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卫娟
(台州学院 外国语学院,浙江 临海 317000)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以后,听力在考试中所占的比重由20%提高到35%,这意味着对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听力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但是学生在听力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在做题时还经常出现失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对听力中的隐喻现象,及其蕴含的文化信息和在不同语境中的会话含义有不同的理解。
近年来,认知语言学发展迅速,认为“隐喻的本质是用一种事情或经验理解和经历另一种事情或经验”,[1]5可见隐喻已打破了传统的修辞手段的定义,而成了一种认知方式,是人类思维、语言和行为的基础,语言本质上是隐喻的,因此隐喻就有可能为听力教学提供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本文从认知隐喻出发,以大学英语四、六级短对话听力材料为语料,探讨隐喻和听力教学的关系,旨在帮助学生在听力理解中更好地理解隐喻,并借助隐喻认知能力的培养来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对隐喻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目的语文化的理解与把握,并根据隐喻的程度性在语境下建构起隐喻意的推导模式,所以,隐喻的理解与文化和语境关系密切。
(一)隐喻与文化。隐喻在日常会话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我们日常会话中几乎每三句话就可能出现一个隐喻。”[2]98隐喻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知方式,是人以隐喻化的方式对世界进行知觉、理解的产物,是文化的反映。隐喻在反映文化的同时,也由于文化的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正如Lakoff所说的:“隐喻投射在其广泛性方面多种多样;有些似乎适用于所有文化,有些似乎广泛使用,而另一些只适用于某种文化。”[3]58在听力中,涉及到与文化相关的一些隐喻表达式时,肯定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
例如,在听到“Oh,the food was all right,but the slow service really got my goat”时,很多学生不理解短语“get sb’s goat”,很可能误以为“取走某人的山羊”。如果学生知道:古时候,在赛马的头一天夜里,有把马和山羊放在一起的习俗。这样,马可以安心休息,第二天跑出好成绩,如果在赛马前天,把对方的山羊取走,就会刺激马的神经,而对自己的马有利,就能猜出它的隐喻义为“使某人恼火”。
因此,学生在听力过程中,由于文化的不同,很多隐喻的表达必将给他们带来理解上的困难。
(二)隐喻与语境。语境是一个包罗万象的范畴,包括语言的上下文、交际的时间、地点、话题、说话的方式、交际者的地位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人的世界知识等等。“隐喻是一种语言使用现象,只有在一定的语境中才有可能产生。”[4]听话人在隐喻的本体和喻体投射过程中,要结合语境,选择最佳关联,从而理解隐喻表达。正如许多语言学家所说的那样,语境是理解话语的钥匙,是交际能够成功进行的保证。[5]
比如这句话“There’re lots more fish in the sea”,如果是在海上捕鱼时说,可以理解为“海里的鱼有的是”,当然也没有隐喻义。如果是在某人与女朋友刚分手,别人用来安慰他的话,“fish”并不能理解为字面意义,这句话的隐喻义为“还有很多一样好的人或事”,也就是我们说的“天涯何处无芳草”。
在言语交际过程中,说话人有时借助语境来表达自己,所以听话人不能仅从语言的表面意思上来推断说话人的意图,而要推导出话语的隐含义,因此,对于隐喻的理解也不能独立于语境。
总之,文化信息和具体语境直接影响到我们对隐喻的理解。
短对话听力中,隐喻的表现形式多样,隐喻意义的理解影响到学生对话语的理解,因此,有必要对短对话听力中出现的隐喻表达式进行分析,探索隐喻的分布规律,以提高听力的教学效率。
束定芳从隐喻的句法特点角度,认为隐喻分为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副词性、介词性等。[6]在听力短对话中常见的隐喻结构类型有:
(一)名词性隐喻。由名词构成的隐喻,即直接将一事物说成另一事物,可充当句子的主语、表语、宾语、同位语等,如例 1 中的“dog”。
例 1 He’s really such a lucky dog.Sarah is a lovely bride.And tonight they’re going to Hawaii on their honeymoon.
