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图示理论的视角看《围城》翻译中的创造与背叛

2012-08-15 00:44高媛媛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源语围城译者

高媛媛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 基础理论部,湖北 武汉 430081)

一、《围城》及其英译本

《围城》作为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被称作为20世纪40年代的“新儒林外史”。小说中的语言时而诙谐幽默,时而深刻机智,发人深省。正如小说英文版前言中所言,该小说是一部呈现具有时代气息的不同人群特点的“行为喜剧”(Comedy of manners),是一部精确刻画人物、揭示人性特点的“讽刺”小说。作者用形象的幽默、敏锐的观察力、诙谐生动的语言、高超的叙事技巧塑造出一批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更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一部涉及中西方的文学、哲学、逻辑、习俗、法律、教育体制等的“学者型小说”。

钱钟书先生曾说过:“(翻译要)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不能因语言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作的风味。”对于这样一部文化意蕴丰富,深刻反映中西文化特色,又充满诸多“文字游戏”的文学名著,翻译时如何“存形留神”、而不“生硬牵强”,圆满地将原著对原文读者传达的审美体验和文化影响力通过译文传达给译文读者,就不能不考虑译文读者的感受和体验,将中国文化中所特有的文化情趣和意象处理加工,变成译文读者能力所及的领悟和接受的内容。《围城》英译本由美国作家兼翻译家珍-凯利(Jeanne Kelly)初译,茅国权先生(Nathan K.Mac)润色、校正,该译本广受中西方文学界好评,西方评论界称该小说才智横溢,艺术技巧上成熟老练,引人人胜,由此可见《围城》英译本的英文的规范严谨毋容置疑。笔者在对比分析原著和译文的基础上,发现译者为了使译文更流畅和便于理解,在翻译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译者的创造性,传神地重现了原著的精髓。因此,研究《围城》英译本中运用的翻译技巧,对文学翻译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指导作用。

二、图示理论

(一)图示理论简介

图示理论(schema theory)是认知心理学家用来解释心理过程的一种理论。心理学家康德(Kant)于1781年提出了图示的概念,他认为图示是连接概念和感知对象的纽带,概念只有同人们已有的知识发生联系时才具有意义。随后英国心理学家巴特利特(Bartlett)在《记忆》一书中指出,“图示是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或对过去经验的积极组织。”

20世纪70年代,才由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梅哈特(D.E.Rumelhart)把图示理论发展成为一种系统完整的理论。该理论指出:任何语言材料,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本身毫无意义,它只指导听者或读者如何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恢复或构成意义,即人们在理解新事物时,需要将新事物与已知的概念、过去的经历,即背景知识联系起来。对新事物的理解取决于与头脑中已经存在的图示是否相吻合,如果不吻合,我们就无法理解输入的新信息。

图示可分为三种类型:语言图示、内容图示和形式图示。语言图示是指读者对原文语言的掌握程度,如词汇和语法知识,等等。内容图示也称主题图示,指读者对文章主题和内容范畴的了解程度,包括相关的文化内涵、风俗习惯、地理知识、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知识。形式图示是指读者对文章体裁、逻辑结构以及修辞方面的了解程度。

(二)图示理论在翻译过程中的运用

众所周知,翻译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原文的理解与译文的表达。理解的关键是要对源语言进行正确的解码,而表达的关键是用目的语言对源语言表达的信息进行恰到好处的编码。也就是说,翻译活动本身就是译者对源语言进行解码,同时又用目的语进行编码的过程。

1.图示与理解

理解是翻译的前提和基础,翻译首先要正确地理解原文。对原文而言,译者首先是一名读者,他要对原文进行解读,而此处的解读不同于一般性的阅读,一般性的阅读要求不高,只求读懂大意即可,但对译者来说,必须透彻地理解原文。根据图示理论,阅读理解首先是输入一定的信息,然后在大脑中寻找能够说明这些信息的图示,当足以说明这些信息的图示被找到以后,理解就产生了。可见,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对越熟悉的话题就越容易理解,这是因为读者很容易地就激活了相关图示。因此,在翻译的理解阶段,译者必须充分利用原文所提供的信息,积极激发大脑中已存在的与原文相关的图示,以达到对原文正确的理解。

