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立伟 周晓琳 徐才伟
(1.2.台州学院 外国语学院,浙江 临海 3170003.人民银行 台州市中心支行,浙江 台州 317700)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台州地区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促进财政增收、解决就业困难的主要力量,家族制的民营企业更是台州经济的典型代表。台州以制造业为主,而中小企业是该地制造业的主体,无论从企业数量、从业人员、资产总额、营业收入等,中小企业都占绝对优势。可见,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对台州经济有着重大的影响。总的来说,台州中小企业发展态势良好,但由于外部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企业自身的局限,也使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在十一五期间,台州地区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实现了年均21.8%的增长,高于浙江省3.1个百分点。另外在十一五期间台州地区外贸主体队伍实现翻番,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达到3819家,同时出口商品结构也不断优化,出口市场多元化成效显著。在十一五期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年增速达38.1%,与全球209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据统计,截止2010年,台州中小企业占全部企业户数的99.5%,占工业总产值91%左右,实现利税约86%,由中小企业提供的就业人数为劳动力总数的96%,在社会新增就业机会中,中小企业约占97%。台州市GDP的91.4%、IT业新增产值的95%、社会销售额的93.2%和出口总额的92.1%以上均为中小企业创造。[1]
迈克尔·舒曼首先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的理论,指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收入达到3000美元后,即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2011年,台州地区人均收入突破500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已经进入了中等收入偏上的行列,标志着台州地区经济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成长阶段”,即要面临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社会结构转型、居民消费增长和社会建设全面推进的阶段。
从产业结构上来看,改革开放30年的飞速发展,台州地区的优势产业主要集中于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但在进入中等收入水平后,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节能减排、出口退税下调、人民币升值等因素使得其低成本优势逐步丧失,在低端市场难以与东南亚等劳动力成本更低廉的地区竞争,在中高端市场则由于研发能力和人力资本条件制约,又难以与欧美等研发方面高投入的企业抗衡。在这种上下挤压的环境中,很容易失去增长动力而导致经济增长停滞,因此经济进一步增长要求产业结构必须转型升级。[2]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是台州中小企业面临的巨大挑战,也是其经济发展到这一阶段面临的最大风险。
另外从经济发展瓶颈上来看,目前,台州中小企业长期实施出口导向战略使其过于依赖国际市场,极易受到外部环境变化的冲击。从宏观政策上来看,政府体制变革受到羁绊,滞后于经济发展,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和财富积累,而在社会结构、价值观念和权力分配等领域变革滞后,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受到严重扭曲,这一切都显得政府作用出现偏差。
以上情况表明台州地区经济的发展也正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对于台州地区的中小企业来说,关键在于经济发展过程中能否有效的创新和产业升级。台州地区中小企业要跳出中等收入陷阱,这就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其经济不断发展。但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台州中小企业发展所处的外部环境正发生剧烈变化,如欧债危机、政府的节能减排政策、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出口退税率下调、土地政策等等使得台州中小企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窘境。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完善,外部环境因素也随之变化。外部环境对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直接影响着中小企业的转型与发展。据迈克尔·舒曼中等收入陷阱的理论,台州地区进入中等收入水平后,其经济发展正面临着外部环境的巨大影响。
