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音乐公选课教学改革初探

2012-08-15 00:49:04
关键词:素质教育素质教学方式

张 艳

音乐能够实现综合素质、心理和健全人格的提升,并且能够开发想象力,因此受到艺术教育的高度肯定。时代步伐的不断前进,对综合性人才的迫切需求促使现代教育不断进行改革,明确均衡发展德智体美的教育目的。教育部关于发展全国学校艺术教育规划要求:在2005年之前,全国的普通高校要普遍完成艺术类及限定性选课的开设,并且逐步实现学分制教学。按照教育部的政策,普通高校相继开设了音乐公选课。

正如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一样,总是伴随着问题与成效。在我国普通高校的音乐公选课的开设及发展过程中,问题的出现同样不可避免。本文探讨高师音乐公选课的定位[1],即从不同的层次上对教学进行分析,提出改革的建议,以大学生人文素质与艺术修养的提高为目的,从而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受音乐公选课教育。

一、高师音乐公选课改革的必要性

21世纪是通过挑战与创新从而创造机遇的时代,人才的素质要求在未来会更加的全面。如今,普通高校进行的艺术教育改革按照全面的教育改革目标得到了大量的活力注入,特别是当前强调素质教育的社会性,学校创造了更多有利于发展艺术教育的条件。

提高艺术修养是全民素质提高的标志之一。尤其是高师院校的大学生在艺术上的受教育度,其重要性勿容置疑,直接影响几代人的人文素质与艺术修养[2]。音乐公选课是实现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保证音乐教育同样可以实现全面的素质教育。高师音乐公选课教学的好坏关系着高师的艺术教育水平,传统观念使得人们本能地表现出对艺术教育的认识以及要求更加偏向专业性,音乐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已经逐渐偏离素质教育的初衷。但是,真正意义上的音乐教育应该是全民参与的素质教育。由于一些客观上的原因,包括观念、经济等,使得我国的音乐教育存在着严重的薄弱面,绝大多数学生的音乐知识在总知识结构中几乎就是一片空白。高师音乐公选课的教学必须依据基础教育的改革纲要,结合学生的初始状态,制定有效的改革措施,培养更多能够适应新形势的具有艺术素养的人才,如今走在素质教育改革前沿的是中小学进行的音乐教育改革,而作为培训和培养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师队伍的高师院校,音乐公选课改革势在必行。

二、教学改革中的学生差异性比较

目前,由于一些客观的原因使得高师音乐公选课的教学偏重于那些从小接受过音乐训练的学生,对没有受过音乐训练的学生的研究很少。笔者曾使用相同的问卷调查表对选修音乐公选课的学生进行过教学效果调查。通过对数据的研究分析,超过半数都是从小没有受过音乐训练的学生。虽然选修音乐公选课的目的更多是拓展兴趣发展爱好,但是,由于音乐的基础认知度很低,最终的效果很不明显。反之,那些从小接受过音乐训练的学生在音乐的技能与技巧上都得到了提高。由此看出,一些迫切希望提高自身音乐素质愿望的学生,由于不适宜的教学方法而无法实现[3]。音乐公选课的改革必须结合学生初始状态的差异。

(一)不同学习内容

从小没有接受过音乐训练的学生,进入大学的专业学习基本与音乐专业无关。在大学里,他们学习的重点都是本专业的课程,接受音乐系统学习的时间非常少,相对于专业学习,他们的音乐作业完成的质量显然不高。从小接受过音乐训练的学生在大学里所学习的专业通常都是与音乐相关的专业,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进行音乐知识的相关扩充学习。

(二)不同学习目的

无论是从小接受过音乐训练的学生还是没有接受过训练的学生,选修音乐公选课都有相应的目的。没有接受过音乐训练的学生选修音乐公选课的目的是进行审美的体验,汲取音乐中丰富的涵养,使自己的生活更加的丰富,艺术素养得到提高。而从小接受过音乐训练的学生则是为了提高专业性,为之后的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因此会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学习。

(三)不同学习基础

从小没有接受过音乐训练的学生和接受过音乐训练的学生基础不同,即使在进入大学前很多学生从其他的非专业渠道获得一些音乐知识,但是,相对于那些从小接受过音乐训练的学生,其选修音乐公选课的效果不明显。因此,高师院校音乐公选课的专业性教学不适合那些从小没有接受过音乐训练的学生的学习。

