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轼南下苏杭的交通路线

2012-08-15 00:47马占先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密州苏轼苏州

马占先

(苏州市吴中区交通局,江苏 苏州 215128)

论苏轼南下苏杭的交通路线

马占先

(苏州市吴中区交通局,江苏 苏州 215128)

通过对苏轼二度赴任杭州、六过苏州的交通线路的考察,我们发现,以淮河为界,北宋时期,北方的交通线路基本以陆路为主,交通工具是以车马为主,而南方因水系发达,河汊纵横,基本上以水路为主,基本交通工具是船只。方便而低廉的水路运输也是宋代经济中心南移的主要原因之一。

苏轼;苏杭;交通路线

杭州是苏轼的第二故乡,一生曾两度在杭州为官,造福百姓。一度为湖州太守。甚至还买田置业于常州,终老江南。另外,苏轼与苏州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施建平在《苏轼“六次过苏”考——兼与姜光斗教授商榷》[1]一文中认为:苏轼共来过苏州8次,基本上均为公务行为,但每次交通路线不尽相同。下面我们以苏州为视角,将其南下苏杭的交通线路作一下梳理,就教于方家。

一、杭州赴任:苏轼一过苏州时的交通路线

第一次是1071年11月(阴历,以下月份皆是如此,不再注明),即熙宁四年辛亥。36岁的苏轼因与当权者执不同政见而在中央受到排挤,只好请求外任,神宗让他到杭州做通判。苏轼在荷花盛开之后的初秋离开都城开封,过陈州(现在的河南周口淮阳),至颍州(今安徽阜阳),取道广陵(今江苏扬州),从大运河一路走来,在900多年前的那个深秋时节的11月,苏轼来到了苏州。

从当时的驿站及苏南发达的水系及运河来看,苏轼走的应该是水路。隋炀帝时开挖的大运河在宋代仍是一条交通干道。从今天运河的位置推测,苏轼到苏州的第一站是苏州市区西北端的江枫洲,现如今已将枫桥小镇开发为风景区。此地原为古镇,位于运河要道,商业发达,在江枫洲的北端至今仍有驿站的碑亭。

北宋时苏州已经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大都市,其地位可以与如今苏州在全国的地位相媲美。草市(即小规模的乡村集市和商业点)在宋代以前就已出现。从北宋中期起,随着两浙社会经济的繁荣,商业活动由城市深入到乡村,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的生产规模和流通范围不断扩大。如太湖流域的苏、湖、秀、常等州,是全国最著名的粮食产地和输出地之一,民间广泛流传有“苏湖熟,天下足”、“苏常熟,天下足”之类的谚语。有人认为,“常熟”之地名由此而来。

苏轼到苏州之后的第二站,便是虎丘。有《虎丘寺》诗为证:

入门无平田,石路穿细岭。阴风生涧壑,古木翳潭井。湛卢谁复见,秋水光耿耿。铁花秀岩壁,杀气噤蛙黾。幽幽生公堂,左右立顽矿。当年或未信,异类服精猛。胡为百岁后,仙鬼互驰骋。窈然留新诗,读者为悲哽。东轩有佳致,云水丽千顷。熙熙览生物,春意颇凄冷。我来属无事,暖日相与永。喜鹊翻初旦,愁鸢蹲

落景。坐见渔樵还,新月溪上影。悟彼良自咍,归田行可请。

之后,苏轼到了修建中的报恩寺塔。他捐赠了自己的一个铜龟子,据说是用来盛放舍利子的(见《舍铜龟子文》)。北宋这时还有以龟为饰的习惯。看完苏州的名胜古迹,又去三元坊一带的文庙看了前辈著名作家兼苏州元和县令王禹稱的画像。这些画像现在在沧浪亭五百贤祠中还可以看到。这次苏轼是在1072年11月28日到的杭州。

因此,苏轼第一次经过苏州时的交通线路是:从北往南先走陆路,通过驿站,开封—陈州—颖州—扬州,坐车或骑马,一直到了扬州之后,才改走水路,扬州—润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杭州,沿运河南下,直抵杭州就任。