(二)动词性隐喻。话语中使用的动词与逻辑上的主语或宾语构成的冲突所形成的隐喻。例2中的“cool”原指对温度的物理感觉“凉”,会使人舒服,投射到情感域表“冷静”。
例 2 If I were you, I’d let her cool off a few days before I approach her.
(三)形容性隐喻。形容词与其修饰的中心词形成逻辑上的错位,如下面的“booming”。
例3 What effect has the booming economy had on interest rates for loans?
(四)介词性隐喻。介词性隐喻往往是根隐喻(或称概念性隐喻)的派生形式,如 “空间=时间”。下面例子中的“around the corner”把空间意义上的“很近,在附近”,转移到了时间的先后顺序上,意为“即将临近”。
例 4 Christmas is around the corner and I’mlooking for a gift for my girl.
(五)谚语型隐喻。谚语的语义整体上是隐喻的,是把整个句子所表达的整个事件投射到另一类与之相似的事件上。
例5 I always bite off more than I can chew.I agreed to speak at 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 Shanghai next Monday.Now I won’t be able to do it.
我们不论吃什么东西都只能一口一口地吃,一点一点地嚼。如果贪多贪快,那就会产生贪多嚼不烂的现象,吃不下去,也消化不了,这便是 “bite off more than one can chew”的字面意义。例句中不是用来指吃东西时出现的这种现象,而是映射于做事情,比喻自己好高骛远,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不能在国际会议上讲话。
在大学英语短对话听力理解中,隐喻性表达出现的频率很高,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话语的理解。因此,在听力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培养隐喻认知能力。人们每时每刻都在使用大量的隐喻。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认知方式,它常常借助于已知的、具体的、有形的概念来理解未知的、抽象的、无形的概念,形成概念之间的互相关联。隐喻是建立在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基础之上,可以激发起我们对某一事物,特别是与抽象事物或新事物的一系列相关知识点和结构的联想。因此,在教学中要留心对隐喻现象进行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建立起系统化的隐喻知识,培养隐喻认知能力。
比如教师在介绍介词时,很多时候可以利用方位隐喻来理解介词的学习。“方位隐喻指参照空间方位而组建的一系列隐喻概念。”[7]107人们可以将熟悉的具体空间概念“上—下,前—后,高—低,深—浅,中心—边缘”等投射于情绪、数量、社会地位、权利等抽象概念上。在方位隐喻中,“上—下”概念的隐喻是人们最熟悉的。最初,“up”意为“向上”,“down”意为“向下”,他们都是纯空间概念,后来不断向其他认知域扩展,从而形成了“HAPPY IS UP,SAD IS DOWN;MORE IS UP, LESS IS DOWN; HIGH STATUS IS UP, LOW STATUS IS DOWN; CONSCIOUS IS UP,UNCONSCIOUS IS DOWN”等方位隐喻来表达对情绪、数量、地位等的认识。因此,教师通过对具体空间方位及其映射的抽象域进行讲解,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听力的理解力。
由此可见,学生对隐喻普遍性和相关知识的认识,有利于他们在听力过程中增加对隐喻这一认知方式的重视,主动去接受语言活动中的隐喻,培养隐喻认知能力。
(二)重视词汇教学。在英语听力教学中学生能够听出录音中的词句,却没有真正理解他所听到的内容,其中一个问题出在词汇上。学生往往只记词汇的基本义,而不注重对词汇的引申义、比喻义等进行分析、记忆,在接受或输出语言时更是缺乏对特定语境下词义的理解,从而导致了在听力理解中虽然听出来了,却听不懂的现象。隐喻有利于我们对词义进行拓展。词汇中原型义项是最基本的,较为具体,其它义项是在原型义项的基础上,通过家族相似性的语义特征发展起来的,各义项之间的关系不是任意的,而是有一定的联系,是系统的。因此,在听力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词义的衍生过程,建立起词义中各个隐喻义之间的相互关系。例如:eye这个词本义为“眼睛”,经过人们的隐喻性思维,基于眼的形状、功能、属性,将它作为始源域向其它域投射后衍生出小洞、要点、中心、空间近等与本义有相似特征的隐喻义。
在听力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方法扩充词汇量,引导学生重视基本词汇的隐喻义,了解词汇意义的延伸和变化的内在机制,帮助学生树立隐喻意识,在积累和掌握词汇的基础上促进听力理解。
