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社会责任

2012-08-15 00:51朱大锋
天中学刊 2012年5期
关键词:文明政治生态

朱大锋

(黄淮学院 社会管理系,河南 驻马店 463000;武汉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社会责任

朱大锋

(黄淮学院 社会管理系,河南 驻马店 463000;武汉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承载着培育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培养公众生态文明观念的责任,并通过理论研究和具体的教育、宣传、培训工作发挥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文明;环境保护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社会责任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不能置身事外。“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科技革命所带来的人类生存的新危机,面临自身发展领域所发生的新变化,必须冲破原有的价值局限,除了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外,还可以也应该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重视其生态教育价值的创造,这是时代赋予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课题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新发展”[2]89−90。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生态文明教育已经被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变化的一种回应,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客观要求,是贯彻党中央要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具体体现。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

(一) 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

大学生的行为习惯主要受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影响,要想改变他们的不良行为,首先要改变他们的思想认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导向、育人功能的发挥,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行为习惯,提高其生态文明素质。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培养和唤醒师生生态文明建设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责任。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这不仅需要制度、法律上的约束,更需要运用道德规范来调节人们的行为,只有把保护生态文明的行为变成人们的自觉行动,才能更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尽管人类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技术进步,但仍然寄生于生物圈,以维持生存。寄生物的生存有赖于减少危害和建立起有利于寄主的正反馈。”[3]251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密关系决定了人类必须善待地球,否则会危及人类自身生存。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最重要的是要唤起人们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课堂教学、举办各种生态保护教育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加强对师生生态文明观念的培养,使他们充分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逐步形成有利于环保的行为习惯。

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帮助大学生在日常生活消费中树立生态绿色消费观念,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以他们为中心,尽力满足他们的各种要求,致使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过度追求物质消费,把消费名牌商品看作代表自身身份、地位、成功的符号,他们的高消费行为导致对物质的挥霍浪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自觉承担起重塑大学生心灵的神圣使命,使他们懂得尊重其他生命形式的合理权利,改变人类中心化的传统观念,和自然界友好相处;要让大学生树立起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认识到自己对社会和子孙后代的崇高责任,自觉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当代利益和后代利益的关系。只有充分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才能使大学生的消费方式“以获得基本需要的满足为标准,自觉抵制对生态环境有消极影响的物质产品和消费行为,养成适可而止、持续、健康、科学的合理消费,尽可能使消费行为符合或不破坏自然界的良性循环为目标”[4]。

(二) 引领和影响社会的生态文明观念和行为

2005年,胡锦涛在《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高校要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搞好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所以,引导大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责任。

首先,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引领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改革开放以来,为了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走了一条“高消费—高生产—高消耗”的道路,自然资源被破坏性开采利用,自然环境受到严重污染,超出了自然所能承受和自我修复的能力范围。发展中的经验教训,使我们认识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目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充分发挥其认知和导向功能,通过大学生发起一场认识、尊重、保护自然资源的观念变革,进而带动全社会提高保护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培养人们珍惜和节约资源的习惯,引领社会树立起生态文明观念。比如,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和辅导员等在率领“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志愿者服务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时,要把生态文明的理论、观念和意识带到社会中,以提高社会大众的生态文明意识;要广泛地宣传绿色产业、生态城市、生态人居环境等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普知识,将生态文明理念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以促进全社会真正树立起崇尚自然、保护环境的道德情操,消除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分歧和偏向,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其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要发挥理论和科研优势,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生态文明是我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提出的新的建设目标,而与之相适应的社会规范、制度体系还不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发挥自身的科研优势,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具有鲜明的实践性,这就要求高校社会科学研究者要借鉴环境伦理学、生态伦理学等相关研究成果,注重生态文明可操作机制研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丰富社会生态文明理论,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之路。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履行生态文明建设责任的途径

(一) 研究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中,社会科学研究是一项重要内容。高校社会科研要始终围绕社会需求,服务社会实践。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发挥自身的哲学社会科研优势,积极组织师生广泛开展社会实践调查,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法、规律,为相关部门制订政策、采取措施提供依据和方法途径。比如,对一些环境遭到污染的地域,高校的相关专家学者要进行实地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综合治理方案。

