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完善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机制的思考

2012-08-15 00:45
大连大学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管理机制教学质量环节

李 辉

(大连外国语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44)

关于完善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机制的思考

李 辉

(大连外国语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44)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管理机制中普遍存在着偏重监管、忽视激励、重视课堂教学监管,忽视社会环节监管以及监控过程不完整等问题,本文在对现有教学质量管理机制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管理机制的指导思想、解决策略及具体做法。

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机制

教育质量是教育发展永恒的主题,尤其是在不断扩招,实施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模式以来,发展规模与确保质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引发社会的关注。面对堪忧的人才培养质量,教育管理者应该警醒,要在厘清教学管理机制中利弊的基础上,完善教学管理机制,以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

1 教学质量是高校赖以生存的根基

高等学校的办学质量,最终体现为学校所培养的人才的质量。而对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评价,最有发言权的是社会,是用人单位。培养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高质量的人才是办学的根本。因此,在高校所有工作中,提高教学质量是重中之重。

提高教学质量主要指高等学校在现有教育资源、办学条件下,在提高教育对象掌握知识水平的同时,加大对教育对象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高的力度,使其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在世界经济形势严峻,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越发显现。高校能否完成自己社会功能,发挥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既关系到国家、社会的命运,也关系到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高校应不断审时度势,努力使自己的办学方向、专业设置等与经济社会发展接轨,做到产学研一体化,以完成为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人类进步培养生力军的重任。

高校扩招,加快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步伐,但高校社会功能的实现,依靠的不是学校的规模、学生的数量,而是教学质量的高低和培养的人对社会的贡献程度。

在当前形势下,最能体现高校教学质量的是专业特色,它是满足社会需求的基础。因此,高校应不断强化专业建设,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做到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相一致。创办适应社会发展、具有特色的专业,也是高校自身求生存、谋发展的需要。只有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不断探索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获得良好的社会评价与认可,才能获得梧桐引凤的效果,成为学子们趋之若鹜的目标。

2 对现有教学质量管理机制的反思

2.1 偏重监管,忽视激励机制

现有的教学质量管理机制大多条框多、限制严、管得死,压得重,而缺少精神、经济激励方面的人文关怀。教师除了正常的教学、科研工作外,还要受繁杂的、无尽的、形式主义的表格等所累。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不断,各种总结接二连三,无计划、临时性分配的任务很多,这些教师都不得不做。形式主义的监管占据了教师的时间,分散了教师的精力,更重要的是涣散了教师的敬业精神。一些教师已不把心思用在教学上、用在学生身上。目前,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机制多偏重监管而忽视激励,各环节的监管规定细如蛛丝,而鲜有鼓励、奖励、表彰等激励措施。须知高校教学质量管理并非执法机关的监控,应该恩威并重,或者说“恩”应重于“威”。只有监管与激励并重的管理,才能唤起教师的良知,激发教师的斗志与创新精神,使教学质量得到根本保证。

2.2 院、系的监管流于形式

高校的院、系、教研室是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本应是教学管理的主体,然而,在现有监控模式下,院、系、教研室被弱化成了附属与陪衬。院、系、教研室一无权,二无钱,往往只是疲于应付繁琐的日常事务,不能自主地进行教学质量监管,对上级管理部门监控的反馈信息也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比如,一些高校制定了院、系教学督导、教师间听课等制度,但这些制度往往名存实亡,流于形式。督导者听课蜻蜓点水,做好好先生,评价说好不说坏;教师间互相听课往往实际不去听,只是互相在听课记录表上签字而已。对这些现象,大家彼此心照不宣,上级教学管理部门也缺乏必要的检查措施,只注意形式,不计效果。这种教学主体在教学管理上的缺位,使得教学质量管理机制形式化、空洞化,难以发挥监控与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2.3 只重视课堂教学,忽视其他环节和社会的监

现有的教学质量管理机制往往只重视课堂尤其是理论课的教学,教学内容的进行与考核大多集中于理论知识点,而对课程的质量缺乏切实可行的监控手段与评价方法[1],对实践环节监控尤其不足,学校和院系对学生社会实践环节重视不够,甚至敷衍了事,弄虚作假。

