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新,杨林,何兆益
(重庆交通大学,重庆400074)
论专业认证背景下交通类工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刘建新,杨林,何兆益
(重庆交通大学,重庆400074)
专业认证在促进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结合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交通运输专业认证开展情况,论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意义、特点及其对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要求。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建设;质量保障
专业认证是国家提高工程教育质量的一项重点工程,其目标是:构建我国工程教育的质量监控体系,推进我国工程教育改革;建立与注册工程师制度相衔接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构建工程教育与企业界的联系机制,增强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对产业发展的适应性;促进我国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提升国际竞争力。
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交通运输专业于2010年5月分别接受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并通过了教育部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经过申请、自评、专家现场考查全过程,我们深刻体会到专业认证既是学校总结专业办学经验、更新教育观念、审视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专业育人体系、优化人才培养过程的一个重要契机,更是健全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提升专业教育质量的催化剂。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是“财富源于人力资源”的知识经济时代,随着工程科技和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传统的教育观念将受到全面而深刻的冲击,社会对高等工程教育的质量要求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尤其在创新型科技人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正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在此进程中,尤其要大力发展多层次、多类型、高水平的工程教育,培养大批合格的工程技术人员,为新型工业化提供优质足量的人力支撑。
工程人才是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经济建设的主体,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体。中国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工程教育,近90%的高校开设工科专业,工程教育在校生占高校学生总数的35.98%。但我国不是工程教育强国,还存在着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工程教育与工业界脱节、缺乏行业引导和支持,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目标趋同,培养模式单一,工程实践环节欠缺,专业教师普遍缺乏工程经历,工科毕业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普遍不足,不能完全适应产业发展的要求。同样,随着交通科技综合化、信息化以及交叉融合的特征愈加明显,社会对交通类工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要素、结构和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顺应世界教育与科技发展潮流,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重点目标。
专业认证制度是提高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基础,这已成为教育界和工程界的共识。从高校专业建设视角看,专业认证融入了国际先进的高等教育理念,明确了专业建设方向,通过认证可以进一步明晰专业培养目标、突出专业特色、改革专业教育、完善质量保障体系。
专业认证主要依靠专家进行判断,倡导教育界内部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专业认证由教育界与企业界专家共同参与,评价的视角来自社会,以加强工程教育与产业界的联系,把工业界和用人单位对工程师的要求及时反馈到工程人才培养过程中,引导高等工程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方向,有利于增强人才培养对产业发展的适应性。
专业认证标准是对工程教育专业的最低质量要求,是办合格专业的最低门槛,不限制办学多样性。专业认证不是优秀评估,关注的是整个人才培养体系,其中包括培养目标是否科学合理、目标实施的条件是否具备、目标实施过程是否有效、人才培养结果是否与培养目标吻合。因此,每个专业应该根据自身实际与社会需求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并加以有效实施,从而避免盲目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
专业认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体现教育以培养学生为本的理念。一方面,依据认证标准,考查专业培养目标、毕业生能力要求是否合理,课程体系设计和实施是否合理,师资和教学条件是否有保障,教学环节是否有完备的过程控制与反馈。另一方面,与国际专业认证标准相衔接,注重对课程目标和学习产出的考查,强调“学生发展”,考查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更关注大多数毕业生是否达到了预期培养目标,关注业界对毕业生的评价。
专业认证指标特别强调应具有满足工程需要的、必备的实践教学体系,非常重视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实践环节,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意识、协作精神、创新精神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强调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背景,把“校企结合”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鼓励学校聘请行业和企业专家参与培养环节,将工程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为学生动手实践创造机会,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专业认证考查过程中,企业界专家应更加关注学校实践教学的组织和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专业认证不但关注被认证专业的现状,更关注其是否有持续改进的机制,并使这些机制真正落到实处。学校应建立比较完善的校内评价机制,以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并通过用人单位等社会评价结果,不断调整和改进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计划,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持续不断改进,使毕业生能够满足社会的要求。
专家通过审阅专业自评报告和现场考查,全面了解专业的办学情况,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有利于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引导学校提高教育质量。
从专业认证的角度看,应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即从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系、条件、过程、效果等方面的各个环节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专业认证的7项指标不仅仅是对专业建设的具体要求,也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提出了明确要求。
从“专业设置”和“毕业生能力”两个指标要求,来保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的合理。强调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的合理性。培养目标及规格要求以知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具体要求体现,成为学校、教师、学生追求的目标,并在毕业生身上可以度量。为此,学校应建立相应的质量评价制度,定期对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评估,对毕业生每项能力要求达到的程度进行评估。
