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先进国家经验,提升贵州省属医学高校人文教育水平

2012-08-15 00:49强,赵
铜仁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医学教育贵州省医学生

孙 强,赵 莉

( 1.遵义医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0;2.贵州省人民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2 )

借鉴先进国家经验,提升贵州省属医学高校人文教育水平

孙 强1,赵 莉2

( 1.遵义医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0;2.贵州省人民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2 )

医学模式的转变不仅要展示出医学技术的进步,同时还要弘扬医学人文精神,提升医学道德的进步。为提高贵州省属高等医学教育和学生人文素质水平,需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改革医学院校人文课程体系,提高全体教师的人文素养,加强人文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医学生临床实习阶段人文精神的培养。

贵州省; 医学教育; 人文素质教育

“生物——心理——社会”的现代医学模式把生物学与社会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具有复杂心理活动的社会成员去理解人类的疾病和健康等问题。现代医学不仅需要医学技术的进步,还要弘扬医学人文精神,展现医学道德的进步。医学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密不可分。教育部、卫生部颁布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简称标准)制定的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尤其强调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现代医学教育起源于西方国家。欧美国家实行医学人文教育起步早,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本文针对当前贵州省属医学高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出提升贵州高等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水平的思考,旨在促进贵州省现代医学人文教育模式的转变。

一、国外医学教育和医学人文教育状况

(一)西方国家医学教育状况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纷纷对医学教育和医学人文教育进行了改革。通过比较,西方国家与我国医学教育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西方国家医学教育学制长,为精英教育。如,欧美等国医学院校的入学条件即为必须经四年普通大学本科学业,并且取得学士学位。此外,需要教授推荐和严格的入学考试,且尤其注重面试学生的知识度、心理成熟度和社区服务经历,每年平均招生仅 100人左右,录取与报考比例为 20:1,完成四年医学学业后授予博士学位。[1]

2.二段式教学模式。与我国“基础课——临床课——实习”的三段式教学不同,美国自上世纪 60年代开始实施二段式模式,即“基础课——临床实习”,临床课程在实习过程中同步讲授。同时,我国不论学制长短,所有医学生接触病人都较晚,临床实习时间也短,仅为一年左右。而欧美等国医学生从第一、二学年就开始接触病人,临床实习时间长,尤其重视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文关怀教育理念。

3.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西方国家重视学生潜力的发掘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倡导自我学习和小组讨论课的教学方法。教师作为指导者制定研究或讨论题目,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如,美国医学院校小组讨论课程量达到近 260课时,约占总教学时数的17 % 左右。[2]

4.教育体系完整,倡导终身学习。西方国家注重构筑医学教育体系的完整性,倡导终身学习观念。大学医学教育只是培养医生的基础阶段,学生毕业后还需经过以医院为基地的医师培训、专科医师培养。法国医学生完成所有的医学培训,取得博士学位的平均年龄为37.5岁;美国培养一名专科医生需要11年~16年。在我国,完整的医学教育体系尚待完善。

(二)西方国家医学院校人文教育状况

欧美等国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率先将医学人文学科课程纳入到教育体系中,医学院校课程大体上由医学、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三大部分组成。其中,人文社科类课程占总学时的比率,美国、德国达20 %~25 %,英国、日本达10 %~15 %,而在我国仅占7 % ~8 %。[3]欧美国家将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交叉的学科确定为人文医学主干课程,包括医患交流、医学伦理学、医学法学、医学史、医学哲学、医学社会学等。人文课程穿插于教学的全过程,体现了纵向的连续性,尤其重视医患关系课程。而在我国,医学人文课程过多注重各学科的独立性,教学内容上与医学联系和协调性不够紧密,缺乏将人文课程与医学专业课程密切联系的综合课程。

二、贵州省属医学高校的医学教育和医学人文教育状况

(一)贵州省属医学高校教育状况

贵州省现有 3所省属本科医学院校,遵义医学院、贵阳医学院和贵阳中医学院,均为独立医学建制,办学定位为教学型学校。与我国改革开放前比较,跨入21世纪后,三所医学高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均有很大的改善和提高,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课程设置上,三所医学高校都是依据教育部和卫生部的指导文件而制定,与全国其他医学高校相似。但基于贵州省情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贵州省的医学高校应主要以培养立足贵州、放眼全国、服务基层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为目标。

(二)贵州省属医学高校医学人文教育状况

目前,贵州省属各医学高校对人文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明显提高,各校加强了医学人文课程体系的建设,开设了文、史、哲、心理学、艺术等门类的人文社科课程,以及人文与医学的交叉课程,如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医学、卫生法学等。同时各校还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重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贵州省医学高校人文课程体系建设已基本形成以思想政治课程为核心,医学伦理学等为主干,涵盖文体艺术类和校园文化建设等内容的基本框架。但与国内外先进医学高校相比,仍有诸多方面需要改善和提高。