一些高校受利益驱动或单纯追求升格、上档次,忽视市场和社会的需求,忽视用人单位的意见反馈,更不顾及毕业生的意见反馈,在不断扩充非己所长的新专业的同时,还不问需求不断对已有专业进行不负责任的扩招,结果造成了恶性循环,扩招的学生越多,就业压力就越大,就业率越来越低。学校为了维持虚假的繁荣,保住自己的地位,往往谎报、高报就业率数据。这种做法之所以出现并行得通,与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机制中社会监控缺失有着直接关系。

2.4 质保标准不够科学,主观性强

很多高校的教学质量管理机制是为应付高校教学质量评估的需要而制定的,质保标准不够科学,不能与时俱进,评价随意性大,较多掺杂了人为因素,定量分析不足,定性结论过多。常常是在发生问题时,往往根据一、两节课、一、两个细节来评价一个教师的好坏、称职与否,而不能够根据日常的一贯表现综合对教师进行评价。

高校在制定有关教学质量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时,往往都是自上而下,即以领导、管理者为主制订,而缺少征求一线教师意见或建议的环节。这样制定出的规章、制度主观色彩浓厚,有些条款与教学实际相脱节,缺乏操作性;还有前面已经提及的,这种规章、制度缺少人文关怀,监管成分有余,激励因素不足,使得教师的积极性严重受挫,提高教学质量管理的效果自然就很难达到。

2.5 对监控结果后续处理不当

教学质量管理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至少包括①规章、制度的制定;②规章、制度的实施;③实施中问题的发现;④对发现问题的处理等环节。这些环节中任何环节的缺失都会影响管理的质量、效果。比如,目前许多高校都在开展学生的评教工作,一般做法是由教务管理部门汇总学生的评教结果,通过秘密、不公开的方式将网上评教的名次送达教师本人。教师只知道自己的名次,而不知道别人的情况;并且这个名次根本就不与评聘职称、评选先进挂钩,不与学校的奖金或津贴挂钩。这种教学质量管理机制中重要环节的缺失,不仅使得行之有效做法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反倒使教师的心理受到损伤,先进者没能从评教中受益,失去积极性;后进者没在评教中受损,没有激发出迎头赶上的动力。于是,上课好坏都一样,排名前后都一样,从前以后都一样渐成风气,评教结果适得其反。

3 完善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机制的措施

3.1 强化高校社会功能意识,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为给社会持续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高校应按照2011年12月5日《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精神,健全教学质量标准,强化教学质量观念,营造良好的质量文化氛围。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使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通过引导、激励等机制,树立起以质量求生存、谋发展的核心价值思想,作为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永恒主题常抓不懈。

为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高校应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而对毕业生质量进行持续的监控和积极收集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则是促进校内教学质量水平提高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毕业生中进行问卷调查的做法可以避免在校时某些因素的干扰,学生在脱离学校后,在没有任何后顾之忧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对学校的培养方案、课程大纲、教师的教学方法、自己最受益的课程、受益的证书种类等等都可以直言不讳,这些可爱的毕业生出于对母校的热爱和对学弟、学妹的关爱,其评价更为公正、客观,其建议更具有真实性、可靠性。2010年10月大连外国语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专业的教师就是以2007届到2010届四届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在进行网上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获取的客观、真实、有针对性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在向领导汇报相关内容并征得同意后,及时对2011版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调整和补充,问卷也为学校领导决策和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所以,重视和毕业生的联系,重视和用人单位的联络、沟通,学校真得有领导去抓,有热心教师去做,并重视他们的意见或建议,因为学生永远是学校的资源。在校期间,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教师要为人师表,精心教学,并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这样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学生离校后,学校跟踪、收集毕业生反馈的信息,又最终为在校生服务。如此持续,就会使人才培养模式日趋完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不断提高,学校的声誉会越来越好,办学效益才会显现出来。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高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

3.2 兼顾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并重

长期以来,在我国高校中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校内教学、轻实践教学等问题。

课堂教学是高校教学的基本形式,应作为教学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但课堂教学并非是高校教学的唯一形式,因此不能只对课堂教学的质量进行监控,还必须对诸如备课、实验、实践环节等做出相应的工作规范与考核标准,以便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效果进行比较全面的考核[2]。

