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江
(云南大学,云南昆明 650091)
所谓翻译,就是按作者的创作意图把一篇文章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描述出来的过程。但这一过程不是简单地再现或复制原文,而是要进行语言的再创造。这就对翻译者的语言基础、文化背景知识及翻译技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为外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翻译具有“显示学习者外语知识水平的特殊用途,既可显示其驾驭外语的能力,又可训练其智力以开发其语言能力”(吴启金1999)。这是翻译在外语教学中的优势,但培养翻译能力的目的是在学生具备了很高的语言水平和熟练的翻译技能后才能达到的。这就对翻译教学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随着翻译学的确立和完善,这门学科已被分为翻译理论、翻译教学、翻译实践等几个部分(鲍川运2003)。同时,翻译教学被细分为专业翻译教学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两个部分,以便区分英语专业学生和非英语专业学生这两类不同的教学对象(罗选民2002)。1999年制定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学生“译”的能力提出了要求,明确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和译能力以及初步的写和说能力”。2002年起在全国实行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因此,翻译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翻译教学来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是每个英语教师都要重视的问题。然而教学实践表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实际的翻译练习中表现得并不尽如人意,这也反映出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的不足。很多学生在原文句子结构并不复杂、鲜有生词的情况下,也没法将原文内容完整而准确地翻译出来。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但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显得尤为突出。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没有受过专业的翻译训练,在实际的翻译实践中,无法将掌握的英语语言知识应用到翻译中去。他们只是在课本中接触少量仅仅是针对课文中所学字词或语法结构进行的造句式训练的翻译练习,而这些练习并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翻译水平。学生要么按照原文的结构生硬地进行逐字逐句翻译,要么因缺乏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理解而闹笑话。比如说,学生会只是给每个英语单词对号入座,翻译成相对应的中文词汇;或忽视中英两种语言不同的表达方式,在翻译中紧扣原文的语序,而不顾目标语言的语序或所要表达的真正含义。举个例子来说,《大学英语》精读课文中出现过这样一句话:“Are we too quick to blame and slow to praise?”学生通常会直译为“我们是不是指责别人太快,而表扬别人太慢呢?”从语法和词汇上来看,译句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仔细分析一下,什么叫 “指责太快,而表扬太慢呢”?如果加以上下文理解再翻译为:“我们是否过于着急去指责别人,又太吝啬于称赞呢?”这样的译句更能表达原文的真正含义。
学生在做翻译中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语言基础不扎实、词汇量不够、语法知识薄弱,从而导致他们无法正确理解原文或脱离了上下文,造成翻译不贴切,甚至翻译错误。比方说,学生会把“Mary is now sixty years old;it is already ten years since she was a teacher.”误译成:“玛丽现在六十岁了,她当老师已经十年了。”这是因为学生没有理解since后面的系动词was是表示过去的过去式形式。正确的译法应该是:“玛丽现在六十岁了,她不当老师已经十年了。”再比如说,如果不掌握“can never...enough”这一特殊结构在英语里是表示“无论怎样……也不算过分”或“必须”或“越……越好”的用法,就极可能将“You can never be careful enough.”错误翻译为:“你不可能永远十分仔细。”而这一句应该翻译为:“越小心越好”或“怎样小心也不为过”。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做翻译中另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因不具备相应的背景文化知识而导致翻译失误。“翻译失误或不可译性的产生有两个原因:一是语言上的,另一个是文化上的”(Catford 1965)。所以,在翻译时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和了解我们母语的文化背景知识一样的重要。如果不掌握相应的背景文化知识,翻译就很容易出错。例如:“His Achilles’heel is his confidence.”阿基里斯是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他母亲捏着他的脚后跟倒浸在冥河的圣水里,因此除了被母亲捏住的脚后跟,他浑身刀枪不入。所以,此处“Achilles’heel”意为“致命弱点、唯一弱点”。不知道这一典故的学生就很可能错译为:“他的阿基里斯的脚后跟是他的自信心”。而正确的翻译应是:“他的致命弱点是他的自信心问题”。再比如说,中国人说“这人犟得像头牛”,学生会直译为“This man is as stubborn as an ox”。而说英语的人不像中国人一样用“牛”形容一个人脾气犟,而用“骡子(mule)”来形容。 这句话应改译为:“This man is as stubborn as a mule”。 再例如:“Ross crossed her fingers during the race so that John would win.”学生往往因为不知道“cross fingers”在英语中表示“祈祷上帝保佑”的意思,而把这个句子错误翻译为:“罗斯比赛时交叉双手,以便约翰能赢。”正确的翻译应该是:“比赛时罗斯为约翰祈祷,以便他能赢。”