从“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和“毕业论文”三个指标要求,来保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强调课程体系的完整性、科学性、合理性,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是否能支撑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实现,特别关注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要有实际意义,符合学生综合训练程度及整体质量与水平。不仅要求设置完善合理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还要求教师在掌握课程体系的情况下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促成培养目标和要求的达成。为此,学校应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邀请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定期修订培养方案,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参与工程实践的机会,以更好地体现社会的要求,并评估每门课程是否达到出口要求。
从“师资结构”和“教师发展”两个指标要求,来保证人才培养最关键条件——师资。除要求专业教师数量和结构满足教学需要外,还关注教师发展和专业教师的企业工程背景,要求“有一定数量具有工程经历的教师或企业专家作为专兼职教师”。对新进青年教师任课前要有必需的培训与考察过程。为此,学校应建立合理的教师职称评聘、岗位考核激励机制,鼓励教师投身教学一线,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工程开发、学习进修、对外交流等,不断提升自身的学术与教学水平。
从“教学经费”、“教学设施”、“信息资源”和“校企结合”四个指标要求,来保障培养目标实现的条件与资源。关注教学条件满足教学需要的程度,更强调这些资源在本科生教育中的有效利用。其中的“校企结合”包括校企共建实践基地情况、企业参与专业教学及教学质量评估等情况,促进教育教学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给学生提供更多获得工程教育的机会,体现“工程教育”的特点和要求。
从“招生”、“就业”、“学生指导”三个指标要求,来评价和保证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招生就业综合体现了专业教育的结果和社会认可度,还能反映专业培养目标的有效性,要求就业“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基本吻合”。为了保证培养目标的达成,学校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从职业规划、就业、心理、学习、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给予学生更全面的指导。
从“教学制度”和“过程控制与反馈”两个指标来有效监控和评价教学过程状况,确保培养目标的实现。要求健全教学管理制度、明确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和完善内部质量监控体系,学生、教师、管理机构作为质量监控体系的成员,要及时有效地发现、反馈和解决问题。特别强调要建立培养目标实现状况、毕业生出口要求的持续评价机制。学校要建立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毕业生跟踪与信息反馈制度,以便及时了解专业教育的问题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新要求,并有效促进专业教育的改进。
从“内部评价”、“社会评价”和“持续改进”三个指标要求,同时从学校和用人单位的视角来评价专业的教学效果和毕业生教育目标达成状况。这就要求学校建立制度化和科学规范的内部质量评价、社会及用人单位评价反馈机制与制度,促进校内质量监控体系的完善,以保证教育教学活动有效进行,并通过社会评价促进教育教学工作持续不断改进,使毕业生满足社会需求。特别是在专业建设和主要教学环节中引入企业界的评价,将企业界、用人单位的评价和反馈意见作为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促进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不断提高。
“土木工程”、“交通运输”是重庆交通大学办学历史悠久、优势特色突出、社会声誉好的两个交通类工科专业,经过专业认证与评估过程,进一步明晰专业定位、目标和建设方向,围绕“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进一步完善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学校成立了有外聘教授和工程界专家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研讨专业建设重大事宜,审定专业建设规划、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等。课堂教学环节建立了教材选用审核、教材学生网络评估、开学教学文件检查、课堂教学质量网络评估、领导专家听课、教学督导专家听课等制度。考试考核环节建立了试卷命题质量审核、试卷综合分析、试卷质量抽检等制度。实践教学环节实施了教学实验室专项评估、毕业实习专项评估制度。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实施了选题审查、指导教师遴选、设计方案答辩、中期进展检查、答辩资格审查等全过程监控。校、院定期开展中期教学检查、教学示范课、教学诊断课、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师生交流座谈会、教学法研讨等活动,不断改进教学工作。同时,建立了完善的毕业生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评价制度,及时将社会要求体现在教学中。
专业认证既是过程,又是结论。作为过程,它对专业的教育质量进行评估,并促使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作为结论,它向公众提供专业教育质量的权威判断,引导并促进高校专业的教学改革、建设与管理,构建专业建设持续改进机制。
[1]李茂国.中国工程教育全球战略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6):1-12.
[2]吴启迪.中国高等教育评估体系的构建与完善[J].教育发展研究,2009(3):38-41.
[3]毕家驹.高校内部质量保证工作:专业评估[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8(6):66-71.
[4]毕家驹.中国工程专业认证进入稳步发展阶段[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1):1-5.
Building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of Higher Traffic Engineering Education under Background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LIU Jianxin,YANG Lin,HE Zhaoyi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74,China)
Engineering education professional accredit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specialty construction,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social adaptability of cultivating talents in higher education.Based on the accrediting experiences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transportation specialties of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characteristics and requirements for education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of China’s higher engineering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were discussed.
engineering education;professional accreditation;specialty construction;quality assurance
G640
A
1674-0297(2012)04-0098-03
(责任编辑:张杰)
2012-12-28
2009年重庆市建设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项目试点项目“开展高校‘质量工程’建设,全面提高高等教育办学质量——工科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研究与实践”(编号:14)的阶段性成果。
刘建新(1972-),男,重庆人,重庆交通大学发展规划处讲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