由于教学过程中实践环节薄弱,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组织、运用、创新知识的能力,因此,高校管理者、教师应该认识到,作为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并非可有可无,而是非有不可,缺少这一环节,教学过程便不完整。较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同等重要,或者说更为重要。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看,理论必须经过实践的验证,没经过检验的理论便不能说其是有用的理论。从教学管理角度看,课堂教学、理论教学质量监控只是教学质量监控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必须建立包括实践教学环节在内的全方位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才能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

3.3 重视教师间互补,实行多层次、多环节监控

院、系、教研室处于教学管理的第一线,其教学质量管理既是基础也是关键。因为它既要承担着一线教学任务,又肩负着各种教学管理职能,是学校、职能部门和一线教师的纽带和桥梁。因此学校应建立完善的校、院、系(教研室)三级教学质量管理机制,力求对规章制度、评估考核项目及指标的设计科学、合理,同时要有一支专、兼职的教学质量管理队伍,对涉及教育质量的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监控与评估。

基于以人为本的角度考虑,教师之间应改变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应该更多地考虑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和传帮带作用。在院、系、教研室内部让新、老教师结成对子,实行一对一的传帮带。为调动老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保证传帮带的效果,可给老教师计一定的工作量。有条件的院校可以邀请兄弟院校的同行参与督导与传帮带,最大限度发挥同行间的互补作用。这样有助于多角度分析、评价教学效果,总结出教学中的好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解决,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为了实现院、系、教研室教学管理的主体地位,除应给其较大的的教学权限外,还应给其一定的人权、财权。

3.4 监管与激励并重,强化教学激励的政策导向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监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办学质量。因而确立教学质量管理机制应当是恩威并重,以人为本。在提高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提高教学质量,实质上是教师授课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或者说是以教师教的质量的提高影响、促进学生学的质量的提高。要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必须最大限度调动教师与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而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绝不是仅靠管、压便可挖掘出来的。监控措施规范的是教师、学生的行动、行为,激励机制作用的是教师、学生的思想、感情,二者不可或缺。因此,我们要认真反思过去教学质量管理中问题,改变重监管、轻激励的做法,坚持监管与激励并举,加大教学质量管理中的激励因素。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调动教者与学者的积极性,从思想上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目前一些学校现有的激励机制往往只是注重科研激励,而没有教学激励机制。科研分值有丰厚的奖金,并且直接关系到职称评定,而教学水平再高、效果再好都与奖金无关,都与评优评先评职无直接关系。因此,高校要强化政策导向,应改变长期以来只重科研、轻教学的现状,真正重视教学工作、重视教学质量的提高,出台与教学质量相关的激励机制,把教学效果与评优评先评职联系起来。对评教的结果可采取“前升后降”、末位淘汰等制度,造成良性竞争环境,改变先进不香,后进不臭的现状。

总之,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关键环节。高校只有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教学质量管理方面不断探求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才会获得持久的生命力,才能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科学的发展。

[1] 张中华. 由监控机制转向激励机制:提升高校教学质量的根本[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0, 23: 7.

[2] 陈建湘, 谢再莲. 试论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主体体系、内容体系和运行机制的构建[J]. 教育与职业, 2004, 15: 47.

Study on How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Teaching Quality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LIHui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Dalian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 Dalian 116044, China)

At present, some problems exist in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teaching quality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For example, they are heavily supervision oriented and focusing on the supervis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ignoring incentives and the supervision of social segment, lack of the supervision for complete process and so on. Based on reflecting the present management system of teaching quality, 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guidelines, strategies and specific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teaching quality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universities; the management system; teaching quality

G642

A

1008-2395(2012)03-0124-04

2012-02-27

大连外国语学院2010年教改立项(2010206)。

李辉(1964-),女,教授,研究方向:国际经济学。

猜你喜欢
管理机制教学质量环节
试论工程造价管理机制的完善与创新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关于软科学质量管理机制的问题探讨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工电道岔结合部联合管理机制的探讨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