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实力视域下的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

2012-08-15 00:53李辉
重庆行政 2012年5期
关键词:实力政党中国共产党

□李辉

软实力视域下的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

□李辉

在全球化背景下,面对各种挑战,中国共产党必须在搞好硬实力建设的同时,注重软实力建设。执政软实力主要包括价值观、包容性、亲和力、号召力和国际影响力等,是党通过发挥自身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政策主张等来吸引和感染人民群众而非强迫或收买的手段来使社会成员、社会集团,以及不同阶级阶层认同自己的主张,以产生自己所希望的结果,从而提高长期执政的能力。中国共产党执政软实力是中国软实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体现在:政治价值的号召力、意识形态的吸引力、执政形象的亲和力、文化传承的凝聚力、先锋模范的感召力五大方面。中国共产党需要全面加强自身软实力建设,不断提高组织吸引力、社会号召力和国际影响力,以争取社会民众的最大信任与支持,更好地巩固执政地位,从而在国内争取最广大人民的拥护,在国际上争取更多政治力量的认同,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中国共产党执政软实力的定位思考

“软实力”的概念,是由美国学者约瑟夫·奈首次提出的。约瑟夫·奈把国家的实力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对于政党而言,同样存在“硬实力”和“软实力”的问题,政党硬实力主要表现为一个政党的党员数量、组织架构、筹款渠道、硬件设施等方面,而政党的软实力则是一个政党以其核心价值理念和治理水平说服、吸引和凝聚广大民众,从而获得支持、争取或保持执政地位的能力。政党“软实力”应该是由政党的内在吸引力和其自身特有的魅力所构成的,包括政党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的吸引力;政党组织发展的包容力和对普通民众的亲和力;政党国内社会的动员和号召力以及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三大方面。面对全球化的激烈竞争和新时期的复杂社会形势,中国共产党需要高度重视自身的软实力建设工作,这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政治价值的号召力

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要在竞争中赢得主动,不仅需要强大的硬实力作基础,而且需要强大的软实力作保证。一个政党的软实力同样要依靠政治制度和价值来实现。而中国共产党作为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其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体现在政治价值的号召力上。

政治价值的号召力,首先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次,看它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与否,这决定着党的事业成败。党要保证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绝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绝不能离开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一定历史发展阶段所处的基本国情、时代特征和最广大人民的意愿进行深刻分析和准确把握。再次,要看其全体党组织和党员言行上是否为贯彻好党的理论纲领和路线及发展目标奋斗的具体行动上和认知上。当前,我国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已发生深刻变化,利益主体的多元,利益格局的变化直接导致价值主体多元,价值选择多样,价值观呈现多样化发展态势。我们要通过执政党的政治核心价值观建设来整合力量,凝聚人心,达成思想共识,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这样,才能展现出政治价值的号召力。

(二)意识形态的吸引力

意识形态是以一定价值观为核心,以一定政治目标或社会理想为目的的思想观念。党的意识形态是政党利益表达的系统化、理论化,它是政党成员对周围世界以及政党本身的认识体系,是一个政党的党员们共同具有的认识、思想、信仰、价值等,也是该党的政治纲领、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的思想理论依据。党的指导思想是政党意识形态的集中表现形式。软实力的核心是意识形态,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政治价值观念,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意识形态的一个基本的功能就是利益阐释和利益引导,即通过利益关系的前后对比,引导人们认识到自身合理利益所在,并为实现这种合理的利益而努力奋斗。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与一般政党既有共同之处又有独特之处,独特之处就在于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不能依靠高深理论和华丽辞藻,而是源自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信仰、价值观的科学性。

在社会意识日益多元、多样、多变的情况下,党员干部不仅要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的坚定信仰者和模范践行者,而且要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积极宣传者。这是因为,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其他社会成员有着很强的示范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和看法,广大人民群众往往是从身边党员干部的实际行动和具体形象中来认识和评判党的。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既重“言传”又重“身教”,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引领社会风尚,增进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解和认同,才真正具有吸引力。

(三)执政形象的亲和力

执政形象的亲和力主要体现在执政理念和执政实践的人民大众认可度和满意度上;体现在包括国际关系、外交政策的道义性和正当性,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融洽性上;体现在发展制度和制度模式的吸引力以及国际社会的赞赏认可度上;体现在各级党组织负责人和党员同志落实好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满意度上。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本质上具有非马克思主义政党无可比拟的先进性。这种先进性,集中体现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作为指导,坚持把实现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作为坚定信念和远大理想,坚持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本质要求,坚持把民主集中制作为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坚持把最广大人民作为根本力量源泉等主要方面。

