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瑞红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 杭州 310030)
学习风格理论与英语教学策略研究*
黄瑞红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 杭州 310030)
学习风格是学习者个体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种有倾向性的认知和感知,具有稳定性、可塑性、独特性和相对性的特点,它的形成是学习者先天生理条件和后天个人发展的结合。对学习风格的类型和学习风格的特征的研究,可以让学习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特点,从而有效地提高外语学习的质量;有利于教师优化整合英语教学策略,使之与学习者的学习风格相匹配,进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学习风格;个体差异;英语教学策略
随着第二语言的研究重心从教学客体转向教学主体,教育研究者更加关注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国内外语言学界的最新研究表明,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因素包括学习风格、学习动机、语言潜能、年龄、感知以及性格等。作为学习者个体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学习风格(Learning styles)因此而成为了外语教学研究的热点课题。
最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Herbert Thelen率先提出了学习风格理论。通过对学习风格的研究,可以让学习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特点,从而最优化地提高外语学习的质量,增强外语学习的信心;外语教师了解学习者各自的学习风格,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与之匹配,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促进外语教学的成功。
学习风格理论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①早期研究(20世纪50、60年代),“个别化教学”盛行,提出了学习风格理论,并且从不同的方面加以定义;②近期研究(20世纪70、80年代),学习风格研究理论走向系统化,运用实证实验的方式,对学习风格中的各种因素,从不同角度和方面进行了研究论证;③现代研究(20世纪90年代至今),在外语教学实践中,逐渐开始运用学习风格理论的研究成果。
对于学习风格的定义,很多研究者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著名语言学家Dunn夫妇[1]认为,学习风格是“学生集中精力记住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时表现出来的方式”;Keefe[2]认为,“学习风格指学习者对学习环境的感知和认知方式,以及对学习环境做出的反应和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时所表现出的具有倾向性的方式,这种方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语言学家Nunan[3]的观点是,“学习风格是指一个学习者对于学习所乐于采取的一系列方式和方法”;Reid[4]的定义是,“学习者所采用的吸收、处理和储存新的信息,掌握新技能的方式,这种方式是自然的和习惯性的,不会因为教法或学习内容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由此可见,学习风格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一种认知方式,具有稳定性、可塑性、独特性和相对性的特点,它的形成是学习者先天生理和后天发展的结合。学习者的学习风格是一种有倾向性的认知和感知,往往是潜意识地发挥作用。学习风格的影响因素包括个人内部因素和社会外部因素,前者包括生理因素、情感特点、性格和感知等,后者包括教育环境、工作环境、文化背景、家庭氛围等。
学习风格包涵内容丰富,由于构成因素的不同,导致了各种学习风格类型的差异性[5]。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国内外教育研究者从多种角度和层面对学习风格的类型进行了研究,研究侧重点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导致学习风格的不同分类。较有代表性的是∶
(一)沉思型与冲动型。沉思型与冲动型之分主要是与人的性格及其心理特征有关。沉思型学习者一般会使用分解式学习模式,而冲动型学习者更喜欢使用整体式的学习模式。美国著名心理学大师Kagan[6]的研究表明,学生做测试题时,出现一些相似的答案,但只有其中一项答案是正确的,这时,冲动型学生会只根据一些外部线索,不经过仔细考虑,凭借个人直觉做出判断。而沉思型学生则会经过认真的思考,有比较强的逻辑性和批判性,其意志对学习活动的作用明显超过了情感,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采用的是以反省为特征的思维方式和知觉。在语言学习上,冲动型学习者反应快、顾虑少,同时使用比较灵活的学习方法,因此在语言学习上比较有优势,取得进步也较容易。在群体竞争情景中,冲动型学生的直觉性强,学习效果较好,说明情感对学习的效果作用很明显。而沉思型学习者思考问题比较全面,善于归纳,比较严谨,因此在处理问题时,虽然反应速度比较慢,直觉性不强,不过错误少,对答案比较有把握[7]。冲动型学习者在竞争情景中有良好的学习质量和效率,沉思型学习者适合在合作学习情景中学习。研究结果表明,在语言学习中,冲动型的认知方式对语言应用的流利性有利,而沉思型的认知方式对准确性有利。如果这两种认知方式的学习者能够注意调整自己的认知方式,就会有利于语言的学习和掌握。
(二)排他倾向型与容忍倾向型。人们在对待和接受客观事物时是有差别的,因此形成排他倾向与容忍倾向。在语言学习上,持排他倾向的学习者由于母语知识在他们的认知结构中有很深的影响,因此,要接受新的语言项目要花比较长的时间。而持容忍倾向的学习者比较容易接受一种全新的方式,对一些不熟悉的语言现象,会接受和包容。对持排他倾向的学习者,教师在教学中应帮助他们排除母语知识结构对他们根深蒂固的影响和干扰,加强目的语的输入。
(三)序列型和整体型。这是根据运用问题解决任务等工具来划分的。著名心理学家帕斯克曾对序列型学习和整体型学习做了比较研究,认为序列型学生循规蹈矩,喜欢正规的教学方式,擅长按照顺序依次进行学习。而整体型的学生热爱非正规的教学方式,他们认知方式灵活多变,常把问题视为一个整体。Bennett[8]指出,正规教学法和非正规教学法各有利弊,应该取长补短。在相对自由的非正规教学中,经常会脱离主题,从而在一些无关的事情上浪费时间,这样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要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适当的正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在语言学习上,相对于一切自由的非正规教学,结构严谨、确定主题的正规教学,更有助于学生语言的掌握,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术成就。
