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宗豪
(温州大学城市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教育研究与探索]
温州外向型人才培养与外语教学研究
林宗豪
(温州大学城市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温州经济正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而高素质的外向型外语人才短缺是关键因素。论文立足温州外向型经济发展中的趋势,针对外语教学发展中的四大关键环节,即课程设置、教材使用、课堂教学以及教学评估等问题进行研究,从微观学科教学的具体规划为研究切入点,探索高校、企业和政府共同协作的“温州式”外语人才培养模式。
温州;外向型;外语人才;教学
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温州经过20多年的发展,经济却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甚至有经济学家预言,“二三十年以后不再有温州经济模式”。而经济外向度较低是温州经济发展困境的主要表现之一。温州人“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老板文化”使得很多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创业伙伴或家庭成员纷纷独立,导致小企业“铺天盖地”,虽然经济总量大,但缺乏大品牌、大集团。一些已经发展的较大企业,由于人才和资源的限制,纷纷向温州以外发展,而许多留在本地的企业却人才匮乏、无法做大做强,因此,人才缺乏是温州面临困局的关键因素。根据温州市人事局的调查材料,目前温州全市人才总量只有28.1万人,仅占全市总人口的3.7%。其中外向型创新人才的匮乏更是严重制约了温州经济区的发展,而外语能力是发展外向型经济所亟需的重要方面。但现实情况是:民营企业外贸人才需求旺盛,但所需的外语类人才却严重短缺。据统计,温州民营企业的外语类人才仅占总数的21.8%,但数量却占全市的90%以上。虽然可以引进人才,但温州高成本生活费用和不尽如人意的环境使引进人才很困难,主要还是靠本地的大学提供人才支撑。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更好地为经济区开放开发提供具备高素质外语能力的外向型人才支撑,成为温州各高校外语教学的重要课题。
外向型外语人才将投身于国际交流和贸易中,因此应具备适应和驾驭该环境的各种素质和能力。
1.外语应用能力
包括听、说、读、写等在内的语言运用能力是外向型外语人才所必须具备的。这些语言技能是紧密相关、缺一不可的。读写能力在远程网络交易、合同签订以及跨国运输等环节中至关重要;而熟练的听说能力和翻译能力是高端外语人才不可或缺的技能,外向型企业要求外语人才能保证国际企业间的商业信函无障碍顺利往来,谈判双方沟通顺畅。
2.跨文化交际能力
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只掌握扎实的语言技能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外向型的商贸交际,还需要丰富的跨文化背景知识作为后盾。西方人对时间概念的理解和表达与我们有极大差异,如北美文化时间观念很强,而中东和拉丁美洲时间观念就相对较弱,认识这些就能避免交易与合作中的误解甚至造成重大的经济与信誉损失;在商务函电中使用适应特定文化喜好的称呼,能决定发展潜在客户的成败。
3.复合型能力
当今社会的重大特征是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技术集成。既精通外语技能又掌握相应专业知识的“双高”复合型人才是我国未来十年亟需的十类人才之一,包括知识复合、能力复合、思维复合等多方面。
据人才市场调查:85%的用人单位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发生了变化,从重视人才学历转变为重视人才的工作经历,因此实践和运用能力成为复合型人才能力需求的新趋势。随着我国加入WTO、与国际接轨日益深入,整个社会进一步开放,更多企业需要有国际化意识的人才,而非受人才所在的地域局限,尤其是对外语类人才而言,且这种人才需求量正呈现不断放大的迹象。
外语教学作为各高校培养和输出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标志,一直是综合教学板块的核心。但根据该研究小组实证调查,温州各高校现行的各环节教学方法依然沿袭了传统和普遍的模式,缺乏地区和现实的针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温州目前的七所高校所实行的外语教学80%以上依然采取以“教师为中心”,以讲解和教授为主的外语教学模式,具体表现为死记硬背语法条文、机械套用基本句型等。学生作为输入体被动地接受语言知识,极少得到实践运用和输出。
(2)听、说、读、写作为分离板块的教学方式,依然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模式普遍呈现单一化特征。这种教学理念必然在学习者身上转化为错误的学习概念,从而降低学习兴趣和效率,造成“哑巴”英语、“聋子”英语的现象。
