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军队管理理论若干范畴的哲学思考

2012-08-15 00:48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人民军队士兵军队

江 英

(中国军事科学院,北京海淀区100091)

毛泽东是一位集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于一身的伟人。他和他的战友亲手创建了人民军队,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新中国成立后,又亲自领导军队与国防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毛泽东军队管理思想,是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反映了管理科学的一般规律,闪耀着辩证法的思想光辉,其中提出的一系列重要范畴和思想方法,对于我们做好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指导和借鉴意义。

1 关于军官与士兵的关系

官兵关系是军队管理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官兵一致”的原则。他指出,人民军队来自人民,服务人民。在人民军队中,无论军官还是士兵,都是平等的,都是人民的子弟兵。他把“官兵一致”定为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之一。

毛泽东认为,军队的基础在士兵。士兵是军队的主体,是构成军队战斗力的最基本的因素。士兵既是被管理者,也是管理者。士兵也要行使民主权利,也要参与管理。干部应该学会发动战士自己教育自己、管理自己。要相信群众的力量,走群众路线,相信广大群众中有英雄。只有尊重士兵,信任士兵,爱护士兵,才能有效地实施管理。毛泽东强调,干部要时刻关心战士,体贴战士。这是测验每个革命干部有没有群众观点的标准。我们的干部要时刻关心战士的疾苦,解决战士的困难。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部队真正成为一个充满着阶级友爱,充满着阶级感情的革命大家庭,才会团结得像一个人,成为不可摧毁的力量[1]。在长期实践中,人民军队创造了许多士兵参加军队管理的具体方法和措施,如设立军人委员会、士兵代表会、干部评议会、科学决策论证会等,实行官兵互教、兵兵互教,拓宽管理渠道,激发官兵的主人翁责任感,使管理工作建立在坚实的群众基础之上。毛泽东指出,“很多人对于官兵关系、军民关系弄不好,以为是方法不对,我总告诉他们是根本态度(或根本宗旨)问题,这态度就是尊重士兵和尊重人民。”[2]

肯定士兵基础地位,并不意味着否定干部的地位和作用。毛泽东曾经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军队是一个组织严密、纪律严格的特殊社会集团。在军队中,指挥与被指挥、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是非常明晰的。军官是军队各项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势必居于主导地位,对军队管理起着决定性作用。强调干部的作用,还意味着对干部有更高的要求。军官要带领士兵完成任务,就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教育和带动士兵。但军官与士兵在政治上是平等的。官兵只有职务分工的不同,没有人格上高低贵贱的区别。对于军官,除了由制度和政策规定的工作职权和待遇外,没有任何特权和私利。毛泽东还提出,军官也要向士兵学习。要开展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的群众练兵运动。他说,战士们有很多打仗的实际经验。当官的要向战士学习,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他的本领就大了。官兵一致的原则,就是在军队中肃清封建主义,废除打骂制度,建立自觉纪律,实行同甘共苦的生活[2]。毛泽东指出,贬低士兵地位,是唯心主义倾向;而否定军官作用,则是无政府主义和极端民主化的表现。

2 关于强化纪律与民主管理的关系

毛泽东历来强调,军队是一个高度统一的作战集团。要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必须实行集中管理,加强纪律,做到令行禁止,一切行动听指挥。

早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就为红军制定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来发展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古田会议决议中,毛泽东提出,要编制红军法规,明白地规定红军的任务,军事工作系统和政治工作系统的关系,红军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士兵会的权能及其和军事政治机关的关系,并强调,要“严格的执行纪律,废止对纪律的敷衍现象”[3]。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毛泽东还提出,军队要向正规化发展,克服当时存在着的游击主义倾向。在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又指出:“人民解放军主力兵团的作战将要摆脱现在还存在的某些游击性,进入更高程度的正规化。”[4]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总部重行颁布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毛泽东在由他起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中,明确提出,全军要“提高纪律性,坚决执行命令,执行政策,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军民一致,军政一致,官兵一致,全军一致,不允许任何破坏纪律的现象存在。”[5]战略决战发起之际,中共中央九月会议又提出:“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这成为全党全军的行动准则。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的建设进入高级阶段,即在和平时期,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阶段。50年代初,针对军队中产生的纪律松懈的现象,毛泽东亲自为军委起草了《关于纠正放松军事教育和纪律废弛现象的指示》。其中指出:军事教育和军事纪律的放松,是严重地不应该的,是必须立即纠正的。70年代初,毛泽东又指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条条要记清”,“全国人民拥护又欢迎”。现在就是有几条记不清了,特别是三大纪律的第一条,八项注意的第一条和第五条,这几条记不清了。如果都能记清,都能这样做,那多好啊!正是在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领导下,人民解放军成为一支举世瞩目,具有坚强纪律和强大战斗力的人民军队。

