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莹
(南京理工大学 电光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4)
新形势下如何改进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
郑莹
(南京理工大学 电光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4)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发展,给当代研究生群体的价值观念带来了不小的冲击。研究生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一方面比本科生更成熟和理性,更能适应学校教育和环境。另一方面今天的研究生,又显得稚嫩和不够成熟。对当前形势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通过转变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有针对性地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已成为当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点。
高校研究生 思想教育工作 改进方法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高层次教育,承担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引领现代科技文化发展方向和推进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使命。要培养出具备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且具有良好个人修养、身心健康、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必须加强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根据研究生群体的特点,积极主动地探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机制和新方法,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于解决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突出矛盾,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管理对象的复杂性。
由于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群体构成相对比较复杂。他们在社会经验、人生经历和年龄等许多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别,这种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入学生源的不同,研究生新生中既有应届考生又有往届考生,既有同专业考生又有跨专业考生,同样研究生的种类还包括博士研究生、硕博连读研究生、工学硕士、工程硕士等。其二,同一届研究生年龄上的不同,他们既有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又有已经成家立业的中青年。其三,入学动机的不同,有的是为了自身的继续提高与深造,也有为了改变原有环境,为重新就业准备的。其四,学制的不同,有两年、两年半、三年的硕士之分,对于博士则因其弹性学业的选择性更加多样。此外,部分研究生在校期间还要面对出国、婚恋、家庭等诸多学业之外的切身问题,以上现象都增加了研究生管理的难度。
研究生的学习也有着各自的特点。他们根据各自不同的专业和研究方向,独立进行选课,课程的不同,特别是进入课题研究阶段后,更是以课题为中心进行独立的研究和实践,生活场所较为分散,调研出差流动性较大。
这种以个人为单位的分散性和独立性的学习特征,使得即使是同一班级、同一宿舍的同学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都较为困难,也难以有相同的生活和学习节奏。因此,研究生往往自我意识比较明显,而集体和组织方面的意识和观念比较淡薄,对各种活动很少参与,班级合作意识较弱。
2.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机构的不健全。
目前各校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方式大多数由专门的研究生辅导员对研究生群体进行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同时每一位研究生还有专门的研究生导师对其专业知识和科研进行指导[1]。这种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使得不同导师的学生之间的交流较少,同时由于大部分院校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够重视,导致教育管理的体系不健全,漏洞较多,甚至部分院校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门未设立专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人员。有的即使有,大多也形同虚设,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导师对研究生指导多数限于专业及科研指导,基本上不存在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种导师只负责专业科研指导,辅导员负责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事务管理的模式,使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导师和研究生辅导员工作职责不同而分离,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分离,不能融合,从而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3.在思想教育方面研究生导师的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研究生的思想素质,取决于多方面因素,但高校中的研究生导师制度使得导师对研究生的各种影响最为直接有效。研究生在校期间,导师是其最敬重、最信赖的人,不仅是他们学术上的引路人,更是他们行为的楷模。虽然导师是对研究生的学业和思想产生最大影响的人,但相关的国家文件中比较强调导师对研究生的业务培养责任,对研究生导师的育人目标没有明确责任[2]。同时研究生的不断扩招,高校师资远滞后于扩招,导致同一个导师要带十几位研究生,往往因为自己有科研任务或社会公职,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心有余而力不足。
4.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不够新颖。
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应适应时代的发展,同时也要结合知识经济的特征,注重对研究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应注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观;传统的讲授性的思想教育,对于研究生来说,不仅会使学生难以接受,还会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目前大多数高校均为研究生开设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如《自然辩证法概论》、《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等,但这些课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教材内容过时,不适合当今研究生的具体情况。第二,授课内容多以理论为主,并未能结合研究生的具体环境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第三,研究生们自身的认识不够充分,很多学生是为了修学分才上课。
1.健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构,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的建设。
健全研究生教育管理机构,是做好一切工作的组织保证。健全研究生教育管理机构就需要学校、学院各级党委从思想上重视研究生的思想教育管理工作,通过配备专、兼职相结合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管理队伍的建设。不仅要在理论上加强对专兼职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同时还要采用一定的奖惩措施,加强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如兼职人员可以结合专业特点,从专业课青年教师中选取,将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其工作中,对其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考核,这样能够对研究生进行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确保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研究生日常的专业、学习及生活相结合。
2.以培养机制改革为契机,发挥导师的核心作用。
培养机制改革主要是指导师负责制、导师资助制。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责任人,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导师的人品、学识、道德对研究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3]。这表明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导师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就要求学校首先要做好导师的遴选工作。导师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所以应选择思想素质高、业务水平强的人担任。其次,研究生辅导员应该加强与导师之间的联系。因为对于导师来说工作重点并不是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研究生辅导员经常与导师联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才有利于辅导员把握时机,做好研究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最后,如果可以将研究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加入到对导师的考评体系中,则可以对导师进行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起到推动作用。
3.加强党的建设,搭建研究生自主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
目前,研究生中党员的比例很高,很多支部的党员人数都能达到50%以上,因而研究生党员素质的高低将很大程度地决定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我们可以利用研究生党员作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加强研究生党员的素质,不仅仅要加强党员入党程序的规范,加强党支部的建设,还要通过探索研究生党员教育的长效机制与党支部活动的有效开展来发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4.以班级、研究生社团、网络等为载体,丰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对其进行社会主义理论和道德价值观教育,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遵守社会基本道德规范,还要对其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意识教育,使其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建设祖国,报效祖国。
(1)我们要加大研究生校园科技文化活动的开展力度,增强研究生的班级意识,使研究生能够参与班级的建设和成长,明确自己作为班级一员的主人翁意识。同样研究生会和研究生社团在推进素质教育方面同样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我们要借助这类平台实现对研究生骨干队伍的教育和培养。首先,要重视道德教育,通过各种活动,加强研究生的严谨的学术学风的培养,强化研究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机制。其次,还要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创造各种条件和机会激发研究生的探索和学习的兴趣,使其能在宽松活跃的学术气氛中形成自我剖析、独立思维、敢于创新的能力。最后,还要在各种活动中培养研究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使其在研究中吸收来自各方的不同见解。
(2)学校还可以根据研究生科研学习场所在教研室的这种特殊性,通过搭建网络教育平台,构建新时期研究生网络教育的信息交流平台。可通过利用辅导员博客、教育论坛、班级群的建立等方式搭建网络思想教育主阵地,使广大德育工作者主动掌握网络文化及其技术。了解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在网上和学生展开即时讨论,帮助研究生达到明辨是非、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的目的。
(3)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和研究生导师要充分认识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利用各种渠道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还要建立研究生心理健康咨询机构和干预机制,通过建设和完善心理咨询中心,开设与研究生有关的心理课程,完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发挥“思想育人”的优势,做好研究生“心理育人”工作。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教育资源制约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既然大众化是“高等教育活动发生变化的预警信号”,那么我们在接受高等教育适应社会需求产生变化的同时应坚持精英教育。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重心所在,大众化背景的研究生教育,不能因为数量的增长而抹杀其精英教育的特点。在当今的新形势下,我们要在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上狠下功夫,依靠提高研究生的综合质量水平来确保精英教育,实现我国的长远发展。
[1]董文强,张雪霞.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2).
[2]王娟,吴春梅.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评述[J].高校论坛,2008,(2):85-87.
[3]苏宝利等.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J].高教探索,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