执政党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人民利益,人民就在多大程度上拥护和支持执政党。执政以后的共产党有没有亲和力,最终还是人民说了算。亲和的能动性发挥决定于执政党的作为,反应如何却在相对被动的人民群众那里。党的亲和力的核心是公平正义、民主平等的思想。只有把群众当成社会的主人,容忍人民的批评,真正尊重他们的话语权,才能控制自己的腐败意识,做到讲真理,说真话,办实事,消除危害政治机体的腐败、冗员、官僚主义等问题,树立廉洁高效的政府形象。

(四)文化传承的凝聚力

文化是社会的产物,是人的产物,更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所谓政党文化,就是指政党这个社会组织所具有的为全体党员所认同的意识形态、行为准则、制度规范,以及全体党员所具有的情感态度。政党文化是国家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而执政党的党内文化又是引导社会思潮的主流文化。政党文化传承的凝聚力就是为了实现党的奋斗目标而在党内倡导的价值体系以及多数党组织和党员中具有普遍性的价值理念和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稳定性的行为方式所反映的价值取向的总和。它能够在党的建设中发挥统一党员思想、规范日常行为、优化组织功能等作用,因而产生巨大的动员力、整合力和内聚力。

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凝聚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文化软实力,而文化传承凝聚力又主要体现在文化传承和人们对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延续和发展,都是在既有文化传统基础上进行的文化传承、变革与创新。如果离开传统,割断血脉,就会迷失自我、丧失根本。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形成了优良的文化传统,不仅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也成为党文化传承的精华,形成了党的文化传承凝聚力的群众基础,同时,文化传承必须不断创新。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我们党的文化传承和创新。提高党的文化软实力,应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首要任务和根本前提,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增强广大党员同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应更好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渗透和体现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发展规划和政策制定中,使之成为全体党员同志真心认同、自觉遵守的价值理念。这样才能产生巨大的凝聚力。

(五)先锋模范的感召力

党的事业是由广大党员和基层党组织所共同参与的,党的力量从根源上来自于作为其组成部分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因此说,党的软实力还应该体现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同志的先锋模范感召力上。“感召力”是党员干部的党性、气质、知识、能力、品质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反映。广大党员、干部只有通过自己的言行体现出较强的感召力,才能让人民实实在在地认识到党的方针政策的正确,感受到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和关心民生的,从而真心实意地、自觉地集合于党的旗帜下,团结在党组织周围,为改革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特别是执政和改革开放以来,根据自身历史方位和中心任务的变化,不断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反腐拒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党的事业发展壮大的同时,党员发展人数也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党员数量多,对党员的管理和教育任务艰巨,难度增大,尤其是大批年轻党员往往缺乏应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并经受社会生活的严峻考验,理想信念容易发生动摇。长期执政,容易滋生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思想僵化、不思进取的惰性,也易于使掌权的干部产生自满和懈怠情绪,徇私情,讲关系,助长不正之风,使党的凝聚力、战斗力下降。所以,要认清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切实抓好自身建设,使广大党员学会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用党的政治标准要求自己,用党的纪律严格约束自己,在实践中学真本领,长新见识,善于发现新情况,总结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真正发挥出“一个党员一面旗”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高党的感召力。

二、中国共产党执政软实力体系的构建思考

面对日新月异的全球化进程,面临的社会政治环境也逐步趋于复杂,世界各国政党紧扣实际,采取了诸多有效措施全面提升软实力,也积累了许多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有益经验。为了适应政党发展的新要求,中国共产党唯有自觉地增强自身的软实力,积极应对全球化挑战,与时俱进,不断提升党的软实力,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国内国际政治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

(一)创设富有弹性和灵活性的价值体系,增强党的价值理念感召力

面对价值取向的日趋多元化变革,中国共产党软实力建设必须首先从创设富有弹性和灵活性的价值体系出发。第一,要以创新精神丰富和发展核心价值理念。以实践为准绳,剔除教条主义和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价值理念,总结在执政经历中形成的新经验、新做法和新主张,及时将其上升到思想理论层面。第二,充分审视、吸收和内化世界各政党的优秀理论成果。绝不因保持自身意识形态的独立性就失去对于全人类共享政治智慧的包容性,应当批判的吸收各国家政党的先进思想和价值观,使党在理论创新上把握世界潮流,汲取各家精华。第三,应当充分挖掘民族主义价值资源。民族情感是一种维护和巩固政治共同信念的天然思想资源,对社会具有广泛的号召性和整合性,中国共产党要充分重视民族主义思想资源的开发,将民族情感同党的事业、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激发民众情感,达到加强党价值理念感召力的目的。