翻译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交际活动。学生翻译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在于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际间交流的显著增加,对大学生语言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在大学英语的学习和教学当中,学生翻译能力普遍很低是个不容小觑的问题。我们应该重视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翻译教学,把翻译教学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D·赛莱丝科维奇等将翻译分为三个层次:“翻译词的本义;翻译话语或句子的语义含义;翻译意义,即讲话中句子表示的意思。”在传统语言教学中,通常是翻译词的本义和句子的语义,侧重对词、句和语法的理解,称之为教学翻译。而现代翻译教学法的理论是:“以课文为中心,将语音、语法、词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阅读领先,着重培养阅读和翻译能力,同时兼顾听说训练;以语法为主,在语法理论指导下读译课文;依靠母语,把翻译既当成教学手段,又当作教学目的,以期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改进教学方法,把翻译教学引入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去。
英语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打好英语基础,尤其是语法、词汇和背景文化方面的知识。国内大学生的学习环境并不具备英语的语言大环境,我们的教学就应该着重引导学生进行双语对比研究,从对比中找两者的差异,再从差异中领悟如何翻译。吕叔湘先生曾说过:“我相信对于中国学生最有用的帮助是让他认识英语和汉语的差别”(贾得江 2002)。通过系统的双语对比教学,让学生领悟两种语言在语法、语义、修辞及英汉两种文化之间的异同,使他们克服由这种差异造成的理解障碍,从而能在准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准确地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原文。在实际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可以讲授一些基本的翻译理论,并将这些理论应用到读写教程中,从课文中挑出一些复杂句和长句,运用一定的翻译理论和技巧对这些句子进行分析,使学生可以反复温习两种语言在语法结构上的差异及掌握对不同语序的更换。例如:“Flying from Australia to Hongkong,the tourist group then traveled thousands of interest-filled miles through China by train”.这句话不难理解,但学生很容易在翻译“interest-filled”时误翻为“坐火车在中国旅行了很有趣的几千里”。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引导学生将“interest-filled miles”抽出来,放到最后翻译。这句话就可译为:“旅游团从澳大利亚乘飞机到达香港,然后坐火车到中国各地旅游,这次充满趣味的旅游长达几千里”。
当然,教师还得注重翻译的实践性,应鼓励学生通过阅读英文报刊及原著来有效地扩大词汇量和拓宽知识面,并多进行写作和翻译练习。只有在多加练习的基础上,翻译能力才可能得以提高。可鼓励学生根据各自的专业来选择进行翻译练习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掌握语言技能的同时,积累一定的专业英语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督促学生把课堂学习和自学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扮演调解者、组织者、创造者、促进者、监管者、引导者、指挥、教练等角色”(李明,仲伟合 2010)。只有履行好这些职责,教师才有可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总之,翻译技能的培养是大学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分析和探索,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教学理论,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的翻译能力得到充分训练,从而更大程度上提高他们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真正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提出的大学英语教学应“既能使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又要培养他们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Catford,J.C.(1965).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鲍川运(2003).关于翻译教学的几点看法 [J].中国翻译。
贾得江(2002).英汉语对比研究与翻译 [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李明,仲伟合(2010).翻译工作坊教学探微[J].中国翻译。
罗选民(2002).中国的翻译教学:问题与前景 [J].中国翻译。
吴启金(1999).什么是翻译 [J].大学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