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开设拓展训练课程必要性之研究

2012-08-15 00:50徐建国
长春大学学报 2012年8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人格院校

徐建国

(苏州职业大学 基础部,江苏 苏州 215104)

高职院校开设拓展训练课程必要性之研究

徐建国

(苏州职业大学 基础部,江苏 苏州 215104)

拓展训练是一种新型的培训方式,亦是一种可以引入高校教育序列的新型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模式能够促进高校,尤其高职院校教学思维的改革,给高职教学吹来一股清新的风,使高职院校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更注重体验式教学方法的推广和应用。鉴于拓展训练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独特性、实践性和先进性,本文从拓展训练的内涵及适应性、大学生素质现状分析及其与拓展训练的关系、拓展训练课程设置的可行性和前瞻性三个方面对高职院校开设拓展训练课程的必要性进行论述。

拓展训练;高职院校;课程设置;必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突飞猛进,职业教育由理想变成了现实,不管是教育手段,还是教育理念,无论教学内容,还是发展规模,职业教育已经走向了现代化。由于职业教育关系国计民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广阔的发展前景,所以它备受国家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从法律的角度确立了职业教育的地位“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1]490不仅如此,职业教育法还规定了职业教育的内涵:“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受教育者的素质”是一个综合指标,它既包含“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理论素养、职业技能,还包括其心理健康、身体健康,人格完整、价值取向正确等。前者通过课堂教学、自我学习、社会实践即能获取,而后者则需一定手段和特殊训练才能不断完善。在众多教育方式中,拓展训练课程是提高受教育者素质、完善其心智、健全其人格的必需途径。本文拟从拓展训练的内涵及适应性、大学生素质观状分析及其与拓展训练的关系、拓展训练课程设置的可行性和前瞻性三个方面对高职院校开设拓展训练课程的必要性进行论述。

1 拓展训练的内涵及其适应性

拓展训练,又叫外展训练,起源于二次世界大战,由德国最具创造力的教育家汉斯所创立。二战中,英国大西洋商务船队屡遭德国人袭击,大多数海员因经验不足而葬身海底,只有少数人顽强逃生。汉斯发现逃生回来的海员都是意志坚韧、生存欲望强烈的人,而且他们相互之间有高度的合作与协调能力。经过对此思索和分析,汉斯与同伴一起在威尔士开办了著名的阿伯德威海上学校,该学校以体验为主,目的是培养训练年轻海员的海上生存能力和船舶遇险后的生存技巧,体验式培训改变了教学的空间及方式,使受训者的体能与意志得到空前锻炼,从而让受教育者得到了传统教学无法达到的人格重塑及价值认同,正如他们的校训所说:“There is more in you than you think.”(你拥有的超过你想要的)。

二战结束后,拓展训练的创意模式被大家所重视、所接受,从而引入且扩展到其它诸多领域,比如企业、机关、军队、学校等;训练对象由单一变为复合,譬之军人、公务员、学生、企业员工等;训练手段由单一体能变为体能、心理引导,价值观讨论等相互融合;训练目标亦由单纯的体能延伸到心理、人格、管理技能等的训练方面。拓展训练之所有被普遍认可,关键是它能激发人的创造热情、改变人的价值观念,提高人的适应能力,让受教育者最大程度地认识自己的潜能。

拓展训练是以体验为主的学习方式,和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它的特点是教与学互动,受教育者自愿参与,通过全身心投入的经历与体验,获取相关知识、技巧和经验。所谓“经历”是指拓展过程精心设计的一系列有主题、有目的的活动与游戏,受教育者在参与这些活动和游戏时,还可以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知识、技巧来判断新的知识、经验、技巧,在悉心体验中改变自我,重塑自我,从而达到提升自我的效果。体验式学习的特征是:寓教于乐、自我认知、个人与团队共同发展、灵活机动、综合性强。这种特征无疑是当代大学生最适宜,也最能接受的学习模式之一。

拓展训练以体验为主体,向受教育者输送的是品质、价值、心理完善、人格提升的信息,所以拓展训练既可以适应在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教学,又能够扩展到将来大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岗位所需的人际关系、领导能力、意志力、价值观、适应性等方面的培养。

2 大学生素质现状分析及其与拓展训练的关系

据不完全调查和统计,我国近年来,各类高校都有不同程度存在着在校大学生心理失衡和失调状态;大学生中患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根据一些高校研究机构的心理调查结果显示:1989年参加调查的12.6万名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者为20.23%,1992年参加抽样调查的4万名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的为31.13%,1995年北京各高校的调查结果高达33.47%。其它大量调查结果虽然不尽相同,但1/3左右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欠佳是其共同结果。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来看,在校大学生中出现心理障碍倾向者的比例大约在30~40%左右,而其中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障碍或疾病的大学生约占大学生总数的10%左右。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令人堪忧,素质亟待提高。

