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应征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天津 300191)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江泽民同志的这一论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把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阐明了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和价值目标。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的发展是与社会生产发展相一致的……是科学技术与生产结合的现代社会的客观要求”。[1]相对于社会发展而言,人的发展是指社会每一个成员的发展,包括体力、智力、交往能力各个方面的发展。人的发展可从全面发展、自由发展、充分发展三个方面来衡量。
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互为前提的。一方面,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发展。社会实践越深入,范围越大,越多样化,越能造就出更多的全面、自由而充分发展的个人。另一方面,人的发展又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优秀的个人越多,能力越强,越能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因而,加速社会的发展。
因此,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可以表述为:社会的全面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前提,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保障,现代化的社会要靠现代化的人来创造。没有全面发展的人,不会有全面发展的社会,没有社会的全面发展就没有人的全面发展。两者相辅相成,互为条件。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一要尽快提高全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二要创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政治条件,三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四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一方面,只有在高度发展的社会物质文化基础上,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得以实现,换言之,人的全面发展与丰富的社会财富、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的发明和使用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当今社会,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指生产者的体力和脑力的充分发展,而且指所有人的体魄、智力、精神、兴趣、爱好、人格等各种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即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党的十六、十七大提出的“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指的是全体人民通过不断学习达到全面发展,其内涵更加丰富,外延更为广大,意义更为深远。
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只有通过教育与学习。这种教育和学习已经不限于学校,而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结合、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正式教育与非正式教育结合的多种形式;这种“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2]这种教育应该贯穿人的一生,从摇篮到坟墓的一生中的各个年龄阶段,即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6年发表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论述了终身教育的思想:“终身教育概念看来是进入21世纪的一把钥匙。它超越启蒙教育和继续教育之间的传统区别。它响应迅速变革之世界的挑战……”报告还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报告认为“这四种‘知识支柱’中每一种应得到同等重视,使教育成为受教育者个人和社会成员在认识和实践方面的一种全面的、终生持续不断的经历”。
终身教育有一个从理念、思潮到制度、体系的发展过程。人类进入21世纪,终身教育的概念逐渐被终身学习的概念所代替。终身学习更强调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更体现了学习型社会的特征。
综上所述,只有在高度发展的社会物质文化基础上,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成为可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要通过教育和学习。因此,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要构建起一个适合人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现代终身教育体系,就要形成一个适合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形态——学习型社会,以及支撑这种社会形态的基本单位——学习型社区。
学习型社会作为一个专门术语,一般认为是由美国著名教育思想家赫钦斯(R.M.Hatchins)最先提出的。
1968年,美国著名学者赫钦斯发表了《学习社会》一书,他在书中构想了一个未来的教育与社会形态——学习社会。赫钦斯根据其永恒主义教育理念,认为学习型社会不只是一种结果,更是“重整教育世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型社会”(school society)将转变为学习型社会。这种转变实际上是社会形态的质的变革。
继赫钦斯提出学习型社会之后,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发表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报告,肯定并多次提出了这一概念。该报告认为:“一个社会既然赋予教育这样重要的地位和那样崇高的价值,那么这个社会就应该有一个它应有的名称——我们称之为学习型社会。”[3]该报告一经发表,即得到国际社会的赞同。
1994年11月,在欧洲终身教育学习促进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团体的支持下,“首届全球终身学习大会”在罗马召开。会议提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现有的传统教育组织和培训体系已不能满足发展终身学习的需要,应该创建新型的学习组织,公司、职业协会、大学、学校、城市、国家或任何一个或大或小的人群有需要通过学习来改造他们的工作和表现,均可成为学习组织”。由此,终身学习思想与创建学习型社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并且得到了世界性的认同。不少国家和地区把“学习型社会”作为21世纪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目标,并以此为依据来描绘本国和本地区教育发展蓝图。
1996年,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首次提出“知识经济”的概念,预示着21世纪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社会背景下,国家只有依靠丰富的人力资源,才能全面促进国家与社会发展,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因此,培育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素质和能力,将学习由个人行为转变为社会行为,使学习从追求实现个人价值转变为社会对每个成员的根本要求,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为国家发展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
