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特海过程哲学的整体论视域

2012-08-15 00:43王志德
关键词:怀特海整体哲学

王志德

(淮海工学院 文学院,江苏 连云港222005)

怀特海过程哲学的整体论视域

王志德

(淮海工学院 文学院,江苏 连云港222005)

普遍实在和终极实在一直是哲学的核心问题,早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时代它就是哲学的中心和重点。然而,20世纪的科学前沿成果却对以往的信念发起了挑战,科学理念的演变需要新的哲学概括,怀特海的过程哲学应运而生。怀特海以全新的视角,论证了类象个体一样具有实在性,并且明确给出了类的实在性的实现方式。怀特海创立过程哲学旨在克服传统实体思维困境,并提出重建科学形而上学基础的任务和方法。

怀特海;过程哲学;整体观

传统形而上学混淆了存在者与存在,其根源在于主客二分的认知方式。怀特海试图克服实体思维的知性主客二分悖谬,建构一种过程思维方式。怀特海认为,一种内容只有作为整体的一个因素,才有其存在的理由。因而,不论对各个部分的细节描述和分析如何必要,但各个部分在整体中只享有其某种特定性,而这种特定意义是为整体所存在的。经验事态的审美价值是首要问题,道德价值的功能在于提高经验的审美价值。艺术品是一个有机的生命整体,艺术所包含的意义,只能通过对整体意义以及整个结构的关系来理解。

一、形而上学批评

作为当代哲学发展的一个新的景观,过程哲学是当今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哲学文化思潮之一,怀特海的过程哲学以其开放性、兼容性、超越性和其自身的独特视角对现代二元对立、理性至上、机械论和形而上学等传统观念进行了批判。可以说,过程哲学不乏后现代哲学的品格。然而,同那些一味地破坏和全盘否定的解构后现代主义不同,过程哲学是对现代性的批判性的建构。自笛卡尔开始,哲学综合则以二元论为前提,心物二元论成了现代共识。许多人试图克服这种二元论,但他们的方法不是抽象的就是还原的。康德的主观主义视外部世界为人类心灵构造之物,经验主义则采取还原的方法。到了20世纪,哲学总体上是分析的,它的任务是解构前人的思想与方法。在经历了长期的分析和解构之后,综合和建构的观念可能会再次得以张扬,怀特海的思想也因此重新受到当今时代的关注。作为综合性的思想资源,人们可远师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或笛卡尔。然而,怀特海的科学过程哲学是这些古典思想家都未曾遭遇的。

怀特海的过程哲学不乏黑格尔辩证法的精神,他虽然批判传统形而上学,但宗旨在于主客体整体观的形而上学。在怀特海那里,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破解的最终目的是要回归Logos(逻各斯)的本来形态,而这正是他的过程哲学所倡导的“过程性思维”理论旨归。怀特海过程哲学的重要贡献是置换了传统形而上学的认识论基础。怀特海要探讨的形而上学经验乃是存在者的原始经验,欲完成这一任务,首先要做的就是克服近代经验论者的狭隘思想。

怀特海在批判传统形而上学的基础上建构了自己的过程哲学体系,而他的过程哲学是以有机整体性的观念为理论基石的。怀特海指出,传统的形而上学理论不经逻辑的推演直接断定某一陈述为自明的第一原理,以此为“公理”循环论证出绝对真理的思想体系,这种做法跳过了逻辑的合法性论证,这是人类判断力自我神化的结果。由于受古希腊以来尤其是现代科学整体观的影响,怀特海一直把宇宙看成是一个流变不息的整体创化过程。他指出,数学和科学都不能捕获世界的真实图景,每一事物的图景要比科学家和数学家所知道的丰富得多。科学常犯“抽象误置为具体的谬误。”现代科学看到的世界图景只是一种被割裂的碎片,而整个世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一个无始无终相互关联的创生过程。非整体观那种“孤立的单个事实是有限思想所要求的根本的神话,因为思想不能包容整体性。”[1](P12)也许这个世界本身是不完整的,但我们的精神寄托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形而上的预设。只有这样,人在其中才能获得稳定感与归宿感,心灵才能得到慰藉和平衡,并由此进入审美的境界。