中国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曾说:“青年是宝藏,青年是黄金。宝藏要挖掘,黄金要熔炼”。这是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可塑性特征的真实写照。同时,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也说:“似乎可以肯定的是,生活在当今的文明中,我们并不感到舒适。”[2]80“文明程度越高,人类的心理压力就越大。”[2]34因此,我国高校教育工作者要认真研究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促进当代大学生心理、负面心态的良性转变,引导他们构建开放、成熟、稳健的心理状态,具有科学、健康、和谐的心理品质,成为高智商、高情商、高素质的跨世纪优秀人才。

在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熔炼大学生人格的众多途径中,拓展训练无疑是一种有效而可行的教育方法。因为拓展训练的诸多项目和重塑在校大学生人格、矫正他们心理偏失、提高他们能力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具体阐述,二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

(1)通过拓展训练中的快乐颂、宾戈游戏、松鼠与大树、串名字、进化论等几种游戏,可以消除大学生进入新集体时的陌生感,增加他们的适应能力,使他们相互之间快速融合,为今后创建良好的人际沟通打下坚实基础。

(2)利用拓展训练不限时间、空间、人数的灵活特征,随时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团队协作、相互信任的教育。

(3)当代在校大学生心灵脆弱,感情依赖性强,通过拓展训练中的相关项目,如蹦极、星空静思、山地缅甸桥、滑翔伞等项目能在紧张而刺激的活动中消除受教育者的恐惧、胆怯心理,让其变得坚强勇敢起来。

(4)拓展训练不限于场地,既有特定环境下的训练项目,还有非特定环境的训练项目,比如户外活动,户外活动比起场地训练更能综合、立体、全方位地对大学生进行体能、意志力、协作精神、沟通能力、忍耐力、生存能力等的培养,其中切实可行,又方便安全的项目有:徒步穿越、自行车越野、丛林穿越、溯溪、定向越野、攀岩等。这些活动需要充分准备,且具备较高的安全系数,它们既有个人挑战性,又有团队协作性,通过长途跋涉,穿越较长复杂地形,然后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总结,能从根本上培养在校大学生吃苦耐劳、坚韧顽强的精神。

拓展训练个人项目和团队项目交叉,场地活动与户外活动配合,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具有很强的适应性、针对性和实践性,它们对于在校大学生各种心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将产生很大推动作用。

3 高职院校设置拓展训练课程的可行性与前瞻性分析

高职教育形式灵活,方法多样,它以理论为基础,以实践为先导,时刻关注时代的变化和市场的需求,根据不断发展的社会状况适时调整自己的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社会需要是高职发展的风向标,能力培养是高职教育的首要目标。此外,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经济融合、观念对接,各行各业对从业人员内在心理气质、精神意志、外在的各种能力将有更高、更明确、更综合的要求,对在校大学生内在、外在素质的培养,除了传统的教育途径和方法,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行培育外,新兴的拓展训练则以动感、快速、体验的特征将成为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和各项能力的首选方式。高职院校设置拓展训练课程的可行性表现在:

(1)高职院校设置拓展训练课程是教育教学方式的大变革,它改变了传统单一知识和技能传播的方式,使教学方式更灵活、更简捷,在双向互动、游戏体验的复合教育模式引导下,让教学效果更具体,更显著,有利于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2)高职院校以职业技能为导向的培养模式,在教育观念,教学思路、培养方法、实验技术方面为开设拓展训练课程提供了强大支撑,有利于拓展训练课程与其它课程的互补与融合。

(3)拓展训练不单是体能训练,它与传统的体育课程有交叉,但又比体育课程内容更丰富,方法更多元,教学目标更高。拓展训练课程以体能训练为基础,以体验教学为导向,旨在提高受教育者的心理素质、人格品质和各项综合能力,它不是单纯的寓教于乐,而是乐中有悟,悟中有益,益能生成各种人格素养。

(4)拓展训练课程呈多学科交叉、多背景互动,所以在师资配备上应合理配置、优势互补,体育、心理、哲学、管理等学科老师都有不同分工与协作,形成教学团队。高职院校在教学力量上非常适合组建一支拓展训练课程的师资团队。

