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雪春,陈伟华
( 1.铜仁学院 教务处,贵州 铜仁 554300;2.铜仁学院 社会科学部,贵州 铜仁 554300 )
铜仁学院是西部地方新升本科院校之一,也是贵州省第一所试行免费师范生教育的地方本科院校。作为试点院校的铜仁学院应该以此为契机,在高质量培养该批特殊师范生的同时,创新本校教师教育培养模式。
本文以铜仁学院免费师范生的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在对部分免费师范生问卷调查结论的基础上,从实证的角度对铜仁学院免费师范生的培养模式进行探究,希冀为铜仁学院乃至其他西部地方院校免费师范生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实证参考。
笔者综合诸多文献对培养模式所下的概念,同时结合本研究实际认为培养模式可以这样定义:培养模式是指在教育过程中的某一个时期内,教育机构或教育者在工作中为实现特定的培养目标,按照一定的培养理念、合理的培养方式和科学的质量管理,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不同规格的人才所采取的教育范式。主要由培养理念、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和质量管理几部分构成。
笔者对铜仁学院2010届免费师范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免费师范生是冲着“免费”的优越条件而来的,即因为经济因素和工作有保障而选择“免费”,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条件下,有一部分学生可能会违约,未来就业存在一定的潜在违约风险;有部分学生对回农村中小学就业有一定程度的排斥心理,到农村从教信念较弱,有待进一步引导;过半的免费师范生认为自己目前的学习动机不强,近四分之一的学生认为学习压力过大;多数学生认为学院的培养措施有待进一步完善等[1]。
在对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笔者以为,铜仁学院应该为免费师范生量身打造专门的人才培养方案,确保免费师范生的培养质量,以更好地实现政策的价值目标。
在免费师范生的培养模式上,本文从免费师范生的培养理念、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和质量管理几方面进行构建探索。
从调查结果看,有很多学生报考免费师范生是源于经济因素。从此层面上讲,该部分免费生有很大的潜在违约风险。虽有协议作保证,但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相当一部分学子仍有违约的可能。
免费师范生因其就业地的特殊性,从政策的宣传到对免费师范生的培养整个过程,都应该把服务与奉献农村基础教育的理念贯穿始终。对于免费师范生来讲,在奉献与服务理念的指导下,引领农村基础教育逐步走向现代教育发展的前沿,是时代赋予的神圣职责。
铜仁学院应该以教师专业化理念为基础,指导免费师范生的职业发展,使其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以引领和服务农村基层教育理念为导向来强化免费师范生的服务与责任意识,实现政策的初步目标;以“终身化”教育理念为最终目标来引导免费师范生终身从教的信念,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做贡献,培养他们具有成为教育家的远大理想,成为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内的教育专家。
与非免费师范生相比,免费师范生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就业地较“特殊”,即毕业后必须按照协议规定回到本地的农村中小学从事10年以上的教育工作。鉴于此,在免费师范生的人才培养方案里面,不但要突出“高素质”的职业目标,而且更应该突出政策的价值取向,突出“趋农性”特色,即培养高素质的农村中小学教师。
只有准确定位培养目标,才能使免费师范生不仅能够“进得来”,而且能够按照政策目标“下得去”,使其所学真正做到服务于农村基础教育,为本地农村教育的发展做贡献。
1.提高教师教育类课程比例,强化教师职业技能
教师教育类课程比例过小,原来“两课”(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为师范专业的学子提供了基本的教师教育理论知识,但面对现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多样化的素质要求,“两课”显然已经远远无法满足这一需要。因此,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导向,提高教师教育类课程比例,同时注重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强化教师的职业技能,是免费师范生成为现代社会一名合格教师的基础。
2.以选修课为途径,开设专门的“免费”类课程
铜仁学院目前有系级选修课和院级选修课两种,学生一般是依据自己的兴趣而选择。针对铜仁学院免费师范生的现状,选修课是培养免费师范生的一个重要途径。如可以请附属中学的优秀教师给免费师范生上专业技能的选修课;请农村中小学的优秀教师给免费生讲解农村的教育现状,让免费生更多地了解农村教育;同时利用一些农村优秀教师的榜样力量给免费师范生以鼓励,引导其为农村教育服务的责任意识,为提高家乡教育水平做奉献的精神等;如果条件允许,平时可以带领免费师范生走近农村基层教育,让免费师范生对农村教育有更深的了解,增加他们的责任感;此外,学院可以请校内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为免费师范生开设思想教育方面的讲座,引导免费师范生到农村中小学从教的信念等,这些课程既可以作为选修课,也可以作为选修课中的“免费”必修课而加以要求,有针对性地对免费师范生进行培养。
