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军
(甘肃农业大学 人文学院,兰州 730070;西北师范大学 文史学院,兰州 730070)
《甘泽谣》之历史人物考
李 军
(甘肃农业大学 人文学院,兰州 730070;西北师范大学 文史学院,兰州 730070)
《甘泽谣》是晚唐袁郊所著传奇小说集,以历史人物为依托是其写作的一大特点。文章对其中涉及的历史人物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考证,如乐官苏夔与蔡子元,诗人孟云卿和孟彦深、冷朝阳,乐工李謩,均可和其他历史资料互相印证。再如布衣焦遂的事迹,还有青年时期的杜甫不被人所注意的情况,更是难得的参考资料。这些,对今后《甘泽谣》的深入研究均可提供借鉴。
《甘泽谣》;历史人物;考证
《甘泽谣》是晚唐袁郊所著传奇小说集,每篇皆涉及历史人物,且以历史人物为背景依托,从而构架故事,这是《甘泽谣》写作上的一大特点。《甘泽谣》所涉及的历史人物,贤相能臣如魏征(《魏先生》)、李泌(《懒残》)、狄仁杰(《素娥》),藩镇节度使如田季安(《聂隐娘》)、刘昌裔(《聂隐娘》)、田承嗣(《红线》)、薛嵩(《红线》),篡位叛逆者如李密(《魏先生》)、武三思(《素娥》)、武则天(《素娥》),文学大家如李白(《许云封》)、韦应物(《许云封》),都是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或者在文坛上赫赫有名者。对这些历史人物,我们没必要再作考证。我们要做的,就是对其中涉及的一些鲜为人知的人物,但历史上也实有其人,兹逐一进行考证如下。
苏夔与蔡子元,乃《甘泽谣》之《魏先生》篇中的两位乐官,在《隋书》等正史中都有记载。
苏夔,《隋书》卷十四云:“邳国公世子苏夔亦称明乐”,并针对郑译“加变宫变徵二调为七调”之建议进行了驳斥。可见其人乃隋邳国公苏威之世子,且精通音律,和《甘泽谣》所载相符。而且,在《隋书》卷四十一《苏威传》下附有苏夔传,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人,云:
夔,字伯尼。少聪敏,有口辩,八岁诵诗书,兼解骑射。年十三,从父至尚书省,与安德王雄驰射,赌得雄骏马而归。十四诣学,与诸儒论议,词致可观,见者莫不称善。及长,博览群言,尤以钟律自命。……杨素甚奇之,素每戏威曰:“杨素无儿,苏夔无父。”后与沛国公郑译、国子博士何妥议乐,因而得罪,议寝不行,著《乐志》十五篇以见其志。……坐父事除名为民,复丁母忧,不胜哀而卒,时年四十九。
另,《隋书》尚有多处记载,《北史》、两《唐书》及《资治通鉴》中亦皆有或详或略的记载,兹不一一列举。
蔡子元,《隋书》卷十五称:“开皇九年平陈,获宋齐旧乐,诏于太常,置清商署以管之,求陈太乐令蔡子元、于普明等,复居其职……”可见蔡子元为由陈入隋之人,精通音律,亦和《甘泽谣》所载相符。另外,《隋书》、两《唐书》、《通志》、《通典》等书均有零星记载,且都以其精通音律而著称。而且,《甘泽谣》称:“隋初……值太常考乐,议者未平……先生乃取平陈乐器,与乐官苏夔、蔡子元等详其律度,然后金石丝竹,咸得其所。”这和《隋书》所载之情形极为近实,似乎魏先生实在是其中的参与者之一,惜乎不见于正史。无可疑议的是苏夔、蔡子元二人曾同朝同班,旧《唐书》卷七十九《祖孝孙传》称:“开皇中,钟律多缺,虽何妥、郑译、苏夔、万宝常等亟共讨详,纷然不定。及平江左,得陈乐官蔡子元、于普明等,因置清商署。”这也可以佐证《甘泽谣》所载也是符合史实的。
孟彦深与孟云卿,乃《甘泽谣》之《陶岘》篇中提及的两位诗人。
孟彦深,除《吴郡志》、《姑苏志》、《江西通志》等据《甘泽谣》摘录外,《郡斋读书志》卷四下曾曰:
《中兴间气集》三卷,鼌氏曰:“唐高仲武辑至德迄大历中钱起以下二十六人诗……或又题孟彦深纂。”
《文献通考》卷二百四十八亦同之。清陈廷敬《午亭文编》虽对其发难质疑,否定孟彦深对《中兴间气集》之著作权,但可知孟彦深实有其人,且通文学,曾被疑作《中兴间气集》者之一。另外,从唐人的记载中亦可零星地得知其他情况,如元结《次山集》卷九《惠公禅居表》云:“县大夫孟彦深……”这里的县乃武昌县,可知孟彦深曾在武昌,这和《甘泽谣》所载“孟彦深复游青琐,出为武昌令”相符。还可以找到佐证,如《石仓历代诗选》卷四十六载有孟彦深赠元结之诗《元次山居武昌之樊昌新春大雪以诗问之》:“江山十日雪,雪深江雾浓。起来望樊山,但见群玉峰。林莺却不语,野兽翻有踪。山中应大寒,短褐何以完?皓气凝书帐,清着钓鱼竿。怀君欲进谒,溪滑渡舟难。”并附有孟彦深简介:“字士源,天宝初登进士,为武昌令。”可知《甘泽谣》所载不谬,并可得知其基本情况和作品。其既有诗作,且写得相当不错,那么,辑《中兴间气集》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又,《唐诗纪事》卷二十四亦载其赠元结之诗,并有元结的答诗。只是其任武昌令为天宝末,有出入。而《全唐诗》卷一百九十六则记载更为具体,云:“孟彦深,字士源,登天宝二年进士第,为武昌令。”所载与《甘泽谣》时间相近,我们大致可以确定其天宝初进士及第后出任武昌令了。