(二)在危机中彰显党的英雄本色,增强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号召力

平凡之中见伟大,危难时刻见真情。尽职尽责的爱国、爱党、爱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是自觉践行中国共产党执政软实力的核心。一是要在面对危机时,快速反应,时刻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在国家、社会、民族遇到重大危机之时,党要冲在第一线,以果敢的决策、沉稳的指挥、妥当的措施,应对危机,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做全体中国人民值得信任的民族脊梁。综观近年,党的执政能力在关键时刻经受住了考验,一个进步、强大、成熟的执政党正以自信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也正是通过危机塑性处理和应对使得中国共产党在国内的社会号召力得到了空前的增强。

(三)组织发展的包容力和对普通民众的亲和力

政党的组织发展包容力主要是指政党冲破传统意识形态束缚,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广泛吸纳各阶层新生力量,扩大群众基础,寻求最大限度社会支持的能力;是一个政党海纳百川、自我更新、不断壮大、优化队伍的重要保证,也是一个政党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政党对普通民众的亲和力被认为是政党对待普通民众的温和度、关心度和亲近度三者的集合,是政党争取民心,稳固地位,谋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构成政党软实力的关键一环。要以人为本,以亲民、爱民之心提升政党的吸引力,达到强化自身软实力的目的。

(四)加强引导,改进创新党的文化建设,丰富中国共产党的文化感染力

政党文化是指一个政党所具有的为其党员所认同的意识形态、组织心理、制度规范和行为作风,以及由此决定的一个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特殊形象。政党文化对社会文化的影响是强大的,一方面它可以将政党意识、价值理念、执政理念、政党作风等有效传达给社会成员,并转化为政治认同;另一方面政党可以通过政党文化实现对于社会文化的有效整合和引领,把握和引导全社会的主流思想,实现政党对社会的思想领导。因此,加强政党文化建设,丰富党的文化感染力将成为提升党的软实力,增强党对于内外成员吸引力的重要环节。对此:第一是要加强党的“廉政爱民文化”的建设,塑造洁身清廉、勤政为民的良好政党形象,增加普通民众对于我们党在心理上的信任感;第二是要加强党内“科学民主文化”的建设,将科学的决策机制、组织运行机制和现代管理理论等导入党建领域;同时,切实保障党员权利,倡导党内的“民主价值”,形成和谐的组织氛围,激发党组织的团队活力;第三是要加强党内“开放革新文化”的建设,强调党应该吸收和接纳各种先进文化,在党内形成具有生命力的“熔炉型”文化氛围,达到在保持优秀党内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进行自我文化革新;第四是要加强党内“伦理道德文化”的建设,提高广大党员的伦理道德水平,克服由党内“潜规则”导致的政党文化流变,实现以德施政,全方位地增强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感染力。

(五)整合政治资源,协调内外关系,拓展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包容力

政党包容性的大小对于政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面对社会发展的多元化趋势,各国政党逐步淡化意识形态,积极调整党的社会基础和成员构成,大力吸纳各阶层新生力量,寻求最大限度的社会支持,以增强党的包容性,强化软实力建设。一个政党能否在巩固原有阶级基础的同时,赢得新兴社会阶层和群体的大力支持,关系到这个政党事业的兴衰成败。随着我国社会宏观政治生态的深刻变革,国内社会阶层分化态势日趋复杂多变。面对各新兴阶层的政治诉求,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调整和强化自身的包容性。第一,要不断拓展党的内部包容性。把各个社会阶层紧密团结起来,持续不断地把新生社会阶层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为党的肌体注入新鲜血液,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全面提升党的组织包容力。第二,要不断拓展党的外部包容性。应当坚持、完善和优化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团结和调动政治系统中其他党派的政治力量。创新党对于共青团、工会、妇联等传统人民团体的领导方式,发挥传统社会团体的政治作用。面对新情况,创立党对于新兴非政府组织的引领模式,形成党同各种社会团体相互之间的良好互动。继续完善党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发挥的作用,引导人大更好的发挥政治上的代表性,使得各种社会诉求得以及时表达,以增强党在组织外部整合、协调各阶层、各团体利益的功能。