二、北上赈灾:苏轼二过苏州时的交通路线

1073年11 月。38岁的苏轼,在一年之后,因为常州、润州(镇江)一带发生了灾荒,受朝廷之命,苏轼又从杭州出发,前去赈灾。又第二次路过苏州,不过这次由于公务在身,行色匆匆,未在苏州久留。

他这次的行进路线是:杭州—平望—吴江—横塘驿(姑苏驿),可能还路过了报恩寺塔,即现在俗称的“北寺塔”。这焕然一新的寺庙撩起了苏轼的思乡情结,可能还写信给四川老家的成都通长老,请他来作住持。

而后,沿运河北上,由江枫洲—浒墅关—望亭—经走马塘,由洛社—横林—丹阳—润州(镇江)。

三、旱情严重赈灾回杭,苏轼三过苏州

1074 年春夏之交。据《苏州府志》载,苏州的一些大河也干了见了底。可见当时灾情之重。担任救灾巡视员的苏轼重任在肩,这时他又匆匆从润州(镇江)往回赶到苏州了。

39岁的苏轼先生还在从润州(镇江)出发,经常州,路过苏州—吴江—湖州,回到杭州。为什么在润州(镇江)待这么长时间呢?除了公事之外,可能还有私事。因为当时《资治通鉴》的副主编刘恕就在润州(镇江)。刘恕比苏轼年长4岁,两个人很谈得来。

到了苏州,苏轼又游览了虎丘寺。苏轼去寺庙,并不是去观光旅游,而是来祈求、祷告的。因为苏浙一带的灾情非常严重,可能是百年一遇。当时的苏州长官是王诲和刘孝叔。他们求了半天雨,无功而返,便和苏轼在闾丘孝终家吃饭(现苏州北寺塔前还有一条东西向的小弄堂,名叫闾丘坊)。有《和刘孝叔会虎丘时王规甫斋素祈雨不至二首》诗为证:

白简威犹凛,青山兴已秾。鹤闲云作氅,驼卧草埋峰。跪履若可教,卜邻应见容。因公问回老,何处定相逢。

太常斋未解,不肯对纤秾。只遣三千履,来游十二峰。林空答清唱,潭净写衰容。归去瑶台路,还应月下逢。

然后经过吴江时,他还为吴地名人范蠡、发“莼鲈之思”张翰、唐代诗人陆龟蒙的画像题写了三首诗。如《戏书吴江三贤画像》:

范 蠡

谁将射御教吴儿,长笑申公为夏姬。

却遣姑苏有麋鹿,更怜夫子得西施。

张 翰

浮世功劳食与眠,季鹰真得水中仙。

不须更说知机早,直为鲈鱼也自贤。

陆龟蒙

千首文章二顷田,囊中未有一钱看。

却因养得能言鸭,惊破王孙金弹丸。

四、卸任途中自杭州经苏州,赴任密州

宋代有一个比较有名的制度,叫磨勘。就是每隔3年,地方官员必须调任至另一地方。以防止朝廷官员与地方乡绅勾结,架空中央的政策。

1074年10 月,苏轼40岁。他从杭州卸任,前往密州为官时第四次途经苏州,这是由于父母均已过世,兄弟情深而难以相会之故。当时其实他也有其他选择。密州离他弟弟当官的济南较近,所以苏轼选择了山东的密州(今诸城)。他在从杭州返回的船上,与张子野、李公择、刘教叔、陈令举、杨元素等在松江痛饮。后来用文追忆之。如《书游垂虹亭》:

吾昔自杭移高密,与杨元素同舟。而陈令举、张子野皆从吾过李公择于湖,遂与刘孝叔至松江。夜半,月出,置酒垂虹亭上。子野年八十五,以歌词闻于天下,作《定风波令》,其略云:“见说前人聚吴分,试问也,应傍有老人星。”坐客欢甚,有醉倒者。此乐未尝忘也。今七年尔,子野、孝叔、令举皆为异物,而松江桥亭,今岁七月九日,海风驾潮,平地丈余,荡尽无复孑遗矣。追思囊时,真一梦也。元丰四年十月二十日,黄州临皋亭夜坐书。

在苏州的聚会上,有人问:“此后还来不来?”他神色凄然。苏州太守王规父请他作一首词,以表纪念。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阮郎归》。他在词中不胜感慨,发出了“一年三过苏”的慨叹:

一年三度过苏台,清尊长是开。佳人相问苦相猜:这回来不来?

