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符号与写作

2012-08-15 00:42刘玉萍
文教资料 2012年34期
关键词:标点标点符号语法

刘玉萍

(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江苏 南京 210037)

写作的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基础的字、词、句之外,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样的一串文字,由于断句、标点不同,意思、性质就可能完全不同。

学生写作中的标点符号问题,是个令人头痛的问题。这个问题不仅普遍存在,而且长期得不到解决。突出表现在:一是使用不正确,分为不该用标点的地方用了、应该用标点的地方没有用和该用这种标点却用了那种三种情况;二是书写不规范,分为书写样式和书写位置不规范两种情况。

笔者所执教的班级,有两个学生的标点最“出格”。其中一位是几乎不用标点,另一位是“一逗到底”(用的还是小黑点)。为此,笔者曾在班里做过一个标点小测验:

某人去朋友家做客,正好天下雨了,客人就写了十个字:“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主人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把这10个字的标点改了改,变成了:“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这等于无声的逐客令了。然而,客人不甘心淋着雨回去,于是又把标点改了一下,“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主人没有办法,只好让他留了下来。

为上文三处“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标点断句,学生能标出一处的将近97%,标出两处的仅有30%,会三种标法的不足10%。私下探访得知,他们大多数人对标点不重视,个别学生是不熟悉用法。

其实巧用标点改变现状的例子俯拾皆是,印象深刻的是周总理的机智应对。

国共两党在南京谈判时,仅几个回合,周恩来同志就把国民党方面的谬论驳得体无完肤。他们恼羞成怒,出言不逊,恶语伤人,说什么同共产党论战是“对牛弹琴”。周恩来同志听后,淡淡一笑,随即慢条斯理地说:“对!牛弹琴!”

所以,叶圣陶说:“标点很要紧。一个人标点不大会用,说明他语言不够清楚。”郭沫若也说:“标点好象一个人的五官,不能因为它不是字,就看得无足轻重。标点错了,意义也就错了。”这些金玉良言,道出了标点之与写作是何等重要啊!一个没有五官的人,想起来是可怕的;一篇没有标点的文字,难道不同样可怕吗?

标点符号就是标示思想,摆正词和词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句子易懂,声调准确。标点符号好比音符,牢固地缚住文章,不让其撒落。

我国的古书,是没有标点符号的。现在所见到的古文中的标点,是后人依据文意而添加的,因此常产生歧义与误解。历史上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夔一足”便是一例。《韩非子·外储说左下第三十二·说二》记载: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不同的古文,对"夔一足"的本义的解释虽然有所不同,但是孔子都否定夔只有一只脚这个被误解的事实。

吕叔湘、朱德熙在《语法修辞讲话》中指出:“我们必须首先有一个认识:标点符号是文字里面的有机的部分,不是外面加上去的。它跟旧式的句读号不同,不仅仅是怕读者读不断,给它指点指点的。每一个标点符号有一个独特的作用,说它们是另一种形式的虚字,也不为过分。应该把它们和‘和’‘呢’‘吗’同样看待,用与不用,用在哪里,都值得斟酌一番。”

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是一些人所说的细枝末节的小问题,而是有相当难度的复杂问题。林穗芳先生著2000年出版的《标点符号学习与应用》一书前言中说:“据90年代初以来多次进行的全国性书报编校质量检查结果,出版物上的标点符号差错率远远高于错别字或其他任何一类差错。”该书责任编辑人民出版社王一禾先生在评介该书时用了 “符号小,学问大”的标题,这些事实说明标点符号决非小事,而是一门大学问,一个大难题。鲁迅先生就特别重视标点符号的使用。

1919年4月,鲁迅写完了小说《药》后,生怕标点有误,特别写信给他的好友语言学家钱玄同请他加以“鉴定”。同年同月,鲁迅的小说《孔乙己》问世了,在发表之前,他修改文字与标点共有五十处,改正的标点有十处,占总修改量的五分之一。他曾经考虑过“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用什么标点的问题,起初用“?”后来又改为“!”改变的依据是:孔乙己欠的帐已经记录在粉板上了,一看了然,何须掌柜劳神过问呢?把问号改为感叹号,还说明了掌柜的心肠是何等的冷酷无情。

但在现代生活中,大量使用电脑、电话和长时间看电视,学生书面写作的机会相对少了,造成了许多学生的书面表达水平有所下降。工具的发达往往在弱化人的相应能力,长久下去,就会影响到民族的创新能力的提高。互联网上俯拾皆是的标点符号的错误用法,也给学生树立了一个坏的榜样。

标点符号问题,概括地说,是书面语言问题;具体地说,表层是使用技巧和习惯问题,中层是语法问题,深层是逻辑问题。关于表层问题,就是没有掌握好标点符号的用法,也没有养成习惯,简单地说就用法不明。关于中层问题,就是语法不明。关于深层问题,就是逻辑不清,意义不明。标点符号不仅表明词与词、句子和句子之间的关系是否清楚,也表明关于事物的概念和判断、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是否清楚。这就是思维问题。思维不清晰,表达也不会清晰。离开了逻辑说表达也是说不清的,同样离开句子和表达说标点符号使用是说不清的。句子有问题,标点很难用对,即使用对了也没有意义,因为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学生写作会有用语不当,也会用标点不当。这样的深层次问题当然不能及时解决。在一个人思维不成熟或水平较低的时候,认识事物要反复进行,即使思维比较成熟的成年人,也要有个过程,思维反复进行才能清晰。由于学生的思维水平比较低,他们对世界和自身对世界的感觉与态度的把握还不准确和清晰,对语言的把握也不成熟,就很难表达准确。

标点符号问题本身不简单,就不可能单独解决,也不可能很快解决,而是在解决思维逻辑和语法问题的同时,通过写作练习掌握技巧,养成良好习惯。它是问题的标,不是问题的本。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标本兼治,提高语言的修养。

首先,社会要加强网络语言的规范,包括标点符号的规范。学校、家长也要积极发挥对青少年网络知识的指导与监督作用,让他们有语言运用方面的是非观念。

其次,从学校教育教学来说,要让学生学习必要的逻辑知识,提高思维水平。中学的语文知识体系关于逻辑方面多不涉及,这是一个缺陷,语文教学内容应增加逻辑知识。同时,还要进行思维训练,提高思维水平。

第三,让学生学好语法,学习标点符号知识,多加练习,养成好习惯。要像学习文字、语法、逻辑、修辞一样学习标点符号。下功夫学习并坚持练习使用,引导学生研读一些典范的文章,细到研究标点符号的使用;像古人一样,多做点标点的练习,按要求用写,养成好习惯。

第四,学好写作,提高写作水平。目前,学生在学习写作时,有效的训练量不够,要科学增加写作训练量;同时,重视文章修改,包括标点符号的修改。

总之,不论是为了语言规范化,还是单纯的应试考试的需要,对标点符号的研究运用都不能忽视。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社会、学校和家庭要逐步营造重视学习母语的氛围,创造更多的语言阅读和写作的条件和机会,让汉语的表情达意更准确更动人。

[1]林穗芳.标点符号学习与应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张觉.韩非子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3]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标点标点符号语法
标点可有可无吗
《辽史》标点辨误四则
小小标点真厉害
我们班的“标点符号”
跟踪导练(二)4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标点符号争吵记
标点符号的争论
有趣的标点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