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道德教育创新

2012-08-15 00:49李智锋
关键词:边际受教育者效用

李智锋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道德教育创新

李智锋

许多德育工作者认为,德育宣传教育越多,德育效用越大。但事实并非如此。道德教育拘泥于物象与规范的授受,造成了对人的终极价值的忽略。将经济学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运用于德育工作研究,探讨道德教育方法和内容的创新,使道德教育能够满足人民不断增长和变化的需要,使各种道德规范不再拘泥于物象与规范的授受,而内化为人的道德意识。

道德教育;经济学;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道德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道德教育实效备受社会关注。为提高道德教育效用,可运用经济学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一、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概述

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效用和总效用紧密联系。所谓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欲望的能力,或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总效用是消费者消费一定量物品所得到的总满足程度。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无论总效用还是边际效用,都随着物品消费量的变动而变动。总效用随着物品消费量的增加先递增,过了一定点后递减。但是边际效用则是随着物品消费量的增加而递减,当边际效用为正数时,总效用处于增加状态;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达到最大;当边际效用为负数时,总效用趋于减少状态。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是递减的。每增加消费一个商品,它所带来的边际效用是下降的,也就是说消费者主观上的满意程度是递减的。从这看来,生理或心理原因是导致边际效用递减的主要原因。效用的产生源于欲望及其满足。由于人们的欲望是无限的,因此,当消费者消费某种物品时,意味着该消费者对这一特定的物品的欲望得到满足,转而产生对其他物品强烈的需求欲望,继续消费原消费物品则会降低满足程度,形成效用的递减。

二、运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解释道德教育

低效的原因

(一)道德教育单调性和单向性严重,无法满足受教育者的各种需要

道德生活和道德教育有多方面的功能,但其本质或本质功能却只有一个,那就是对人的生活意义的求索和生存质量的提升,这就是道德教育的本质。我国道德教育的缺陷是单调性和单向性严重,过多地注意日常规范,或把道德教育等同于日常规范,忽略人性的满足。

根据经济学的假设,人总是选择自己最偏好的消费品组合。在道德教育中,各种各样的道德教育内容,人们总会选择接受自己认为最好的道德内容,所以同一道德教育内容,对有些受教育者有效用,而对有些受教育者却没有效用,德育效果出现差异。单调和单向的道德教育自然无法满足受教育者的各种需要。

(二)强调整体效用,忽视对受教育者个体的效果

经济学认为,总效用是每增加一个消费单位的边际效用之和。关于道德教育效果的研究,人们似乎只注意到了道德教育对受教育者的总效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强调的是受教育者的整体效用。实际上,总效用也是边际效用之和,要使总效用有所增加,就必须使边际效用得到增加。但边际效用又是逐渐减少的,这就说明了即使是非常有内涵、非常完美的道德教育内容,它对受教育者的效用都是有限的,这就是道德教育的有限效用论。虽然有一些德育内容在几十年或更长的时间内还有很强的生命力,在人民的心中还有深远的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它的效用不是有限的,也不意味着它的边际效用没有递减,只是因为它的边际效用还没有减到零,所以它的总效用还是在递增的。

在道德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多数德育工作者都认为,德育内容宣传教育越多,对受教育者产生的效用就会越大。但从经济学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看,道德教育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下,随着边际效用的不断递减,总效用到达最大值时也随着递减,当总效用递减为零时或负值时,道德教育便失去了意义。

三、运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推进道德教育内容和手段的创新

唐君毅先生曾说:“一个人希望他人有道德,而对人讲道德,亦只能出于自己之真切的成己成物之道德意识。”[1]可见,要使道德教育有效,就必须让人从心里追求道德,并在追求道德的过程中得到满足,使其有强烈接受道德教育的欲望。