进入21世纪,随着建设学习型社会思想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世界各国几乎都在加强学习型社会的建设。2001年5月,江泽民同志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上提出:“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继此之后,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先后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由此,我们国家把建设学习型社会不断提到新的高度,摆上了党和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议程,我国的学习型社会建设也因此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
学习型社会是在对社会公民学习状况、学习形式、学习环境、学习载体、学习性质等深刻反思的基础上,结合当代经济、社会与科技发展的特点,提出的新的社会和教育实践理念,是在认识社会发展形态及其规律的基础上,基于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理念及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相互关系,结合社会的历史变革与发展趋势提出的新的社会发展形态。
关于学习型社会内涵的定义,近年来国内学者的论述很多,既有用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经典理论加以诠释的,也有从人类学、社会学角度进行定义的;既有从社会哲学、历史哲学理论视角加以阐述的,也有以经济学、人力资源学以及科学发展理论加以论述归纳的。然而,尽管对学习型社会的研究视角不同,定义各有侧重和指向,但是,都没脱离一个方向——形成顺应历史变革和发展趋势的社会形态;都突出了一个根本——人(社会公民);都强调了一个基础——学习(终身学习);都明确了一个目标——促进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比较研究近年来有关学习型社会的内涵定义,有代表性的应该是厉以贤教授提出的:“所谓学习型社会,是指以学习者为中心,以终身学习、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组织为基础,以保障和实现满足社会全体成员各种学习需求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4]这个定义从学习范围、形式、内容的变化角度来认识学习型社会的基本内涵,从人、学习、社会三个维度,强调学习对于个人终身发展的意义,突出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以及承载这一体系的社会基础。
综合各家之说,“我们可以得出具有实践意义的初步认识:学习型社会是以学习为核心,以全体社会公民为主体,以终身教育体系、各类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为基础,以科学的社会运行机制为保障,以学习社会化、社会学习化为标志,以促进人与社会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社会。”[5]
基于学习型社会的内涵,我们可以勾勒出学习型社会的基本特征。
1.发展性。学习型社会是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社会。它是在改善与变革社会成员的学习取向、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的过程中,通过实现社会学习力与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创造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2.开放性。是指学习型社会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的社会。在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开放性是社会的重要标志。开放的社会是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共享的社会。
3.终身性。学习型社会的学习具有终身性,是指人一生都要学习。从幼年、少年、青年、中年直到老年,学习将伴随人的整个生活历程并影响人的一生的发展。因此,学习型社会的人们要始终把学习当作人生的一个永恒主题,把学习变为一种生活方式。
4.实效性。学习型社会的学习具有实效性,是指学习型社会的学习要讲求时间与效率。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发展,要进步,要成功,就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伴随着竞争格局变化而变化,加快知识更新的速度,提高学习的效率,这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所在,也是人的生存与发展之道。
5.提升性。学习型社会学习质量具有提升性,就是说学习要不断提高学习力。学习的本质在于提高学习力。“美国学者彼得·圣吉的代表作《第五项修炼》提出了关于学习力的问题。他认为学习力包括三大要素:一是学习动力,二是学习毅力,三是学习能力。这三大能力通过‘五项修炼’分别达到。并认为学习力是各种能力的基础,只有学习力提升了才有竞争力的问题,才能解决生命力的问题,才能解决创新力的问题”。[6]所谓学习力,就是学习的总量、质量、流量和增量的综合效应。学习型社会的学习力是未来惟一持久的竞争力,在学习质量上必须提升学习力。
6.社会性。学习型社会的范围、广度具有社会性,是指学习是全社会的活动。学习的社会性内容包括:一是全社会形成学习的风气,要求全社会要有一种学习的氛围,形成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二是社会要形成保证和推动学习的体制和机制;三是社会要制定推动学习的法律和政策,要围绕着整个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形成一个法律和政策保障体系。
7.创新性。学习型社会是创新的社会。学习的核心意义在于创新,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学习型社会就是在学习中实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知识创新、文化创新、模式创新和方法创新。
8.全面性。是指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目标是促进人全面发展。学习型社会要求人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生存能力、发展能力等方面都得到提高。
学习型社区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终身学习理念的普及和社区全面进步的必然结果。
1.知识经济社会和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是学习型社区产生的根本原因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我国社会已经显现出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的基本特征。在此背景下,一方面,以往传统的学校教育已经无法满足人们一生所需的知识。因此,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建立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社区,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成为人的自身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和信息化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教育和学习可以延伸到社会的每一个地方,“时时能学,处处可学”使学习型社区的产生成为可能。因此,学习型社区是伴随着知识经济社会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而产生的,是社会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必然结果。
2.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理念是学习型社区形成的理论基础
