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强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江苏泰州225300)
独立学院是指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独立学院对进一步解决好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供求矛盾具有深远的意义。近年来,独立学院的在校生已经达到200多万人,独立学院办学规模的飞速发展,已经成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的一股重要力量。稳定的师资队伍是高等学校生存与发展之本,对于独立学院这一我国高等学校大家庭的新生成员来讲,拥有一支稳定的师资队伍更是至关重要。然而,近年来在独立学院的办学实践过程中,由于对教师队伍建设认识上的不足及某些客观原因,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日渐凸显,成为制约独立学院发展的一大瓶颈,本文就独立学院目前的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关策略作以下探讨。
我国绝大多数独立学院是在母体高校师资资源的基础上实行相对独立办学和教学,其办学性质决定了师资队伍构成的特点,一般由自有专任教师、母体委派教师和外聘兼职教师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教师队伍构成的比例在独立学院发展的不同阶段也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在独立学院初创时期,母体委派教师占绝大部分,随着独立学院的发展,自有专任教师应成为独立学院师资队伍的中坚力量,外聘兼职教师成为重要的补充资源。另外,三支教师队伍也呈现出如下特点:
各独立学院自有专任教师大部分都是从高校招收的刚毕业的硕士生或博士生,其中以硕士研究生为主。新招聘的研究生没有经过系统的培养就走上讲台,大多缺乏实岗锻炼机会,动手能力弱、实践经验不足是他们的“短板”。另外,这部分教师由于毕业时间不长,教学水平、职称层次基本持平,没有合理的梯队,难以形成良好的传帮带作用。但是,他们年纪轻、精力旺、接受新的思想和教学方法快,与学生有共同语言,能迅速融入学生中去,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优势,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独立学院的专业大部分都是从母体高校移植过来的,对于委派的教师而言,他们有着明显的优势:一是他们熟悉本校的专业特点,便于开展教学;二是这部分教师流动性小,相对比较稳定。但缺陷也较为明显,一是母体委派的教师在教学方法、授课方式上与母体学校相雷同,忽视了独立学院生源质量与本校生源质量的差异,往往会导致“水土不服”——教师觉得学生难教,学生认为教师上课不好。二是这部分教师精力不足,因为他们在本校还担任着教学任务,有的还承担着许多科研任务,因此他们在独立学院的教学上所花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常常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
独立学院的外聘兼职教师一部分聘请的是高校退休教师,另一部分是聘请的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对于前者而言,他们高校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是教学方面的熟手、老手。但是也有不足之处,他们中的部分人身体不是很好,或者知识陈旧,疏于更新,往往与时代、市场脱节。对于从企事业单位聘请的人员而言,他们的实践经验丰富,能够把目前流行的技术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带入课堂,拓宽学生的视野。但也存在不足,一部分人不熟悉教育规律,缺乏教育理论和经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开展。
由于独立学院成立时间相对较短,发展速度快,加之一些政策性原因,独立学院现阶段师资队伍建设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独立学院由于是按照民办机制运行,其招聘的自有专任教师在编制、业务培训、晋升空间、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障等现实问题方面与公办高校相比有着较大的差异,这些因素使得独立学院自有专任教师群体集体归属感不强。另外,独立学院与自有专任教师所签订的劳动合同一般为3-5年,教师随时有面临被解雇的可能,这就容易让教师把自己摆在一个“打工者”的位置,而不是把自己摆在一个“建设者”的主人翁位置,导致主人翁意识较弱[1]。不少教师往往是评上了中级职称后,就辞职应聘到公办院校。或者有些教师通过考公务员或考博继续升学深造等途径再择业,导致人员流动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质量。
多数独立学院生师比未能达到教育部规定的18:1的要求,即使部分独立学院达到这个比例,但是自有专任教师所占比例较小,缺少一支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不利于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也不利于学院的长久发展。另外,师资队伍在专业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等方面均不太合理。个别专业师资力量短缺,缺少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和科研能力强的团队。年龄上“两多一少”,即:返聘老教师多,年轻教师多,中青年骨干力量少。职称上也以高级、初级为主,中级职称较少,这种“两头多中间少”的结构,不利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成长,已严重制约学院的发展。
在独立学院的教师队伍中,很大一部分是从高校招聘的刚毕业的研究生,这部分教师大部分都是非师范类的,虽然专业理论知识相对丰富,但他们在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缺乏系统的培训和学习,如何把握教学规律、适应本三层次学生的学习特点来开展教学活动,对他们而言,是一大难题。他们的角色从学生直接转变成了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师德师风、科学研究等各方面都有待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另外,独立学院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也不够,即使有一些教授也基本上是退休老教师,他们进行教研和科研的愿望和动力不强。因此,从目前独立学院的实际情况来看,师资队伍中拥有高级职称或者博士学位的高层次人才仍然匮乏,与人才培养目标需求差距甚远。
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是关系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没有一支素质高、稳定性强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有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就无法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合格人才。因此,解决目前独立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迫在眉睫。需政府、独立学院、教师自身三方面共同努力,方能建立一支符合人才培养要求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独立学院作为新机制下举办的一种办学模式,对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有着重要的补充作用,从这一角度来讲,独立学院有其公益性。因此,政府主管部门需制定相关政策,引导独立学院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为独立学院的长远发展指明方向[2]。虽然《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对于独立学院的教师地位、权益做了相关的规定,但现实生活中,独立学院的教师与公办院校的教师在工资福利、职务晋升等方面仍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如何逐步缩小独立学院教师与公办学校教师之间的待遇差距,提高独立学教师地位也是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制定政策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此外,在对独立学院进行教学评估时,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应设立与本一、本二院校不同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以有利于促使独立学院与本一、本二院校形成错位培养方向,促进独立学院形成发展特色。
独立学院要发展,必须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定位,即培养“现场工程师”的办学理念,加强自身师资队伍建设,应从自有专任教师、母体委派教师、外聘兼职教师三方面入手,着力构建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3]。一方面,独立学院要抓好自有专任教师建设这一关键组成,结合学院实际制定相应的用人和激励制度,吸收更多符合需求的优秀教师,同时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养力度,强化在职进修、培训的继续教育,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母体高校教师的资源,选用母体高校一部分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到独立学院任教,或者经常性地邀请母体高校的一些教授、专家来独立学院召开讲座、座谈会,提高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的各方面能力;此外,还应积极拓展外聘兼职教师的渠道,主动到一些大、中型企事业单位邀请生产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高的一线工程师来院担任教学任务,按照“不为我有,但为我用”的用人理念,进一步拓宽渠道,挖掘符合人才培养需求的“双师型”人才,充实教学一线,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现场工程师”。
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教师自身的成长,一方面,教师自身要将教学作为事业来看待,摆正心态,将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学院的发展结合起来,增进责任感、使命感和归属感;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利用学院提供的各种机会,多向老教授学习、多向书本学习、多向实践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和创造力,使自身成为教师队伍的主体,成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主要任务的主力军,顺应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需求。相信通过政府引导、独立学院主导、教师的积极参与,独立学院的师资现状一定会有较大的改观,能够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适应独立学院发展的需求,开创独立学院“后来者居上”的新局面。
[1]金国华,金鑫.独立学院转型期师资队伍建设的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12,(2):75-78.
[2]刘福祥.关于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11,(6):24-27.
[3]赵纯容.民办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思路[J].中国电力教育,2011,(25):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