2.图示与表达

有别于一般读者的是,译者不仅要理解原文,还要用目的语把原文信息表达出来,也就是编码。作为译者,在阅读原文时,把理解的信息以图示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内化为图示;在翻译时,译者把这些内化为自己的图式用目的语进行恰到好处的编码。在翻译的表达阶段,译者要充分激活自身认知语境中已存在的与原文信息相关的目的语图示,利用这些目的语图示对原文信息进行恰到好处的编码,以便译文读者通过译文正确的理解原文信息。实际上,译文读者读到的译文都是来自译者,是译者对原文理解、重构的产物,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读者能否读到高质量的作品取决于译者的知识图示是否丰富。

简而言之,在翻译时,译者必须同时激活两套图示:一套是源语图示,另一套则是目的语图示。在把源语文本译成目的语时,源语图示可以帮助译者理解原文。目的语图示则可以帮助译者恰当地把源语信息表达出来。在翻译过程中,这两套图示是密不可分,相互联系的。

三、《围城》翻译中的创造与背叛

英语和汉语分别隶属于两大不同的语系,两者在语法结构和固定短语的使用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并且,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以及东西方思维模式的差异都会导致语言交流中的混淆和误解。如此看来,在翻译时要做到对原文的绝对忠实无疑会影响传达原文中的幽默功能,甚至造成理解上的混乱。为了使译文更具有可读性和容易理解,译者需要因时制宜地采取一些翻译策略。小说《围城》的翻译主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在力求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译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例[1]有他,菜可以省一点;看见他那个四喜丸子的脸,人就饱了。

If he is,they can save the food.Just looking at that meatball face of his will make people feel full.

原文中提到的“四喜丸子”是一种传统的中国食物,根据字面意思可以译为“four-happiness meatball”顾名思议,它通常出现在喜庆的宴会上,原著作者用四喜丸子比喻曹元朗油光可鉴的大圆脸,明显带有调侃和嫌恶的意思,而全无喜爱的意思。显而易见,译者注意到了这一细节,采用减译的策略,“背叛”了原文字面的意思,用“meatball”(肉丸子)这一相似的图示替代了“四喜丸子”,同时丝毫不减原文传达的喜剧效果。

例[2]太太不忠实,偷人,丈夫做了乌龟,买彩票准中头奖,赌钱准赢。

If the wife is unfaithful and has an affair,the husband is sure to take the first prize if he buys a lottery ticket,and he is sure to win if he gambles.

“乌龟”在中国俗语中可指被妻子出轨背叛的丈夫,在中国读者的印象中激发的图示是被妻子戴上“绿帽子”的男人形象,使得他们很容易地了解句中的意思。而西方文化中,“乌龟”的形象不能传达对应的概念,属于图示空缺状态,因此西方人无法理解“丈夫做了乌龟”的表达所蕴含的文化内容。译者在翻译这句话时同样采用了减译的翻译方法,在译出“太太不忠实,偷人”这些词的意义的同时,省去了“丈夫做了乌龟”这一重复的表达,填补了西方读者认知语境中关于此概念的图示空缺,同时又不影响译文的流畅和对原文意义的传达。

例[3]他说,同跟一个先生念书的叫“同师兄弟”,同在—个学校的叫“同学”,同有一个情人的该叫“同情”。

He says people who study under the same teacher are called classmates,and people who go to the same school are called schoolmates,so people who are in love with the same girl should be called “lovemates.”

在上述例子中,原文作者和读者玩了一个文字游戏,原文中传递给读者的图示属于语言图示;译者遵循了原句中的“造词法”,通过直译直接将字面的意思传递给了译文读者。译者创造性地仿照“classmate”(同学)的构词法,巧妙地运用了“lovemate”(同情)这个词,替代了原文中的图示,同时又保留了原文的幽默特色。

例[4]他不想想不是靠我们周家的栽培,什么酥小姐、糖小姐会看中他!

I don't suppose he ever stops to think if it weren't for our support,What Miss Su or Miss T'ang would ever take a fancy to him.

