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桑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2012-08-15 00:56董瑞华
蚕桑通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种桑养蚕蚕农蚕茧

董瑞华

(海宁市蚕桑技术服务站,浙江海宁314400)

海宁市蚕桑产业历史久、面积广、比重大,是全省重点蚕茧生产县(市)之一。目前实有桑园面积近7000 hm2,从业农户6万余户,历年产茧量占浙江省15%、嘉兴市30%左右,生产规模和总量居全省第二,是全市唯一被省政府认定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强县(市)的产业。

上世纪90年代前,种桑养蚕不仅以生产周期短、比较效益好而成为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而且对全市出口创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上世纪末起,特别是进入本世纪以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工业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务工、经商转移,加上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茧丝绸市场行情频繁波动,导致全市蚕种饲养量逐年减少、经济效益明显下降、蚕农积极性严重受挫,茧丝绸产业陷入困境。2001~2010年十年间,全市桑园面积、蚕种饲养量、年产茧量分别下降7.97%、59.89%和55.24%。虽然从长远看,我市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的蚕桑产业逐步萎缩乃至退出是个不争的事实,但产业的更替受环境、市场、技术等许多因素的制约,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并具有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需要相当漫长的时间。况且目前还没有一种市场畅销、效益良好、农民容易掌握且可大面积推广的种养业来全面取代蚕桑。因此,在当前产业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的形势下,如不围绕转型升级这一主题做好工作,必将加速产业萎缩的进程。但产业的转型升级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通过产、学、研的同心协力,针对产业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破解难点,抓住重点,找准着力点,才能逐步实现。

1 产业当前面临的问题是转型升级的难点

1.1 生产方式尚未摆脱传统习惯

随着科技进步和现代农业的发展,许多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设施在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如水稻现在几乎全程采用机械化作业,对农业产业的稳定发挥了巨大作用。但蚕桑生产目前从桑园培育管理到养蚕全过程,仍沿袭历史形成的传统生产方式,需投入大量的劳力从事手工作业。同时蚕桑既是种植业,又是养殖业,生产全过程用工多、强度大、效率低。这不仅制约了适度规模经营的开展,而且土地产出率和经济效益明显偏低,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距甚远。

1.2 从业人员年龄严重老化

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务工、经商转移。近年来不仅养蚕农户数量逐年减少,而且从事种桑养蚕绝大多数为年龄在60岁以上、缺乏务工经商能力的人员。据本市160户蚕农调查,从事种桑养蚕年龄在60岁以上的人员占61.62%。由于大多数从业人员年龄大、文化程度低,对新品种、新技术接受能力弱,长期形成的饲养陋习难以改变,所以对种桑养蚕技术的提高和生产事故隐患的消除增加了很大难度。

1.3 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

目前农村中种桑养蚕不仅仍为单家独户饲养,而且全年养蚕期次从原来的5期减少到现在的4期,许多农户甚至只养2期。据全市160户蚕农调查,全年养2期蚕及以下的农户2009年占32.50%,2010年占35.63%。2010年被调查户户均桑园面积和蚕种饲养量分别为1307.3 m2、4.77张;667 m2桑园面积年饲养蚕种只有2.43张。同时蚕桑产业组织化程度低,千家万户养蚕难以应对千变万化的市场行情,生产风险较大,弱势地位难以改变,小蚕共育、桑园统防统治等社会化服务工作和现有的机械设施应用步履维艰。

1.4 生产安全问题突出

家蚕不仅对有毒有害物质非常敏感,而且对恶劣气候的适应能力弱。在目前桑园与其它作物“插花”种植、工业企业星罗棋布和极端灾害性天气多发的情况下,家蚕区域性、季节性中毒事件和蚕病危害时有发生。蚕农养蚕风险增大,经济收入不稳,生产信心受挫。

1.5 蚕茧收购市场秩序混乱

蚕茧收购体制的陈旧和茧价政策的缺陷困扰着产业的健康发展。如蚕茧收购主体单一、缺乏必要有序的竞争;蚕茧收购市场混乱,大量收购统茧、毛脚茧,导致蚕农质量意识淡薄;评茧技术落后,优质优价政策难以实施。这些因素均对蚕茧质量的提高和产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2 探索产业稳定新路子是转型升级的重点

2.1 积极培育经营主体

蚕桑产业转型升级要围绕提质增效这一中心,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从培育经营主体,促进有序市场竞争入手。因此,要积极培育新型蚕茧收购主体,加快蚕茧产销体制创新,引入必要的竞争机制。积极推进以订单为纽带的“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实行二次返利政策,充分发挥企业在产业链中的龙头带动作用,鼓励蚕茧收烘和缫丝企业与蚕农专业合作组织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有序的市场竞争,发挥利益机制的作用,让生产者、经营者增强提高蚕茧质量意识,促进蚕农自觉应用优良品种、先进蔟具、优质技术,实现蚕茧质量的恢复提高。

2.2 进一步促进优势集聚

通过十余年来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全市已基本形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的良好格局。2010年长安、周王庙、盐官、斜桥、丁桥、袁花6个镇年产茧量占全市的84.69%。所以要继续坚持抓大放小、有进有退的原则,进一步实现产业优势集聚。沿续至今的单家独户、零星分散的生产方式,既不利于机械化设施的推广应用,也难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在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的同时,要通过宣传引导,结合当前农村土地流转,鼓励有意向从事种桑养蚕的农户,采取转包、转让、互换、租赁等形式扩大桑园面积,逐步发展蚕桑适度规模经营。

