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荫下》的生态女性主义倾向解读

2012-08-15 00:52
外国问题研究 2012年2期
关键词:托克林荫哈代

苏 芳

(长春工程学院外语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托马斯·哈代是英国家喻户晓的著名小说家和诗人。“托马斯·哈代在英国小说创作乃至欧洲小说创作的发展过程中占有一席之地”[1]。他笔下的“威塞克斯”系列小说给国内外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哈代的“威塞克斯”系列小说包括人们耳熟能详的《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等长篇小说。“因为这些小说都以英国西南部威塞克斯广大农村地区为背景,所以又统称为‘威塞克斯小说’”[2]。事实上,《绿林荫下》是哈代“威塞克斯”系列小说的第一部作品。哈代的导师贺拉斯·莫耳曾盛赞《绿林荫下》为田园小说。美国知名文学评论家欧文·豪给予《绿林荫下》高度的赞扬:他认为《绿林荫下》是托马斯·哈代其他悲剧小说的序曲。

1872,托马斯·哈代创作发表了《绿林荫下》。托马斯·哈代借用莎士比亚《皆大欢喜》中的原创,将小说命名为《绿林荫下》。故事发生在英国的梅尔斯托克教区。小说以梅尔斯托克教区圣乐团的乐队成员迪克·杜威和新来的教区女老师芬西·戴的纯真的爱情展开情节。迪克·杜威和芬西·戴的爱情经历了各种考验。最终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托马斯·哈代以两位年轻人的婚礼作为小说的结尾,为小说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法国学者弗朗索瓦·德·埃奥博尼指出,生态女性主义认为“对妇女的压迫与对自然的压迫有着直接关系”[3]。生态女性主义是将生态学与女性主义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文学理论流派。该理论强调女性和大自然关系密切,女性是大自然的化身。生态女性主义支持女性对父权制度进行反抗。生态女性主义者希望创建女性、男性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理想社会。哈代的《绿林荫下》带有明显的生态女性主义倾向。

一、大自然的化身

在小说中,女主人公芬西·戴和自然关系密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作者哈代的精心设计下,大自然兼及着芬西·戴内心世界的晴雨表的作用。

当天气晴好的时候,芬西·戴也像晴朗的天空一样拥有美丽的心情。在阳光明丽的日子里,芬西·戴迎来了自己期待许久的爱情。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芬西·戴获得了家人的真诚祝福,与自己心爱的人喜结连理。

而在阴雨绵绵的日子,芬西·戴经常会碰到烦心事。比如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里,芬西·戴的心情低落到了极点。因为自己的父亲斩钉截铁地拒绝了迪克·杜威娶她为妻的请求。

在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梅尔斯托克的牧师梅柏秘密向芬西·戴求婚。梅柏向芬西·戴保证,如果芬西·戴同意嫁给他,就会拥有条件优越的生活,受人尊敬的社会地位。面对着诱惑,芬西的心情变得一团糟。

生态女性主义者还认为,女性是遵循着大自然中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规律生活的。在小说《绿林荫下》中,芬西·戴与迪克·杜威的爱情就是遵循大自然中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规律进行的。

冬天的梅尔斯托克教区是白色的世界。洁白的雪花飘落在桦树上,落在山毛榉树上,落在榆树上。是洁白无瑕的雪花不知疲倦地将远处的屋顶和近处的篱笆墙装点成白色的。

本模型最大的亮点体现在两个地方:①外部展示盒精美,以使得模型便于观察、保存;②内部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按照其特有的、真实的分子结构进行精细制作,以充分体现建模的科学性。此外,工程性还体现在按照此种方法制作出来的DNA分子结构模型都一模一样,具有一定的工艺流程。

芬西·戴在圣诞节的晚上来到梅尔斯托克教区学校任教。在小说中,芬西·戴一席白衣出现在梅尔斯托克教区圣乐团的乐队成员面前。她明亮的双眼照亮了周围的黑暗。她美丽的身影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画。很快,纯洁的芬西·戴将自己融化在了梅尔斯托克教区圣乐团的乐队成员的悠扬歌声之中。

在冬天这个预示纯洁的季节之中,迪克·杜威和芬西·戴相识。自然界的白色仿佛在告诉读者男、女主人公爱情的纯洁和无瑕。

春天,暖暖的阳光开始照耀复苏的大地。梅尔斯托克教区经历了一个冬天的沉睡,也慢慢苏醒过来。春风吹过的地方,绿草如茵,满目皆春,繁花似锦。

春天,意味着希望。对很多人来说,春天也是播种希望的季节。在和煦的春风中,迪克·杜威和芬西·戴播撒了爱情的种子。在春天这个播种的季节中,播撒爱情的种子,预示着两位年轻人将在秋天收获爱情的希望。