(3)仅仅认为学习外语就是为了掌握一种工具,满足于单纯从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层面上的教授,使教学和实际相割裂,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和目标性。
(4)老版的GE教材导致重复教学、衔接不良的后果,无法适应新形势和特定背景的需求,但各高校依然以该套教材为主导。
(5)评估主体单一化,只针对语言知识点,单一维度的考试评估方式无法客观、全面地提供真实信息,给学生造成了沉重的精神负担和抵触情绪,未积极地反映真实情况,反而带来负面效应。
当前对于外向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和研究也已成为新形势下全国范围内热议的话题。但遗憾的是,现有的种种研究只停留在宏观的教学模式层面的研究上,能把握外向型人才培养的大方向,缺乏对具体学科教育发展的研究。针对上述问题,该文立足温州外向型经济发展中的趋势,针对外语教学的发展中四大关键环节,即课程设置、教材使用、课堂教学以及教学评估等问题进行研究,从宏观教学的大方向把握转向微观学科教学的具体规划研究;锁定具有现实意义的四大切入点,不仅使研究具备了操作的可能性,更完整概括了整个外语教学过程,研究结果也必然能有针对性地揭示外语教学过程中发生的问题。
1.课程设置
温州区域高校的外语课程设置应反映温州当前外向型经济发展对外语人才的要求以及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要求,体现实践性、区域性和与时俱进的特点,满足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需要,这要求在课程设置上做到三个“结合”。
一是将各类语言技能的教授相互结合。听、说、读、写等作为基本的语言技能,本身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融为一体的,在教学中应作为整体进行教授和训练。依据这四种能力训练的合理顺序和目标,有主次、高效地进行四能综合教学。通过调动多种感官的协作和交替作用能强化记忆,引导学生在语境中学习语言和记忆词汇,快速而和谐地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整体外语素质。
二是将基础外语课程与特殊用途英语课程相结合。针对温州发展中的特殊需求,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应与基础外语教学同等重要。将句法、词汇和语篇放在与特定专业、职业相关的活动的语言运用上,通过开设国际贸易、商务函电、跨文化交际等基础外语与特殊用途知识相结合的课程满足特定学习者的需求。并且课程的开设应以实际需求分析为基础来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大纲,调整课程设计,即对学生的学习需求、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等进行全面分析,具体可从专业信息、学习者的个人信息、知识欠缺和学习需求等方面展开。
三是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按学习性质和目的任务,将外语课程开设为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课程制度,如将基础语言课程设置为必修课,将各类跨学科语言课程依据实际需求设置为选修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的组合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在确定门类设置的同时要正确处理好数量关系、内容关系和课程水平的问题。这些都必须建立在一套完善的选课指导制度基础之上,即以学校和教师了解全面的实际情况作为选课依据。这种制度在我国尚未实行,其他国家实行的成套指导制度可供我们参考。
2.教材使用
目前温州各大高校普遍使用全省统一实行的外语教材,且大多是在近十年前编写的。陈旧的教材内容和结构分布已落后于迅猛发展的时代要求,因此,外语教育工作者应审时度势、因势利导,选择或编写适合本校学生特点和实际需求的教材。在教材的选择上,应符合适合性、广泛性、实用性和兼容性的标准;在编排结构上,以培养实际情景语境的运用和应对能力为主,配合必要的语言知识讲授。教材内容不宜过于专业,以实用性为主,具备真实的交际内容和场景。
其次,教师应避免成为某一教材的奴隶。根据学习者的情况重新思考自身教学行为,摆脱一本教材的束缚,利用网络等多方面来源选取具有时效性、实用性和适合本区域和本班教学的资料,并将其整合,根据学生语言学习各个环节、层面的规律编排课堂教学内容和结构。
3.课堂教学
首先,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由于客观条件所限,大学外语课堂依然是大班教学,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因材施教。为了体现大学外语教学的特殊性,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效率性,即以学生的英语程度和实际个人和社会需求来划分教学单位。
