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残疾人群体组织的必要性分析

2012-08-15 00:50:03黄晶梅孙爱琴
长春大学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残疾人公共服务群体

黄晶梅,孙爱琴

(长春大学 人文学院,长春 130022)

农村残疾人群体组织的必要性分析

黄晶梅,孙爱琴

(长春大学 人文学院,长春 130022)

目前,我国有8296万残疾人,其中农村残疾人6225万,比重高达75.04%。农村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组织起来成立形式多样的农村残疾人合作社,是我国政治发展、经济增长、文化建设、社会和谐的需要,也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因素之一。

农村;残疾人群体;组织;必要性;分析

1 问题的提出

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我国目前已有8296万残疾人,其中城镇残疾人2071万,占24.96%;农村残疾人6225万,占75.04%[1]。农村残疾人,自身有双重弱势,与城镇人相比,他们是农民,具有弱势;与健全人相比,他们是残疾人,具有弱势,因此,他们是社会中最弱势的群体。自建国以来,我国一直在探索如何把残疾人组织起来,或是如何协助残疾人群体自身组织起来,通过给予组织起来的残疾人政策上的扶助,以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其全面发展。农村残疾人所占残疾人比重大,其组织起来更是尤为必要。

2 农村残疾人群体组织是政治发展的需要

2.1 落实“十二五”规划的需要

2011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查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第八篇“改善民生 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中第三十六章第五节“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指出:

——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为残疾人生活和发展提供稳定的制度性保障;

——实施重点康复和托养工程、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和“阳光家园”计划,推进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大力开展残疾人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

——加大对农村残疾人生产辅助和生活救助力度;

——丰富残疾人文化体育生活;

——构建辅助器具适配体系,推进无障碍建设;

——制定和实施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有效控制残疾的发生和发展[2]。

由此可见,国家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为了更好地落实“十二五”规划,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切实解决农村残疾人在教育、医疗、就业及社会保障方面的困难,这就需要合理地组织农村残疾人,依托残疾人合作社的形式来满足他们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需求。

2.2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需要

党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实质是要求政府职能发生内在的转变,把部分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还给市场和社会,培养大量社会自治力量,使它们在国家建设的过程中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农村残疾人合作社的建立,是有效地将农村残疾人组织起来,通过互助的方式达到自立、自强,主动承担了部分社会职能,是我国第三部门发展的一个缩影,第三部门通过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介入,唤醒了民众对自身事务的关心。第三部门作为一种民间性的社会组织,它贴近基层群众,能及时了解基层群众的诉求,并且能迅速地回应和满足社会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需求。它是以实施公益服务、社会福利服务、互助服务为其宗旨,因此,健全的第三部门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必要条件。

2.3 发展多元化公共服务主体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也渐趋增大,仅靠政府很难充分满足社会的需要,这就要求发展多元化的公共服务主体,将社会其它组织纳入到公共服务的主体中,从而依靠整个社会的力量来推动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目前,我国有8296万残疾人,残疾人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日益迫切,尤其是农村残疾人。他们对公共服务的诉求越来越多,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农村残疾人合作社的诞生,承担了一定的社会责任,它辅助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为农村残疾人提供更多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也为社会培育多元化的公共服务主体提供了样本经验。

3 农村残疾人群体组织是经济增长的需要

3.1 缓解农村残疾人经济压力的需要

农村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受到各方面的限制,经济很困难。如:广东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05年广东省农村残疾家庭户年人均收入2669元,其中有8.23%的调查户年人均收入低于683元的贫困线,有6.84%的调查户年人均收入在684~944元之间,在945~2000元之间的占38.94%,在2001~3000元之间的占20.39%,在3001~4000元之间的占10.13%,在4001~5000元之间的占5.70%,在5001~6000元之间的占3.06%,在6001~7000元之间的占1.46%,在7001~10000元之间的占3.28%,在10001~20000元之间的占1.60%,20000元以上的占0.36%。其中农村残疾家庭户的年人均收入主要集中在较低水平的945~3000元之间,所占的比例高达59.33%[3]。由此得出,我国农村残疾人的经济处于劣势,建立农村残疾人合作社,可以帮助农村残疾人减轻经济负担,提高生活水平。

3.2 减轻国家经济压力的需要

国家每年都会拔给残疾人一批专项资金,第三部门也会相应地给予其一定的资金救助,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鉴于农村残疾人数量所占残疾人总数的比重大,每年农村残疾人会占用较大比重的拔款。残疾人个体力量单薄,很难从根本上实施自救,但如果这些残疾人组织起来,依靠群体力量的,一方面基本上满足了自身的需求,另一方面减轻了国家的经济压力。如:残疾人中的聋哑人,可以组织起来办手工作坊,像工艺品、刺绣,等等。2006-2008年,浙江省杭州市组织残疾人群体,先后建立了南阳镇残疾人伞业加工联合社、浦阳镇鞋业加工联合社、益农镇残疾人手工绣品联合社等,取得了显著成效,颇受残疾人和社会各界好评。

4 农村残疾人群体组织是文化建设的需要

4.1 提高农村残疾人自身文化水平的需要

目前,我国农村残疾人就业形势严峻,究其原因,农村残疾人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就业观念有待改变。在农村,缺少没有特殊教育的专门学校,家庭条件好的残疾儿童以随班就读方式学习,因此,造成农村残疾儿童上学是难上加难,许多的农村残疾人放弃了学习。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进步,农村残疾人的文化素养跟不上了社会的需求。农村残疾人组织起来,一方面,通过组织内部成员相互帮助,有针对性地举办一对一的帮扶班,使文盲残疾人掌握基础文化。另一方面,基层政府扶持建立相应的特殊教育学校,针对组织起来的残疾人采用集中授课的方式对他们进行专项的教育和培训,同时为他们作好心理咨询,这样能够为残疾人本人及其亲人提供丰富的文化知识及大量的心理帮助,有利于提高残疾人自身的文化水平,使其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4.2 提升社会整体文化水平的需要