尽管译者对原著有着透彻的理解,但因为文化和构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译文中仍存在一些无法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幽默色彩的译句。上述的例子是周太太责备方鸿渐忘记了周家资助他出国留学,替死去的女儿吃苏小姐的醋,故意把她说成是“酥小姐”,可她说这话时,并不知道唐小姐的存在,只是歪打正着地连带着“预测”出“糖小姐”(唐小姐)。而“酥”和“糖”原本是传统的中式小吃,在英文中无法找到对应的图示,因此,译文取其义而忘其形,选择了传达句子的深层含义,无奈地放弃了原文幽默的表达方式。

译者不仅需要准确地理解源语中的语言图示,还必须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在目的语中为同一词汇找出不同的对应图示,请看一下的例子。

例[5]这时侯他知道鸿渐跟自己河水不犯井水,态度轻松了许多,嗓子已恢复平日的响朗。

译文:Now that he realized he and Hung-chien were not in each other'sway,his attitude toward Hung-chien changed considerably and his voice recovered its usual resonance.

例[6]还有,咱们从此河水不犯井水,一切你的事都不用跟我来说。我们全要做汉奸,只有你方家养的狗都深明大义的。

译文:And another thing.From now on we'll just keep the river water separate from the well water.You needn't tell me anything about your affairs.We're just going to be Japanese collaborators.Even the dogs you Fangs keep stand by justice and righteousness.

汉语是注重意合的语言,语义和语境是理解语句的主要依据。对于原著中出现的同一个词语“河水不犯进水”,例[5]中作者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提供的图示,将其翻译为“not in each other's way”使得译文结构合理,条理清楚,语句连贯。而例[6]中则采用了直译的方法,根据该句中的语境,在译文中为原句找到了最佳的对应图示。

四、图示理论对译者的启示

(一)掌握丰富的源语图示,充分理解原文

作为翻译活动主体的译者,其对原文的理解常常是受到其大脑中已存在的源语图示的影响。面对一篇源语文本,译者必须首先拥有足够的语言图示,即掌握源语中大量的词汇、语法知识,等等。只有这样,他才可能对源语文本进行阅读理解。对源语文本来说,译者首先是一名读者,其语言图示会直接影响他对源语文本的理解程度。他在阅读时遇到的生词越多,语法问题越多,理解就越困难。此外,译者只掌握语言图示是不够的,他还要拥有源语中丰富的内容图示以及形式图示,尤其是内容图示。内容图示范围极广,包括源语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科学、宗教、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的内容。译者源语中的内容图示是否丰富,会直接影响到他对源语文本理解的正误。

(二)掌握丰富的目的语图示,确保译文准确流畅

在彻底理解原文以后,译者就要用目的语把所理解的原文信息诠释出来。这时他需要激活自己大脑中的目的语图示。丰富的源语图示是译者透彻理解原文的基础,而他的目的语图示则帮助他重现与原文相应的语言文体风格,并生产出正确、流畅的译文。一篇好的译文应该尽可能与原文在内容、形式、风格等方面都保持一致。

作为一名翻译工作者,一定要掌握丰富的目的语图示。首先,要掌握足够的语言图示,具备一定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是成为一名译者的最基本条件,使翻译成为可能,否则翻译便是空中楼阁,无从谈起。

(三)图示翻译要着眼于整体

从图示的角度来理解,翻译是译者正确理解源语中的各种图示并将其成功地在目的语中加以再编码,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将翻译理解为“图示翻译”。在进行图示翻译时,译者一定要树立整体观。在翻译时,译者一定要注重原文整体图示的传译,注意有意识地联系原文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时空背景和篇章风格等等,寻找译入语中相应背景、格调的表现形式,注重传译整体图示,把译文定位,使译文整体风格和谐完美。因此,译者必须跳出一两个句子的狭小天地,着眼于对整个模式的感知,树立篇章观念和背景观念,突出整体效应,由整体统揽部分,使翻译同时体现了原文的语言图示和内容图示。

[1]Barlett,F.C.Remembering:A Study in Experimental and Social Psychology[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32.

[2]Jeanne Kelly and Nathan K..Mao Fortress Besieged[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3]刘全福.当“信”与“化境”被消解时[J].中国翻译,2005,(4).

[4]钱钟书.围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5]王蓓,戈玲玲.文化顺应性翻译与《围城》研究,2008.

猜你喜欢
源语围城译者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译者生存与翻译存在关系的生存论建构
《围城》围住的从来都是心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围城”内外
释义理论指导下的口译教学新模式探究
关于卡特福德翻译理论的思考
英语翻译中悖论的发现与理解
源语概念对英语专业学生隐喻词汇习得的影响研究
“围城”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