素质教育中音乐教育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音乐既可以陶冶情操,也可以提高审美能力,同时还可以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音乐教育应该坚持以人为中心,全面贯彻素质教育要求。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高师院校的音乐教学也必须进行相应的适应性变化,即迎合变化的环境、任务及要求。目前,音乐公选课教学更多的是将任务及目标定位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很多教师在教授音乐公选课时也是集中于专业技巧,教学的过程是重“技”轻“艺”,基本处于专业的技术教育,忽视音乐的素质、理解力等方面的培养。而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的目的即是实现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创造力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在教育教学阶段的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从而促使课程资源实现最大化的社会效益。以学生发展的个性化需要为依据,充实优化教学的内容,结合实践,完成教学方式方法的科学合理与行之有效的改革。

三、高师音乐公选课教学改革措施

鉴于音乐公选课的学科特点及选修的学生的不同初始状态,结合音乐教育改革新形势下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笔者认为高师音乐公选课的教学改革应该基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表演心理以及考核标准等几个方面着手。

(一)教学内容

由于从小没有接受过音乐训练的学生选修音乐公选课的目的不是择业,仅仅是为了使自身的音乐素养得到提高,同时丰富知识面。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应该着重考虑兴趣爱好,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一些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进行唱、奏的训练,完成整体化的教学,即实现趣味、思想及技能的结合,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与审美能力。同时,在教学中还可以结合一些学生比较熟知的曲目,且学习起来没有层次的限制,可以在一定程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扩展音乐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方式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现代科技已经实现了人类生活的完全渗透。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已经落后于这样的背景要求,教学方式的多媒体化已经势在必行。

目前,高师音乐公选课的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一人在进行枯燥乏味的专业性教学。学生听完一番既深奥又难懂的理论知识讲解后兴趣尽失。为了将教学的资源实现最大程度的利用,就必须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针对学生不同的初始状态,进行因材施教是教学方式改革的重点。音乐公选课无疑是集体性的教学,参差不齐的基础和快慢不一的教学进度集中表现了学生程度的相对一致,而差异的存在却是绝对的。经过一段相同教学方式的学习,即使是学生的程度一样,也会逐渐产生差距。教师就必须依据层次的不同而布置相应的作业,前提是要对学生进行一次摸底测试,分成初、中、高三级音乐基础进行教学安排,对从小没有接受过音乐训练又十分感兴趣的学生进行初级教学,对有一点基础的学生进行中级教学,对从小接受过音乐训练且具有一定的音乐水平的学生进行高级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既保证稳定性又能体现灵活性,而且还能根据学生的条件变化进行适当调整。要重点辅导那些基础差的甚至没有基础的学生,对学习进度快的学生提供附加性的作业。这样,既满足了个体的差异性、人尽其才,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统筹兼顾”。

(三)表演心理

音乐是表演的艺术,表演是学生实践音乐的机会。成功的表演有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提高对音乐的热爱程度。反之,效果则会截然相反,自信心丧失、自卑,继而丧失学习音乐的兴趣。因为,音乐公选课不是单一的理论知识的传授,还会伴随一些表演。因此,教师必须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让他们有更多的实践,实现同一平台的锻炼,使得音乐真正服务于每一位学习者,有基础的学生能够更好的展现自己,没有基础的学生也通过锻炼取得进步。

(四)考核标准

从小没有接受过音乐训练的学生选修的音乐公选课不同与专业的音乐必修课,无论是教学的目的还是内容都是不同的。因此,考核的标准就不能完全照搬传统,应该结合学生学习音乐的态度、出勤率以及进步的幅度等因素。对于从小接受过音乐训练的学生更要考虑演奏的水平及质量。通过不同的考核标准全面评价学生对音乐基础的掌握、综合能力及素质的发展,使得评价的结果能够被每一个学生所接受。

总之,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应该结合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吸纳专业院校好的音乐教学经验,充分运用公选课给予学生源源不断的精神思想的传递与渗透。本文通过对从小没有接受过音乐训练与接受过音乐训练的两类学生的分析比较,融合人文与科学的精神[4],提出了一些教学改革建议,希望在实际的应用中取得一些实效。

[1]杨立新.高校音乐公选课现状与对策研究[J].咸宁学院学报,2010(11).

[2]陈琛.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2).

[3]裴龙.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管理机制研究[J].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09(1).

[4]郭萌.美国犹他州立大学音乐公选课实施特点的分析与借鉴[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素质教学方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河北画报(2020年8期)2020-10-27 02:55:14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7:30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学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 08:57:40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学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 08:57:16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学习月刊(2015年20期)2015-07-09 03:39:42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