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艳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新桥卫生院 273407)
基层医院儿科呼吸道管理策略
刘 艳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新桥卫生院 273407)
目的探讨和总结612例基层医院住院患呼吸道护理管理的特点和体会。方法对612例住院患儿进行回顾性总结、观察、分析,以增加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减少交叉感染。结果住院患儿治愈出院608例,转院3例,自动出院1例,平均住院5.6天。本组患儿原发呼吸道感染加重3例,口腔真菌感染1例,经治疗全部治愈。结论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细致周到的护理,洁净、湿润、清新的空气环境,以及对患儿细致入微的病情观察,才是治疗成功关键。
基层医院;儿科;呼吸道;护理
住院患儿呼吸道管理至关重要,是住院患儿成功治愈的关键。我科自2011年7月~2012年6月收治612例住院患儿。我们根据不同患儿疾病特点,采取不同的呼吸道管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612例中男315例,女297例。年龄1天~12岁,平均13.8月。住院0.5~15天,平均5.6天。疾病类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45,毛细支气管炎106例,腹泻病95例,肺炎83例,急性喉炎55例,新生儿疾病40例,小儿惊厥34例,病毒脑炎26例,超高热15例,败血症6例,有机磷中毒4例,药物中毒2例,一氧化碳中毒1例。本组病例中鼻导管吸氧138例,吸痰护理65例,面罩吸氧44例。
1.2 方法与措施 根据患儿不同疾病的特点,主要采取如下相应的呼吸道护理管理措施。
1.2.1 吸入气的净化 包括(1)病房空气净化措施,做到定期通风换气,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擦地,并用紫外线照射2次,每次30分钟;(2)护理人员进入病房操作时戴口罩、帽子,接触患儿前认真洗手,医护人员患感染性疾病时严禁护理患儿或接触医疗护理用品,患感染性疾病患儿家长谢绝探视和看护;(3)及时更换及消毒吸痰及吸氧装置,氧气湿化瓶内的水,每日更换一次;(4)严格无菌操作:特别是吸痰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使用一次性吸痰管和手套。
1.2.2 吸入气的湿化 包括(1)根据气候和季节调节室内空气湿度,保持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在50%左右,采用超声湿化、放置水盆等措施;(2)气泡式湿化:本组中鼻导管和面罩氧气吸入的患儿全部采用气泡式湿化,气候干燥时可选用具有金属筛孔特殊装置的湿化瓶,形成较多密集的小气泡,可增大氧与水的接触面积,提高湿化效果;
1.2.3 辅助咳嗽 部分病重患儿咳嗽无力时采用胸腹按压法辅助排痰,方法如下:令患儿仰卧或半侧卧,操作者一手置于其一侧胸廓乳头上方,另一手放于同侧上腹部,患儿呼气时操作者用双腕及前臂力量同时挤压其胸腹部,胸前手掌用力压向后下方,改变胸廓前后径及横径;腹部手掌用力向上推,借挤压内脏与横膈改变胸腔纵径,此时加大、增速的呼气气流除能克服肺部阻力外,尚可改变支气管的方向与容积,使分泌物松动,易于脱落排出。按压胸腹时用力宜缓慢均匀,以防将患儿内脏压伤。如操作正确有效,气流通过气管导管可发出特殊的“哈”音,并可感觉有强大气流自导管喷出,恰如一次咳嗽。辅助咳嗽一般在空腹时进行,数次挤压之后,再用导管吸痰。
1.2.4 震动、拍背疗法 我们在本组病例中咳嗽伴痰多、咳嗽无力患儿以及吸痰前都采用此法。震动的方法是:操作者将食指及中指垂直放于患儿需震动的部位,指、腕、掌略屈曲,手臂伸直,利用肱二头肌与三头肌的最大对抗收缩,产生每秒15~25次的震动。震动可通过手指传到患儿胸、肺部,以减小分泌物黏附力,在呼气相进行,效果较好,震动方向应与胸廓表面垂直。一般每两次呼吸做一次震动。拍背时操作者手背屈曲,四指并拢,用空掌心叩击(小婴儿可用中、食指夹持一拍背器叩击),并由下向上、由周围向肺门拍打,以震动附着于管壁的痰液,使其从周边细支气管向中心移动,以便于吸出,拍背时注意用力适中。