(四)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Witkin[9]等对场依存型的定义是指容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并且注重外部线索的学习者,而场独立型是指不易受环境影响、并且依靠内部线索的学习者。在课程学习方面,场依存者由于认知改组技能偏低,更喜欢人文类学科和社会性学科,比如哲学、文学、语言等课程。而场独立者更喜欢抽象的原则和理论,擅长自然科学类的学科,如物理、化学、计算机科学等非社会性学科。在人际交往方面,场依存者会依赖外部社会线索来决定自己对别人的态度,他们偏爱与人交往。而场独立者不重视外部线索,不擅长与人交往。在学习语言方面,场依存者自主性较差,不善于分析问题和发现问题,容易受别人的影响,偏好整体的、笼统的知觉方式。而场独立者不易受别人的影响,善于对学过的知识进行重新整理和分析,自主学习能力强。
不同的学习风格类型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特征∶
(一)稳定性。相对稳定性是学习风格的基本特征之一。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会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这种学习风格很少会随着学习环境、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学习风格是自然的和相对稳定的。
(二)可塑性。虽然学习风格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学习风格的形成会受到学习者的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个人的成长经历、学习环境、教育方法、学习策略、性格、情感等,其中一些因素的影响甚至会使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发生质的改变,因此,学习风格具有可塑性。
(三)独特性。由于学习者的生理、感知、家庭背景、学习环境等各不相同,在学习过程中会逐步形成不同的学习风格特点,学习风格的本质是学习者倾向利用的独特的学习策略,因此,学习风格具有独特性。
(四)相对性。虽然学习者受各自家庭背景和教育环境等的影响,形成独特的学习风格,但学习风格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分,因此,学习风格具有相对性。任何学习风格的学习者,只要教师给他们提供合适的教学策略,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教学相关有助于达到良好的教学成效。通过对教学策略和学习风格进行研究,帕斯克、詹姆斯等认为教学策略与学习风格相匹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10]。教师要了解学生之间学习风格的差异性,尊重这种差异。为了适应和匹配英语学习者不同的学习风格,英语教师要及时地对自己的教学策略进行调整。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策略与学生的学习风格相匹配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识别学习风格,激发学习兴趣。研究表明,由于学习者之间的个体差异,不同学习者的学习风格不同,最终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也各有差异。“个性差异的确存在而且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对教师的挑战就是要根据个性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11]。由于个体通过不同的方式对信息进行感知和处理,所以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识别和了解他们自己的学习风格,并且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学习风格的优缺点,做到扬长避短,进而激发他们英语学习的激情和兴趣。在语言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认知方式、兴趣、需求、动机等,然后识别学生的学习风格,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编写课程教材、进行课程设置、制定教学计划、撰写教学大纲和教学实施细则,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特点,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和各有特色的实践教学活动。学生是教学教育的主体,教师应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特点,鼓励学生发挥自己学习风格的长处,反思自己学习风格的缺陷。
(二)拓展学习风格,提高学习质量。学习风格具有可塑性,它是先天生理和后天发展的结合,学习风格会受个人内部因素和社会外部因素的影响。著名语言学家Reid的研究表明,学习风格绝非棘手的生理学上的“归因”,它只不过是稳固的习惯而已,通过学习体验过程中的训练,学习风格是可以变化的[12]。做为英语教师,要充分地意识到学生学习风格的可塑性。通过更加具体、更加科学地了解学习风格,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教师要及时进行强化训练提高。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风格,协助学生多方面多层次地拓展自己的学习风格,使各种学习风格互补互助,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信心,帮助学生高效地完成英语学习任务。研究表明,那些学习风格更为多样灵活的学习者能更高质量地达到学习目标[13]。
