。一是印发《基层后备干部选拔和培养工作实施方案》,规定了选拔原则、范围、条件和程序等,通过社区(农城化股份公司)无记名推荐、街道党工委考察、公示和报审等程序,在全区选拔268名35周岁以下、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党团员、德才兼备的社区(农城化股份公司)后备干部。二是将后备干部分批分期安排与参加替代战略的社区工作站站长、副站长一起编班学习锻炼,每批次20人。5年来共有204名社区后备干部和56名农城化股份公司参与全脱产学习锻炼。三是进一步完善晋升机制。经过培训的优秀人才被广泛认可,提拔任用。5年来,共有51名社区后备干部得到了职务晋升,一批年轻有为的社区骨干走上社区工作的领导岗位,人才流动被盘活。其中,共有4人通过全省统一选考录取为街道中层和基层公务员。

三、引进专才提升服务,“输血”优化队伍结构

(一)以自主招聘为主体,配备社区专业社工,扩大覆盖面。2007年委托人才中心在全国六地招聘了99名社会工作相关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不进政府编制而委托西部人力管理,由区财政购买服务。2009年又通过全市公开招投标,向四家社工机构购买了35名社工,配备至社区基层。按“一社区一社工、一片区一小组、分类分片相结合”的配备原则直接下沉到社区工作站,依托社区、街道及区的资源,以分片区小组服务形式开展服务。坚持个案、小组、社区等专业方法,支持和谐社区建设,协助社会团体和个人发展;参与社会保障、法制、卫生健康、文化及社区协调等事务管理;提供社会福利、社会慈善、社会救助、残障康复、法律援助、青少年服务、卫生服务、司法矫治、心理疏导、矛盾调处等;并在社区日常管理、上访事件、劳资矛盾、安全事故、物业纠纷等方面大胆使用专业社工。

(二)以岗位购买为补充,配备行业支持社工,延伸专业线。2008年通过岗位购买的方式,向三家民间社工机构购买50名社工,按照民政、残联、教育、司法等专业领域沉入基层试点专业服务,以提高标的系统特定服务对象的个人福利为目标,实行“一校一社工”(教育)、“一站一社工”(残联)、“一所一社工”(司法)配备,充分利用系统资源优势,开展社会福利、慈善救助、残障康复、法律援助、青少年服务、卫生服务、司法矫治、心理疏导、矛盾调处等服务。社工的日常管理和业务督导由机构负责,服务单位则提出工作要求,并对服务内容和质量监管和评估。人员由所属机构招聘、培训、业务督导及支付薪资,工作任务则由服务购买方下达,绩效评估和日常管理由机构和服务购买方共同承担。

(三)以项目购买为创新,配备综合中心社工,突出核心点。与国际接轨创新了以项目购买服务的方式,先后成立区社工服务中心和南头服务站、蛇口服务站、颐老院服务站“一中心三站”,作为综合性的社工服务平台。每个服务站配备5-6名专业社工,与社区社工协同作业,为居民提供专业社工服务。同时,推进规范化制度体系建设,出台《南山区社工服务中心(站)建设规范化指引》,根据社工专业的特点和服务活动需要,对服务场地的规划和设备配置设计规范,反复论证和征求意见后形成具体标准。

(四)以社工导入为媒介,引领义工共建社区,建立传导链。努力发动公众参与,利用社工向义工传导。社工通过向义工组织申请义工和招募新义工等方式,固定联系义工。利用专业优势将固定联系的义工组建团队,定期督导和辅导,规范和拓展服务,通过更具吸引力的服务扩大影响,形成“社工引领义工、义工支持社工、群众参加义工”的局面。

四、实习储备谋划未来,“造血”完善梯队建设

(一)广纳贤才。2007年起,按照公开招募、院系组织、个人报名的原则,组织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到社区脱产实践实习。3年来分3期接受了来自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武汉大学、吉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4所院校的近80名品学兼优、善于组织协调、专业知识丰富、理论功底扎实的本科生、研究生,提供办公、住宿、交通、补贴、激励和保险等系列支持,以2-3人为一个小组,按农城化、混合型、纯居民等社区类型区分,有针对性的到南头、南山、蛇口、招商、粤海等5个街道的30余个社区开展实习,每期3个月。同时,还积极支持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在前海社区挂牌实习基地,安排学生定期实习。

(二)有效管理。提出“六个一”的管理理念,即配备一名指导老师、确定一个研究课题、开展一次集中培训、组织一次参观走访、举办一次展示活动、组织一次主题活动,确保实习活动取得实效。在每期实习生中成立班委会,设立班主任和班级管理机构,统筹组织、加强协调。实行督导制度,聘请督导老师每周与每个实习生共同工作一小时以上,提供指导援助并督促进度,每周组织分享例会,并参观社会福利院、救助站等相关机构。

(三)主题实践。制定总体实习计划,同时为每一名实习生确定实习课题。注重培养专业特长,尽量不安排行政事务性工作,确保其专业实践和独立运作。按掌控社情、需求评估、专业服务三个阶段推进。

(四)成效显著。据不完全统计,3年来实习生中共有30余人留在深圳从事专业化社会工作,其中有近20人在南山区服务。实习过程中积累的对深圳、南山社区的现实情况的了解和社会工作实务的接触,有助其迅速进入角色,成为机构骨干。实习基地充分利用了独特的地缘优势,发挥了优越的资源条件,促进了多元化交流融合,拓展了专业化就业渠道,探索了试点性队伍储备,受到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

南山区以社会建设为主线,按照“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相并重、专业知识与本土经验相融合、自主招聘与购买服务相并存”的原则,推动多元化的基层人才培养和导入机制。通过培养转化、专业引进、人才储备三种途径,将既有、现实与潜在三种工作力量有机地整合到专业化这一现实框架内,既解决了专业社工暂时短缺的问题,迅速整合出一支初具规模的社区社会工作者队伍,又因地制宜的传导了基层社区工作的本土经验,创生出社会建设人力资源整合的“南山模式”,为其他地区的借鉴和复制提供了可能。

作者单位:汪文来梁宏:中共深圳市委党校南山分校管尉:中共深圳市南山区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马健

猜你喜欢
南山区后备干部社工
读迷作品
读迷作品
读迷作品
青春社工
加强盐业企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
宁南山区县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
社工
关于加强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创新『选育留用』机制 推进村级后备干部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