1.省属医学高校仅遵义医学院开设社会医学、卫生法学、医患沟通等课程,其他高校开设不全,导致学生临床实习阶段人文教育不足。

2.人文社科课程学时数比以前明显增加,但仍以意识形态类课程为主,人文内涵明显不足。同时,医学人文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和完善。

3.人文社科课程的教学方法仍以大课灌输式教学为主,应大胆尝试和增加讨论式教学。

三、提升贵州省属医学高校的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医学教育宜采取医学科学与人文精神并重融通的教育理念

医学素质教育的核心主要包括医学科学素质和医学人文素质。医学科学素质包括医学科学知识和技能;医学人文素质是指以人为本,把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尊重人的价值,关爱病人为内容的医学人文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长期以来,我国医学教育一直重视医学科学素质教育,忽视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对贵州省属某医学高校的调查显示,“85%的学生认为自身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素养欠缺或比较欠缺;77%的学生希望提高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92%的学生认为学校应该进一步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和培养;多数学生课余时间看医学专业相关书籍、杂志,不重视人文知识”。[4]

医学背离人文精神将会迷失方向,进而导致医学功能的异化。但是,缺乏医学专业本领将使关爱病人成为无源之水。因此,医学教育要正确认识并处理好人文社会科学与医学科学的关系,两者不可偏废,必须并重融通。各级领导和一线教师都要明确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我省中小学人文教育的基础即相对薄弱的客观状况,在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同时,又不凸显人文教育而削弱医学专业教育,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好医生。

(二)进一步拓展人文社科课程的功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我国五年制医学临床专业课程科目多,各科目的内容多,难有可利用的空间以增加人文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因此,应适当减少课堂讲课学时,增加学生喜欢的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课,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大力弘扬“医乃仁术”的优良传统

“医乃仁术”,是我国传统医德的精华,堪称医生从业的道德准则。大力弘扬“医乃仁术”对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除了改革和完善医学人文课程体系建设外,还需要提高全体教师对现代医学模式的认识,特别在学生临床实习期间,所有医护带教老师都应以弘扬“医乃仁术”为己任,提高对医学生仁爱精神的教育,重视培养学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把人文关怀贯穿于接诊、体检、治疗等诊疗的全过程。

(四)优化人文教育师资队伍及课程设置,倡导人文社科讨论式教学

贵州省属医学高校人文社科类教师绝大多数没有医学背景,缺乏富有临床经验兼具人文底蕴的教师。建议可聘任德艺双馨的老专家充实人文教育师资队伍,通过为学生做专题讲座并承担小部分理论课的方式,结合他们自身丰富的医学知识和临床案例授课,提高学生的兴趣,进而在增强学生专业学习的同时,促进学生人文知识的内化和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在课程设置方面,医学伦理学、医学法学、社会医学和医学哲学一直被国内专家公认为是医学人文教育的核心课程,各校需在完善自身医学人文社科核心课程开设不足的同时,适当增加讨论式教学课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当前的国际竞争主要体现为创新人才的竞争。因此,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国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在教学中通过启发、互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启蒙其创新意识,而不是为互动而互动,是广大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人文社科类课程教学可尝试专题实践或专题报告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对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和潜力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胡涵锦,顾鸣敏.医学人文教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108.

[2]宋迪,范晓晖.中美临床医学教育的比较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6):1121-1122.

[3]朱健,康玉唐.发达国家医学院校人文课程设置概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复旦教育论坛,2008,6(3):90-93.

[4]陈龙,田宗远,刘承亮.革命老区医学生人文素质现状调查与思考[J].才智,2011(1):327-328.

Learning the Advanced Countries Experience,Enhancing Humane Quality Education in Guizhou Province Medical Colleges

SUN Qiang1, ZHAO Li2
( 1.Zunyi Medical College, Zunyi, Guizhou 563000, China;2. Guizhou Provincial Peole’s Hospital, Guiyang, Guizhou 550002, China )

The medical model transformation not only shows the advances in medical technology, but need to propagate the medical humanities spirit and the progress of medical ethics. In order to enhance Guizhou provincial levels of medical education and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it must learn from the advanced foreign countries experience, reforming the medical humanities curriculum system, strengthening all teachers’humanities self-cultivation and the humanities faculty building. The medical students’ cultivation of humanistic spirit in clinical practice stage must be enhanced.

Guizhou Province; Medical Colleges; Medical Humanity Education

(责任校对 黎 帅)

G640

A

1673-9639 (2012) 04-0094-03

2012-04-27

贵州省长基金,“人本和谐,中外医患关系研究” 黔省专合字[2010]29号。

孙 强(1978-),男,辽宁沈阳人,遵义医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医学与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 印有家)

猜你喜欢
医学教育贵州省医学生
贵州省种公牛站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不动产登记地方立法的思考——以贵州省为例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贵州省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
明代医学教育纵横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