情未尽,老先催。人生真可咍。他年桃李阿谁栽?刘郎双鬓衰(一作摧)。”

因此,苏轼此次的行进路线为:先走水路,杭州—湖州—平望—吴江—苏州—无锡—常州—润州(镇江)—扬州—淮阴,然后从陆路至密州。密州即现在的诸城。

五、东坡二度赴杭,再一次路过苏州

1089年6 月,五十四岁的东坡先生历经磨难与宠幸,无意于朝廷无休止的政治斗争,一再要求下放到地方做官,终获恩准,前往杭州。从南都(今河南商丘)出发,取道商丘—宿州—淮阴,约6月中旬到苏州。7月3日至杭州孔凡礼先生认为,也许就是这一次,苏轼在苏州驿路上的姑苏台上看到了一首才华横溢的诗作:[2]

天长地久太悠悠,尔既无心我也休。

浪迹姑苏人不管,春风吹笛酒家楼。

他怀疑是僧人仲殊所写,于是两人结为好友。

从7月到10月份,东坡先生的日子还是比较舒服的。11月份,就一直忙于救灾。《苏东坡全集》中有《乞赈浙西六州状》,把当时的灾情反映得十分详细。

苏州这一年也大旱,据苏州的方志《阳澄湖志》记载,这一年阳澄湖都干涸见底了。

元佑六年(1091),苏轼自杭还朝,夜宿吴淞江,仲殊前来拜访,苏轼作《破琴诗并引》:

元佑六年三月十九日(1091年)予自杭州还朝,宿吴淞江,梦长老仲殊挟琴过。余弹之,有异声,就视琴颇损,而有十三弦。予方叹息不已,殊曰:“虽损尚可修。”曰:“奈十三弦何?”殊不答,诵诗云:“度数形名本偶然,破琴今有十三弦。此生若遇邢和璞,方信秦筝是响泉。”予梦中了然识其所谓,既觉而忘之。明日昼寝,复梦殊来,理前语,再诵其诗,方惊觉,而殊适至,意其非梦也。问之,殊盖不知。是岁六月,见子玉之子子文京师,求得其画,乃作诗并书所梦其上。子玉名瑾,善作诗及行草书。复古名迪,画山水草木,盖妙绝一时。仲殊本书生,弃家学佛,通脱无所着,皆奇士也。

通过以上二度赴任杭州、六过苏州的交通线路的考察,我们发现:北宋时期,以淮河为界,北方的交通线路基本以陆路为主,交通工具是以车马为主;而南方因水系发达,河汊纵横,基本上以水路为主,基本交通工具主要是船只。方便而低廉的水路运输也是宋代经济中心南移的主要原因之一。

[1]施建平.苏轼“六次过苏”考——兼与姜光斗教授商榷[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07,24(3):72-74.

[2]孔凡礼.苏轼年谱[M].北京:中华书局,1998.

[3]王子今.邮传万里:驿站与邮递[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4.

[4]张英霖.苏州古城地图[M].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04.

[5]范成大.吴郡志[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

I206.2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671-752X(2012)01-0039-02

2011-11-07

马占先(1963-),男,河北唐山人,苏州市吴中区交通局政工师。

王跃飞)

猜你喜欢
密州苏轼苏州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密州在哪
苏轼密州诗文研究的新成果
——评《苏轼密州诗文编年》
从善如流
蝶恋花·密州上元①
苏轼“吞并六菜”
苏轼吟诗赴宴
江城子·密州出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