毛泽东在强调纪律建设的同时,又提出,军队要实行民主管理。这是毛泽东人民军队建设理论的一个创举。毛泽东深刻指出:“中国不但人民需要民主主义,军队也需要民主主义。”[2]早在建军之初,毛泽东就在军队内部建立和实行了民主制度。1928年,毛泽东在总结红军初创阶段的经验时说:“尤其是新来的俘虏兵,他们感觉国民党军队和我们军队是两个世界。他们虽然感觉红军的物质生活不如白军,但是精神得到了解放。同样一个兵,昨天在敌军不勇敢,今天在红军很勇敢,就是民主主义的影响。红军像一个火炉,俘虏兵过来马上就熔化了。”[3]1948年1月,毛泽东在为中央军委起草的《军队内部民主运动》的指示中,对军队民主进行了完整的论述,第一次把军队民主概括为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政治民主,就是官兵在政治上平等,战士有开会说话的权利;经济民主,就是民主管理经济,由士兵选出代表建立经济委员会,协助连队首长管理给养和伙食,监督经济开支,改善生活,防止贪污浪费和侵占战士利益的现象发生;军事民主,就是在训练中实行官兵互教,兵兵互教,作战时人人论战法,个个献计策,群威群胆,克敌致胜。实行三大民主,其目的,就是要使军队政治上高度团结、生活上获得改善、军事上技术和战术不断提高。

人民军队之所以要进行民主管理,这是由人民军队的性质决定的。人民军队来自人民,忠于人民,为人民的利益而战斗。这就决定了,在军队中,官兵一致,相互平等,这是实行民主管理的基础。相反,一切剥削阶级的军队,总是站在人民的对立面:这样,在军队外部关系上,就表现为军民对立;在军队内部关系上,就表现为官兵对立。这种性质,决定了这些军队只能实行愚兵政策,强迫政策和所谓无条件绝对服从。恩格斯在描述19世纪欧洲一些国家的军队时,曾写道,在这些军队中“官兵之间说话的声调也是冷冰冰的,干巴巴的。两个等级只用命令和服从的关系联系着。”[6]人民军队中实行民主管理,极大地调动了官兵的积极性创造性,不仅不会削弱军队的统一性,而且巩固了这种统一性,提高了作战效能。

强调民主与集中的统一,就要同时反对军阀主义和极端民主化两种错误倾向。在古田会议决议中,毛泽东深刻分析了极端民主化的根源、危害及其纠正方法。他指出:极端民主化来源于小资产阶级的自由散漫性。这种自由散漫性带到党内,就成了政治上的和组织上的极端民主化的思想。这种思想是和无产阶级的斗争任务根本不相容的。纠正的方法:一是从理论上铲除极端民主化的根苗;二是在组织上厉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生活。同时,军队还应该反对绝对平均主义等错误倾向。事实表明,实行军内民主,对于巩固军内团结,提高战斗力具有重要作用。实行这一原则,军官能够更多地得到兵士的批评和监督,有利于改进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而士兵就更能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感,更加尊重军官,听从命令,服从指挥。

民主与集中的统一,自由与纪律的统一,对于各项工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指出:在人民内部,民主是对集中而言,自由是对纪律而言。这些都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矛盾着的侧面,它们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我们不应当片面地强调某一个侧面而否定另一个侧面。在人民内部,不可以没有自由,也不可以没有纪律;不可以没有民主,也不可以没有集中。这种民主和集中的统一,自由和纪律的统一,就是我们的民主集中制。

3 关于制度规范与思想教育的关系

管理具有强制性、规范性。在人民军队建设实践中,把管理中所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加以总结提高,使之系统化、固定化、法规化,这才能提高军队正规化建设水平,增强军队的作战效能。

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就提出,要对红军的建军和作战经验进行总结,“制成条例或章程,以便普及全军,成为定制”[7]。随着人民军队的发展,一系列制度逐步形成。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和军队相继制定和颁布了许多军事法律、法规和规章,把军队的建设进一步纳入法治的轨道。到现在基本形成了以《国防法》为龙头,以军事、政治、后勤装备等各种条令条例为主体的结构完整、门类齐全、层次分明、规范严密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法规体系。这些法律法规,是党和人民意志的体现,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成为军队管理的依据,是军人行动的准则。这是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强调制度管理的同时,毛泽东又要求把管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使管理由外在的强制性,变为内在的主动性。不同性质的军队,管理的目的、手段和方法也不同。人民军队的管理,是建立在广大官兵自觉的基础之上的。在毛泽东军队管理思想中,思想政治工作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关于《长期艰苦奋斗创造冀热察根据地》一文中指出,为着维持社会秩序而发布的行政命令,要伴之以说服教育,单靠行政命令,在许多情况下就行不通。干部必须懂得,革命要靠自觉,不能靠强迫命令,现在最迫切的问题,就是教育问题。他多次指出:“没有进步的政治精神贯注于军队之中,没有进步的政治工作去执行这种贯注,就不能达到真正的官长和士兵的一致,就不能激发官兵最大限度的抗战热忱,一切技术和战术就不能得到好的基础去发挥它应有的效力。”[8]1944年,毛泽东在修改《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时指出:“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的政治工作是革命军队的生命线。”[9]195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草案)》送中共中央审改时,毛泽东亲笔恢复了原稿中删去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的提法。1955年,毛泽东又把“生命线”的提法引申到经济领域。他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则按语中指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革的时期,尤其是这样。”

