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职业俱乐部是取得独立法人资格的特殊企业,是以组织职业球队、从事乒乓球职业竞赛活动为基本经营手段,自主经营维持生存的商业性经营实体。本文就我国乒乓球职业俱乐部管理体制问题做一点初浅的探讨,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一点借鉴。
乒乓球俱乐部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一种特殊商品,主要依托乒乓球运动市场,按照价值规律和乒乓球运动发展规律来进行经营和管理,是职业乒乓球最重要的训练模式和表现形式。国内绝大多数的乒乓球俱乐部采取的都是企业独资创办的俱乐部管理模式,这个经营管理模式给我国乒乓球俱乐部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这种管理体制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乒乓球职业俱乐部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而市场的实质是法制经济。目前,我国各地乒乓球俱乐部大多在组织形式上完成了体制改革,但是作为乒乓球俱乐部管理部门的乒乓球管理中心,却在俱乐部的管理上不规范的运用行政手段。同时,产权制度是一切制度的核心,产权不明晰,会从根本上影响乒乓球俱乐部的发展。产权不清,责权不明是我国俱乐部现阶段的困境之一。
乒乓球俱乐部是一种经营高水平运动竞赛、开发训练竞赛及相关产品的经济组织,俱乐部只有以市场为导向,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求,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才能得以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乒乓球职业俱乐部的管理还习惯于运用行政手段进行管理,还不习惯以市场方式配置资源。俱乐部的经营管理人员经营概念还比较狭窄,缺乏专业管理知识和经验,缺乏对市场研究和利用先进管理技术和制度的素质。由于一些俱乐部对运动员文化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运动员极易受到腐朽思想的侵蚀,罢练、罢赛、球场打架事件时有发生。
我国的乒乓球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国家对发展乒乓球产业的政策还出于探索阶段,而目前政府出台的乒乓球产业法规又大多是综合性管理办法,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乒乓球产业法规体系。
在完善职业俱乐部竞赛法规建设方面,要迅速完善职业俱乐部竞赛法规建设,积极引导其走上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进一步健全多类乒乓球竞赛管理制度,建立起职业乒乓球和非职业乒乓球相结合、全国性比赛和地方性比赛相结合的乒乓球竞赛体系,以及各项涉及职业化竞赛、管理等各种类别的法规制度,形成中国特色的乒乓球组织、竞赛和管理模式,成为较为规范的职业化领导体制和竞赛制度。
在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要增加沟通,加大员工的参与性,变单向的考核为双向的绩效管理,通过沟通增加上、下级对指标及目标值的理解,避免分歧。在制度层面上,要设计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层、职能管理人员、教练及球员的绩效管理流程并引导执行,及时兑现对奖惩的承诺往往可以强化激励的作用。此外,乒乓球运动员职业生命较短,还经常受到伤病的困扰,球员对未来的顾虑也较多,所以要特别注重球员的职业发展规划,为他们早作打算,以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起到对球员长期激励的作用。
在创新俱乐部的运营管理体制方面,乒乓球俱乐部要坚定不移地以社会化和产业化为方向,改革乒乓球俱乐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施消费推进战略,促进乒乓球俱乐部发展;通过增加有效供给来调动和激发有效需求,促进乒乓球俱乐部发展。同时,进一步更新观念,大力加速发展乒乓球产业,有重点地在某些省市培植乒乓球市场,使之逐步成为规范的中国型的乒乓球产业市场,形成多种形式和性质并存的合作开发机制,力求使乒乓球发展资金逐步自给,同时培养出一支富有经验的乒乓球经营开发队伍。
总之,我国乒乓球俱乐部的发展尚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因此应理顺俱乐部的管理体制,乒乓球管理中心要加大对《乒乓球联赛规则》、《俱乐部市场经营准则》等法规条例进行研究并早日出台;俱乐部内部管理应该纳入市场运作与经营上来,借鉴国外运作模式和自主创新,通过竞赛促进训练,促进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有利于促进乒乓球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乒乓球职业俱乐部管理体制朝着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1]徐连军.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市场运行机制缺陷及其应对策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2]丛湖平,陈冀杭,田世昌.关于我国职业体育制度问题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7期.
[3]滕志滨,李江,杨大鑫.我国乒乓球职业俱乐部的建立与发展初探[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