二、宇宙整体观

怀特海的过程哲学以关系实在论、事件本体论和内在价值论建构起来,其研究的主题是宇宙的生成,目的在于向我们提供一种全新的对真实世界构造的解释方式和概念图示。怀特海认为恩格斯关于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的思想,是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过程哲学所理解的宇宙是一个具有统一性的宇宙,它所包含的秩序具体体现在生成的整体过程之中。怀特海在《过程与实在》中为我们创造一个全新的哲学观念,即“现实实有”(Actual Entities)。现实实有是从原始材料走向自身的满足,然后消融在下一个满足的生成过程中,促成新的现实实有的形成。宇宙整体始终是一个不断选择和不断丢弃的过程,这一过程创造出宇宙的和谐秩序,并赋予了一切现实实有以存在的合理性。从逻辑上讲,我们这个世界也只是永恒客体转化出无限多个世界中的一个。它建构于机体论和整体观,体现了独立和联系相统一的和谐理念,对于人类解决面临的生态问题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解决思路。

实体概念是古希腊哲学用于解释万物本原性的概念。哲学史上,实体概念几经发展,直至近代仍在哲学中起到支撑性作用。怀特海认为造成这种困境的根源在于传统哲学视域下的“实体”概念导致了哲学的二元论及宇宙观的平面性和静态性,而打破这种困境需要用一种生成变化的哲学思想颠覆“实体”概念的核心位置,以过程哲学解决心物二分问题,重建科学宇宙观。首先,现实存在者是构成世界的终极实在,我们无法到现实的存在者的背后去发现任何更为实在的东西。其次,“整个宇宙是由各种事件、各种实际存在物相互连接、相互包涵而形成的有机系统。自然、社会和思维乃至整个宇宙都是活生生的、有生命的机体,处在永恒的创造和进化过程之中。”[2]这样,怀特海以事件为基础的机体哲学理论为人们认识世界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方式。过程哲学的核心观点是将实在看作是相关的过程,这一核心观点即是关系性——过程性原则。过程哲学作为一种思辨哲学,必须表明自身的逻辑必然性。怀特海认为,不存在客观的物质实体,存在的只是在一定条件下由性质和关系构成的“机体”。

三、科学哲学视野

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重塑了人类历史进程及世界格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模式。与此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社会及文明的危机。为此,怀特海对科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探索,他的后现代科学观能够为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警示。他将整部科学史和科学思想史都纳入了他对近代科学和近代世界的一些根本问题的追问和思考之中,认为近代科学的产生不但有着外在的社会历史方面的动因,更有其内在的思想观念方面的渊源。

(一)抽象的数学美

文艺复兴以后,哥白尼在科学思想界发起了一场科学范式转变的革命,他根据数学的简单性审美诉求构造了一幅新的世界图景。然而只有在伽利略那里,他把实验方法和归纳方法与数学的演绎方法结合起来,因而发现并建立了物理科学的真正方法,新的科学思想才真正转换为实际的世界景观。伽利略要寻找自然现象间的数学关系,但他所找的不是神秘的原因,而是要了解支配自然变化的永恒定律。他具有一种怀特海所谓的“物质世界齐一性”的观点,根据这一理念,地球、月球、太阳以及其它行星,都是在一个无差异的中性的空间运行的物体,而且它们彼此相互吸引以形成其整体。在伽利略眼中的自然是一个比开普勒眼中的自然还要简单有序的系统,自然的每一进程都是完全有规律的,具有数学性的严格的必然性。事实不再是从权威的和理性的综合中推演出来的了,许多孤立的事实慢慢地结合为一个整体,逐渐显露出内在的和谐一致。