在军队管理中,其对象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由军官和士兵组成的军人集团的管理,即对人的管理;一类是对各种军用物资的管理,即对物的管理。人与物之间,毛泽东历来强调,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军队管理中,把人管好了,就能通过人管好其他对象。而传统的管理,强调的是对被管理者的控制。这种管理方式,虽然规范和限制了人的行为,但不能从根本上管住人的思想。在革命军队中,管理和被管理者是平等关系,通过说服教育也能达到管理的目的。管理与教育相结合,有利于充分调动广大官兵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他们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服从管理,从而实现管理的目的。

20世纪90年代,中央军委颁布了《关于加强军队管理教育工作的决定》,对人民解放军长期形成的管理教育经验进行总结,指出这些经验主要为:“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官兵一致,尊干爱兵;发扬民主,依靠群众;严格要求,赏罚分明;说服教育,启发自觉;公道正派,不分亲疏;艰苦朴素,廉洁奉公;干部带头,以身作则;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拥政爱民,军民团结。”这都体现毛泽东管理教育思想的理论原则。

4 关于提倡无私奉献与贯彻利益原则的关系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人民军队历来提倡无私奉献的精神,强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阶级利益。而集体利益,阶级利益也就包含着官兵的个人利益。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在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写道:“红军废除了雇佣制,使士兵感觉不是为他人打仗,而是为自己为人民打仗。”“经过政治教育,红军士兵都有了阶级觉悟,都有了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和武装工农等项常识,都知道是为了自己和工农阶级而作战。”[3]1944年9月,毛泽东为追悼张思德,作了题为“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次年,在中共“七大”上,又把“为人民服务”规定为军队的唯一宗旨:“这个军队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所有参加这个军队的人,都具有自觉的纪律;他们不是为着少数人的或狭隘集团的私利,而是为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着全民族的利益,而结合,而战斗的。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的宗旨。”

与此同时,在人民军队建设实践中,毛泽东又指出,必须关心官兵的物质文化生活。这与人民军队提倡的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并不矛盾,相反,两方面是有机地统一在一起的。人民军队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当然也包括部队官兵本身的利益。关心官兵的物质利益和实际生活,才能使官兵在军队这个大家庭中找到归宿感,军队才能真正得到巩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就提出,打土豪分田地,士兵有份,他还要求,要注意解决远籍人分配土地的问题[10]。他提出,红军部队中要恢复每月发草鞋钱大洋四角的制度,以改善红军的物质生活等等[7]。在人民军队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各部队都在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尽一切可能改善官兵的物质生活条件,这对提高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起到了重大作用。

正确处理提倡无私奉献和贯彻物质利益原则的辩证关系,在当前形势下,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在新时期,军队管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进行的。社会资源配置的调整,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对军队、军营、军人都不可避免地产生深刻的影响。这就需要实行政策治军,就要进一步完善与官兵切身利益相关的政策,改善官兵生活条件。对部队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如提高官兵收入问题,建立军人社会保障机制问题,维护军人的合法权益问题等,都要摆到议事日程上,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这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军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5 关于全面管理与精专管理的关系

军队管理既强调全面管理,又强调精专管理,两者也是辩证的统一。管理是一项全局性工作,涉及到军队建设的方方面面。除行政管理外,还有作战管理、训练管理、政治工作管理、装备管理、后勤管理、院校管理等等。管理包括众多的对象,诸如人、财、物,以及时间、信息,等等。军队管理是涉及到整个军队建设的系统管理。所以,必须树立系统管理的观念,实行全员额、全方位、全时空的管理,这对保持部队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履行我军根本职能具有重要意义。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在给军事学院的训词中,提出要“实行统一的指挥、统一的制度、统一的编制、统一的纪律、统一的训练,就是要求实现诸兵种密切的协同动作。为此,就需要克服在过去时期曾经是正确的,而现在则是不正确的那种不集中、不统一、纪律不严、简单现象和游击习气等等,而必须加强整个工作上、指挥上,而首先又应该是从教育训练上来培养的那种组织性、计划性、准确性和纪律性。”[11]这正体现着全面管理、系统管理的思想。