(三)调整教学策略,匹配学习风格。语言学家Dunn[14]的研究指出,要想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学策略要和学生的学习风格相匹配。如果教师的教学策略与学生的学习风格不相适合,会使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进而影响英语学习的效率和成绩。英语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风格的了解,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方法,从多种渠道输出信息来满足学生的需要,来适应学生多样的学习风格。比如,在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时,根据场依存者和场独立者各自不同的学习特征,英语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要有针对性。场依存者能抓住文章的主题,了解文章的框架结构,却很难把握文章中的一些细节。因此,要重点训练场依存者对文章细节的分析,要协助他们理清文章的提纲,从而促进他们对文章的理解。而场独立者对文章中的细节能够理解和分析,却往往不能提炼出文章的主题。教师在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场独立者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培养他们从文章细节中把握文章的主旨和脉络。再比如,教师可以给沉思型学生阅读一些自然科学类的英语文章,这些文章一般较难理解,需要学生进行认真的思考和分析。而对冲动型学生,教师在肯定他们的优点时,也要指出他们仓促下结论的缺点,帮助他们及时改正,使他们的学习更有条理性和逻辑性。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通过对学生学习风格的了解,可以对学生学习风格中的欠缺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同时采取有效的训练方式,弥补学习风格中的不足,提高他们英语学习的动机。教师也要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的学习能力,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高质高效地掌握英语。
学习风格是学习者个体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英语教师要识别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并且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而不能试图消灭这种差异。每种学习风格都有自己的特长和缺陷,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弥补自己的短处,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机能得到平衡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用自己擅长的方法来掌握英语,达到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和成绩的目的。英语教师要优化整合自己的教学策略,把学习风格理论应用到英语教学实践中去,努力使自己的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学习风格相匹配,满足学生的各种不同的学习需求,采取有意识的针对性强的训练方法,同时给英语学生提供必要和及时的学习指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提高他们的英语语言能力,最终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1]Dunn Rita.Capitalizing on college students’learning style:Theory,practice and research[M].Westport:Greenwood Press,2000.
[2] Keefe.School applications of the learning style concept:Student learning styles[M].Reston VA:National Associations of Secondary School Principals,1979.
[3]Nunan.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M].Boston:Heinle& Heinle Publishers,1999.
[4]Reid,Joy.Learning styles in the ESL/EFI classroom[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2.
[5]康淑敏.学习风格理论——西方研究综述[J].山东外语教学,2003,(3).
[6]Kagan.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 the child:Significance of analytic and reflective attitudes[J].Psychological Monograph,1966,(78).
[7]Doron.Reflectivity - impulsivity and their influence on reading for inference for adult students of ESL unpublished manuscript[M].Michigan:University of Michigan,1973.
[8] Bennett.Teaching style and pupil progress[M].London:Open Books,1976.
[9]Witkin,Goodenough D R.Cognitive styles:Essence and originsfield dependence and field independence[M].New York:International University,1981.
[10]胡继渊,沈正元,张玉昆.中外学习风格研究现状综述[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9,(3).
[11] Hedge Tricia.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12]Reid.The learning style preferences of ESL students[J].TESOL Quarterly,1987,(3).
[13]Scarcella,Oxford R.The tapestry of language learning:The individual in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M].Boston:Heinle& Heinle Publishers,1982.
[14]Dunn.The complete guide to the learning styles in service system[M].Boston:Allyn & Bacon,1999.
(责任编校:谭纬纬)
H319
A
1008-4681(2012)01-0141-03
2011-11-28
浙江省教育厅2010年度科研计划项目“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风格及其应对教学策略研究”,编号∶Y201018061。
黄瑞红(1969-),女,浙江瑞安人,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