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传荣,黎建新,付景涛
(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长沙410114)
管理类课程“见习性”实践教学平台构建研究*
吴传荣,黎建新,付景涛
(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长沙410114)
针对目前管理类课程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环节相脱节的现象,通过对现有的课程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将管理类课程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构建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见习性”实验教学平台。该套实验教学平台是适合本科生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动型、研究型实验教学过程,既可以提高和加强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克服了实践教学无法为本科课堂教学服务的缺点。同时为其它类的课程教学与实践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
实践教学;理论教学;见习性;教学改革;管理
管理类课程不是纯粹的理论研究,强调的是应用,该类课程涉及公司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金融管理、财务管理等多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因此它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例如,《市场调研》是目前高等院校管理类课程中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它可以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准确、全面地了解自己的顾客以及所处的环境,为企业市场营销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高校与科研机构也需进行市场调研,寻求实验数据验证相关理论成果;政府在制定宏观政策时,也需进行相关的市场调研工作。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先学习有关基础理论知识后,再进行相应的实践教学,这种教学方式缺乏直观性和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性,往往不能达到对知识点透彻的解释和理解的程度,难以达到一个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就管理类课程实践教学方法进行针对性地探讨与实践,是实现教学目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目前相关高校教改论文对管理类课程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改革作了大量研究。王中伟(2008)对管理类课程中的基础课程《管理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索,提出根据管理学科的特点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结合学生特点,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来完善管理类课程的教学[1]。王剑华,张国平(2011)提出构建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实践教学的师资水平,加强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2]。黄卫东等(2012)提出高校模拟实践教学形式有:案例式教学形式、项目式教学形式、见习式教学形式和科研式实验教学形式[3]。
以上学者对课程和实践教学的探索与研究为管理类课程实践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但他们都是将管理类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开来进行研究。肖双喜(2005)提出了管理类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二合一”的思路[4]。戴一峰(2012)也指出,实践教学应该贯穿教学全程[5]。在这一思路指导下,该管理类课程“见习性”实践教学平台,将在我校教改基金的支持下,充分利用“湖南省企业管理重点实验室”的实验条件,将实践环节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加深对课程基本理论和内容的理解及应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一个多功能的教学与实验平台。
管理类课程一般分为课堂理论学习和实践性教学两部分内容。管理学科实践环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将该学科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应用于企业实践的能力,它是对理论教学的延续、补充、扩展和升华[6]。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缺乏互动性和直观可视性,往往不能达到对知识点透彻解释和理解的程度,难以达到一个好的教学效果,将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是提升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理解的最佳途径。
“见习”是一种有着悠久传统、能够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见习为学生创造了实际或模拟的工作环境,是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适应社会,提高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7]。“见习性”实践教学的思想来源于这一概念,“见习性”实践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它是在理论教学前对相关的理论的实践应用有一个初步了解,再系统学习有关理论,最后再将相关理论应用到具体的实践教学中,使学生在理论学习前先有感性认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理论学习时再带着问题去学习,也即是将实践教学融合到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去,这样更有利于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重点。
管理类课程“见习性”实践教学平台就是将“见习性”实践教学这一思想贯穿到整个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培养学生直接动手进行实践设计、观察管理决策时面临的复杂和多变的环境,结合理论学习,树立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工作作风、创新精神和实际工作能力,促使学生认识和运用有效的管理工具,同时从管理专业所需的知识结构出发,对管理类课程的课程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内容整合。
管理类课程“见习性”实践教学平台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是课堂“见习性”实践教学平台;第二是与课堂教学环节相对应的校内“见习性”实践性教学环节;其三是校外“见习性”实践教学;第四是实践教学的支撑平台的构建。
在课程教学环节设计上,转换先理论后实践的模式,在理论课程学习前,在校内辅以模拟实验,用软件模拟企业实际场景,让学生了解课程实践的整个过程,或先让学生到企业去初步了解企业运作的整个过程,为学生的课程学习提供感性的认识。在课程内容方面,更新教学内容,更多采用模拟教学和案例教学的方法是实现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有效保证。以案例教学为主,通过经典案例的讲解,让学生自己总结分析,教师起引导的作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的安排要与管理类课程的各个实践环节紧密联系,让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熟练掌握课程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及注意事项。注重对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将企业在管理实践活动中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引入课堂,切实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适当控制理论学时在总学时中的比重。在教学方式上多给学生创设情景或提出问题,学生通过自己查找资料或进行调查研究得出一定的结果。
通过建立专门的仿真实验室,通过模拟软件或构筑仿真环境,达到与实际实践活动接轨的效果。例如,通过模拟焦点小组访谈、模拟电话访谈及面访等形式,形成仿真的环境,使学生融入其中,并深刻认识自身扮演的角色,借助模拟教学的方法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所设定的模拟场景中来。这种先实践的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第一次校内实习达到对本课程的初步了解,对本课程的内容和技术有初步的认识。同时,校内实践平台可解决竞部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困难等问题,且一般投资不多。另外,可以通过聘请管理一线专业人士到学校任实践课的兼职教师或开展不同主题的讲座,为学生提供理论和实践经验。
学校应当建立实习演练基地,学校与企业或工厂之间要建立有效的连接,使学生能在课程前两周时间到演练厂或工厂实习,这种“见习性”实习能使学生从企业营销人员或技术人员身上获得相应的管理实践经验和知识,并使学生了解企业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实践或调研,进行实践的初步方式如何,对所学课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能了解该门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在课程后期或实践设计环节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到企业或工厂进行专业实习。具体措施主要有两条:一是可以通过顶岗形式的企业实习。充分利用网络等手段,发动学生、教师以及学会、协会和兄弟院校的力量,关注企业人事变动,了解企业用人情况充分利用各种实习机会。二是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实践活动。
“见习性”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还需完善实践教学的制度环境,从制度上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首先,围绕课程培养目标,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实践教学的地位,将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机结合,组成一个以课程实践教学为先导,各类实习教学活动为核心,毕业设计为重点,技能鉴定为专项目标的实践教学结构体系。其次,加强指导与管理,建立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其三,鼓励教师到相关工商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其四,为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提供有利条件。
“见习性”实践教学这种全新的教学形式作为一种教育理念贯穿于管理类课程教学全过程,适合本科生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动型、研究型实验教学过程,既可以提高和加强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克服了实践教学无法为本科课堂教学服务的缺点。管理类课程“见习性”实验教学平台的建立和实施,促使高等院校在内部形成一个系统化、结构化的课程教学体系,进而提高高校管理类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时也为其它类课程的教学与实践提供一种新的框架结构与方法。
[1]王中伟.管理学教学方法思考与实践[J].现代商贸工业,2008,(9):290-291.
[2]王剑华,张国平.工商管理学科实践教学的思考[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教育科学),2011,(12):88 -91.
[3]黄卫东,洪小娟,孙秀成.高等院校模拟实践教学模式设计[J].高校教育管理,2012,(3):93 -98.
[4]肖双喜,徐玲,黄世祥.管理类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二合一”探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103 -106.
[5]戴一峰.实践教学应贯穿教学全程[N].光明日报,2012-04-18.
[6]钱黎阳,孔令夷,楼旭明.改革管理学科实践教学模式-促管理类人才素质提高[J].价值工程,2012,(4).
[7]傅维利,陈静静.国外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科学,2005,21(1):52 -56.
2012-06-18
吴传荣(1978-),女,河南潢川人,讲师,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