其次,以学生为中心。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已被普遍认可和接纳,但在实际调查中仍未得到充分实施。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人文关怀,采取积极措施,关注学习者本身的发展,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扭转心理偏差,消除他们在学习方面的焦虑心理。课堂教学应以研究型教学为主导,将学生培养成自主学习的自然学习者,而非在强迫中被动学习。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可采用任务型教学法,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通过给学生提供一系列交际性的任务,让学生使用目的语言来完成这些任务,在完成的过程中获取成就感以达到学习语言的目的。
再次,在课堂上可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例如,可利用多媒体等工具,通过人机互动,可适当改善缺乏语言环境的现状。也可采用多种形式的互动教学模式,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赛以及不同类型的提问等方式,启发和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将“教”与“学”在双向互动式的课堂教学中相结合。
最后,文化导入语言教学。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一门语言的同时也是在学习一门文化,同样的,教授一门语言的同时也是在教授一门文化。对于外向型外语人才的培养,这点显得尤为重要。在外语教学中,除了教授语音、词汇等语法知识和课文的内容、情节和背景知识以外,更加重要的是与之相关的风俗习惯、交际习惯等,使学生真正了解目的语人们的思维方式、意识形态、宗教观念、价值标准。
4.教学评估
教学评估是大学外语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评价学生学习进展如何、教材适用度和教学方法得当程度的手段。以培养具有综合语言素质的外向型外语人才为目的的教学评价体系,就应改变单一的考试模式,将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与考试结合起来,多层面、多角度、多环节地测试学生英语实用能力。可增加总评成绩的分布,提高平时成绩比例,使考核类型多样化。如在期中和期末平均分布有小组情景口语测试和个人话题口语测试;将各类专门用途外语的考核成绩也纳入总评成绩。在对群体性学习目标、过程进行评价时,应仔细合理设计,使其有组织性,避免沦为散漫和自由的形式主义。
同时,在评估中依然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为出发点,以激励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兴趣、明确其学习目标为目的,在评估中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要使评估结果真正具有公正性、有效性和社会性,评估主体应该是多元化的,不仅需要自上而下的传统式评估,还可采用问卷调查、活动记录、访谈、师生自评等方式,主体可以不仅是教师、学生,亦可延伸至用人单位和社会。将第三方评价变为人人参与的主动评价,才能动态地、宏观地、全面地以发展为目的进行教学评估工作。
此外,培养温州发展中外向型外语人才的重任还需企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即大型企业应该尝试订单培养,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用人单位向高校预定所需专业的外语人才;而高校可根据企业要求、技术特征、行业背景等相关信息,有针对性地培养外语人才。
论文通过对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与温州高校的外语人才培养之间的紧密联系的分析,提出在外向型经济发展大背景下对于外语教学发展的策略和建议,旨在探索符合温州区域特色的外语教学模式,对于温州发展中的外向型经济具有现实意义,对于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竞争压力的在校学生的学习安排与职业规划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温州经济发展模式”及“温州人才培养模式”的借鉴意义也适用于全国其他地区。
[1]郭桂然,赵树立.外向型企业商贸外语人才立体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商贸,2010,(4):209-210.
[2]孙福仁.外向型人才培养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4(2):85-86.
[3]汪家树.21世纪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思考[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7-11.
[4]游清泉.重视外向型经济人才培养[J].中国经贸导刊,2000,(7):23-24.
[5]赵子然.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外语人才发展战略研究[J].理论界,2006,(12):133-134.
G64
A
1673-0046(2012)4-008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