2.3 创新种桑养蚕模式

目前我市绝大多数蚕农一年只养3期甚至2期,不仅桑叶利用没有达到最大化,而且设施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低下。即使在近两年茧价创新高的市场行情下,667 m2桑园面积平均产值也只有4200多元。养蚕期次的减少,既不利于桑园的培育管理,也不利于规模经营的形成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有必要通过桑树采伐方式和全年养蚕布局的改革调整,探索类似于广西的连续养蚕模式。并依托蚕桑专业合作组织完善社会化服务功能,逐步实现分工的细化,形成部分规模大户专养小蚕、大多农户只养大蚕的“十天养蚕法”新模式。

2.4 提高资源利用率

必须改变长期以来种桑养蚕只以生产蚕茧为唯一目标的现状,发展桑园养鸡、套种蔬菜等,提高土地产出率;引导工商企业和民间资本投资开发桑枝条、桑椹、蚕蛹、蚕蛾、蚕沙等蚕桑副产物的循环利用,增加蚕桑综合经济效益。目前国内在蚕桑副产物的利用上有许多成功的先例,如本省安吉利用桑枝条生产木地板,江苏南通利用蚕蛹生产系列产品出口日本、韩国等地,广东和本省宁波在桑椹饮料和桑椹酒生产上已形成产业化。我市种桑养蚕数量大,副产物资源相当丰富,但一直以来只停留在海宁凤鸣叶绿素有限公司利用蚕沙提取叶绿素上。2009年起开始发展桑枝条培育食用菌生产,趋势良好,2011年全市共接种各类食用菌136.2万袋,产值达462万元。目前以查培祥为代表的几个大户生产规模逐步扩大,机械设施逐渐完善,对全市桑枝条培育食用菌生产带动作用明显。

2.5 发展文化生态旅游

蚕桑丝绸是农耕社会留存至今宝贵的稀缺资源,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目前仍具有可挖掘利用的历史文化价值。可结合农家乐等生态观光园建设,把种桑养蚕和丝织文化融入到当地自然、人文旅游中,发展蚕文化生态旅游业,吸引大中城市游客观光旅游。这样既有利于中国几千年蚕桑丝绸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又有利于政府领导重视,稳定和提升蚕桑产业。

3 提高产业科技水平和组织化程度是转型升级的着力点

3.1 引进和推广蚕桑新品种

品种在农业生产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不仅反映在产质量的提高上,而且体现在经济效益上。因此,一方面蚕桑科研院所要根据生产实际,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出抗性强、叶质优、产量高的桑树新品种和强健、易繁、优质、高产、适应不同用途的家蚕新品种。另一方面基层蚕桑技术部门要加快蚕桑新品种的推广步伐,将科研院所的技术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从而使种桑养蚕在生态大环境逐步改善的前提下,通过品种改良,降低生产风险,稳定种桑养蚕效益。

3.2 积极推进设施化生产

作为劳动密集型的蚕桑产业,如继续维持现有的手工劳作模式,则在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的形势下,必将加速产业萎缩的进程,特别是我们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所以产业转型升级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把推广新技术、新设施,解放种桑养蚕劳动生产力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是要在政府重视下,通过财政资金扶持,对已经成熟的小蚕人工饲料、切叶机、桑园伐条机和高效喷雾器等技术、设施以点带面地逐步扩大应用;二是要借鉴其它产业的成功经验,依托科研部门的支持,积极引进、研究和推广一些生产上实用的设施化、省力化新技术。从而减轻种桑养蚕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力。

3.3 加快后加工技术的改造和创新

种桑养蚕是整个茧丝绸产业链的第一车间,为丝绸企业提供生产原料,农、工双方依存度高,关联密切,相互影响制约。因此,蚕桑产业转型升级必须紧紧依靠丝绸企业应用高科技的缫丝、织造装备,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效率;加快新产品研发步伐,向高品位生丝、高品质绸缎、高品牌服装家纺和产品的多用途方向发展,提高市场占有率;改进缫丝、织造和印染工艺,改变长期以来丝绸产品难打理、易起绉褪色的缺陷,满足人们消费习惯和需求。通过茧丝绸产业链后道环节名牌的打造、产品的丰富和市场的拓展,可促使前道环节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

3.4 大力发展蚕桑专业合作组织

推进蚕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提高蚕农组织化程度,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之一。依靠合作社把分散经营的蚕农组织起来,开展蚕种订购、统防统治、技术培训和生产指导等,集中采购切叶机、伐条机、桑园治虫机、蚕茧收烘机械等设施设备和化肥、农药、消毒药品等生产物资,为社员及周边农户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程服务,承担许多各级技术服务部门难以做到的职能。同时,引导和鼓励合作社逐步向蚕茧自产、自烘、自销方向发展,使合作社成为蚕茧收购的新型主体。

猜你喜欢
种桑养蚕蚕农蚕茧
咬破死亡的蚕茧
种桑养蚕产业化发展问题解析
探究种桑养蚕机械化发展及建议
蚕茧与飞蝶
提高鸣龙镇蚕茧质量的措施探讨
重视蚕病综合防治 提高蚕茧质量
躲雨
关于种桑养蚕技术要点的思考
省力化种桑养蚕的综合技术要点浅析
始兴首批春茧鸣锣开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