怀特海认为,近代科学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数学的发展。数学知识对人类的生活、日常事务、传统思想以及整个的社会组织等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数学对于人类理性精神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这就清楚地说明数学作为整个人类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成分的重要性。怀特海指出,数学的特点就在于它的完全、绝对的抽象性。比如,当我们考虑数字“5”与数字“3”的关系时,我们所想的便是两群东西,一群有5个个体,另一群有3个个体,而不会去管是不是5条鱼,5个小孩还是3个苹果。我们所考虑是两群之间的关系,与两群中的任何个体本身的本质完全无关,这便是抽象推理中非常显著的功绩。数学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普遍性,我们发现数学就是发现一些普遍的抽象条件是全部情况,而这些普遍抽象条件之间所存在的这种关系模式既存在于所有的外界实有之上,又普遍存在于我们对它们所作的抽象表达之上。换言之,事物与我们的思维之间存在一种逻辑同构关系。

怀特海认为数学与艺术有许多相通和共同之处,特别是音乐中的五线谱,绘画中的线条结构等,都是用抽象的符号语言来表达内容。由于数学特别是近代数学的研究对象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看成思维的自由想象和创造,因此美学的因素在数学的研究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以致在一定程度上数学可被看成一种艺术。但怀特海注重的是数学使得事物存在的普遍关系能以一种审美学的关系表现出来。他认为推演出假设中所包含的完整模式中的逻辑推理的谐和是一种最普遍的审美性质,数学不但体现了一种和谐的美,更是人类性灵的一种神圣“疯癫”。尽管毕达哥拉斯学派最初的研究是从埃及和东方得到启发,但他们已将东方那种偏于实用的数学上升到抽象的普遍的定理,这种创造本身就是世界性的思维范式的根本性革命。作为一个出色的数学家和科学家,怀特海当然对人类心智的结晶——近代科学的诞生和茁壮成长充满了溢美之词,但他对近代科学所带来的消极、负面的影响和它本身所面临的难题有着深刻而敏锐的洞察,并且丝毫没有掩饰对此的忧虑和不安。他认为近代以来最大的问题就是物质吞没精神、事实吞没价值。对于文明社会的审美的需要来说,科学的反作用从来都是不幸的,它的唯物论基础使人们都把事物和价值对立起来。近代人由于认定单纯的物质没有价值,而使人们对自然和艺术的美缺乏尊敬,对于事物的内在价值和终极目的的忽视也让他忧心忡忡。此外,近代科学的高度抽象化和专业化也造成了近代人在精神上的局限和迷失。怀特海认为智慧应是平衡发展的结果,然而近代的科学却有碍于这种个性的平衡发展,因为它过于偏重知识的分析和追求公式化的材料。他认为科学的抽象化是对的,因为这种方法很成功。但是不论怎样成功,它总是有限度的。科学本身有一部分仅是非理性的成见,如果不重视对它的批判和超越,那么这种自我满足的理性主义将转变成一种反理性主义,真正的理性主义必须具有超越的品格,必须回复到具体事实以求得验证自己的理论构想,封闭的理性主义实际上就是反理性主义。

(二)柔性的世界图景

现代科学产生于对万事万物规律性的强调与把握之上,它的思维方式是机械的、还原的。它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可以由构成它的部分的运动得到解释,比如用分子的运动来解释心理现象。过去人们常用线性思维来认知这个被我们给予的外在世界,而本真的世界却以我们给予的样式存在着。但这种认知模式是一种传统的因袭,它牺牲了实际在场的各种非线性因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线性理论的自定性越来越显出它的局限性。因此,承认非线性的实际在场,并构建其理论系统解释各种复杂性问题,是人们对外在世界重新给予的又一次“哥白尼式的革命”。20世纪70年代,国际上出现了有较大影响的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和超循环论。非线性理论强调失稳、不可逆性、自组织和复杂性,于此,传统观念的中心位置受到巨大的动摇。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混沌理论、分形理论再次形成更强烈的冲击波,使得传统简单性理念“遭受重创”。怀特海改造了莱布尼茨的单子,将之变成在时间和空间中统一的事件,实现了摄入的事件。整个世界并不是物质,而是事件。怀特海试图将机体、事件和环境统一起来,强调整体与部分的内在关系,部分与整体之间是交互给予的,并且指向物质生活、科学技术进步、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共同提高的和谐和可持续的社会。