(一)土地政策。中小企业转型发展中,土地成为中小企业的转型的一个重要条件。当前,中国土地存在着地根紧缩,限制用地的问题,台州地区也不例外,有限的土地资源和不完善的土地政策已给企业转型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一是土地行政审批制度复杂。台州实行审批事项集体会审制度,会审依据相关审批制度改革等有关规定,其内容涉及自然、社会和经济承载条件,而土地报件必须具备立项、环评、水保、林地等基础性支撑材料。由于复杂的土地行政审批制度使得企业土地报件难以报出,或条件难以完善,上报速度迟缓,审批环节过多且周期长,效率低下,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二是土地征用制度不完善。台州土地征用尽管对财产的征用依据相关制度进行征地的合理补偿,但征地补偿标准偏低,使得征地矛盾日益尖锐,主要是农民权益得不到保证而引发纠纷甚至群体性事件,导致中小企业难以取得用地权,同时也使得中小企业的公共形象受损。三是土地规划不协调。中小企业土地规划与城镇建设规划不协调,两个规划在编制过程中部门缺乏沟通衔接。城镇建设以总体规划为依据,由城镇建设管理部门负责制定,而中小企业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管理部门负责制定的,双方在制定规划时如没能充分交流,两个规划必有不相协调的部分,尤其是规划之外的大量土地被浪费、闲置和破坏,从而不利于提高台州市中小企业投资效益。
(二)节能减排政策。节能减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为了确保国家节能降耗目标的实现,台州相继出台了节能减排的相关政策措施,如拉闸限电等措施,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正常生产,使其无法按时交货,使企业面临违约的风险。而国企大中型享有特权,不少国企虽名列拉闸之列,但却受到政府“政策性照顾”。实施节能减排措施之后,台州中小企业生产遭到严重影响,尤其是高耗能企业。企业不能正常生产产品,失去了大量的订单,从而影响企业利润,因此遭到很多中小企业的埋怨和抵制,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不良的影响。[3]
(三)劳动力成本上升。2011年春节后,浙江便又出现了“民工荒”浪潮,大部分企业都面临招工难的窘境,台州地区的中小企业也不例外。据台州人事局统计,台州地区大约有4600多家用人单位提供近18.2万个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三大行业。进入市场的求职者总人流量估计在8.85万人次,总体仍保持求大于供的态势,台州企业仍然面临着招工难的严峻局面。
另外据调查显示,排在台州劳动力短缺分析的前三项指标分别是工资待遇、工作环境和员工培训。针对去年的“招工难”现象,台州企业在今年的招工过程中较大幅度地增加了工资待遇、改善了工作环境、加强了员工培训等措施,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在提升工资的同时,某些企业还增加了社保、福利、带薪休假等方面的待遇,大大增加了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台州市中小企业的负担。据台州市路桥区劳动保障局的工作人员统计,和往年相比,今年企业员工的工资比去年同期提高了20%。
据迈克尔·舒曼的中等收入陷阱的理论,劳动力成本上升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趋势,今后这个趋势会越来越明显,这给台州企业带来新的盈利压力,同时劳动力成本上涨也倒逼台州企业加快转型升级。
(四)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台州是外向型经济发展地区,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以及欧债危机的影响,台州中小型企业的出口受到严重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出口订单锐减、出口市场缩小、生产规模缩小,倒闭现象严重、信贷支持减少、直接融资渠道变窄,融资成本提高等问题。[4]尤其是人民币升值和国内的通货膨胀更加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出口,使得出口企业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价格竞争优势继续削弱。如台州玉环县的浙江正裕工业有限公司是中国汽车减振器行业生产规模最大、产品品种最多的专业制造商,也是美国通用汽车的供应商之一。该企业负责人表示,由于国际经济环境的各种变化因素的影响,出口企业面临着资金回收困难、出口利润下滑甚至亏损的局面。
(五)地方政府政策。地方政府的政策对于企业有产业引导作用,同时还在土地、融资等方面对企业发展起着重要的调制作用。中小企业由于资金、技术、资源等综合实力方面比较薄弱,在市场经济体系中处于弱势,因此需要地方政府的更多支持,而事实上中小企业发展却受到了一些不公平待遇。如在一些税收上,地方政府对中小企业变相增税,严重损害了中小企业的利益;在融资问题上,多数贷款涌向大企业和地方政府,这导致政府和大企业资金充沛,甚至闲置;中长期项目贷款也主要集中在政府项目和大企业,而流向中小企业的很少,使得中小企业资金紧缺,融资成本上升。