孟云卿,《唐才子传》卷二有传,云:
孟云卿,关西人。天宝间,不第,气颇难平,志亦高尚,怀嘉遯之节。与薛據相友善,尝寓荆州,杜工部有与云卿赠答之作,甚爱重之。工诗,其体祖述沈千运,渔猎陈拾遗,词气伤感,虽然模效,才得升堂,犹未入室,然当时古词无出其右,一时之英也。如“虎豹不相食,哀哉人食人。”又“朝亦常苦饥,暮亦常苦饥。饿飘万里馀,贫贱多是非。少年莫远游,远游多不归。”皆为当代推服。韦应物《过广陵遇孟九赠诗》云:“高文激颓波,四海靡不传。西施且一笑,众女安得妍!”其才名于此可见矣。仕终校书郎,有集今传。论曰:云卿禀通济之才,沦吞噬之俗,栖栖南北,苦无所遇,何生之不辰也!身处江湖,心存魏阙,犹杞国之人忧天坠,相率而逃者,匹夫之志亦可念矣。[1]
这里,辛文房对其评价甚高,只是云其为关西人,或有疑问。但是,其诗名藉盛,为《箧中集》作者之一,《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五云:“《箧中集》一卷,唐元结次山录沉千运、赵微明、孟云卿、张彪、元季川、于逖、王季友七人诗二十四首……”《箧中集》录孟云卿诗五首,即《古乐府挽歌》、《今别离》、《悲哉行》、《古别离》、《伤怀赠故人》。又,《中兴间气集》录其诗四首,即《邺城怀古》、《伤情》、《伤时》二首。另外,《全唐诗》和《文苑英华》等书载其诗多首。其人诗名既盛,交游亦极广,声名广播,与杜甫、元结、孟郊、刘长卿等好多人关系极为密切,互有酬唱。唐时张为《诗人主客图》将其和白居易、李益、孟郊等并列,为“高古奥逸主”,《唐诗纪事》卷四十六云:“张为作《主客图》,以孟云卿为高古奥逸主。”[2]《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二云:“唐张为撰。所谓主者,白居易、孟云卿、李益、鲍溶、孟郊、武元衡。”杜甫、元结二人与其最为友善,有赠孟云卿诗多首,其中《次山集》卷七元结《送孟校书往南海序》云:“平昌孟云卿与元次山同州里,以辞学相友善二十年。次山今罢守舂陵,云卿始典校芸阁。于戏,材业次山不如云卿;辞赋次山不如云卿;通和次山不如云卿。在次山,又诩然求进者也。谁言时命,吾欲听之。次山今且未老,云卿少次山六七岁。云卿名声满天下,知己在朝廷。及次山之年,云卿何事不可至?……”可谓对其推崇备至。至于孟云卿籍贯,《唐才子传》云关西人,《四库全书考证》卷三十八《史部》:“孟云卿,传云卿关西人。案《唐诗纪事》作河南人,与此异。”亦只是存疑而已。而《全唐诗录》卷十九据《甘泽谣》进行考证,云:“孟云卿……袁郊《甘泽谣》云陶岘开元中与樊口进士云卿奏清商曲于江湖,号为‘水仙’,是云卿为武昌人。”当然,相较之下,元结既为孟云卿同时代人,又是好友,那么,说其为平昌人(在今四川),当为可信。大致如此。
焦遂,乃《甘泽谣》之《陶岘》中提及的布衣狂士。关于焦遂,不可多得的见载于《甘泽谣》,故参考价值极高。明人胡震亨《唐音癸籤》卷二十二云:
饮中八仙……焦遂,止袁郊《甘泽谣》载其与陶岘诸人为山水游一事,余无见,旧注伪造醉吃一则,云出《唐史拾遗》,近《天中记》亦误收入酒部,不可不辨。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四十二《甘泽谣》提要亦云:
……其书虽小说家流,而琐事轶闻往往而在。如杜甫《饮中八仙歌》,叶梦得《避暑录话》谓焦遂不见于书传,今考此书《陶岘》条中实有布衣焦遂,而绝无口吃之说,足以证师古伪注之谬。是亦足资考证,不尽为无益之谈矣。
如此看来,这一记载可为杜甫《饮中八仙歌》作注,显得弥足珍贵。《新唐书》卷二百二《李白传》云:
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中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
可见,“饮中八仙”之名早已声播天下。从《甘泽谣》所载来看,焦遂其人为人狂诞,不拘小节,好饮酒,受佛道思想影响较深,乃一布衣狂士。只是焦遂似乎实有口吃之事,《氏族大全》、《万姓统谱》、《天中记》、《山堂肆考》、《补注杜诗》、《御选唐诗》皆据《唐史拾遗》所载口吃之事,《四库》之辨显然缺乏充分的依据,以《甘泽谣》未载其口吃而否定,是立不住脚的。而《唐音癸籤》所驳斥,亦不知何据。在没有确凿证据之前,我们不敢妄下论断。
我们也注意到,杜甫其时尚不为人所推重,这也符合历史上对杜甫认识过程的情况。袁郊在《甘泽谣》中径呼其为“好事者”,持一种鄙薄之态度:
时好事者为《饮中八仙歌》云云:“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辨惊四筵。”
宋曾慥《类说》卷十六引《明皇杂录》云:
天宝中,刘希夷、王昌龄、祖咏、张若虚、孟浩然、常建、李白、杜甫,虽有文名,俱流落不偶,恃才浮诞而然也。
甚至到了晚年,杜甫四处漂泊流离,尚为人所厌恶。《明皇杂录补遗》载:
杜甫后漂寓湘潭间,旅于衡州耒阳县,颇为令长所厌。
冷朝阳,乃《甘泽谣》之《红线》篇中提及的“座客”,为红线赠别作诗一首,“采菱歌怨木兰舟,送客魂销百尺楼。还似洛妃乘雾去,碧天无际水空流。”历来为人所称赏。而其人,也是赫赫有名的诗人才子。《唐才子传》卷四有传,云:
冷朝阳,金陵人。大历四年,齐映榜进士及第,不待调官,言归省觐。自状元以下,一时名士大夫及诗人李嘉佑、李端、韩翃、钱起等,大会赋诗攀饯。以一布衣,才名如此,人皆羡之。朝阳工诗,在大历诸才子,法度稍弱,字韵清越不减也。有集传世。
可见其人的声名才望了。但在大历十才子中,排名最下。另外,擅长书法,尤其是行书。《全唐诗》存其诗十一首。
李謩,乃《甘泽谣》之《许云封》篇中一位颇有名气的乐工。《太平广记》卷二百四“李謩”条云:
李舟好事,尝得村舍烟竹截为笛,坚如铁石,以遗李謩。謩吹笛天下第一。月夜泛江,与同舟人吹,寥亮逸发。俄有客于岸呼舟请载,既至,请笛而吹,甚为精妙,山石可裂。謩平生未尝见,及入破,呼吸盘擗,应指粉碎。客散,不知所之。舟人著记,疑其蛟龙也。謩尝秋夜吹笛于瓜洲,檝载甚隘。初发调,群动皆息,及数奏,微风飒然立至。有顷,舟人、贾客,有怨叹悲泣之声。出《国史补》[3]
宋人田锡《咸平集》卷十九曾专门作歌行《李謩吹笛歌》,铺张其事。另外,诸多资料中有载其善笛之名者,如《乐书》卷一百三十,《文献通考》卷一百三十八,《容斋随笔》续笔卷二,《说郛》卷一百,《玉芝堂谈荟》卷八,《锦绣万花谷》前集卷三十四,《古今事文类聚》前集卷七,《天中记》卷四、四十三、四十六,《山堂肆考》卷八、一百六十三等等,兹不一一列举。
[1] 辛文房.唐才子传[M].舒宝璋,校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
[2] 计有功.唐诗纪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3] 李昉.太平广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8.
Research on Historical Figures in Ganze Yao
LI Jun
(College of Humanities,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Lanzhou 730070,China;College of Literature and History,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Lanzhou 730070,China)
GanzeYao,with the writing characteristic of relying on historical figures,is a legendary stories collection by Yuan Jiao inlate Tang Dynasty.This article makes a detailed research on the historical figures such as music officers Sukui and Cai Zi-yuan,poets Meng Yun-qing and Meng Yan-shen,as well as Leng Chao-yang,the musician Li Mo,whom can be verified with other historical literatures.In addition,the deeds of civilian intellectual Jiao Zhu and Du Fu's situation of being ignored in his youth provide references for further study on Ganze yao.
Ganze Yao;historical figure;textual research
I207.41
A
1009-3907(2012)01-0047-03
2011-07-07
李军(1977-),男,甘肃静宁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古代文学研究。
责任编辑:柳 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