(六)改革和完善社会沟通机制,提高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沟通能力

所谓政党的社会沟通机制是指在其执政过程中,为了和民众交流政治信息、进行政治协商、形成广泛共识而建立的一系列沟通渠道、方式和方法的总称。一个政党的社会沟通机制运行的如何,反映了一个政党的执政水平,也是一个政党阐发理念,凝聚社会共识,巩固民意基础,发挥自身软实力的关键路径。因而,要高度重视通过改革和完善党的社会沟通机制,增强党的软实力水平。第一,要严格规范沟通主体。通过教育培训机制,让各级党委部门和党员领导干部掌握传媒原理、沟通心理和公关技巧等,提高他们和民众、媒体进行有效社会沟通的意识和能力;要通过监督机制,规范沟通主体的沟通方式,确保沟通过程的良好品质与态度,切实提高党对普通民众的亲和力。第二,要不断拓宽沟通渠道。要建立健全党委负责人定期接待民众、党委部门就重大问题举行新闻发布会、党内发言人、党员领导干部定期入户收集民意等制度。要设立党委部门受理意见的电子邮箱、互动性的网络论坛、服务良好的接待室、保密效果较强的专门信箱等有效沟通载体,甚至对某些社会热点问题还可以大胆通过党报收集民意,广泛探讨,全文登载,确保合理的民意得到全面和及时的反映。第三,要确保沟通信息的真实、顺畅和开放性。要建立符合社会发展的扁平层级沟通模式,减少政治信息在传输中的损耗和变形,提高社会沟通中信息传递的有效性。探索科学化的信息上报和下达机制,防止信息双向沟通过程中上报的“欺上”行为和下达的“瞒下”行为。同时,不断提高沟通机制的公开性和透明性,对于党的相关会议和决策过程实施透明化,取得沟通中民众的深度理解和信任。

(七)重视信息网络技术,广辟宣传路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良好形象

全球化背景下各政党普遍重视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改善党的形象。一是要运用各种传媒途径,塑造党的良好形象。党的各级宣传部门应当借鉴西方政党、政治市场营销的理念,通过传媒手段,塑造党的各级领导者在媒体中的语言和举止;塑造党组织的标识、颜色、宣传语等在公共视野中的展示方式。改革党的各级报纸、刊物,增加新闻评论,关注民生版块,增强其可读性,让普通民众乐读。以各种传播媒介的综合力量,对民众产生积极心理,塑造良好形象。二是要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助力党的形象传播。日益发达健全的传媒网络为党组织及其领导者塑造公共形象提供了平台和技术支撑。党要深刻认识到互联网是政治信息传播的途径,是社会意志表达的管道,是深入了解民意的手段。

(八)做亲善睦邻,富有责任感的世界大党,扩大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影响力

提高党的执政软实力不仅要着眼于国内大局,更要统揽好国际大局,多途径扩大党的影响、提高党的国际声望。第一,要在国际外交领域主动承担责任,做有气魄的世界大党。第二,要密切同各国政党、政治组织和民间团体的交流与合作,传播执政理念,增强对中国共产党价值理念的认同。必须不断拓宽中国共产党的党际交往层面,在保持与传统友谊政党发展关系的基础上,积极与新兴政党建立良好的合作基础。创造条件举办国际政党论坛、年会等交流活动。同时还要加强与世界各种政治组织和民间团体的沟通,用外国人听得“懂”感兴趣的语言模式阐述、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增强中国共产党价值观念的吸引力。第三,要做好党的文化外交工作,打造有影响力的海外传播媒介。要做好中国共产党主流网站外文版,党报、党刊海外版,党管电台外语版等强势传媒的建设工作。要有效整合各种资源,新建、改建、扩建党的外文版网站,占领网络传播高地;努力提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英语频道的传播魅力;加强新华社等新闻社的海外传播报道能力,传递党的声音,扩大中国共产党在国际空间中的文化影响力和传播力,从而全方位拓展中国共产党在国际舞台上的软实力。

执政软实力作为软实力的一种,是近年才延伸出来的一个具体研究领域,需要进一步挖掘、探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中国共产党要更多的运用软实力的力量进行社会治理。与此同时,也要发挥必要的硬实力。要坚持两手抓,把硬实力和软实力有机结合起来,发挥二者的综合效力,为国家繁荣发展、民族兴旺发达、社会稳定和谐保驾护航。

[1][美]约瑟夫·奈.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M].吴晓辉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11.

[2][韩]赵英南,郑钟昊:中国的软实力:讨论、资源与前景[J].李冬梅译,国外理论动态.2009.

[3]艾沐.西方政党的硬实力及软实力理论[EB/OL].人民网,2006-01-05.

[4]韩劲,江庆勇:软实力:中国视角[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9.

[5]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26、37.

[6]提升软实力——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环节[N].人民日报.2007年9月19日理论版

[7]积极培育健康的国民心态[N].人民日报.2010年7月12日理论版

[8]赵理富.政党的魂灵 [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9]李冉.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1.

[10]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新华社北京:2006.10.18.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2010级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惺 睿

猜你喜欢
实力政党中国共产党
“带领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政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软实力致胜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党制度的“三个新”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有效构建
俄罗斯政党的最新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