(5)拓展训练课程以体验为教学方式,以培养合格的职业人才为宗旨,所以拓展训练课程应该形成学校、专业培训机构、用人单位三位一体的教学协作体,有些项目依托学校现有的资源,有些项目必须有专业培训机构的协作与介入,用人单位为项目实施的建设者、监督者和评价者。通过各种协作形式,高职院校的拓展训练课程才能体现真正价值。

(6)高职院校设置拓展训练课程,可依据项目的性质,将其分别设定为:必修课、基础选修课和自我修炼课。其中难度小、内容单纯,能在学校特定场地完成的可设定为前两类,难度大、内容复杂,在户外特定环境下才能完成的项目可设置为第三类。高职院校相对灵活的教学管理模式有助于拓展训练课程体系的生成和发展。

4 高职院校设置拓展训练课程不但可行,而且还有相当的创新性和前瞻性

(1)从社会发展层面看,未来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是心理素质高、人格健康、各种能力具备的综合性人才,有此综合素养的人才是社会需求的必然,是将来社会发展的主流,是各项事业进步的创造者和前驱者,拓展训练的培养目标就是造就优秀的综合性人才,为未来社会输送合格的管理者、从业者和劳动者。因此之故,高职院校设置拓展训练课程有开风气之先的作用。

(2)从学校的教学层面看,拓展训练课程能够给其它课程的教学带来一定启示和帮助,让拓展训练的方式启开其它课程的教学思路,推动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而且经过拓展课程的教学和训练,学生改变了行为,提高了素质,产生了学习的能动性与主动性,由此给整个教学带来活力,使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3)从课程本身的层面看,无论教学手段,还是教学内容,不管是教育技术,还是教育目标,拓展训练都有创新之处,与传统的思想品德课相比,它更生动、更活泼、更直观;与单纯的心理学、管理学课程相比较,拓展形象简捷,它不是靠理论解读,而是以训练中出现的情景行为、经历等进行心理体验、自我反省,总结出一套改变心理能力提升的经验。

(4)从受教育者的层面考察,拓展训练不但适合在校大学生心理、人格、能力的培养,而且还能延伸到他们未来的职业环境,通过在校拓展训练课程的有效教学,他们提高了人格修养,矫正了心理偏失、升华了综合能力,从而提早介入并适应了未来的职业情境,使其职业生涯发展更顺利、更有广阔前景。

(5)就教育者层面审视,高职院校所需的是“双师型”教学团队,他们要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又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既是本专业的教学骨干,又是理想的社会活动家,所以拓展训练不仅适用于对在校学生的培养,还适用于对教学团队的培养与提升,教学团队经过拓展训练可以更进一步加强协作,更好完成教学目标。

5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是职业教育的主阵地,是国家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有力支柱,它所培养的各类专业人才是中国人力资源中最具活力、最有适应性、最敢于创造的。高职院校为了适应社会发展,为国家输送身心健康、人格高尚、能力全面提升的优秀人才,就必须吸收新的教学理念、接受新的教育手段,拓展训练作为行之有效,而被世界各国在培训组织员工时屡试不爽的教育方式,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高职院校根据自身特点,结合高职教育目标,顺应社会发展潮流,及时设置拓展训练课程,将是一件切实可行,而且具有创新精神的举措。

[1] 全国人大法制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常用法律法规全书[Z].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6:3-490.

[2] 弗洛伊德.一种幻想的未来文明及其不满[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3] 韩玉波,陈龙.拓展训练融入高职体育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J].职业时空,2009(6):39-40.

[4] 裘静芳.拓展训练融入学校体育课程的可行性探讨[J].体育与科学,2008(3):91-92.

[5] 李慧民,许波.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及人格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5(4):82-83.

[6] 上官文慧.学生心理疾病的成因与对策[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28(4):181-184.

[7] 钱永健.拓展训练[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7.

[8] 郑洪利.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教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A Study on the Necessity of Outward Trai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XU Jian-guo

(Foundational Department,Suzhou Vocational University,Suzhou 215104,China)

Outward bound training is a new kind of training method,also a new teaching model which can be applied to college education.This model can promote the reform of teaching thinking in colleges,especiall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and it brings a new conception which pays more attention to experiential teaching on the basis of traditional education.In view of the specificity,practicality and advance of outward bound training,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establishing outward bound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connotation and adaptability of outward training,the relation between students'quality analysis and outward bound training,the feasibility and prospective of curriculum setting.

outward bound training;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curriculum setting;necessity

G641

A

1009-3907(2012)08-1004-03

2012-04-09

2009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D/2009/01/151)

徐建国(1963-),男,江苏苏州人,副教授,主要从事体育经济与体育人文社会学方面研究。

责任编辑:张晓辉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人格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