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非传统安全中新疆民族工作的重点

2012-08-15 00:50:03史春燕
长春大学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非传统新疆民族

史春燕

(苏州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新世纪非传统安全中新疆民族工作的重点

史春燕

(苏州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进入新世纪以来,新疆面临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越来越多,加之新疆作为边境地区,多民族、多宗教、多元文化并存,决定了新疆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新疆和全国的安全、稳定、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这就要求我们在新世纪努力做好新疆民族工作,积极应对挑战。

非传统安全;新疆民族工作

进入新世纪,非传统安全事件频发,恐怖活动、能源危机、文化认同危机及自然灾害等对各国的安全和发展构成的威胁愈加严重,新疆作为边境地区,多民族、多宗教、多元文化并存,决定了新疆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等特点,因此,在新世纪做好非传统安全中新疆民族工作,对新疆和全国的安全和发展至关重要。2010年5月17日,中央召开新疆民族工作座谈会,为新疆民族工作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指明了方向,并提出应对措施。

1 新世纪非传统安全中新疆民族工作面临的挑战

1.1 “三股势力”和西方敌对势力

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裂主义、恐怖主义和西方敌对势力长期以来,始终把新疆从中国分离出去作为其政治目的,在新疆不断制造暴力恐怖活动,给新疆社会稳定和各族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危害。进入新世纪,随着国际社会和中国对暴力恐怖活动的打击,“三股势力”对新疆的分裂破坏活动不再局限于暴力恐怖活动,而是加强了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试图通过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和人权问题等达到分裂的目的。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把中国假想为其战略竞争者,散布“中国威胁论”,为达到扰乱、破坏、阻止中国发展和分裂中国的战略目标,利用所谓“新疆问题”大做文章,积极支持境外“三股势力”,对“世界维吾尔代表大会”、“东突解放组织”等恐怖组织提供经济、舆论等形式的支持。使“境外‘三股势力’的活动非但没有收到明显遏制,而且出现了联合化、国际化、政治化步伐加快的趋势。”[1]妄图以此来分化中国,威胁中国国家安全。2009年新疆乌鲁木齐“7·5”重大暴力恐怖事件的发生,证明了“三股势力”和西方敌对势力仍然是新疆面临的最主要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

1.2 民族、文化、国家认同问题

20世纪8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伊斯兰复兴浪潮,苏联解体、中亚五国独立,世界各地民族分离活动、恐怖活动猖獗,对新疆的民族分裂势力起到鼓动、示范作用;同时境内外分裂势力和国际敌对势力加紧对新疆的思想渗透,利用经济、文化交流和朝觐、探亲等形式,从宗教、文化方面,采取各种方式散布分裂主义思想,歪曲新疆的民族宗教政策和一些重大事件,歪曲新疆民族的发展历史,将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和政治问题混淆在一起。使民族、文化、国家认同受到极大冲击。加上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期的新疆,由于多方面原因,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明显落后于内地,也使一些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意识弱化。这一切都成为影响新疆社会安定的非传统安全威胁。

1.3 生态环境问题

新疆深处内陆,干旱少雨,植被稀少,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近年来,新疆在资源开发过程中,由于对生态环境保护认识不足,存在盲目性和破坏性开发,资源浪费现象非常严重,矿产资源的利用率极低,造成大量的工业废弃物,成为二次污染源,使水资源、土地和大气受到严重污染,引发了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新疆人口过快增长,大规模的开荒种田,使南疆众多河流水量不断减少,塔里木河出现多次断流,塔河流域“绿色走廊”在逐渐消失;超载放牧使北疆大片草场荒漠化,人口压力和落后生产方式使新疆的生态环境进一步退化。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成为影响新疆经济发展及和谐社会建设的非传统安全威胁。

1.4 能源问题

“能源问题已成为国际政治中最令人不安和最受人关注的问题,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处于剧烈改变的国际体系中的‘实力’和‘影响力’的看法,迫使决策者从全新的角度看待全球均势。”[2]说明能源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对国家的战略、实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新疆是一个资源富饶的地区,许多资源在全国都位于前列。其中石油、天然气、煤炭资源分别占全国的31.91%、34%、40%。近年来,新疆的经济发展主要依托资源优势,能源产业成为新疆的支柱产业。2007年国发32号文指出:“新疆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战略基地,是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同时,新疆周边的中亚国家和俄罗斯也是能源大国,可以利用新疆的地缘优势,建立中国能源资源国际大通道。但中亚国家近几年宗教极端势力十分活跃,又因能源问题成为大国等国际政治力量争夺的地区,对新疆地区的安全构成了直接威胁。此外,新疆在能源资源开放过程中,由于采取粗放的开发、利用模式,造成资源严重浪费,并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而在长期的资源开发中,由于政策等因素造成利益分配不均,新疆各族人民并没有享受到资源开发带来的好处,导致新疆各族群众对资源开发产生抵触情绪,构成非传统安全威胁

以上提到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又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三股势力”与民族、文化、国家认同交织在一起,生态环境问题与能源问题有着密切联系,所以,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2 新世纪非传统安全中新疆民族工作的重点

2.1 把民生作为新疆民族工作的首要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内地和沿海地区相比还是有较大差距,新疆地区的人均GDP、人均消费、人均收入等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因此加快新疆发展,解决民生问题是新疆民族工作的首要任务。民生问题的有效解决是民族地区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它使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民族关系稳定,达到长治久安的战略目标。民生问题涉及到: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建立多项目、高水平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多层次教育体系;保护生态环境等。在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下,新疆加大在民生方面的投资,2009年,新疆财政用于民生支出近948.6亿元,创历史最高,占财政支出的70.3%。