同样是在春天,迪克·杜威深深地爱上了芬西·戴。而迪克·杜威也打动了芬西·戴的芳心。爱之深,情之切,迪克·杜威将他对芬西·戴的真诚的爱意写进了情书。

夏天是一年中温度最高的季节,也是自然界中植物生长最旺盛的季节。有人将爱情形容为如夏天一般充满热情和快乐。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夏日,男女主人公迪克·杜威和芬西·戴互相表达爱意。芬西·戴被迪克·杜威情真意切的情书深深地打动。但芬西·戴没有直接回信,而是将自己对迪克·杜威的爱意深深地藏在心底。一次在路上的偶遇,使迪克·杜威和芬西·戴有了面对面在一起的机会。两人互相表达爱意。最后,芬西·戴在自己的父亲不知情的情况下,接受了迪克·杜威的订婚请求。

很多人喜欢秋季,是因为秋季是一年中收获劳动果实的季节。在小说《绿林荫下》中,在梅尔斯托克教区居住的迪克·杜威和芬西·戴也迎来了收获他们纯真爱情的秋季。

尽管男、女主人公杜威和芬西的爱情遭到了芬西·戴父亲的强烈反对。但经过多方努力,芬西·戴成功地说服了父亲。在这个充满喜悦的金色季节中,家人们为迪克·杜威和芬西·戴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婚礼是在梅尔斯托克教区一棵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古树下举行的。全教区的居民,甚至教区中的鸟儿,黄灿灿的树叶以及丰硕的果实亦见证了迪克·杜威和芬西·戴纯洁的爱情。

在小说《绿林荫下》中,大自然不仅仅是作为小说的背景力量存在于小说自然环境的描写之中。另外,大自然还担当着推动小说情节的作用。在女主人公芬西·戴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大自然的影子。从某种意义上说,纯洁、美丽的女主人公芬西·戴是大自然的化身与象征。

二、大自然、女性和男性的和谐统一

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在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中,男性在各方面的地位远远高于女性。男性是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的主宰者。而女性和自然永远处于被奴役驱使的从属地位。

托马斯·哈代显然是主张男性与女性平等的。在小说《绿林荫下》的结尾处,作者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女性、男性和自然和谐统一的美好图景。

芬西·戴父亲家的附近有一棵古树,没有人知道它存在了多少年。这棵古树“是小说的灵魂”[5]。它见证了小镇的历史,小镇的变迁。古树拥有硕大的身形,几百只小鸟栖息在古树的树干中。另外,古树枝叶繁茂,多年以来,成群结队的兔子靠啮噬古树的树皮获得给养。一簇簇奇异的真菌就生长在古树的脚下。与它们为伍的还有数不清的鼹鼠和生活在地底下的蚯蚓。在古树的巨大的树荫下还有绿色的草地。这里是小鸡和母鸡的天然运动场。虽然众多的动物生活在同一棵古树上,但是动物们彼此互相谦让,大家过着宁静而惬意的生活。

这部小说是以古树作为小说题目的。在小说中,古树不是可有可无的一棵植物。作者托马斯·哈代赋予古树灵性。在这里,古树是大自然的化身。古树见证了芬西·戴和迪克·杜威的纯真的爱情。事实上,芬西·戴和迪克·杜威的婚礼就是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古树的硕大树荫下举行的。

在悦耳动听的音乐声中,芬西·戴和迪克·杜威手挽着手,肩并肩,缓缓地走进了婚姻的殿堂。身着白色婚纱的芬西·戴感到无比喜悦,因为她将自己的爱情交给了一个真心爱自己的白马王子。从某种角度上说,芬西·戴和迪克·杜威的婚姻是以可遇不可求的真爱为基础的。新郎和新娘的婚姻没有掺杂任何金钱或者物质利益的成分。从一开始,芬西·戴和迪克·杜威就是平等的。两个人彼此尊重,互相理解。托马斯·哈代将芬西·戴和迪克·杜威的婚姻描绘成平等的理想婚姻关系。

在小说的结尾处,邻村知名的艺人被邀请来为芬西·戴和迪克·杜威的婚礼伴奏。村中的音乐家们一起演奏欢快的音乐,为婚礼增添了欢快的气氛。村民们载歌载舞,分享着芬西·戴和迪克·杜威的快乐与喜悦。在这里,男人、女人和大自然真正构成了一幅有机和谐的画面。在小说的结尾,迪克·杜威、芬西·戴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在远古时期,人们往往出于对大自然的敬畏而顶礼膜拜。而19世纪中期的工业化进程,使人们能够运用手中的机器征服自然。自然在人们眼中开始脱去带有神性的外衣。永无止境的贪婪欲望使人们无休止地践踏、蹂躏自然。托马斯·哈代在很多作品中,表达了对遭受蹂躏的大自然的同情之情。特别是在《绿林荫下》中,托马斯·哈代勾勒出令人向往的女性、男性与大自然和谐统一的理想世界。另外,在这部小说中,托马斯·哈代表达了自己希望进入女性、男性与大自然和谐统一世界的美好愿望。

三、女性对父权制度的反抗

学者伊内斯特拉·金曾说过,“我们为了忠于未来的世界、忠于生命和忠于这个地球而向父权挑战。我们通过自己的性别特征和我们作为女性的经历对此有着深刻和独到的理解。”[6]生态女性主义者从来没有停止对父权制度的反抗。在托马斯·哈代笔下,芬西·戴就是这样一位反抗父权制度的勇敢的女性。

