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实验班《防灾减灾概论》教学改革初探*

2012-08-15 00:43申永江李耀庄冷伍明
外语与翻译 2012年2期
关键词:科研课题防灾减灾

申永江,李耀庄,冷伍明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75)

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实验班《防灾减灾概论》教学改革初探*

申永江,李耀庄,冷伍明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75)

滑坡、泥石流、地震和火灾等各种灾害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防灾减灾越来越受到重视。《防灾减灾概论》是创新型高级工程人才试验班(卓越工程师班)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灾害的种类多,成因机理和发展规律各不相同,预防和防治措施要因地制宜,因此,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课程教学必须深入浅出,善于举例,加强互动,让学生在一个个灾害案例分析中,掌握灾害预防与防治的对策。另外,也很有必要带学生到灾害现场去,通过现场的考察,充分了解灾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和治理措施。

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防灾减灾概论;教学改革

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实验班是要“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培养造就创新能力强、适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土木工程优秀后备工程师,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1]。

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深入人心。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种灾害所造成的人员和经济损失越来越大,为了保障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对各种灾害的预防和防治工作。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高级工程人才就必须要掌握相关的防灾减灾知识,服务社会。因此,《防灾减灾概论》是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实验班的一门重要课程。该课程主要介绍土木工程领域自然灾害和技术灾害的种类,成灾的机理,发展的规律,灾害的预防,减灾技术及对策。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懂得灾害对社会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危害,培养学生防灾减灾的意识,掌握基本的灾害预防与防治对策,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关注本领域的发展趋势,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造福人类。

《防灾减灾概论》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仅仅依靠在讲台上照本宣科,播放一下幻灯片,很难满足卓越工程师实验班的教学要求。因此,本文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思考。

一、教学方法探索

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如下一些问题:首先是教师侃侃而谈,学生昏昏欲睡,没有互动,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其次是教学内容陈旧,没有新知识的注入,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还有就是讲课方式枯燥无味,提不起学生上课的兴趣;另外,本课程是一般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即使是图文并茂的幻灯片也无法达到满意的效果;最后,紧靠课程教学还难以做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来满足高级工程师人才的培养要求。

(一)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目前教授学生的主要方式,必须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改进授课方式,增强教学效果。

1.增强师生互动,将时间分给学生。改变填鸭式教学,将教师的独角戏变成师生的“二人转”。这就要求在授课过程中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做,启发学生去思考,并留出一定的时间提问,检验学生思考的效果。让学生回答问题需要讲求方法,只要是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给出了回答,都应该给予鼓励。也可以让多名学生回答同一个问题,并让后面的同学来逐渐完善答案,最后,教师给予点评,哪些回答是可取的,哪些是不可取的,并对问题的最终解答给予阐释。另外,提问题也可以是发散性的,没有确切的答案,或者答案有多个。比如某一个滑坡如何治理,这个问题就有很多种答案,只要是能够使滑坡稳定都是可以的,但是有些措施花钱多或施工困难,那就不是最好的方法,就是在现实中,每一个设计人员所给出的治理方法都不可能完全一样。学生回答问题,即使回答错了或者答案不是最佳答案也应该给予鼓励,因为,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设计人员也可能会出现滑坡治理失败的情况。

2.不断更新授课内容,关注本领域的最新发展。授课内容直接影响学生的接受度,对于实践性强的课程,知识的更新也就比较快,如果仍停留在几年前,那这门课程就跟不上时代的要求,也会给学生很不好的印象,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拿滑坡的治理方法来举例,最早采用的是抗滑挡墙,后来发展出抗滑桩,再后来出现了锚索抗滑桩,现在治理大型滑坡时又出现了双排桩,甚至多排桩。讲解实例最好是近期发生的和一些影响比较大的,或者是发生在身边的灾害实例。比如地震灾害,那最好的实例就是日本的312大地震和我国的汶川地震;泥石流灾害,最好的实例就是甘肃舟曲的泥石流灾害;火灾,就可以拿学校近期发生的理学楼火灾来举例,甚至带学生到现场去考察,增强防灾意识。

3.改进授课方式,少一点叙述性讲解,多一点讨论。在授课过程中,将难以理解或不容易记住的知识点融合到具体实例中。像灾害的成因机理、发展规律和防治对策都是比较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把它们放到具体的某一个实例中来分析,就可以把这些知识点串起来形成一个体系,有利于理解和掌握。比如,某一个崩塌体,给出一些背景资料的介绍和一些现场图片,让学生去讨论这个崩塌灾害是怎么形成的,如何来治理,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向问题的最佳答案靠近。最后,教师对讨论进行总结,并给出点评,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二)现场教学

由于该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强,仅仅依靠课堂还不够,需要通过灾害现场的实习,才能深刻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要达到让课程内容丰富多彩,学生充分掌握相关知识,现场的实习必不可少。