3.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的瓶颈,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如何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的瓶颈制约,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成为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调查中,部分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很不满意,原因就是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探索多种方式,如案例式教学等。通过对一些教学中容易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能够使学生对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遇到同类性质的情况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等。通过一些新的教学方法的尝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实行导师制,指导免费师范生的职业发展
在调查中,很多免费师范生向学院提出应该给予他们更多关心的意见和建议。从调查结果看,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是有奉献家乡教育的理想,但同时因自己的就业选择空间有限,加上周围同学总是把“免费”理解为“交不起学费”的代名词,所以很多免费师范生不喜欢别人称自己为“免费”生。此外,加上未来的就业地受限,很多免费师范生对未来也产生一定程度的迷茫。因此,需要有教师来针对性地予以指导。对此,导师制是一个较为可行的途径。学校可以为免费师范生安排专门的指导教师作为导师,可以 5人安排一位,关注免费师范生的心理状况,指导其未来的职业发展。
1.严把“入口关”,选拔真正乐教的人做教师
从调查结果看,多数人是源于经济因素而选择免费,相当一部分学生并不是因为乐教而选择免费,所以不难理解有部分人进校后因为工作有了保障而放松自己,甚至个别免费师范生对回农村就业有应付的心态。因此,对免费师范生在招生环节可以采取提前批次录取,除了笔试成绩外,还应该增加面试环节,严把“入口关”,把更多真正乐教的免费师范生招进来,以更好地实现政策目标。
2.健全激励机制,提高免费师范生的学习动机
调查结果显示,相当一部分免费师范生目前的学习动机较低。究其原因,除部分学生因工作有保障而放松自己外,很大程度上与免费师范生的激励机制不健全也有较大关系。与一般的师范生相比,免费师范生除了免学费和住宿费外,没有生活补助,且很难有机会获得奖学金。这点在问卷中很多免费师范生都有反馈,他们希望学校能为他们设置一些奖学金。很多免费师范生认为,考试的好与坏,结果没有多大差别。鉴于此,学院应该健全免费师范生的激励机制,为成绩较好、素质较高的免费师范生,提供一定的奖学金,或成立专项资金等途径,与精神鼓励相结合,提高免费师范生的学习动机。
同时,学院还可以帮助免费师范生提供未来在职进修的机会。依据协议规定,免费师范生在毕业前夕和履行协议期间,不得报考脱产研究生,但可以报考在职研究生。虽然目前学院没有教育硕士点,不能直接为免费师范生提供未来在职进修的机会,但可以与本地有相关硕士点的兄弟院校联系,为部分优秀免费师范生提供在职深造的机会,激励免费师范生的学习动机,也为他们以后更好地服务农村教育并为引领农村教育走向现代教育的前沿提供专业条件。
3.完善考核机制,减轻免费师范生的学习压力
学院为了提高免费师范生的培养质量,在考核方式上采取了严格要求的方式,对免费师范生单独出题,加大考试难度。部分学生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他们的学习压力,并对此较为不满,甚至有逆反心理。
为了实现政策目标,培养高质量的师资,严格要求的理念是没有错的。但笔者以为,学院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考核形式,完善考核机制。例如,可以在统一考试的基础上,增加专业技能的考核,还可以对免费师范生的思想品德提高要求,在平时的个人考核积分中进行量化,并计入个人档案等。此外,通过开设一些专门的“免费”选修课程,增加学分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对必考科目的恐惧心理,同时也可以提高免费师范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政策目标。
4.建立诚信档案,提高免费生的责任意识
为了更好地实现政策目标,降低违约风险,很有必要采取一定措施来提高免费师范生的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使他们毕业后能按照入学时的协约到本地农村中小学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具体来讲,学院可以为免费师范生建立诚信档案。诚信档案的内容应该包括个人基本信息情况、学习情况、思想情况、综合素质情况。其中,个人基本信息情况主要是学生的姓名、性别、籍贯、政治面貌、所在学院、专业、身份证号码、本人联系方式等;学习情况主要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情况、上课的表现情况、考试的表现情况、有无奖学金获得情况等;思想情况主要包括政治诚信,对于教师这个职业是否有清楚的认识,是否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身上担负的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义务感等;综合素质情况主要是个人发展情况和社会实践。同时,学校要认真记录免费师范生在学校的各种表现,最大限度地保证优秀的人做教师,确保培养质量。
[1] 高雪春.西部地方院校免费师范生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以铜仁学院为个案[J].铜仁学院学报,2012,(5).
[2] 高雪春.免费师范生培养模式研究——以S大学为个案[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6).
[3] 郑涛.对免费师范生建立诚信档案制的探讨[J].高教论坛,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