目前,提升我国社会整体文化水平,首先要缩小城乡文化水平的差距,提高农村文化水平就必须改变农村残疾人文化水平不高。农村残疾人群体组织起来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化、艺术、娱乐活动,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激发残疾人参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激情和潜能,展示农村残疾人的才华。凭借残疾人自身的特点,发展残疾人特殊艺术,培养优秀特殊艺术人才。倡导公共文化活动,动员公共文化机构和文艺工作者开展文化助残活动,吸纳农村残疾人参加,如:残健同台演出、作品同场展览,鼓励、支持、帮助农村残疾人,参与全国和地区性的各种文化艺术比赛。

5 农村残疾人群体组织是社会和谐的需要

5.1 扩大社会公平的需要

农村残疾人合作社作为第三部门,呼吁社会各界关注与帮助残疾人群体,缩小他们在经济发展中与正常人之间产生的贫富悬殊;为残疾人提供各种信息,资金和其他资源,帮助他们脱离困境,为残疾人提供了多元化的帮扶,让他们受到尊重,不仅得到了公平的结果,更得到了实现公平的机会,这有利于扩大社会公平。此外,农村残疾人合作社为农村残疾人提供教育、卫生保健、社会服务、环保等多个方面的公共服务,积极动员社会组织关注农村残疾人、帮助农村残疾人,填补农村残疾人在社会发展方面的物质和精神的不足,协助政府解决了一些容易被忽视的边缘问题。建立农村残疾人合作社,有利于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残疾人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有利于调动残疾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残疾人在促进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促进我国人权事业全面发展,体现社会主义事业的优越性[4]。

5.2 承担社会责任的需要

农村残疾人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之一,农村残疾人合作社是重要的社会力量,因此,它要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与政府、企业形成有效的责任分工,以此促进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作为第三部门的农村残疾人合作社,是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组织,它的职能之一是协助政府管理残疾人群体,为残疾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互助的平台,在残疾人自立求强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促进了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第三部门要完善相应的机构,健全机制,增强活力,提高效率,努力扩大残疾人工作的覆盖面,不断提高残疾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第三部门要尽力协调和配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民政部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广泛开辟适合农村残疾人就业的岗位,针对他们的需求给予多元化的职业技能培训支持,使他们能掌握到基本的工作技能,做到工作相对稳定,其收入达到当地居民的平均工资标准,维持他们的正常生活。同时,第三部门为农村残疾人提供法律服务,维护农村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5.3 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关心残疾人、扶残助残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残疾人合作社提供了奉献爱心、回报社会、弘扬人道主义的平台,展示了农村残疾人以残帮残、自强不息的风采,倡导了农村残疾人群体扶残助残的新风尚。残疾人和健全人一样享有公民权利,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人歧视嘲笑、甚至虐待残疾人,认为他们是“二等公民”。这种不文明的现象严重伤害了残疾人,很容易引发矛盾和冲突。农村残疾人就业难,基本生活、医疗没有保障,在社会上受歧视和不公正待遇都会引发社会不稳定。社会的稳定需要残疾人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团体,以此来解决他们在衣食住行的基本需要和医疗、康复、入学、就业等具体问题。通过组建并动员残疾人参加农村残疾人合作社,帮助农村残疾人群体克服了悲观厌世和“等、靠、要”思想,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获得丰硕的劳动果实,这不仅是改善了他们的经济条件,而且振作了精神,开阔了视野,提高了生产生活质量。农村残疾人群体组织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走出来,互相关爱,互相帮助,共同致富,既促进了家庭的和谐,又推动了社会的稳定。

关心农村残疾人、发展农村残疾人事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社会和谐友爱的重要标志。农村残疾人生活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是否稳定,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农村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依靠残疾人个人是无法实现的,需要他们组织起来,互帮互助,提高自身凝聚力;同时需要社会各界对他们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农村残疾人合作社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必将推动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1]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EB/OL].[2011-06-10].http://society.people.com.cn/GB/5791214.html.

[2]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EB/OL].[2011-06-10].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3/16/c_121193916.htm.

[3] 杜金沛,张兴杰.当前农村残疾人经济生活的基本状况与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广东农村残人为例[J].社会科学论坛,2008(11):44-49.

[4]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406-420.

Analysis on the Necessity of Rural Disabled Group Organization

HUANG Jing-mei,SUN Ai-qin
(College of Humanities,Changchu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2,China)

At present,there are 82.96 million disabled people in China,of which 62.25 million are rural people,accounting for 75.4%.As a special vulnerable group,it is necessary for them to establish various cooperation communities,which is the need for our country's political development,economic growth,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social harmony,also is a factor of social stability.

countryside;disabled group;organization;necessity;analysis

D035

A

1009-3907(2012)01-0083-03

2011-06-27

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吉教科文合字[2010]第16号)

黄晶梅(1973-),女,吉林白山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

责任编辑:沈宏梅

猜你喜欢
残疾人公共服务群体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科学大众(2020年10期)2020-07-24 09:14:12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当代陕西(2019年6期)2019-04-17 05:04:02
关爱残疾人
我骄傲
环球时报(2016-07-12)2016-07-12 07:24:56
方便残疾人用的橱柜Chopchop
工业设计(2016年1期)2016-05-04 03:58:18
为残疾人筑一个“中国梦”
浙江人大(2014年6期)2014-03-20 16:2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