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佳
医院在引进一台或者多台的血液分析仪之前,应该组织相关操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在岗前培训的过程中,充分了解血液分析仪的使用方法、操作原理、注意事项以及仪器的维护、细胞分布直方图的制作,并能够熟练掌握 ICSH所推荐的校正方法[1]。除此之外还应该对操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方面有一定的培训,培养相关人员的事业心以及责任心。
由于血液分析仪属于一种精密的电子仪器,其使用的测量电压十分之低,极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干扰,因此为了保证分析仪性能的良好,在进行安装时应选择一个远离热源以及电磁干扰源的地方,且其放置的试验台要十分坚固。对于实验室室内的要求主要包括实验室的环境要保持清洁,且仪器所在位置要禁止阳光直射、禁止潮湿、保持通风的良好。
在确定血液分析仪器的校正方法后,应详细记录人工微粒制品或者是新鲜血液校正仪器这方面的参数。如果没有确定仪器的标准值,则在仪器投入使用的半年内实施手工校正。
可以使用 PLT、WBC、RBC 的校正方法[2]。实施这一校正方法时,首先要对标本进行稀释,再使用“推式”的盖片法进行校正。与此同时还应该注意系统误差方面的控制。由于系统误差的出现主要来源于盖玻片、血红蛋白吸管、计数池等设备的标准化。盖玻片要选择两面光滑、无裂痕的专用血液计数盖片,盖玻片两面的误差应保持在0.005mm之内;用卡尺法来测量计数池的深度,其误差应控制在5%之内;使用水银法对血红蛋白吸管进行检查,其误差应保证在3%以内[3]。在实际校正或者是测试时,实验室的温度应该保持在16~23℃之间,尤其注意不能低于13℃或者高于28℃。在完成对新鲜血液标本的10次检测后,取其平均值来作为仪器的标准值。
在使用血液分析仪对血液进行检测时,应采用有较好抗凝效果的静脉新鲜血液,不能使用末梢血或是穿刺采血(排除婴幼儿患者之外)。并且值得注意的是,要保持操作人员以及血液容器的绝对安全与清洁,严格规范护理人员的采血工作。针对所收集到的、符合检验标准的血液标本,在完全结束采血之后要立刻送检,应在采血过后20分钟到2个小时之间进行检测,并且在检验之前应添加一定的抗凝剂。
在使用血液分析仪对标本进行检验后,其质量控制的结果出现在质控图的+4S之外,则应当引起操作中的重视,若测定结果出现在+5S之外,则说明仪器失控。一旦出现仪器失控的状况,则应立即报告给相关的负责人员,告知当天的相关的血液检验报告不能发出。另外,告知仪器维护人员对失控的原因进行调查,并给予及时的纠正。具体纠正的方法如下:1.分析事故出现时检验结果与常规结果的不同,对失控原因有一个初步的估计。2.综合分析室内质量控制图,质控结果若是出现在+5S之外很远的地方内,属于过失性误差,则要从质控物的污染方面着手来考虑失控的原因[4]。
分析血液的基础是使用显微镜对血细胞形态观察。虽然在目前的血液实验室中,血液分析仪的功能十分强大,但却无法撼动显微镜在病理检查方面的地位,并且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显微镜的诊断更具医学价值[5]。对于血液细胞的分类,显微镜的使用也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手工记录血细胞分类的数据结果,然后将手工记录的数据输入计算机,比较出显微镜检测与血液分析仪器检测之间差值的平均数,然后在与实验室内的靶值做对比。在评估血液分析仪的特异性与敏感性方面,显微镜的使用也具备一定的价值。
总而言之,在使用血液分析仪对血液标本进行检测时,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严格控制仪器的室内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黄惠芳,周志英,程振螽.血液分析仪的室内质控方法探讨〚J〛.临床检验杂志,2003,21(4):233.
2 王文娟,王佩佩,李雪芬,等.新鲜血比对方法在血液分析仪室内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37(1):88-92.
3 徐春芝,吴继明,王蕾,等.室间质量评价不合格项目的实例分析及方法体会〚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8):2113-2115.
4 迟戈,李非,王亚南,等.血液分析仪用校准物和质控物标准解读〚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8,14(9):78-80.
5 Rabinovitch A,Barnes P,Curcio KM,et al.Validation,verification,and quality assurance of automated hematology analyzers;approved standard-second edition〚S〛.CLSI document H26-A2,Vol.30,No.14.Wayne,Pa.:CLSI.2010:109-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