(二) 加强生态文明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比较注重经济的快速发展,却忽略了环境保护和环境教育。高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要培养符合生态文明社会要求的人才,必须把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的培养列入培养目标,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力度,把生态文明教育与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紧密结合,促进学生把生态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生态道德信念。“在欧美发达国家,高校公共基础生态教育受到高度重视。俄罗斯几乎所有综合性大学都设有生态学专业,同时还将《普通生态学》等课程作为文理科大学生的必修课程”[5]。因此,为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我国高校也可以把《生态伦理学》或《普通生态学》等生态道德教育类的课程作为公共基础必修课加以开设,以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

(三) 对社会公众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和培训

生态文明建设有待于全民族生态文明素质的提高。我国环境不能得到根本好转的原因与人们的生态文化缺失有直接的关系。进行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有法律制度的规范,更需要人们的道德自觉。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开展生态道德文化教育,把生态文明建设过程变为在城乡居民中广泛深入开展生态道德文化教育的过程,把提升人们的道德文化水平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可收事半功倍之效”[1]。社会公众生态文明意识的提升,既靠实践惩罚引起的反思,更重要的是要靠正面的灌输和教育,所以,要通过环境道德教育来提高整个国民的环境道德素质。在这一过程中,高校应该发挥自身的重要作用,要在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的同时,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比如举办环境保护征集签名承诺活动、大学生“三下乡”环保宣传活动、环保教育交流会、环保知识讲座等。高校思想教育者还可以搜集公众身边的各种严峻的环境问题,把实地采访获取的情景交融的画面、图表、视频等资料展示给公众,通过教育宣传,强烈地刺激公众的感官,引起公众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深思,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态环保意识,使其逐步形成生态环保的行为习惯。为了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生态教育中的权威性和有效性,相关部门要对那些肆无忌惮制造环境污染、掠夺自然资源事件的责任者给予严厉的制裁,同时,要褒奖保护生态环境者,形成正确的社会导向。

(四) 培养健康消费观念,引领社会消费时尚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出现了相当一部分“暴发户”,他们的财富收入增多了,但生态文明素质并没有提高,他们在生活中盲目攀比,追求高消费,争购奢侈品。2009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据不完全统计,中国2010年的奢侈品消费高达400亿欧元。有调查显示,中国富翁的年龄层普遍比其他国家年轻15岁左右,因此快速推动了奢侈品市场的发展[6]。在西方发达国家,消费者平均只用自己 4%的财富去购买奢侈品,但是在我国,部分年轻人可能用自己大部分的收入去追求一件奢侈品,存在盲目跟风的现象。高校大学生是社会的骄子,是社会时尚的引领者,也是社会消费的一个重要群体,他们的消费观念将会影响整个国家的消费行为。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健康消费观念,指导大学生适度消费,并以此影响社会青年的消费行为,进而对整个社会消费产生正确的导向,促进全社会树立良好的消费观念,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宣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解决人们实践中遇到的思想问题,使大学生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对社会公众进行宣传教育。在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和途径发挥着重要作用。

[1] 许冬梅.党的生态文明理念和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探索[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0(8).

[2] 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 余谋昌.环境伦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 苗青,曾杰丽.生态道德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J].西昌学院学报,2008(3).

[5] 文传浩,等.论我国高校公共基础生态教育[J].生态经济,2001(5).

[6] 刘妮丽.2014年中国成全球奢侈品消费老大?[N].北京商报,2011-02-17.

G641

A

1006−5261(2012)05−0027−03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容量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将会因为失去资源、环境的支撑而难以为继。为此,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奋斗目标,十七大报告又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表明我们党对保护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在逐步深入。“生态文明是人类在经历工业文明对大自然肆意掠夺与破坏、自然界无情报复使人类遭受惨痛损失之后,全面反思而提出的新思想,它是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协调发展为特征的文明,是自然界权利受到充分尊重的文明”[1]。为了建设生态文明,我们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加大节能环保投入,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强水利、林业和草原建设,促进生态修复。建设生态文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要求,关系到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

2012-02-21

2011年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112400450107)

朱大锋(1974―),男,河南平舆人,副教授,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叶厚隽〕

猜你喜欢
文明政治生态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对不文明说“不”