目前,到灾害现场实习存在如下几个问题:首先学校对学生的安全问题非常重视,灾害现场的实习存在一定的风险,尤其是灾害处于发育或发展状态时,危险性比较大;其次就是灾害有时候发生在交通不便的地段,很难到达;还有就是灾害的种类很多,处置过程复杂,施工周期长,现场实习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最后就是到灾害现场实习需要足够的经费支持,而目前教学经费一般都很紧张。因此,受多种条件的制约,实行起来困难重重。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几点解决措施。

1.加强应急避险能力和安全意识教育。首先就是在课堂上充分说明各种灾害的危险性和规避各种灾害伤害的方法,增强学生应急避险能力,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比如,若在泥石流沟进行现场考察时,当发生强降雨的时候,应该迅速向沟谷的两侧山脊上逃生,而不能顺着沟谷方向逃生。另外,建立安全保障制度,加强安全管理。学生在现场应统一行动,听从教师安排,杜绝单独行动。

2.选择风险小的灾害。对于地质灾害,最好是选择已经治理完成的,这样既能保证安全性,又能观察到其治理方法。对于地震灾害,应避开余震高发期,等稳定后再到现场去,同时应注意不进去到危房中去,仅在外面观察其破坏状况。对于火灾,若火灾发生在建筑内,应在鉴定其安全后再进去建筑内,否则只能在建筑外观察。

3.在学校周边地区寻找合适的实习基地。首先充分利用校内的一些场所,比如高边坡的治理等。另外,在学校周边寻找适合现场实习的地方,这样既可以达到现场实习的效果,又能够节约实习费用。

4.与其他单位联合建立实习基地。可以与施工单位合作建立实习基地,满足学生充分了解灾害治理措施的施工过程;另外,就是结合教师的研究课题,与业主单位联合建立实习基地,帮助学生了解灾害的成因机理、发展规律和治理方法。为了学生的人身安全,在选择实习基地时,应注意避免到正在发生灾害的地方去实习,等灾害过后,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之后,再去现场参观。实习基地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有足够的资源,并要求具备一些典型特征,比如,成因明确,治理措施多样,交通便利,最好是在学校附近。

(三)研讨教学

要满足培养创新型人才,仅通过上述教学安排还不能满足要求,这就需要探索更加适合的方法。

1.因材施教,发掘有创新潜力的学生,让他们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中去。在授课过程中发掘有创新潜力、有强烈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的学生,给他们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的机会,依据自主自愿的原则,开展一些专题的讲座和分组讨论,也可以安排他们到现场去调查,采集监测数据等。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应有科研课题支撑,能够给有潜力的学生提供参与科研课题的条件。另外,也可以让有创新潜力的学生参与到教师的模型实验中去,比如模型实验的设计方案比选、实验仪器的应用、监测数据的采集以及数据分析等,在实验中深入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另外,锻炼他们熟悉各种研究方法,比如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能够了解各种研究方法的优劣,能够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开展工作,培养创新性思维。在学校的政策支持下,帮助学生选择研究课题,开展专项研究,指导他们参与学校的大学生创新项目。

2.任课教师组建研究团队。就是把有创新潜力的学生融合到一个由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参与研究团队的讲座和讨论等来培养创新性思维。研究团队定期举行座谈会,座谈会的话题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开放性的,大家可以畅所欲言,也可以由课题组成员轮流就相关的问题举行讲座,然后在场的学生展开讨论,任课教师给予引导和总结评论。这样本科生就能在教师和研究生的传、帮、带的促动下成长起来,充分开发创新能力,培养善于思考,善于用脑的习惯。

另外,也可以把以上两个方面结合起来,组建由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组成的研究团队,开展科研课题的研究,或者进行室内的模型实验,针对科研课题研究或模型实验开展一系列的研讨,每次讨论的时候,大家轮流发表见解,在研讨中促进创新性思维的形成。

二、结论

防灾减灾概论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非常适合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实验班的学生。但是要满足培养目标就必须大胆进行教学改革。

改善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如下:

(1)加强师生的互动,把课堂还给学生;及时更新授课内容,关注本领域的最新发展,举例应贴近身边、影响强烈且为最近发生;改进授课方式,多一些课堂讨论。

(2)增加灾害现场的实习教学,能够使课程内容更加的丰富多彩,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相关知识。

(3)发掘有创新潜力的学生,开展研讨式教学,使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或模型实验中去,并组建科研团队,组织讲座,开展交流讨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浙江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EB/OL].http://www.ccea.zju.edu.cn/redir.php?catalog_id=43301&object_id=45752,2012 -03 -02.

2012-05-3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0217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2011QNZT115);中南大学博士后基金资助

申永江(1979-),男,河北内邱人,博士后,讲师。

猜你喜欢
科研课题防灾减灾
家庭防灾应该囤点啥?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小常识
我校开展科研课题申报与科研能力提升培训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Clinical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in treatment of chronic urticaria and its effects on the content of IgE and the imbalance of Th1/Th2 cell function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electroacupuncture at four sacral points for overactive bladder syndrome
国务委员、国家减灾委主任王勇在北京出席“防灾减灾日”活动
农业减灾自救 刻不容缓
科研课题质量风险管理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