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义产生原因及消解机制

2012-08-15 00:49吴陶磊马琳娇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歧义强制性语言表达

吴陶磊,杨 微,马琳娇

(渤海大学研究生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歧义产生原因及消解机制

吴陶磊,杨 微,马琳娇

(渤海大学研究生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当语言规则对所要表达和理解的信息不具有足够的制约力的时候,就容易引起交际障碍,歧义现象就会产生。因此,语境信息的强制性与歧义的产生、消解关系紧密,语境往往既能产生歧义同时,又能消解歧义。

歧义;语境;表达强制性;理解强制性

语言的表达形式受语言规则的制约,不只是表达者在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时要受到规则的制约,理解者在理解信息时也要掌握语言的规则并受到规则的制约,因此,语言形式的呈现具有强制性,表达者和理解者都要受到规则的制约,而这种制约会产生歧义现象。

一、语言表达形式受规则的制约与歧义的产生

歧义现象的产生与语言的表达形式受规则的制约有很大关系,其原因是语言表达的强制性,而这种强制性分别体现在表达上的强制性和理解上的强制性。

例(1)他觉得孤单的时候总是拿起画笔,忘记时间地画画,他觉得自己是“喜欢画画的孩子”。喜欢画画的孩子给他也带来快乐,他喜欢画画的孩子。

在例(1)中有三个“喜欢画画的孩子”,前两个是偏正结构,分别充当宾语和主语,最后一个则是动宾结构,在句中充当谓语。当我们不考虑“喜欢画画的孩子”这一短语出现的语境时,这就是一个歧义结构,不产生歧义的短语其结构层次是确定的,所表达的意思也是单一的,而有的短语,它们的结构层次不确定,它们所表达的意思也不止一种。这种现象的产生源于语言的表达形式受到了语言规则的制约,这里是受到汉语语法规则的制约。但是,当语言规则对所要表达和理解的信息不具有足够的制约力的时候,就容易引起交际障碍,歧义现象就会产生。

(一)表达上的强制性

语境的强制性首先表现在表达上。人们在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时,将“内部语言”进行编码传达出来,变为“外部语言”。内部语言转换为外部语言的过程中要受到语义、句法、语用等方面的限制,语境的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近年来受到语法学界重视的词类“配价”问题,便是语境强制性特点的表现。如三价动词是要求有三个强制性名词成分与它同现的动词。主要是一些授受动词,如给、赠送、告诉、征收、骗取等。三价动词所涉及的三个名词中,一个为施事,一个为受事,一个为与事。人们常把受动词支配的一定数量一定位置的名词称为“题元(thematic element记作NP)”,相应地,把动词和一定数量一定位置的题元NP的组合形式,即动词的基本结构形式,就称为“题元结构(thematic structure)”,这种题元结构就是一种互为牵制的言内语境,某类动词对名词的数量和位置有一定的要求,同样,名词对动词也有一定要求。

(二)理解上的强制性

语境的强制性还表现在,人们在理解语言结构时,常常也需要凭借语境对话语结构作出补充,强制人们按照语境提供的句法结构和语义来理解。如一个多义词组用在句子中之所以不产生歧义,依赖的就是语境。如“补充材料”在“内容简单,一定得补充材料”中是动宾关系,在“这些是补充材料”中是偏正关系。而“他们要补充材料”仍有歧义,则需要在更大的语境中才能消除其歧义。

依据语言表达与理解的强制性这篇文章,认为歧义产生于理解上的强制性而非表达上的强制性。也就是说,这种表达没有问题,表达者只是根据头脑中具有的语言知识对想要表达的信息初迹进行语言符号的转换,将立体思维转化为线性的语言符号。虽然表达者受到语言表达形式的限制,但语言表达形式的限制作用对表达者的作用并非是表达产生歧义的原因,因此,我们可以推测歧义现象的产生可能是双方的,即产生于表达者和接受者之间的一种语言现象,不能只考虑一方,这样,歧义现象就必须涉及语境问题,但语境所包含的因素很多,在这一部分,我们只对语言内语境进行分析论述。表达者和接受者在非语言语境中作为“交际对象”这一语境因素存在,而在语言语境中,我们通过上下文语境中的“话轮上下文”来研究。

(三)话轮语境

话轮是对话语境中常出现的一种现象,在交际的过程当中,发话人是相互轮替的。交际的任何一个参加者发一次话——成为发话的人,就形成一个话轮。话轮和话轮之间就构成了话轮上下文语境。

例(2)甲:“怎么,你今天又要去舞会?每天都一样,并没有新鲜内容!”