(三)注重文化知识的渗透。大学英语短对话听力试题的内容基本都是以英美国家为背景的,由于中西方在地理环境、文化传统、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必定会影响听力材料中隐喻的理解。所以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播,引导学生对中西文化进行对比,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学生要善于挖掘隐喻表达式后所蕴含的文化信息,促进听力理解。
例如在听到“the apple of one’s eye”时,如果学生知道苹果在西方人的心目中是一种象征吉祥的水果,可以给人带来好运,常食苹果可以使人身体健康。眼睛中的瞳仁就像苹果一样,是一固体圆球,对于人十分宝贵,就不会理解为某人眼中的苹果,而喻为“掌上明珠,宝贝,心爱之物”。
总之,隐喻在不同语言文化中的表达方式形形色色,为了理解听力中的隐喻,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文化知识的渗入,提高隐喻的理解力。
(四)借助语境,发挥联想,培养推理能力。大学英语听力考试不仅仅考查对原文简单的重复,而是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利用语境知识进行认知推理的能力。英语短对话的内容都是日常生活中的语料,对话设定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之中,而不是主观的假设。对话语的理解是将话语语境化的过程,要在语境中理解语言。在语言交际时,说话者会用到隐喻来表达用语言的字面意义无法表达的意义。隐喻的使用离不开语境,孤立的词汇不能被称之为隐喻,它的识别需要语境提供线索。语境与认知主体之间存在一种互动关系,人们通过联想,引起不同语域之间的互动,已知事物的某一或某些结构投射到新事物上去,以达到对新事物的表达和理解。“隐喻利用一种概念表达另一种概念,需要这两种概念之间的相互关联。这种关联是客观事物在人的认知领域里的联想。”[7]99学习者理解听力材料中隐喻现象的过程就是运用一定的认知知识,结合语境,解读隐喻含义的思维过程。
例 6 W: We’re supposed to meet John here at the railway station.
M:That’s like looking for a needle in a haystack.
Q:What does the man imply?
本题中,女士提出了话题:应该在火车站接John,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正确分析男士所说的look for a needle in a haystack。日常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在干草堆里找针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男士所要表达的隐喻义为他们找到John非常困难。他将干草堆里找针这件事投射到在车站找John,学生根据对话语境,就能推断出话语的暗含意义。
因此,听力训练除了多听多练以外,还要培养学生结合语境进行分析、综合、判断和推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用已有知识去认识、理解未知信息。因此在听力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思维层面上认知推理技能的培养,引导学生根据语境来捕捉对话中的隐喻义。
总之,隐喻作为人们认知的一种方式,是一种动态现象,隐喻随语境、文化等因素而变化。在英语短对话听力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隐喻的本质和认知过程,给话语理解提供一个认知导向,寻找话语与语境的关联,进行逻辑推理,从而正确认识和理解话语,提高听力理解效率。
隐喻普遍存在于人们的日常会话中,能够表达字面意义无法表达的意义,同时也增加了听力材料的难度,影响着学生对语言信息的理解程度和听力水平。隐喻理论对大学英语听力理解有着很强的阐释力和重大的教学指导意义。在听力教学中,要重视隐喻的理解,培养在不同文化和语境中对隐喻现象的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
[1]Lakoff, G.&M.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Richards, I.A.The Philosophy of Rhetoric[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36.
[3]Lakoff, G.Metaphor and Thought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
[4]束定芳.论隐喻的运作机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2):98-106.
[5]李忠勇,李春华.认知语境与概念隐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6):26-28.
[6]束定芳.论隐喻的基本类型及句法和语义特征[J].外国语,2000(1):20-28.
[7]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