台州的民营经济要实现新的飞跃,要求政府必须转变传统观念,加快自身改革,真正做到让民营企业成为创造财富的主体,使政府成为创造环境的主体。同时各级政府要积极转变职能,要努力打造服务型、管理型的政府,努力帮助广大中小企业摆脱困境。
上述外部宏观环境变化严重地制约了台州市中小企业的发展,所以台州市中小企业必须得调整好自身的状态,同时各级职能部门也需要努力优化外部环境,创造一个公平、健康、和谐的平台以促进中小企业的良序发展。
(一)实行走出去战略。走出去战略能使企业在更大的空间里整合资源,发展优势,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转型,增强国际经营力,进一步提高企业竞争力。
一方面要加强台州市中小企业境外投资能力。如电子、轻工、服装、机械、医药化工、汽车摩托车配件制造、建材等行业转移生产能力,探索建立境外工业园区和相对集中的加工区域,建设境外生产加工基地,促进产品原产地多元化。鼓励大型流通型和生产型外贸企业在境外建立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中心等,逐步实行本土化经营,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与东道国互利共赢。
另一方面借助有利平台,拓宽“走出去”领域。如为主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及欧债危机,钱江摩托、宝石、吉利等一批初具规模的企业走出了国门,金龙、双林、星星等出口机电的企业也实现了跨国经营。在这些大企业的带动下,全市已有200多家企业在国外设立了贸易窗口和销售网点,逐步建立起企业自己的国际营销网络,将台州的品牌推向国际市场。另外要鼓励有实力、有信誉、有资质的企业直接参与国际工程招投标,争取参与国家援外项目建设。
(二)加强出口基地建设。出口基地是以骨干企业为核心,具有一定集聚效应和规模化优势的外经贸发展大平台,借助这个大平台,可以形成规模效益,降低成本,提升对外贸易发展质量和水平,增强出口竞争力,从而加快外经贸发展方式转变。面对目前的宏观环境的变化,台州市中小企业可以依托台州市现有5家省级开发区和28个国家级工业生产基地的优势,并以这些开发区的主要产业为基础,依托产业和产品的比较优势,坚持扶优扶强的原则,对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板块和产品进行重点培育。
(三)加强研发。工业制成品是台州市的出口主体,制造业产业链的价值呈U形曲线,附加值更多体现在两端,左端是研发,右端是营销,处于中间的制造环节附加值最低。因此,台州地区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注重向附加值高的两端发展。所以台州的中小企业应加强研发的投入和人才的引进,当地政府也应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对企业研发的成效进行及时激励,以此来提升企业自身出口竞争力,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
(四)发展国内贸易。欧债危机发生后,西方国家消费市场萎缩、国际贸易争端也趋于频繁。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中小企业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与之相反,自2005年以来,国内贸易每年却以18.28%的比例增速发展,因此台州中小企业可在出口同时兼顾发展国内贸易,实现产品销售市场的多元化。
首先台州中小企业应该转变观念,由于长时间投身于国外市场,对国内市场并不十分熟悉。而国内市场有着与国外市场不同的体系,中小企业需要处理不同的销售网络,需要组建一个全新的团队,甚至在某些方面需要转变企业文化来适应国内市场的需求,因此他们必须在国内市场上转变经营模式。其次,根据公司的营销计划,需要创立自主品牌。一个强大的品牌会给公司带来良好的收益和荣誉。而一些中小企业没有真正地拥有自己的品牌,是因为他们长期从事国外市场的贴牌生产。
(五)努力拓展外包业务。以台州地区的制造业为基础,以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中高档规范市场为目标市场,以承接礼来、辉瑞、先灵、葆雅等国际大公司的研发外包业务为重点,大力发展生物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依托传统模具行业、医化行业、船舶制造、汽摩配、缝制设备等优势产业,重点拓展模具设计、鞋帽外观设计、船舶设计等工业设计外包,使得台州地区的产业结构不断地完善与良序发展。
[1]叶林德.浅析台州中小企业发展与融资[J].中国商贸,2011(3).
[2]刘伟.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在于转变发展方式[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1(1).
[3]潘辉平.科学开展节能减排工作[N].台州日报,2011-04-14(1).
[4]朱华兵,龚江洪.金融危机对浙江外贸的影响分析[J].商业时代,2010(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