呼唤其欲望就要满足其心理和生理需求,因此心理和生理原因也就成了导致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之一。由于人们的欲望具有无限性,当消费者在消费某种物品时,意味着该消费者对这一特定的物品的欲望得到了满足,转而产生对其他物品强烈的需要欲望,继续消费原消费品则会降低满足程度,形成边际效用递减。在道德教育中,要想人民有遵循道德规范的习惯,就必须使人的心灵得到教化,让其自觉行使道德行为,满足其内心的道德欲望。结合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德育内容必须具有真理性,教育者言行一致

道德教育内容的真理性是指在真理之中包含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因此对于道德教育内容上应有统一的认同,它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从自身出发,拒绝形式。道德教育要真正发挥其功效,道德教育者必须实事求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拒绝虚伪传播真理。所以道德教育的内容必须具有真理性。“思想道德教育是一个由理论说服群众到理论掌握群众的动态发展过程。”[2]只有真理性的德育内容才能唤起人们内心学习的欲望并达到应有的满足,才能使德育活动取得成效。假如道德教育的内容不具有真理性,那么它就经不起时间与实践的考验,其弱点与缺陷就会慢慢地暴露出来,这时人们就不会再有接受它、学习它的欲望,而这些道德教育的内容也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

(二)德育内容须与客观事实相符,与时俱进

道德教育应从实际出发,根据个体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层次的道德教育才能说服群众,使人格内化,使群众据此改造自己,达到自己心灵的满足。所以,道德教育内容还必须具有发展性,要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要不断地赋予其新的内涵。人对特定的物品的欲望得到了满足,就会转而产生对其他物品强烈的需求欲望,继续消费原来的物品就会降低其满足程度,接受道德教育也是一样的道理。道德教育在进行了一定时期后,其效用就会在达到最大值后,也就是边际效用达到零时,它的边际效用就开始转为负数,这时就应为道德教育赋予新的内容或新的方法,使其能够再次很好地满足人们的欲望。“思想理论教育内容从其性质看属于意识形态,而意识形态受制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引起意识形态的变化,也即引起教育内容的相应变化发展。”[3]这也体现了道德教育应要与时俱进。此外,商品本身用途多样性,每一种商品都有多种多样的用途是导致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之一。当某种商品数量很少时,人们就会根据自己的判断,把它用到最需要、满足最高的地方;如果数量增加了,人们就会将增加的商品转而用到满足程度较低的其它用途上。这也能很好地解释了现代道德教育效用低迷的原因。在外来文化的负面影响下,人滋长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败的思想,严重地冲击了道德教育所倡导的主导价值观。然而这些思想是人们以道德教育内容的效用为标准,根据自己的判断而选择的价值取向。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人地渴望、需要诚信,诚实守信这样的品质就显得很宝贵了,近年来我国在大力地宣传诚信,取得的效果很好。笔者认为,要达到道德教育的应有效用并且效用最大化,就必须让道德教育内容和方式随时代发展,走人性化的道路,引发人们的欲望,满足人们的道德需要,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实施影响,促成转化是德育的中心环节

实施影响,促成转化,实质上是帮助、引导受教育者实行“内化”和“外化”的过程。合理、科学的道德教育内容必须通过宣传教育使受教育者认识并不断地深化认识,上升为自身的一种意识,这就是“内化”;受教育者真心实意地接受这些道德规范,进而在日常的生活、行为中自觉地遵守这些道德规范,这就是“外化”。道德教育工作者必须在确定合理、科学的道德教育内容的同时努力地帮助、引导受教育者实行“内化”和“外化”,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道德教育的效用,实现道德教育的真正目标。

[1]唐君毅.道德自我之建立[M].桂林:广西书范大学出版社,2005:2.

[2]檀传宝.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6.

[3]赵飞.高校思想理论教育有效性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

G641

A

1673-1999(2012)02-0171-02

李智锋(1982-),男,广东人,广东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广东肇庆526061)教师。

2011-10-31

猜你喜欢
边际受教育者效用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小学美术课堂板书的四种效用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超可加对策的边际等分集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追求骑行训练的边际收益
社会治理的边际成本分析
纳米硫酸钡及其对聚合物的改性效用
几种常见叶面肥在大蒜田效用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