1.2.5 体位引流 炎症局限在段、叶患儿可采用此法。根据炎症发生的部位采取相应的体位引流。引流时,令患儿卧向健侧,胸部略向下倾斜,同时配合震动、拍背以及胸腹按压疗法以利排出分泌物,继之进行导管吸痰。体位引流宜在喂奶后1.5小时进行,以减少返流误吸,并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注意经常变换体位,利于呼吸道分泌物引流。部分心衰和呼衰患儿应采取半卧位,小儿取15°~30°斜坡卧位,一使横隔下降,胸腔容积增大,有利于呼吸和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1.2.6 呼吸道湿化、解痉、抗炎相结合 适合气道痉挛合并感染的患儿,我们通常应用以高压气体为动力的喷射式雾化器,最好在给氧同时应用,也可用氧驱雾化,用药主要是生理盐水加布地奈得、沙丁安醇、异丙托溴胺和氨溴索等,还可以加用抗感染药物,做到扩张支气管、抗炎、抗感染、祛痰等。
1.2.7 气管吸痰 咳嗽无力、痰液粘稠量多患儿都要及时进行气管吸痰。若患儿咳嗽无力或分泌物量多、黏稠,则应进行雾化、翻身拍背吸痰。深度以吸痰管不能继续顺利进入为宜,之后将吸痰管慢慢转动退出,当听到吸痰声响时,再将吸管上下移动2~3次,以便将痰液彻底吸净。吸引负压以13.3~26.6kPa为宜。负压过高易损伤气管黏膜而导致出血,还可因肺泡内气体过度吸出而引起严重缺氧及肺不张,一次吸痰过程最好不超过10~15秒,一般应由两人合作,吸痰操作应准确、迅速、无菌并无损伤。吸痰管要软硬适度,过硬易损坏黏膜,过软则影响插入深度,难以吸出积聚的分泌物。吸痰管除有端孔外,还应有2个侧孔,以防止分泌物堵塞。根据患儿呼吸情况和听诊特点,决定吸痰次数。
612 例住院患儿治愈出院608例,转院3例,自动出院1例,平均住院5.6天。转院3例中1例为先心病合并肺炎心衰加重转院,1例有机磷中毒并多脏器衰竭、1例重症脑炎转院。本组住院患儿原发呼吸道感染加重3例,口腔感染真菌感染1例,经治疗全部治愈。
3.1 基层医院住院患儿相对病情较轻,但呼吸道管理不容忽视,事关患儿较快康复的关键。由于小儿呼吸系统的解剖特点,呼吸系统感染时容易使病情加重和泛化,易致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出现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出现呼吸衰竭,其他系统疾病也非常容易累及呼吸系统,使病情复杂化,增加患儿痛苦,甚至危及患儿生命。
3.2 患儿呼吸道的护理管理的目地一是促进原发病的恢复,二是预防院内感染。原发呼吸道感染在我们基层医院患儿多为社区感染,病原菌并不复杂,重点是预防院内感染。部分住院患儿存在机体免疫功能受损或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原因,易致内、外源性感染。外源性呼吸系统感染相当部分是医源性的,通过医护人员手和口鼻及污染的医疗器械或损伤性操作所致,也可由医院或病房内环境的致病菌侵入机体所致。院内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已成为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目前病菌耐药率在不断上升,如铜绿假单胞菌2004年上海地区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已达21.2% ~23.8%,广州 22.4%,而全国资料则达25%[1],快到了无药可用的地步,预防耐药菌的产生和院内感染要从基层医院做起。解决的唯一方法就是预防。避免乱用抗生素和科学的呼吸道护理。我们对住院患儿患儿采取了以上综合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效果,其核心就是规范的操作和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要有一个洁净、湿润、清新的空气环境,以及对患儿细致入微的病情观察,及时湿化、雾化气道、翻身、拍背、引流、吸痰,一丝不苟,才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1]陆权.儿科危重院内呼吸道感染和抗生素使用策略[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7,1(l):62.
R473.72
B [学科分类代码]320.7110
2012-07-12
1001—814X(2012)04—003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