首先,随着终身教育思想的不断发展和丰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提出,使终身教育思想变得形象化,并进入了可操作层面。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创建学习型社会。作为学习型社会的基础,学习型社区的产生和发展就成为必然。其次,进入21世纪,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理念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其内涵更加丰富。由于终身学习更加强调人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强调学习的终身性和持续性,因此,“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发展目标,必然需要建设大量的适合人学习和发展的学习型社区。
3.社区教育的发展是学习型社区形成的重要抓手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青少年校外德育工作的展开,现代意义的社区教育正式诞生。进入新世纪后,现代意义的社区教育逐步走向成熟。社区教育作为推动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社区建设的重要抓手,成为了学习型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因此,也可以认为,一方面,社区教育的发展催生并加速了学习型社区的形成;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公民素质的提高,大力提倡学习型社区建设。这既是社区教育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也是社区教育快速发展及其影响力所致。
4.社会文化生活水平的全面提升是学习型社区形成的内在需求
我国社会平均达到小康水平后,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增强,居民的基本生活问题已经解决,多数社区成员的闲暇时间增多。为了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并享受文化进步带来的成果,社会公民在实用技术、科技文化、休闲娱乐、卫生保健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即所谓社会文化需求全面提升。只有把社区建设成学习型社区,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这种全面提升的精神文化需求。
基于之前对学习型社会的基本定义,学习型社区的内涵定义实际上是在前定义基础上的延伸和具体化。
分析近年来研究者们对“学习型社区”的定义,彼此间尚存在一些差异。胡秀锦把学习型社区视为学习型组织的一种形态。叶忠海则从终身教育与社区发展关系的角度来认识学习型社区,认为“学习型社区指以社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组织为基础,能保障和满足社区成员学习基本权利和终身学习的需求,从而促进社区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提高,以及社区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型社区”。[7]无论大家的看法有何不同,但无一不是围绕学习与社区的关系问题展开的。因为在学习型社区中,学习已不仅仅是单一的知识吸收,真正的学习之于公民是“重新创造自我的过程”,组织或社区“必须与开创性学习结合起来,才能让大家在组织内由工作中活出生命的意义”。[8]以此为认识基础,我们才能正确诠释学习型社区的含义。
基于此,笔者认为:学习型社区指的是以社区为依托,以学习型组织和终身教育体系为基础,以学习者为中心,能有效整合社区教育资源,保障和满足社区各年龄段的成员的基本学习权利和积极主动的终身学习需求,从而促进社区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社区。
根据以上定义,我们还可以把学习型社区的内涵具体描述为:学习型社区是以社区为依托,社区文化为背景,广泛开展各种学习活动的社区;是社区成员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事事学习、终身学习的社区;是以社区成员为中心,围绕保障社区成员学习基本权利和不断满足社区成员终身学习需求的社区;是以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组织为基础的社区;是以促进社区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提高为目标的社区,是处在动态发展中的社区。
基于对学习型社区的定义,我们可以对学习型社区的基本特征作如下认识和描述。
一是区域性。就学习资源覆盖区域的有限性和差异性而言,不同社区存在着明显差别,因此学习型社区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区域性即为社区性。二是主动性。主动性反映了社区居民的学习活动是自发的、主动的,而非被动行为。三是自主性。学习型社区成员可以根据自身条件,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场所、学习进度、学习工具和手段等。学习成为了社区居民的自主行为。四是平等性。在学习型社区,教育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凡具有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的社区成员,不分种族、民族、年龄、性别、职业与身份,均可以获得学习机会。五是开放性。主要体现在教育资源的开放,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关系的平等和开放,以及现代社区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学习模式的开放。六是终身性。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既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也是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社区的基本特征。七是网络性。21世纪,社会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已渗透到社区中的各个角落。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正改变着人的生存态度和生存状态。数字化学习已经引发了教育和学习的时空结构的变革。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即时的、交互的、处处的学习模式,构成了学习型社区的网络性。
笔者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建立人力资源强国,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根本目标,也是包括社区教育在内的我国教育的历史使命。在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社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方面,还有大量工作可做。我国是一个地区差别很大的国家,如何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因地制宜地探索研究学习型社区的实践模式,将是社区教育工作者的研究和实践重点。
[1]顾明远.终身学习与人的全面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R].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R].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4]厉以贤.社区教育·终身教育·学习社会[J].中国成人教育,2001(11).
[5]陈应征.论学习型社区学习模式及建设途径和方法[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1(6).
[6]田承坤.试论学习型社会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特征[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4(2).
[7]叶忠海.试论学习化社会的基础—学习化社区[J].教育发展研究,2000(5).
[8]胡秀锦.学习型社区内涵辨析[J].成人教育,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