芬西·戴是一位具有反叛精神的女性。来到梅尔斯托克教区学校任教之后,芬西·戴就开始运用自己的声音,以独特的方式对“男尊女卑”的父权制进行挑战。在圣诞节的早上,按照惯例,梅尔斯托克教区的居民来到教堂一起唱圣歌,赞美上帝。歌声中,很容易听到男性居民的浑厚而高亢的声音。尽管许多女性居民也在唱歌,但由于自身卑微的社会地位,她们选择了沉默。有的时候,在指挥者的指挥下,女性居民会用低低的声音吟唱赞歌,但很快,她们的声音就被男性的嘹亮声音所淹没。而芬西·戴来到梅尔斯托克教区之后,就试图改变这种局面。芬西·戴的歌声悦耳动听,她的歌声像男性居民那样高入云端,响彻心间。在梅尔斯托克教区的历史上,人们第一次清晰地听到了女性歌唱上帝的声音。

在芬西·戴所处的时代,很多家庭中的父亲视女儿为自己的私有财产。在大多数情况下,父亲会按照自己的意志为女儿选择夫婿。在小说《绿林荫下》中,芬西·戴的父亲也不例外。芬西·戴的父亲杰弗里·戴是威塞克斯伯爵郊区庄园的管家。杰弗里·戴是一位典型的男权主义者。他瞧不起女性,他甚至认为身为女性的妻子们是社会中的令人懊恼的一个阶级。

杰弗里·戴希望自己唯一的女儿嫁给梅尔斯托克的富有地主弗德瑞克·夏纳。他明确告诉弗德瑞克·夏纳,希望他能够成为自己的女婿。与此同时,杰弗里·戴不遗余力地劝说宝贝女儿嫁给他所看好的这个男人。

由于迪克·杜威出身贫寒,杰弗里·戴断然拒绝了迪克娶芬西为妻的请求。他甚至称迪克想与自己的女儿结婚是件非常愚蠢的事情。

面对着父亲的独断专行,芬西没有像其他梅尔斯托克教区的女孩的那样,选择听从父亲的安排,嫁给门当户对的地主弗德瑞克·夏纳。相反,她选择了反抗。芬西·戴为了自己一辈子的幸福,进行了无畏的反抗。

面对着父亲的固执和坚持己见,芬西首先是据理力争。当她发现自己的这种努力完全不奏效的时候,她采取了绝食的方式,向父亲进行抗争。从那以后,她每天吃的东西少之又少。甚至把自己精心饲养多年的小兔子送还给父亲,以示自己必死的决心。最后,杰弗里·戴终于做出了让步,同意女儿与迪克·杜威的婚事。

芬西没有嫁给夏纳的原因很简单,她不希望自己成为男人的附庸,成为任由男人摆布。她希望自己能够自食其力,在经济上成为独立于男性的存在。

梅尔斯托克的年轻牧师梅柏是芬西·戴的另一位追求者。他暗恋芬西·戴许久。在芬西·戴和迪克·杜威举行婚礼之前,他秘密地向芬西·戴求婚。牧师梅柏向芬西·戴许诺,结婚后他将去条件优越的约克郡工作,这足以保证芬西·戴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另外,在那里,芬西·戴将拥有钢琴,并充分发挥自己的音乐天赋。面对着诸多诱惑,芬西·戴以书信的方式婉拒了牧师梅柏的好意。在她看来,这种交易式的婚姻最终会造成夫妻双方不平等。

在父权制社会中,人们认为男尊女卑的不平等的婚姻是理想的婚姻模式。而在小说《绿林荫下》中,女主人公芬西·戴用自己的方式追求婚姻中的男女平等,这本身就是对父权社会的一种反抗。

在《绿林荫下》这部脍炙人口的小说中,托马斯·哈代运用华美的辞藻颂扬女性和自然。另外托马斯·哈代运用语言勾勒出一个女性、男性和自然和谐统一的美好世界。自然的化身,女性、男性和自然的和谐统一以及女性对父权制度的反抗使《绿林荫下》折射出托马斯·哈代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1]符蓉.论哈代小说的乡土色彩[J].马鞍山: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8.

[2]符蓉,邓克风.哈代“威塞克斯”小说的背景研究[J].北京: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9.

[3]露罗斯玛丽·帕特南·童.女性主义思潮导论[M].艾晓明,等译.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70.

[4]刘飞.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7:12.

[5]祖云鹏.葱绿的大树——托马斯·哈代的精神家园[D].西南师范大学,2001:3.

[6]Ynestra King.The Ecology of Feminism and the Feminism of Ecology[M]//Healing the Wounds:The Promise of Ecofeminism.Philadelphia:New Society Publishiers,1989:18-28.

猜你喜欢
托克林荫哈代
哈代诗歌的民谣艺术
实测UCC公路探险车托克米
咏国槐
黑乌鸦托克
大狼托克打电话
An General Analysis on Thomas Hardy’s Pessimism in Wessex Novels
The Tragical Causes of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枫叶
枫 叶
威塞克斯“万物有灵”观与哈代小说的神秘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