乙:“确实是,但我今天穿的晚礼服不是那一件。”

在言语交际中,从一个话轮到另一个话轮,说话人虽换成了另一个,但是话轮之间还是有联系的。在这段对话中,甲的话轮是依据每天舞会内容都一样,劝对方不要参加舞会了。而联系前一话轮,乙的意思是:我去舞会不是去跳舞,而是去展示我的晚礼服的。话轮上下文语境具有独立性、完整性、连贯性、可转换性。

根据话轮语境所具有的特点推测,歧义现象是否发生在话轮的转换上。由于彼此存在信息缺失而造成的交际障碍,进行了失败的话轮转换。很明显,这一表达是一次失败的话轮转换。这里我们要明确一点,就是这两种强制性只针对语言内语境,并不涉及言伴语境和言外语境。

二、语言内语境既能产生歧义同时又能消解歧义

(一)语言内语境的现实性与歧义的消解

任何一次语用交际都是在相应的语境之中进行的,不存在脱离语境的语用交际。语境的这种与言语行为共生的现象,反映了它的客观性和现实性。这种客观现实性在具体的语用交际中任何话语在执行其功能的同时,都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话语内部相互影响、话语之间相互关联的话语链,这种话语链便是上下文语境。而上下文语境一旦形成,便是客观的存在,影响语用交际的活动。

(二)语言内语境的结构性与歧义的消解

根据语境所具有的层级性,语言内语境也包含在这个系统之中,作为语境系统的一部分,也具有化解歧义的作用,这样多义的词语一旦进入句子之中,多义就被限制而变为单义,如果语言内语境没有将多义的词语限制为单义的词语就要利用更大的语境来限制,实现词语的多义向单一意义的转化。从以上的研究我们发现,虽然语言的表达形式所具有的强制性使得语言表达具有静态性,总是存在固定的表达和所作出的必然性的理解,但语言符号作为交际的工具,其本质属性是社会性,信息的需要凭借语言形式通过信息的表达者传递给信息的接受者,在这一过程中,语言符号要经过编码和解码过程,这样使得语言内语境具有了一定的动态性,也是因为这样语言内语境具有了既可以产生歧义,又可以消解歧义的可能。

[1]曹永金.句法结构歧义现象产生的因素[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86,(2).

[2]陈一民.歧义与公安战线中的语言表达[J].湖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2).

[3]戴黎刚.现代汉语歧义研究述评[J].北方论丛,2004,(3).

[4]冯志伟.论歧义结构的潜在性[J].中文信息学报,1995,(4).

[5]冯志伟.中文科技术语的结构描述和潜在歧义[J].中文信息学报,1989,(2).

[6]黄德玉.谈“歧义”研究中应该划界的几个问题[J].逻辑与语言学习,1988,(2).

[7]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8]姜树.试析汉语短语的多义与歧义[J].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1991,(2).

[9]刘芝芬,田阡子.试论语言歧义[J].辽宁大学学报,1997,(3).

[10]柳广民.歧义类型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1994,(6).

[11]文炼.词语之间的搭配——词法札记[J].中国语文,1982,(1).

[12]王建华,周明强,盛爱萍.现代汉语语境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H03

A

1673-0046(2012)5-0193-02

猜你喜欢
歧义强制性语言表达
现代汉语歧义类型的再讨论
eUCP条款歧义剖析
编写剧本台词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及生活情境中的歧义现象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基于关联理论的歧义消除研究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我国将实施新版强制性产品认证规则
首批强制性气象国家标准发布自2015年1月1日起实施
2015年将出台车内空气质量强制性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