新疆民族工作必须牢牢把握住解决民生问题这个首要任务,这样才能把握住新疆民族工作的核心和方向。正如《人民日报》社论所说:“新疆跨越式发展进程中,要把提高各族人民生活水平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把民生问题解决好,才能更好地凝聚民心、民智、民力,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2.2 加强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工作

随着全球化迅猛发展,多元文化的相互交流、融合,对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提出了挑战,一定程度削弱和模糊化了国家认同,影响到国家的稳定。作为多民族国家的中国,为维护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和统一,必须加强国家认同的宣传教育,使公民对国家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增强各民族维护国家利益的自觉性,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了“四个认同”,即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把国家认同提升到国家核心价值的战略层面,对国家的统一、边疆的稳定起到政策指导作用,是新形势下新疆民族工作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既要承认和尊重各民族独特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更要强调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培养公民的国家利益第一的意识,构建涵盖少数民族文化在内的中华民族共有文化,使之成为加强国家认同、提升公民意识的坚实的文化基础。十七大报告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要结合新疆民族文化的特色,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的宣传教育,增强各民族的“四个认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加速新疆经济发展、改善民生、解决新疆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

据统计,从1955年到2000年,中央政府给新疆的财政补助累计达877.41亿元[3]。“总之,边疆民族地区非传统安全主要问题涉及到边疆民族生活的各个层面。我们只有针对边疆民族地区非传统安全问题的特点,从边疆民族地区各族人民的心理认同、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和人类文明认同入手,才能真正解决问题。”[4]

2.3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当前是新疆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将会加剧生态问题,如果这些矛盾得不到有效解决,势必使新疆原本就很脆弱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影响新疆的可持续发展和全国的发展。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因此,走建设生态文明之路,正是解决这一突出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新疆根据全国生态保护纲要目标,制定的近期、远期目标,到2050年力争新疆生态环境全面改善,实现城乡环境清洁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新疆大部分地区山川秀美的宏伟目标[5]。新疆通过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草)、三北防护林体系等工程,使植被得到了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有所好转。同时,新疆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解决,还要做好: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扩大天然气、风能、太阳能等洁净能源的使用,开展循环经济试点,使资源的开发利用率最大化。加强计划生育工作,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提高各族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完善、健全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方面地方性法规,使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4 构建非传统安全危机应对机制,加强国际协商合作

非传统安全问题具有成因的隐蔽性、发生的不确定性、扩散蔓延性和相互影响、相互转换的特点。所以建立一个完善的非传统安全危机应对机制,可以提高政府控制、治理危机的能力。首先要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分析危机生成的潜在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防患于未然。其次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危机事件发生后,对事件处理的快速反应,可以尽可能降低危机造成的损失。再次建立信息透明机制,防止别有用心之人混淆视听,借以制造事端、扩大事件。第四建立善后救助机制。第五要建立国际协商合作机制。

新疆与中亚各国,存在多个跨国民族,并且共同面对分裂主义和恐怖主义的挑战,中亚各国的安全与新疆的安全息息相关,互相影响,为了严厉打击“三股势力”和防止其他非传统安全问题威胁,区域安全合作成为中、俄、中亚各国的共同目标。2001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先后签署了《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关于地区反恐怖机构协定》等文件,并举行了联合反恐演戏,对分裂势力和恐怖活动起到了抑制和震慑作用。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加强和促进了新疆与中亚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合作,有力地维护了新疆地区和中亚各国的和平、安全和稳定。

[1] 张秀明.新疆反分裂斗争和稳定工作的实践与思考[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61.

[2] 马小军.国际政治“E”化的战略张力[J].现代国际关系,2008(5):4-6.

[3] 吴福环.新疆少数民族发展报告[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213.

[4] 徐黎丽,余潇枫.论边疆民族地区非传统安全问题及应对——以新疆为例[J].民族研究,2009(5):34-43.

[5] 刘望秋.保护新疆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J].兵团党校学报,2008(3):30-31.

Emphasis of Ethnic Work in Xinjiang under the Condition of Non-traditional Security in the New Century

SHI Chun-yan
(School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Soochow University,Suzhou 215123,China)

In the new century,Xinjiang faces more and more threatening factors of the non-traditional security.Because Xinjiang is a border region,the coexistence of multi-ethnic,multi-religious and multi-culture determines the complexity and diversity of non-traditional security threats,which threatens security,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in Xinjiang,even in the whole country.We are required to do the ethnic work well in Xinjiang in the new century and actively cope with challenges.

non-traditional security;ethnic work in Xinjiang

D633

A

1009-3907(2012)01-0080-03

2011-08-30

江苏省2011年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立项项目(CXLX11-0048).

史春燕(1971-),女,新疆乌鲁木齐人,教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责任编辑:沈宏梅

猜你喜欢
非传统新疆民族
我们的民族
基于文本挖掘的非传统文本批评话语研究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人民交通(2019年16期)2019-12-20 07:03:44
慢、轻、微、精”,做传统行业的非传统企业……何丹妮
多元民族
乡村地理(2018年4期)2018-03-23 01:54:08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文史春秋(2016年2期)2016-12-01 05:41:54
论当代插图艺术的非传统媒介化
人间(2015年17期)2015-12-30 03:40:52
依托国际组织 保障我国非传统安全
学习月刊(2015年24期)2015-07-09 03:41:50
新疆多怪
丝绸之路(2014年9期)2015-01-22 04:24:46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