怀特海哲学整体观为我们构建了一个柔性的世界图景。怀特海的艺术哲学整体论,不同于一般的价值理论把道德价值作为首要的问题,在他看来,经验事态的审美价值才是首要的问题,道德价值的功能在于提高经验的审美价值。在论及个体与环境的关系方面,怀特海指出,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依赖性使环境对机体不只是一种外在的工具价值,更为根本的是它维持机体生存的美学价值。在怀特海的意义上,美学观念涉及到整体与部分或环境与机体之间的和谐共存关系。所以,美学价值不只是狭义的人文观念,而是广泛地包含自然的生态观念。怀特海以其亲身感受批评了当时的现状:“在工业化最发达的国家中,艺术被看成一种儿戏。19世纪中叶,在伦敦就能看到这种思想的惊人实例。优美绝伦的泰晤士河湾曲折地通过城区,但在查林十字路上却大煞风景地架上了一座铁路桥,设计这座桥时根本没有考虑审美价值。”[3](P187-188)怀特海的教育理念是,把文化修养和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渗透审美艺术的教育。这样做,有利于培养一种综合而具体的并以生活为指向的现代完整人格。一个真正文明的文化社会“要造就的是既有文化又掌握专门知识的人才。专业知识为他们奠定起步的基础,而文化则像哲学和艺术一样将他们引向深奥高远之境。”[4](P1)

四、文明与发展

在建构环境伦理的思想中,生态伦理与生态审美从不同的层面阐释了同一内涵。在生态伦理过程中,如果说生态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那么生态审美则是人类的崇高理想。

(一)自然与文明

当人类步入21世纪,全球化、信息社会、后现代社会浪潮席卷而来,每个人不可能拒之而独立。当人类面临环境的恶化、核威慑、地区冲突、民族冲突、恐怖袭击、金融风暴、科技对伦理的冲击、人的主体性的丧失等一系列问题时,共生理念就成为了时代的呼唤。共生既是自然界生物进化的奥秘,也是人类理性思维的共同追求,它体现着人类文明范式的变革,体现着人类的本真价值和完善理性,是现代性发展的未来走向。

怀特海坚持事实与价值相统一的原则,强调社会存在和人的生存发展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本体思想。更一般地说,机体与环境的相互依赖性使环境对机体不只是一种外在的工具价值,更为根本的是它维持机体生存的美学价值。在怀特海的意义上,美学观念涉及到整体与部分或环境与机体之间的和谐并存关系。肯定生态环境对其中机体起到支撑作用并重视两者之间的美学价值,显然意义重大。环境对机体的美学价值虽然是一种工具价值,但却是一种内在的工具价值。它综合了主体的内在价值与客体的外在价值,成为一种整体意义上更高的价值。过程哲学的自然观认为,世界是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人类不是世界的惟一主体,人类是自然生态系统整体中的一部分,能量在自然与社会发展过程中流动,使人与人、人与社会、社会与自然关联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在怀特海看来:“普遍的原则在于,在崭新的环境里,存在着从旧的实有转向新形式的演化。”[3](P128)这里演化的方向具有随机性。在总体上说,机体是趋向于一个完善的“目的”而发展的。

(二)美与文明

怀特海的过程哲学强调有机体之间的动态发展的关系,这种哲学观点强调打破传统哲学的二元对立思维,以自然的和谐统一的生态观点看待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根据这种有机美学观点,艺术的本质是主体精神与客观实践的融合,它体现自然的发展,是科学与艺术有机融合的结果。