同时,军队作为作战集团,又必须强调专业化、准确化,实行精专管理。在长期的战争和建设实践中,人民军队形成的庞大而严整的条令、条例体系,从整体和各个方面体现出这种管理的统一性和精专性。在当代,军队的精细化管理更加重要。在现代条件下,武器装备向日益高精尖发展,官兵质量日益向高素质发展,军队编制及合成程度日益向小型化发展,越来越表现出精确化的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说,信息化战争就是“精确化战争”,信息化军队就是“精确化军队”,信息化管理就是“精确化管理”。为此,就要摒弃传统粗放式管理模式,以精确促落实、以细节求高效。在我国进行“神舟”号载人航天飞行试验中,飞船系统恪守了“三零”管理原则:即让每项工作零缺陷,让每个部件零故障,让每个人心中零疑点,就是精确管理的典范。军队建设坚持全面管理与精专管理,是辩证的统一。要把全面管理精专管理渗透到军队建设的大系统中,渗透到战备训练、政治工作、后装保障等各项工作之中,贯穿于各项任务的全过程,把不同层次、不同要素的力量整合起来,把各职各类人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系统发展,整体推进。

6 关于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的关系

毛泽东军队管理思想,是一个动态的系统,体现着继承与创新的统一。首先,毛泽东军队管理思想,是在革命战争和军队建设发展的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根植于中国的土壤,是对人民军队管理规律的科学总结,反映着人民军队建设的客观规律。马克思曾经说过,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12]。毛泽东军队管理理论是一座储量丰富的矿藏,只有深入挖掘,从中获取营养、获取智慧、获取力量,才能加速具有我军特色管理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离开我军管理工作的历史和现实,就不可能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管理科学。

同时,毛泽东军队管理思想又是随着实践不断发展的。在新形势下,军队建设中会出现许多新矛盾、新问题,需要不断探索和解决。并且,在军队管理的实践中,我们有些管理方式和方法还表现出经验管理的特征,需要进一步理论化、科学化。要从根本上提高军队管理的效能,必须研究规律、揭示规律、遵循规律,实行科学管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重要的战斗力。自动化的管理手段是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实施科学管理的物质基础。军队管理要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要逐步从定性管理向定性定量相结合管理方式过渡,就离不开现代化的管理工具。要注意发挥现有装备的现代化指挥管理工具的作用,使人民军队整体管理水平迈上新的台阶。与此相适应,还要注重培养现代化的科技人才,使管理干部既懂指挥又懂管理,能够熟练运用现代化指挥管理手段,管理各类武器装备,管理部队训练和战备工作。管理具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双重属性,构建管理科学体系,既要运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知识,也要运用社会科学知识,把社会学、心理学、行为科学、政治思想工作学全面引入管理领域。在信息时代,当代的最新科学成果将被充分运用到管理实践中去,使管理实效产生质的飞跃。

进行军队管理创新,还要注重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有益的经验。要学习借鉴国外一切先进的管理理论、技术、方法和手段,吸收外国有益的管理经验。同时也要看到,各国军队的性质不同,民族特点不同,历史发展进程不同,对国外经验的学习借鉴,必须有分析、有比较、有鉴别、有取舍,不可能盲目照搬。对于军队管理问题的研究,长期以来,学术界进行过许多探索,取得了一大批具有开拓性的研究成果。但是有的研究,言必称外国,似乎只有外国外军的军队管理理念和方法才是科学的、现代的和先进的,而中国的我军的,就是传统的、经验的、落后的。这种观点显然不能成立。管理科学只有根植于本国实践的沃土之中,并不断吸收世界军事领域的成果,才能根深叶茂,才能生机勃勃,才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脱离了本国的国情、军情,对于管理的研究势必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1]黄颇.毛泽东用兵录[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4.

[2]毛泽东.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3]毛泽东.毛泽东军事文集(第1卷)[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毛泽东.毛泽东军事文集(第4卷)[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集(第 2卷)[M].北京:战士出版社,1982.

[7]毛泽东.毛泽东军事文选(内部本)[M].北京:战士出版社,1982.

[8]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4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

[10]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1]毛泽东.毛泽东军事文集(第6卷)[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1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人民军队士兵军队
砥砺前行光明路 人民军队忠于党
军队的4月1日
士兵独白
人民军队忠于党
军队组织形态解读
一个士兵的最后一封信
旧军队的改造和国民革命军的建立
人民军队在各地武装起义中诞生
人民军队的第一所航校
五代后周的军队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