在谈到人类文明与艺术的关系时,怀特海指出:“一个文明的社会表现出五种品质:真、美、冒险、艺术、平和。”[5](P322)艺术把其他的四个方面结为一体,具有综合的意义。诸个体之间和谐的结合在一个背景的统一体中,如艺术作品那样,“它们以其细节的美来吸引注意力,同时又让人去领悟整体的意义,以此来回避注意……它们的每一个细节都因其自身的缘故而放弃自身。”因此,“每一个这样的细节都有可能从整体分得崇高,同时它又表现出以其自身质量而引人关心的独特个性。”[5](P322)怀特海给美的界定是,美是一个经验事态中诸种因素蕴集于整体之下的相互适应。也就是说,在开放的文化中,到处都充满着不能由单一决定论还原的复杂的相互关系。过程哲学要构建的就是在无限发展着的具有无数多个质的层次结构系统里,以整体性观念蕴集审美的、道德的、宗教的、科学的等各种概念。在文明的这五种品质中,艺术把其他的四个方面结为一体,具有综合的意义。

个体原则涉及到和谐问题,和谐便是诸个体之间的和谐,它们结合在一个背景的统一体中。这种和谐使得个体既有自己的个性,同时又对整体作出贡献。就如艺术作品那样,“它们以其细节的美来吸引注意力,同时又让人去领悟整体的意义,以此来回避注意……它们的每一个细节都因其自身的缘故而放弃自身。”

从美和艺术的观念出发,怀特海指责教条主义的道德准则在细节上既不能相互一致,也与我们现存的道德习俗不合。他认为,道德准则的细节应该是与当时的具体社会语境和历史生成的历时性相关。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语境下可产生一定量的和谐行为,在另外的时期和语境下便可能是毁灭性的堕落行为。每一个社会都有自己独特类型的和谐,同时在不可避免的状况下,我们要学会一种宽容的精神,让不完美的事物臻于完美,寻求潜藏在所有特殊道德准则之下的某些普遍原则也是合乎宇宙生成思想的。这反映了整体与部分以及个体之间的关系,它们是关于整体和谐和关于个体价值的一般原则。人类精神上的奥德赛必须由社会的多样化来供给材料和驱动力,习俗不同的其他国家并不是敌人。人类需要邻人们具有足够的相似处以便互相理解,具有足够的相异处作为生长的因素,共同构建一个有各自独特风格的和谐世界。

人与自然作为有机相连的整体而生死攸关,这一事实迫使我们从人类中心主义的迷梦中惊醒过来。人类中心主义总是作为一种价值和价值尺度而被采用,它是要把人类的利益作为价值原点和道德评价的依据,有且只有人类才是价值判断的主体。但是,要摆脱人类中心主义的偏执也非易事,它需要我们具有整体性的世界观。怀特海用创造的综合概念为我们构造了这一世界观。他认为应该对人的需要作某些限制,在承认人的利益的同时又肯定自然存在物有内在价值。人类根据理性来调节感性的意愿,有选择性地满足自身的需要。要正确地认识到自然环境的生态危机事实,关键还在于我们自身的觉悟。因此,怀特海主张把人与自然内在相关的知觉者事件作为原初的东西,并在一般事件的基础之上重构现代自然观,这对我们深刻反思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不失为一种颇有启发性的哲学建构。

[1]〔英〕怀特海.思想方式[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

[2]杨富斌.怀特海过程思想述评[J].外国哲学,2003,(11).

[3]〔英〕怀特海.科学与近代世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4]〔英〕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北京:三联书店,2002.

[5]〔英〕怀特海.观念的冒险[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

王志德(1959-),男,淮海工学院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科学美学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怀特海整体哲学
怀特海过程哲学视域下的师生关系探析
菱的哲学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一封“安慰信”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对机械论世界观的超越——略谈莱布尼茨单子论与怀特海过程思想
改革需要整体推进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